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8 个结果
  • 简介:“分子理论”是“热现象”的微观本质,“热现象”是“分子理论”的宏观表现.在学习“分子理论”的时候如果能结合“热现象”来加以思考,就具有了“温故而知新”的功能.

  • 标签: 分子动理论 热现象 微观本质 宏观
  • 简介:初三的同学复习初二的内容,间隔时间太长,平时学生自主学习时间又比较少,在复习课之前很少自己提前复习,导致课堂上学生几乎连最基本的定义就不能够准确的表述出来.知识梳理的时候,关键是主要定理的产生过程,主要知识的应用过程,

  • 标签: 复习课 物理 中考 间隔时间 学习时间 产生过程
  • 简介:在扫描成像系统为线性不变系统的条件和光电成像系统像光学传递函数的数学物理模型的基础上,给出了理想的像光学传递函数的积分公式,分析了扫描成像系统的匀速像传递特性。

  • 标签: 扫描成像系统 动像 点扩散函数 传递函数
  • 简介:苏科版《浮力》一节由三个活动组成.由于活动的编写与学校实验室器材不配套,要让探究活动真正有实效,教师的引导很关键.本节课教学充分体现了教师引导的有效性、适时性和启发性.

  • 标签: 引导 活动 有效
  • 简介:目的:研究P波斜入射下的地基应力路径,探讨其影响因素和可能变化范围,为进一步研究斜入射地震波作用下场地动力响应奠定理论基础。创新点:1.从数学上证明斜入射P波在任一深度的地基中形成的应力路径在剪应力分量(偏差正应力-水平剪应力)组成的平面中为一个斜椭圆;2.分析了P波入射角、土体泊松比和单位波长深度对斜椭圆应力路径形状与大小的影响。方法:1.基于半无限弹性空间的地震波传播理论,考虑地震波在自由界面的反射,推导土体中任一深度处由P波斜入射产生的应力,并表示成由剪应力分量组成的平面下的应力路径(公式(9))及该应力路径的特征参数表达式(公式(A12)~(A14));2.通过控制变量法,分析参数敏感性(图7、9、10和12)。结论:1.虽然证实P波斜入射引起的应力路径为斜椭圆形式,但在地基深度、入射波频率和波速的特定组合下,斜椭圆仍可从斜线一直变化到圆形,形式较为多样化;2.P波斜入射角度在30?~60?时引起的偏应力幅最大,最大可达同等条件下其它入射角产生的应力幅的2倍以上;3.斜入射角大于45?后,斜椭圆路径形状几乎不随入射角改变,在研究范围内以竖直扁椭圆形为主;4.土体饱和度大于70%时,泊松比的变化对土体斜椭圆路径形状影响不大,但应力幅随泊松比增大而显著降低。

  • 标签: 近场地震 P波 斜入射 弹性半空间 动应力路径
  • 简介:以水下爆炸过程中冲击波载荷经验计算公式为参考依据,对水下爆炸的冲击波过程进行分析,采用ABAQUS软件分别利用单双层圆柱壳体结构模型对潜艇的舱段进行模拟,分析了这两种结构在爆炸载荷作用下的异同,得到了单双层壳体受到水下爆炸作用后的壳体肋骨变形示意图。计算结果表明:双层壳结构的抗爆能力大于单层壳结构,非耐压壳抵御了较多的冲击波载荷,使得耐压壳得到了较好的保护。

  • 标签: 水下爆炸 圆柱壳 动响应 ABAQUS软件
  • 简介: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是中学化学教学的核心,源于化学学科的特点,贴近生活、贴近社会的学以致用教学理念已经形成共识。化学教学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创新能力,因此化学教学已经逐步走出书本,走向生活,走向社会。

  • 标签: 化学教学 经济效益 渗透 高中 创新能力 化学学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