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分析本中心60例锐针法动静扣眼穿刺隧道形成和钝针穿刺失败的状况。方法选择本中心2016年10月~2017年4月成功行动静扣眼穿刺的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专人穿刺组和小组成员穿刺组,比较两组锐针法扣眼穿刺隧道形成的时期以及钝针穿刺最初3个月内失败的情况。结果固定一人行动静扣眼穿刺28例,有26人锐针穿刺6~10次形成扣眼隧道,钝针穿刺3个月内有8次穿刺失败。小组成员行动静扣眼穿刺32例,有30人锐针穿刺6~10次形成扣眼隧道,钝针穿刺3个月内有9次穿刺失败,每周一次透析的患者建立扣眼隧道的时间长,钝针穿刺失败率高。结论每周一次的透析患者不建议使用动静扣眼穿刺,穿刺手法和透析频次是影响动静扣眼隧道形成和穿刺失败的重要因素。

  • 标签: 动静脉内瘘 扣眼穿刺 皮下隧道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液透析患者动静阻塞原因及护理干预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100例使用进行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病例资料。结果100例血液透析患者中发生血管内阻塞12例,其中低血压5例,占比41.7%,其次为护理不佳2例(16.7%),穿刺处理不当2例(16.7%),血液粘稠度高、感染及未成熟使用各1例,分别占比8.3%。结论临床低血压、穿刺处理及护理不当、血液粘稠度高、感染及未成熟使用等均会造成血液透析中堵塞的发生,临床中有效监测并控制低血压、提高护理人员穿刺技术及护理水平、积极对症治疗原发病、患者健康宣教等护理干预措施均可有效预防并降低血液透析中堵塞的发生,对于临床延长使用期限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血液透析 动静脉内瘘阻塞 内瘘护理 护理干预
  • 简介:摘要目的将不同护理干预方法应用于合并肝病的血液透析患者动静中,分析护理效果。方法2014年6月至2017年6月在本院治疗的50例合并肝病的血液透析患者都纳入此文数据研究资料,分组处理的时候按照患者所接受的护理干预方法的不同,1组纳入25例,一般护理干预方法予以参照组患者,系统护理干预方法予以实验组患者,研究和对比2组患者的屡闭塞合计值、护理满意合计值。结果实验组患者的屡闭塞合计值、护理满意合计值比较于参照组患者对应合计数值,形成统计学数值对比的意义。结论在合并肝病的血液透析患者动静中采取系统护理干预方法的效果对比一般护理干预方法更优。

  • 标签: 肝病 血液透析 动静脉内瘘 护理配合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分析下肢动静在尿毒症患者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6年3月-2017年6月收治的上肢血管耗竭需要性下肢动静的尿毒症患者18例,通过大隐静脉-股浅动脉成形术建立下肢血液透析通路,将大隐静脉转位前置与收肌管上方的股浅动脉端侧吻合,最大限度地保留血管通路的长度。术后,对所有患者随访18个月,观察瘘管通畅率、血流量、可供穿刺的血管长度等,评价该血管通路在血液透析中的临床应用效果。结果本次18例下肢隐股动静患者可以保持长期的通畅,血流量能够满足透析所用,经过临床护理干预后,并发症较少,可以继续用于穿刺透析。结论对于无法在上肢建立血液通路的患者,可以通过下肢大隐静脉-股浅动脉造建立长期有效的血液透析通路,为患者提供一条安全持久的血液透析通路。

  • 标签: 下肢动静脉内瘘尿毒症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应用品管圈活动降低患者动静穿刺失败率。方法成立品管圈小组,调查科室动静穿刺失败的现状,对动静穿刺失败的原因进行分析,研究对应的解决方案,对实行解决方案之后的效果进行观察记录。结果采用品管圈活动后,穿刺的失败率较实施前的4.22%下降到1.35%,效果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且品管圈成员的实践研究能力显著提升。结论采用品管圈活动能够降低动静内扣穿刺失败率,提升圈员解决问题的能力,具有显著的实践意义。

  • 标签: 动静脉内瘘 QCC 穿刺失败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优质护理服务在动静术后血透护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医学护理研究对比法,选取2016年8月-2017年8月以来我院收治的60例动静术后血透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护理方法的不同,等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给予对照组术后血透普通护理服务,给予观察组优质护理服务,观察两组护理优良率及其患者生活质量改善症状。结果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优良率89.29%(25/28)明显高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优良率67.68%(19/28),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在生理功能、心理功能、角色功能和整体功能水平上明显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优质护理服务在动静术后血透护理中的应用价值显著,具有较高的护理优良率和生活质量评分,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优质护理服务 动静脉内瘘术 血透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向心方向穿刺动静对血管及透析充分性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7月-2016年4月在我院实施动静的患者7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35例。对照组采用传统离心方向穿刺法,观察组采用向心方向穿刺法,对比两组一次穿刺成功率、透析充分性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穿刺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透析充分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向心方向穿刺动静可达到充分透析的效果,穿刺成功率高,可降低因穿刺给血管造成的刺激,安全性高,在临床应用中值得推广。

