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颈椎损伤患者前后联合手术治疗的术后护理效果。方法通过2009年1月-2013年11月收治的11例下颈椎损伤同期行前后联合手术的患者,术后对其进行预防低血容量休克、预防窒息的发生,加强脊髓神经功能观察、预防并发症及制订个体化康复锻炼计划,做好其术后观察与护理。结果11例术后神经损伤症状均有不同程度恢复。结论颈椎损伤患者行前后同期手术治疗,术后的严密观察和预见性护理是顺利康复的的关键。能有效防止或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促进患者康复。

  • 标签: 颈推损伤 前后路联合手术 观察与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颈椎病前后手术期护理方法,总结护理经验。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行颈椎前、后路手术患者,对其进行手术前准备、心理疏导、手术

  • 标签:
  • 简介:目的比较颈椎前路和一期前后联合两种术式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09年1月至2011年2月广东医学院附属南山医院收治的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病例37例,其中A组23例采用前路术式,B组14例采用一期前后联合手术。依据神经功能改善情况、颈椎生理弧度、轴性症状、颈椎矢状位运动范围和围手术期并发症等几方面进行比较分析。结果神经功能改善和D值恢复、维持:组间均无明显统计学差异;轴性痛改善:A组优于B组;颈椎矢状位运动范围丢失和围手术期并发症:B组大于A组。结论和单纯前路手术相比,一期前后联合手术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短期疗效未显现出明显优势。

  • 标签: 前路 一期前后路 脊髓型颈椎病 比较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颈椎后路手术患者的围手术期优质护理方法。方法收集2011年10月至2013年2月行颈椎后路手术治疗56例颈椎病患者,根据患者病情,制定出针对性的个体化的围手术期优质护理措施。结果颈椎病患者经过积极有效的优质护理,病情稳定,未发生严重并发症,全部出院。结论实施针对性的个体化的优质护理能减少颈椎病患者后路手术的并发症,最大程度的恢复神经功能、肢体运动功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减轻患者痛苦,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 标签: 颈椎后路手术 优质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对宫颈微波手术联合药物治疗宫颈糜烂的安全性以及效果进行分析,为临床诊断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择从2011年3月到2013年8月所收治的患有宫颈糜烂的100位患者,随机的分成两组,即对照组与实验组。实验组的治疗方式为微波联合的干扰素α,对照组的治疗方式为宫颈微波,将两组的疗效进行对比。结果对照组和实验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0.00%和76%,将两组进行比较之后,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的患者在经过治疗以后,其症状有明显的改善,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对比两组的治疗效果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宫颈微波手术联合干扰素α对宫颈糜烂患者进行治疗,疗效比较理想,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 标签: 微波联合手术 宫颈糜烂 药物 干扰素&alpha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夯实基础护理,强化专科护理,拓展护理服务内函个,科学管理,保障护理安全。方法改善服务态度,提高技术水平,加强管理力度,提升了护士的整体素质,提高了护理服务质量,彰显了管理水平。

  • 标签: 基础护理 护理服务 优质
  • 简介:目的:探讨联合化疗(multidrugtherapy,MDT)病人麻风反应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对本地区登记的226例MDT麻风病人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26例麻风病人中Ⅰ型和Ⅱ型麻风反应的发生率分别为10.2%和17.7%。47.8%的麻风反应发生在MDT前,39.1%的Ⅰ型麻风反应发生在MDT开始后的1年内,47.5%的Ⅱ型麻风反应发生在MDT开始后的2年内。MDT前细菌指数〉4.0和皮损≥5块是Ⅱ型麻风反应的危险因素。结论:MDT治疗的2年内是麻风反应的高峰期,应重点监测。

  • 标签: 麻风反应 相关因素 联合化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无痛人流手术前后的临床护理方法。方法选取2008年1月——2009年11月间在我院进行无痛人流手术的患者103例,分为两组。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手术前后全面的临床护理,对比两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手术结束后当天出院的有48例(94.11%),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88%,对照组术后当天出院的有44例(84.61%),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3.46%,两组护理效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无痛人流患者实施一系列的临床护理有利于促进患者快速恢复,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安全可靠,值得临床中广泛应用。

