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一期前后联合手术方式治疗难复性颈椎骨折脱位的疗效。方法自2008年11月至今,我院对18例颈椎骨折脱位患者实施前后联合手术方式治疗,其中男性15例,女性3例,年龄21~58岁,平均41.8岁,术前脊髓功能按Frankel分级,A级4例,B级8例,C级4例,D级2例。随访观察疗效。结果手术时间80~240分钟,平均3.4小时,平均随访1.7年,其中2例术后并发症严重,放弃治疗并死亡,余患者内固定位置良好,骨折脱位复位满意,植骨块均骨性愈合,术后Frankel分级有不同程度提高。结论一期前后联合手术对难以通过牵引及手法复位的颈椎骨折脱位是安全、有效、可行的。

  • 标签: 前后路 颈椎 骨折脱位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同期前后联合手术治疗严重脊髓型颈椎病的临床意义。方法收集自2015年7月~2017年7月收入的严重脊髓型颈椎病患者14例,男8例,女6例,行同期前后联合手术,评价术前、术后1月及术后12月JOA及VAS评分。结果术前、术后1月及术后12月JOA评分分别为7.41±1.78分、12.64±2.31分及14.31±1.98分,VAS评分分别为3.98±1.62分、1.64±0.45分及1.41±0.52分,术前、术后1月及术后12月JOA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术前及术后VAS评分差异有明显统计学意义,术后1月及术后12月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同期前后联合手术治疗严重脊髓型颈椎病可获得满意的临床效果。

  • 标签: 脊髓型颈椎病 减压术,外科 前后路
  • 简介:摘要目的对胸腰段脊柱结核患者应用前后内固定手术治疗的临床疗效进行探究。方法随机选择52例自2016年5月至2017年8月间在我院接受胸腰段脊柱结核治疗的患者,将其分为探究组和参照组,参照组患者接受前路内固定手术治疗,探究组患者接受后路内固定手术治疗。结果探究1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参照1组,手术时间明显短于参照1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2组畸形矫正率明显高于参照2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探究组与参照组组内手术后后凸角均明显小于手术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探究1组与参照1组畸形矫正率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探究2组的畸形矫正率明显高于参照2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胸腰段脊柱结核患者进行手术治疗应该根据患者病情选择前路或者后路内固定手术治疗方式。

  • 标签: 前后路内固定手术 胸腰段脊柱结核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颈椎前路混杂减压融合内固定术和后路椎管成形术结合微型钛板内固定术治疗四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效果。方法收集我院2016年3月至2018年3月52例四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使用颈椎前路减压三个间隙短节段钢板内固定和一个间隙自锁融合器融合术,对照组使用后路椎管形成术结合微型钛板内固定术,比较两组患者VAS颈痛视觉模拟评分。结果两组VAS颈痛视觉模拟评分比较术前均有一定降低,并且观察组在术后3、6个月及末次随访时其VAS颈痛视觉模拟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颈椎前路混杂减压融合内固定术和后路椎管成形术结合微型钛板内固定术对四节段脊髓型颈椎病均有一定治疗效果,但前路手术治理效果更加理想,临床应用及推广价值及高。

  • 标签: 颈椎前路融合内固定术 颈椎病 椎体成形术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探讨对脊柱后路手术患者采取的体位护理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6月-2017年9月期间收治的80例脊柱后路手术患者,按照随机的方式分为各40例的两组,一组为观察组给予其体位护理,一组为对照组给予其常规护理,将两组患者通过不同护理干预后的患者满意度进行对比。结果给予体位护理干预后观察组的患者满意度与对照组患者相比较明显更高,两组之间的数据对比有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脊柱后路手术患者实施的体位护理,患者呼吸功能和循环系统受到的手术影响程度减小,并发症减少,患者满意度高,值得临床上推广应用。

  • 标签: 脊柱后路手术 体位护理 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脊柱骨折患者临床治疗过程中应用后路手术内固定手术的效果及价值。方法将2015年9月至2016年9月期间我院接诊的38例脊柱骨折患者纳入本次研究,所有脊柱骨折患者均接受后路手术内固定手术。结果38例脊柱骨折患者经过手术治疗后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AS评分)、Cobb‘s角明显低于手术治疗前,而椎体前缘高度和椎体后缘高度显著高于手术前,手术前后对比差异较大,统计学意义显示存在(P<0.05)。结论后路手术内固定手术应用于脊柱骨折患者临床治疗过程中的效果较为显著,可以有效缓解患者患处疼痛感,促进其骨折脊柱得以尽早复位。