  • 标签: 穿刺方向 动静脉内瘘 血液透析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动静失功的护理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8月~2017年3月期间收治的采取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的患者进行研究,本次实验纳入患者80例进行研究,80例患者分为两组,患者均采取动静手术治疗后,两组患者分别采取不同护理模式,分析患者治疗后的并发症发病率。结果实验组患者,有1例血栓形成,1例血管狭窄,2例假性动脉瘤和2例肿胀收综合征患者,对照组有8例血栓形成患者,7例血管狭窄患者,7例假性动脉瘤患者和6例肿胀手综合征患者。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病率具有较大差异表示统计学有意义,P〈0.05。结论为采取动静治疗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实施早期护理,能够有效降低患者治疗后并发症的发病率,对促进患者治疗效果,改善预后具有重要意义,同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延长动静的使用期限,值得临床大力推广应用。

  • 标签: 维持性血液透析 动静脉内瘘 早期护理 护理效果
  • 简介:摘要本文对彩色多普勒超声在监测人工动静当中的应用情况进行分析与综述,主要为借助彩色多普勒超声对目标血管进行筛选、检查及定位等,术后借助其对人工动静的功能情况、流量情况、流速情况以及并发症等进行观察,以将人工动静的应用安全性提升,同时将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生存概率提升。

  • 标签: 人工动静脉内瘘 彩色多普勒超声 监测
  • 简介:动静成形术后,组织粘连、瘢痕愈合是导致栓塞、无法保持正常通畅的原因之一,我们在临床实践中发现,动静成形术后血管吻合质量的好坏关键在于血管吻合前后对血管的保护[1,2].我科2005-02~2006-02在动静成形术中应用透明脂酸钠19例,分析如下.

  • 标签: 动静脉瘘/外科学 透明质酸/治疗应用
  • 简介:摘要血液透析是尿毒症患者的重要替代疗法之一,自体动静是临床最常用的血管通路。如何保护性地使用,减少其并发症,延长使用时间,是临床工作者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使用寿命的长短不仅依赖于血管条件、手术技巧还取决于穿刺方法,不恰当的穿刺方法会增加血管的损伤概率。我科于2017年1月开始对血管条件较差患者采用或改用钝针扣眼穿刺,我们对扣眼钝针式穿刺法对减少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动静并发症进行观察,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 标签: 血液透析 动静脉内瘘 扣眼钝针穿刺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用介入微创技术治疗创伤性肾动静(RAVF)的安全性和疗效。方法对20例不适宜做外科治疗的创伤性肾动静患者进行了介入治疗,其中外伤性损伤10例,医源性损伤10例。16例行经导管超选择性肾动脉钢丝圈栓塞术,4例行被覆膜支架置入患侧肾动脉封闭口。结果血管造影显示肾动静10例,累及肾动脉段-亚段级分支;主干(肾外)型动静10例。治疗均获成功,治疗结束时复查血管造影显示口被封闭。结论介入技术,包括经导管超选择性肾动脉栓塞术和被覆膜支架置入术,是治疗创伤性、复杂型创伤性肾动静的安全、有效的方法。

  • 标签: 治疗创伤性肾动静脉瘘 介入治疗 血管造影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液透析动静患者行综合护理措施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将2016年7月21日~2017年5月26日期间我院收治的120例血液透析动静患者随机分为以下两组对照组60例、综合护理组60例,分别采用常规护理措施与综合护理措施,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综合护理组对护理服务非常满意43例、比较满意15例、不满意2例,护理满意度96.7%;对照组非常满意、比较满意、不满意依次为22例、24例、14例,护理满意度76.7%(P<0.05)。综合护理组皮下血肿5例、穿刺部位轻度感染1例、堵塞2例,并发症发生率13.3%;对照组皮下血肿11例、穿刺部位轻度感染8例、堵塞10例,并发症发生率48.3%(P<0.05)。结论在血液透析动静患者的临床护理中,全面落实综合护理措施,能够有效预防、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减轻患者的身心痛苦,为广大患者所接受和认可,值得推广。

