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近5年来,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的治疗方法既有巨大进步,亦存在不少问题。世界血管协会联盟对慢性威胁性肢体缺血的定义、评估和治疗提出了系统性指导意见,获得了业界广泛认可,但在临床工作中的落实并不令人满意,很多患者并未得到规范的药物治疗。在手术方面,药物涂层球囊的普及具有革命性意义,其用于治疗股腘动脉、膝下动脉病变已被证实安全、有效;踝下动脉旁路移植对肢体远端中小血管病变具有较好疗效;对无血管重建条件的患者,深静脉动脉化可能是值得探讨的新方向。作者通过回顾最新文献结果,结合临床实践经验,总结了下肢动脉硬化闭塞治疗的现状和发展趋势,希望对周围血管专业医师对该病的深入了解有所帮助。

  • 标签: 动脉硬化,闭塞性 药物疗法 旁路移植 球囊 支架
  • 简介:【摘要】 目的 分析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的临床护理措施及效果。方法 于2020年8月-2021年7月开展研究,将70例下肢动脉硬化闭塞患者以随机抽签法分组,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综合护理。对比护理效果。结果 观察组疾病改善率高于对照组(P

  • 标签: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 综合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的介入治疗方式与临床效果。方法:纳入观察对象60例,均为本院2020年3月-2021年3月期间收治的下肢动脉硬化闭塞患者。采取将入组患者随机分成两组进行对比研究的方式展开研究,所分的两组分别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其中对照组均接受常规保守治疗,研究组实施介入治疗。结果:对比不同方案的治疗效果,可得研究组总有效率为96.6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0.00%,(P<0.05)。结论:介入疗法治疗探究下肢动脉硬化闭塞效果显著。

  • 标签: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 介入治疗 效果 
  • 简介:摘要随着老龄化社会的到来,下肢动脉硬化闭塞(ASO)发病率逐渐增高,由于进行性缺血可能导致患肢由间歇性跛行发展为静息痛甚至坏疽,危害日趋严重。再闭塞问题成为目前临床腔内成形术及开放手术的难点,从发病机制上阻断ASO进展是治疗的根本。“内皮损伤及平滑肌细胞增殖”是ASO的可能发病机制,研究证实微RNA(miRNAs)参与调控ASO过程中的炎症反应、内皮细胞凋亡、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和迁移,同时外周循环中的miRNAs表达稳定,并且可通过非侵入性方法从血浆或血清中获取,所以通过调控miRNAs将有可能从发病机制上阻断ASO进展。miRNAs的检测和调控在ASO的早期筛查、诊断和治疗中有极大的潜在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 miRNAs 内皮损伤 平滑肌细胞 细胞增殖 基因表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对中医护理应用于闭塞动脉硬化患者中的效果进行分析。方法:样本选取在我科住院治疗的,符合纳入和排除标准的闭塞动脉硬化患者108例,并分为参照组和观察组各54例,对常规护理和中医护理的效果进行对照研究。结果:就生活质量(躯体功能、角色功能、情绪功能、认知功能、社会功能)评分而言,观察组均明显高于参照组,t=8.997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对介入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患者相关危险因素进行讨论分析,探讨这些危险因素与介入治疗疗效的相关性。方法选择普宁市人民医院2017年1月至2019年1月诊断为下肢动脉硬化闭塞并接受介入治疗的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男59例,女21例,年龄(57.4±2.5)岁,回顾性分析上述患者住院期间的临床资料,总结患者既往高血压、糖尿病病史等危险因素,术后随访12个月,分析患者术后血管通畅率与这些危险因素的相关性。结果患者在术后随访12个月后血管平均通畅率[髂动脉65.00%(52/80)、股动脉71.25%(57/80)、腘动脉及以下血管61.25%(49/80)]明显低于术后即刻的通畅率[髂动脉96.25%(77/80)、股动脉97.50%(78/80)、腘动脉及以下血管97.50%(78/8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单因素分析显示,吸烟、高血压、高胆固醇血、糖尿病及冠心病是术后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0.05)。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糖尿病、高血压、吸烟、高胆固醇血及冠心病是术后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OR=2.752、1.954、2.381、2.127、2.762,均P<0.05)。结论影响下肢动脉硬化闭塞介入治疗术后复发的相关危险因素包括高血压、高胆固醇血、糖尿病、冠心病等,因此在采取一定措施控制血糖、血脂以及戒烟的手段能减少术后复发。

  • 标签: 介入治疗 下肢动脉粥样硬化闭塞症 高血压 高胆固醇血症 糖尿病 冠心病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介入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的护理对策。方法 随机于2018年12月-2020年12月间在我院接受介入治疗的下肢动脉硬化闭塞患者中抽选112例为研究对象,按照病例入院月份的单双分为两组,即A组(n=56)与B组(n=56)。A组对象施予常规护理,B组对象实施综合性护理。统计两组患者护理后的并发发生率、护理满意率。结果 相较于A组的并发发生率19.64%、护理满意率83.93%,B组的并发发生率5.36%明显更低(P