  • 标签: 后路手术内固定手术 脊柱骨折 临床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胸腰椎后路手术患者围手术期的护理要点。方法回顾分析121例胸腰椎后路手术的病人,阐述术前术后的护理要点及其实施方法,着重分析护理在预防术后并发症中的作用。结果通过有效的护理措施,所有病人均顺利度过了围手术期。结论有效护理在预防术后并发症中具有重要作用。

  • 标签: 精细化护理 胸腰椎后路手术 围手术期 精细化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后路手术内固定治疗脊柱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按照随机平行方式分组,将我院在2016年11月~2017年11月所撷取的62例脊柱骨折患者,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通过后路手术内固定治疗,对照组通过常规开放内固定手术治疗,对比两组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的治疗总有效率、并发症发生率的数据对比为93.55%、9.68%,74.19%、29.03%,统计学意义存在,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临床相关指标实行对比,前者明显优于后者,存在统计学的意义,P<0.05。结论脊柱骨折治疗中,采用后路手术内固定治疗,可获得较好的临床效果,并且可控制并发症发生率,减少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值得在脊柱骨折治疗中予以应用和推广。

  • 标签: 后路手术 内固定 脊柱骨折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并研究后路手术治疗脊柱胸腰段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该院2012年1月—2016年1月收治脊柱胸腰段骨折患者72例,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随机将其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6例,对照组采用经后路行椎弓根螺钉复位内固定结合后外侧植骨融合术治疗,治疗组经后路行椎弓根螺钉复位内固定结合伤椎内植骨手术,观察比较两组临床疗效以及治疗前后Cobb角和VAS评分。结果治疗前两组Cobb角及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两组Cobb角及VAS评分均有所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间Cobb角及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7.22%,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0.5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后路内固定融合术在治疗脊柱胸腰段骨折能取得显著的临床疗效,值得临床进行推广。

  • 标签: 后路手术 脊柱胸腰段骨折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肛周脓肿手术前后的饮食护理效果。方法随机筛选出我院2017年2月到2018年2月期间收治的100例肛周脓肿手术患者,根据手术前后的不同护理方法将其分为常规组与饮食组,每组50例,常规组实施常规护理,饮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强化饮食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营养状况、并发症发生情况以及护理满意度。结果常规组的总有效率为82.0%,饮食组为96.0%,饮食组高于常规组;对比两组患者护理后的营养状况,饮食组的血清白蛋白、转铁蛋白、前白蛋白、血红蛋白水平均高于常规组;常规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为10.0%,饮食组为4.0%,饮食组低于常规组;常规组的护理满意度是86.0%,饮食组是98.0%,饮食组高于常规组;对比各组差异均显著(P<0.05)。结论对肛周脓肿患者实施手术前后的饮食护理,可明显提升患者的治疗效果,改善其营养状况,减少并发症,且有助于提升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推行。

  • 标签: 肛周脓肿 手术 饮食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胸腰椎骨折应用后路手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5年4月至2017年4月期间我院接收的136例胸腰椎骨折的患者随机分成观察和对照两组(n=68例),采取不同的治疗方式。结果观察组经过手术后的VAS评分(2.12±1.12)分明显低于对照组经过手术后的VAS评分(2.69±1.68)分,并且观察组经过治疗后的总有效率97.06%明显高于对照组经过治疗后的总有效率86.76%(P<0.05)。结论对胸腰椎骨折的患者使用后路手术治疗的方式进行疾病的治疗工作,对患者疾病问题的改善拥有着良好的效果,值得推广。