  • 标签: 无痛人流 临床护理 手术前后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早期后路手术对胸腰椎爆裂性骨折的治疗价值,以达到最大的椎管后凸骨块的复位,恢复脊椎序列,减少椎管狭窄,增加脊椎的稳定性。方法采用后路间接椎管扩大、短节段椎弓根螺钉固定技术,对48例(无神经症状36例,有神经症状12例)胸腰椎爆裂性骨折进行手术治疗的患者进行回顾分析,依据术中c臂观察椎管内骨块复位情况,决定是否后路椎板减压。非减压组40例,减压组8例,减压后行横突间植骨/+单侧椎板后植骨。有神经损伤12例,无神经伤36例。结果48例中无神经损伤36例均未行椎管减压,椎管侵入(37.16±15.15)%;合并神经损伤12例,椎管侵入(48.59±16.89)%,,4例未行椎管减压,8例行椎管减压,两组差异显著(P<0.05)。非减压组(40例)和减压组(8例)术前侵入椎管比例分别为(41.97±12.90)%、(43.52±16.15)%(P>0.05)。治疗后非减压组和减压组侵入椎管比例分别为(20.69±15.93)%、(27.37±12.89)%,非减压组椎管矢状径平均改善23.28%,减压组为14.15%(P<0.05),神经损伤症状均有明显改善。结论胸腰椎爆裂性骨折引起的椎管狭窄程度与神经损伤密切相关,术中根据c臂观察椎管内骨块后凸复位情况决定是否行椎管减压,早期后路手术能大部分改善胸腰椎爆裂性骨折椎管狭窄程度,多数不需要后路减压,减少对脊椎后柱的破坏。

  • 标签: 胸腰椎 爆裂性骨折 手术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后路手术治疗脊柱胸腰段骨折的治疗效果,为有效治疗脊柱胸腰段骨折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我院2011年1月-2012年12月收治的30例脊柱胸腰段骨折患者进行后路内固定手术,观察手术进行的时间、术中出血量、具体治疗效果及相关指标。结果对患者实施后路内固定手术,治愈患者19例,占63.3%,有效10例,占33.4%,无效的有1例,占3.3%,总有效率为96.7%,;手术时间为(155.3±43.5)min,术中出血量为(742.3±175.5)ml,住院时间为(10.5±4.9)天,切口长度较小且术后恢复时间较短。结论运用后路内固定融合术治疗脊柱胸腰段骨折疗效显著,值得在临床上大力推广应用。

  • 标签: 后路手术 脊柱胸腰段骨折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脊柱胸腰段骨折采用后路手术治疗临床效果。方法本次研究选择的对象共40例,均为我院2011年5月至2013年1月收治的脊柱胸腰段骨折的患者,均采用后路手术治疗,回顾分析临床资料。结果与开展手术前比较,实施手术后1d及随访观察1个月后患者Cobb,s角均明显减小,椎体高度明显恢复,椎管占位率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下腰疼痛,内固定物取出后症状消失2例,内固定钉断裂,有效处理并更换后恢复1例。结论脊柱胸腰段骨折采用后路手术治疗,出血少,对机体造成的创伤较小,操作简便,固定节段少,使脊柱的运动功能得以保留,临床效果显著,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值得在临床广泛开展应用。

  • 标签: 后路手术 脊柱胸腰段骨折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对颈椎后路手术患者使用头架来进行体位摆放的护理效果如何。方法选择80例进行颈椎后路手术的患者,将其随机分成两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进行常规的手术体位摆放护理,观察组使用头架进行手术体位摆放护理,然后观察两组的护理效果如何。结果对照组有6例患者出现了并发症,观察组没有患者出现并发症;对照组、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分别时67.5%、95%。结论对于进行颈椎后路手术的患者来说,在摆放体位护理的时候应用头架的效果很好,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 标签: 颈椎后路手术 头架 护理 体位摆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加强甲状腺癌手术前后的护理,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及促进康复。方法回顾72例甲状腺癌患者从心理、术前准备、术后病情观察等方面的护理方法和效果。结果72例患者其中3例患者并发乳糜漏,通过全方面的护理后均治愈出院。结论对患者进行手术前后的综合护理,能有效减轻病情,促进疾病的恢复。

  • 标签: 甲状腺癌 手术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胆结石患者手术前后护理。方法2011年至2012年来我院就诊的胆石症手术65例行胆囊切除术,手术前后对患者T型引流管、饮食、及痰液排出等进行严密的护理工作。结果65例患者均痊愈。结论细致耐心的护理工作是保证患者康复的基础。

  • 标签: 胆结石 肝内胆管 手术 护理 观察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全胸腔镜肺癌根治患者手术前后护理体会。方法通过对接受全胸腔镜治疗36例肺癌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全胸腔镜下肺癌根治术的手术期护理经验。结果36例患者平均住院天数14.3天,住院期间无发生并发症。结论全胸腔镜肺癌根治术对患者具有创伤小、痛苦少、疤痕小、恢复快、费用低、安全性高及住院时间短等优点,通过对加强手术前后护理,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对促进患者术后康复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全胸腔镜 术前 术后 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