  • 标签: 下肢动脉硬化性闭塞症 护理对策 介入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分析下肢动脉硬化闭塞介入术后并发血栓形成的护理。方法:选取我院于2020年1月至2021年1月所收治的共计50例下肢动脉硬化闭塞患者,这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 调查北京市密云地区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的发病率,并探讨密云地区下肢动脉粥样硬化(arteriosclerosis obliterans,ASO)患者发病的主要危险因素。 方法 于2021年2月至2021年8月期间调查北京市密云区部分社区人员中随机抽取300人,以问卷调查及体格检查等形式获取相关资料,按照ASO的临床诊断标准进行诊断,并分析本地区可能与ASO发病相关的危险因素。 结果 同一年龄组间相比,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吸烟、饮酒的人出现下肢动脉粥样硬化的概率存在显著差异(p0.05)。结论 生活中严格治疗常见的基础疾病可以减少ASO发病的可能,提高老年人生活质量。

  • 标签: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 动脉粥样硬化 发病率 危险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介入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该院2018年5月到2021年5月收治的动下肢动脉硬化闭塞患者120例进行研究,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60例,给予常规药物疗法,观察组60例,给予介入治疗。比较两种医治手段对动下肢动脉硬化闭塞患者的价值。结果:观察组的临床有效率高于对照组;肢体发凉缓解时间、静息痛缓解时间、间歇性跛行缓解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2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介入治疗 下肢动脉硬化性闭塞症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下肢动脉硬化闭塞(ASO)介入治疗实施围术期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将30例ASO介入治疗的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均来源于我院2019年7月~2020年12月期间,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各15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实验组予以围术期护理,分析2组护理价值。结果:实验组、对照组不良症状总发生率分别为13.33%、40.00%,实验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

  • 标签: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 介入治疗 围术期护理 常规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阿司匹林联合脉管复康片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的疗效。方法:63例下肢动脉硬化闭塞患者按就诊顺序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给予脉管复康片联合阿司匹林,对照组给予阿司匹林常规治疗,观察两组疗效。结果:治疗组血液流变学指标,踝肱指数情况以及症状和体征改善情况,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下肢动脉硬化闭塞临床治疗中,应用阿司匹林联合脉管复康片治疗疗效显著,且安全性较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 脉管复康片 阿司匹林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
  • 简介:【摘要】目的 对早期活动护理用于下肢动脉硬化闭塞患者介入术后的效果,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下肢动脉硬化闭塞血管介入治疗的围手术期护理干预措施及临床效果。方法:观察对象为下肢动脉硬化闭塞血管介入治疗患者,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完成研究,纳入50例患者,利用计算机数字随机模型将患者分为观察组(n=25)与对照组(n=25)两组,前组施以围术期综合护理,后组施以常规护理,比较不同护理模式的临床效果。结果:经护理干预,观察组患者PSQI睡眠质量评分、VAS疼痛模拟评分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围术期并发发生率,观察组(4.00%)低于对照组(24.00%),(p<0.05)。结论:在血管介入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患者的围术期中,实施综合护理干预,能够有效减轻病情疼痛,改善生活质量,预防并发发生,方案值得推广。

  • 标签: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 血管介入治疗 围手术期 护理干预
  • 简介:摘要:下肢动脉硬化闭塞,是一种由于人体下肢动脉粥祥硬化斑块形成,引起下肢动脉狭窄、闭塞,进而堵塞血管,导致下肢慢性缺血的疾病,简称“下肢动脉硬化”。该病症是一种全身性、退行性病变,一般好发于60岁以上老年男性,而随着社会生活质量的提高,人口老龄化已成为趋势,动脉硬化闭塞的发病率也逐年增加,据报告数据表明,目前我国60岁以上动脉硬化发病率高达79.9%,已成为临床医学上常见四肢血管疾病之一。

  • 标签: 下肢动脉硬化 综合护理 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动脉硬化闭塞的疗效。方法 于2019年8月至2020年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下肢动脉硬化闭塞患者行疼痛护理干预的可行性。方法 随机将2020年3月至2021年3月我院68例下肢动脉硬化闭塞患者分为实验组(34例,应用疼痛护理)、对照组(34例,应用常规护理)。对比患者护理前后疼痛评分、术后下床时间、住院时间。结果 经护理,实验组疼痛评分(1.22±0.37)分,与对照组相比,P<0.05;实验组术后下床时间(20.12±6.66)h、住院时间(6.54±2.21)d,均短于对照组,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研究围手术期护理在下肢动脉硬化闭塞介入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本院70例下肢动脉硬化闭塞患者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时间2020年09月-2021年09月,采取抛硬币法将所有患者分为参照组(行常规护理)和研究组(行围术期护理),各35例。比较两组并发及生活质量。结果 研究组各项生活质量评分均明显高于参照组(P<0.05),并发发生率明显低于参照组(P<0.05)。结论 围手术期护理起到了良好的护理效果,患者生活能力提高,预后良好,具有推广价值。

  • 标签: 围手术期护理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 并发症 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