  • 标签: 胸腰椎骨折 后路手术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后路手术内固定在脊柱骨折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4例脊柱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选取时间为2016年1月至2018年9月,所有患者均行后路手术内固定治疗,分析其治疗效果。结果在24例患者中,其中显效16例,有效7例,无效1例,治疗总有效率为95.83%;术后患者的VAS评分为(4.35±0.64)分,ODI评分(16.61±1.54)分,椎体前部高度(2.38±0.29)mm,椎体中部高度(2.17±0.12)mm,Cobb角(6.65±2.81)°,与术前比较恢复良好。结论后路手术内固定疼痛轻微,且能有效恢复伤椎解剖结构及生理功能,疗效确切,具有较高的推广价值。

  • 标签: 后路手术内固定 脊柱骨折 VAS评分 Cobb角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胸腰椎骨折后路进行内固定手术治疗中给予手术护理配合取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7年12月在医院接受经后路进行内固定手术的50例胸腰椎骨折患者作为此次研究对象,入选患者随机均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的25例患者给予常规护理,研究组的25例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手术配合护理,对比两组患者围术期的各项指标和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患者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低,手术部位引流量低,VAS评分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结论在胸腰椎骨折后路进行内固定手术治疗中给予手术护理配合取得较好的临床效果,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胸腰椎骨折 后路内固定手术 围术期 手术配合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在脊柱胸腰段骨折的治疗中采用后路手术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我院2015年8月—2017年8月期间收治的40例脊柱胸腰段骨折患者分为两组各20例,给予研究组后路手术,对照组前路手术,比较两组患者在手术前后前、后椎体高度比、Cobb角及VAS评分差异。结果(1)研究组术后前、后缘椎体高度比及Cobb角变化幅度明显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术后两组患者VAS评分均有所下降,但研究组下降幅度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后路手术具有切口小,术后恢复速度快,安全性高等优势,是脊柱胸腰段骨折较为理想的治疗方法。

  • 标签: 脊柱胸腰段骨折 后路手术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本文将对腰椎后路椎间融合术围手术期的护理体会进行分析。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2月—2018年1月收治的82例腰间盘突出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给予综合护理措施,对比两组护理效果。结果护理前,两组患者生活质量无明显变化(P>0.05);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生活质量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95.1%(39/41)显著优于对照组80.4%(33/41)。结论在腰椎后路椎间融合术围手术期过程中,给予患者综合护理,能够提升临床治疗效果,确保手术成功率,促进患者预后恢复,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

  • 标签: 腰椎后路椎间融合术 围手术期 护理体会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研究后路手术治疗脊柱胸腰段骨折的效果。方法从2017年2月至2018年2月在我院就诊的脊柱胸腰段骨折患者中抽取55例,分为两组对照组(27例)和观察组(28例),对照组采用椎弓根植骨内固定治疗,观察组采用后路手术。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情况。结果相比较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的手术出血量少、手术时间短、创口长度小,两组差异显著(P<0.05)。手术后,相比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更好,两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后路手术治疗脊柱胸腰段骨折的临床疗效优越,创口小,手术时间短、治疗效果好,对于患者而言是更好的选择方案。

  • 标签: 后路手术 脊柱胸腰段骨折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调查对比白内障手术前后的泪膜破裂时间情况。方法选择2016年5月至2017年6月在我院接受白内障手术治疗的98例病患(共98只眼),同时基于手术时间进行分组,包含术前组、术后一周组与术后1个月组,各组均为98例病患不同时期的调查资料,以上调查资料主要不同手术时间98例病患的泪膜破裂周期情况,对比组间数据差异性。结果根据本次调查研究结果显示,在泪膜破裂周期对比方面,其中术后1个月组的泪膜破裂周期要显著少于术后一周组与术前组,三组数据呈现出依次递减的关系,以上组间数据对比差异显著,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泪膜破裂周期会因为白内障手术而受到影响,而且普遍病患在手术后泪膜破裂周期出现显著减少,具有临床研究价值。

  • 标签: 白内障手术 泪膜破裂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腹外疝患者手术前后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6年6月至2017年10月收治的腹外疝患者10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54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手术前后实施整体护理干预,比较两组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及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平均住院时间(14.87±1.42)d,显著少于对照组的(22.36±1.72)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9.26%,显著低于对照组的31.4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98.15%,明显高于对照组77.7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腹外疝患者手术前实施整体护理干预,可以明显促进患者康复,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护理满意度。

  • 标签: 腹外疝 手术前后护理 临床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