  • 标签: 血液透析 动静脉内瘘 综合护理 临床效果 安全性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了解彩超对糖尿病肾病血液透析患者动静的诊断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7年2月至2017年12月间收治的糖尿病肾病血液透析患者98例,根据动静手术前有无进行过彩超检查进行分组,实验组为经过彩超检查的患者49例,对照组的为未经过彩超检查采用物理检查的患者49例,对比两组患者的手术成功率,手术时间、切口大小、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实验组患者的手术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子,P<0.05,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实验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切口大小并、发症发生率明显小于对照组,P<0.05,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彩超能够有效提高患者的手术成功率,降低患者的手术时间和术后并发症的出现,减小伤口,是值得临床上进行推广和使用的有效辅助检查方法。

  • 标签: 彩超 糖尿病肾病 血液透析 动静脉内瘘 诊断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自体动静失功的原因及护理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6月-2018年3月在我院进行维持性血液透析(MHD)出现自体动静失功的14例患者并提出防范措施。结果低血压、糖尿病、围术期的药物治疗不当、围术期宣教不充分及围术期护理不规范是自体动静失功的主要原因。结论监测患者血压及血糖、合理用药、充分宣教、规范护理等措施可明显提高自体动静重建的成功率,延长自体动静的使用寿命。

  • 标签: 血液透析 内瘘失功 护理
  • 简介:【摘 要】 目的:探讨钝针扣眼穿刺法在长期血液透析患者动静应用过程中皮下隧道闭塞的原因,针对其提出相应的整改措施。方法:对落实钝针扣眼穿刺进行透析治疗的 30例血液透析患者,回顾性分析使用钝针扣眼穿刺过程中发生并发症及穿刺失败的原因,找出整改措施。结果:对 30例透析患者 24周 4270次钝针穿刺进行统计学分析,局部感染发生率为 3.33%,穿刺部位无渗血、无血肿发生,钝针扣眼穿刺点皮下隧道闭塞率 16.67%。结论:正确的穿刺评估和对皮下隧道走向及深度、角度的掌握,严格执行无菌技术和手卫生,可有效预防钝针穿刺的并发症,减少穿刺失败及皮下隧道闭塞的发生。

  • 标签: 动静脉内瘘 钝针穿刺 血液透析 皮下隧道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B超引导下经皮腔血管成形术治疗自体动静狭窄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自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收治的82例自体动静狭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成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41例,对照组采用切除重建手术治疗,研究组采用B超引导下经皮腔血管成形术治疗,对比两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首次下床时间及并发症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两组患者术后通畅率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对自体动静狭窄患者采用B超引导下经皮腔血管成形术治疗,不仅能有效促进患者的通畅,同时其还具有微创、手术时间短和术后并发症少等优势。

  • 标签: B超引导 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 自体动静脉内瘘狭窄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尿激酶微量泵泵入对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血栓形成的治疗效果并总结相关影响因素。方法笔者单位选择2016年1月到2018年1月期间使用尿激酶治疗动静血栓的80例血液透析患者,依据患者使用的不同治疗方法将其分入两组,即行微量泵泵入的40例研究组患者、行外周静脉注射的40例对照组患者。为两组患者进行溶栓效果与不良反应率的对比。并对影响溶栓效果的因素进行分析。结果研究组的溶栓成功率为92.5%,对照组的溶栓成功率为72.5%,研究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的不良反应率为5%,对照组的不良反应率为22.5%,研究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影响因素有①血压;②附壁血栓是否存在;③血栓形成时间。结论尿激酶微量泵泵入对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血栓形成有显著治疗效果,且安全性较高,但治疗效果容易因血压、血栓形成时间以及附壁血栓是否存在等因素而受到影响。

  • 标签: 尿激酶微量泵泵入 血液透析 动静脉内瘘血栓形成 疗效 影响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液透析患者动静护理中医护一体化管理模式的应用效果。方法本次研究选取的106例应用动静维持血液透析患者均来自我院,选取范围为2014年2月~2017年2月,将所有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n=53)和对照组(n=53)两组。对照组给予动静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干预的基础上实施医护一体化管理模式,比较分析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情况及护理满意度。结果研究组的并发症发生率(5.67%)明显低于对照组(18.86%)(P<0.05)。研究组的满意度(96.23%)明显高于对照组(81.1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液透析患者动静护理中实施医护一体化管理模式能够有效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护理服务质量及患者满意度,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值得进一步推广。

  • 标签: 血液透析 动静脉内瘘 医护一体化管理模式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早期护理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动静并发症发生率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72例,按照入院顺序奇偶数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常规组各36例,常规组采用日常常规性护理,实验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对患者实施早期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生存质量评分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实验组患者生存质量评分明显高于常规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常规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采取早期护理能有效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显著提高临床治疗效果,具有临床应用推广价值。

  • 标签: 早期护理 维持性血液透析 动静脉内瘘 并发症发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