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心理疏导对初次无偿献血献血反应的影响。方法2015年1月至2015年9月期间,120例初次无偿献血根据随机数字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常规护理)和观察组(心理疏导),每组各60例,比较两组患者献血反应发生率及负面情绪变化情况。结果与常规护理相比,心理疏导能够减少初次无偿献血献血反应发生率,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与常规护理相比,心理疏导能够缓解初次无偿献血焦虑情绪,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心理疏导能够明显降低初次无偿献血献血反应发生率,有效调节负面情绪,值得在无偿献血工作中广泛推广。

  • 标签: 心理疏导 初次无偿献血者 献血反应
  • 简介:摘要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的实施,献血工作已由以往的个体卖血为主彻底转变为无偿献血。这就要求工作人员改变服务方式,改善服务态度,适应无偿献血新形势。树立一切以献血为中心,最大限度地方便献血,以真心、耐心、细心、热情的服务,做好献血献血的护理工作。确保所有的献血献血过程中得到的护理是高标准的护理,并确保整个的献血过程是一个使人感到安全的以及高效和愉快的过程。使他们能高兴而来,满意而归,从而使献血工作得到社会各界的支持。

  • 标签: 无偿献血 护理{献血前,献血中,献血后}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初次无偿献血的心理状态并对护理效果进行分析;方法随机选取一般血站300例首次献血进行本次医学探究,并随机将献血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150例,对照组进行常规的护理,观察组在进行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进行针对性的心理护理,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对两组献血进行心理状况评估,比较两组献血护理效果。结果护理后对比分析两组献血的SAS得分,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对比两组献血护理满意度,观察组满意度为100%,对照组满意度为89.7%,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多数初次无偿献血都存在一定程度的心理问题,在护理过程中进行针对性干预,能有效消除献血的不良心理情绪,降低不良事件发生率,并提高了献血的护理满意率,并愿意再次参加无偿献血

  • 标签: 初次无偿献血 心理状态 护理干预 固定献血者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初次无偿献血献血前后心理状态,并给予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方法采用自评量表90项症状清单(SCL-90)对70名初次献血献血前后进行评定。结果研究组献血前焦虑、恐惧因子得分显著高于常模水平(p<0.01),献血后焦虑、恐惧、强迫,躯体化因子得分高于常模水平(p<0.05)。结论初次无偿献血存在一定的心理问题,应给予针对性的心理护理干预。

  • 标签: 无偿献血 心理状态 护理干预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初次献血的心理特点以及对他们进行心理干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3年4月至2014年4月哈尔滨市血液中心街头初次无偿献血人员6142名,严格按采供血管理办法采集血液,同时采用心理护理干预模式对献血进行干预,并统计献血献血后发生的不良反应率以及对献血服务的满意度。结果通过心理护理对街头初次无偿献血人员进行心理干预,无偿献血不良反应共40例(0.644%),护理满意度达到99.8%。结论心理护理在初次无偿献血中的应用效果显著,有效减少了无偿献血人员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提高了街头无偿献血的满意度。

  • 标签: 心理护理 初次无偿献血者 干预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血站中无偿献血初次献血过程中的心理障碍的因素,并对其形成的原因进行分析并采取相应的对策。方法针对青岛市中心血站的420名无偿献血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将其随机划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10人,针对对照组给予普通护理操作,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施加心理护理措施,比较两组人员在献血过程中不良反应发生率,献血容量和献血完成率之间的比较情况,并采取统计分析。结果观察组人员的献血完成率为78.1%,平均献血为331.4±28.4mL,献血过程中出现不良反应12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71%。对照组献血完成率为60.0%,平均献血为281.5±24.3mL,献血过程中出现不良反应36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7.14%。两组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针对初次无偿献血,采取一定的心理辅导,能够提高献血成功率和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值得全面推广。

  • 标签: 无偿献血 心理障碍 护理策略
  • 简介:摘要《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实施已有十八年,公民的献血意识日益增强,献血人数也在逐年上升。作为一名采血人员,深知专业的医学理论知识和精湛的操作技能在采血过程中的重要性,同时由于献血的性别、背景以及文化层次不同,其心理状态的差别也是很大的,那么做好献血的心理疏导是采血过程的关键环节。对献血不同心理,有针对性地在不同的时间给予适时、适当的心理疏导,使每一位献血在轻松、愉快的环境里完成献血

  • 标签: 献血前 后的心理疏导
  • 简介:(毕节地区中心血站贵州毕节551700)摘要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在无偿献血献血反应的情况。方法对2009年1~12月的13853例无偿献血进行一般护理,为对照组;对2010年1~12月的16378例无偿献血进行有针对性的心理护理,为干预组。比较两组献血反应发生率。结果干预组的献血反应发生率为0.73%(119/16378),对照组为2.30%(318/1385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结论对无偿献血进行有针对性的心理护理能消除或缓解其恐惧、紧张情绪,减少献血反应的发生。

  • 标签: 无偿献血 献血反应 心理护理中图分类号R47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7-8231(2011)04-0063-011资料与方法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对无偿献血晕厥的护理措施。方法2012年5月到2013年5月来自哈尔滨市血液中心无偿献血65242人。选取发生晕厥反应者73例作为研究对象,针对其晕厥原因采取应对措施。结果无偿献血发生晕厥的原因主要有紧张性晕厥、体位低血压性晕厥、环境因素所致晕厥和低血糖性晕厥。结论无偿献血发生晕厥的原因多种多样,且情况复杂,护士应在献血发生晕厥时进行应急处理,娴熟采取各种预防和护理措施,以减少晕厥献血和晕厥给献血带来的损伤。

  • 标签: 无偿献血 晕厥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对初次无偿献血进行献血护理,使献血献血过程中保持心情愉快,身心放松,减少献血反应,能够顺利完成献血。有助于每位初次无偿献血树立正确的无偿献血观念,有利于促进无偿献血事业的发展。

  • 标签: 初次无偿献血者 整体护理程序 献血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浅析初次无偿献血心理障碍的护理策略。方法:选择在红十字中心血站或者是街头无偿献血献血为研究对象,共 268例献血, 1组( 129)和 2组( 139)。给予 1组无偿献血献血进行常规献血护理。给予 2组无偿献血需要根据首次献血容易出现的心理障碍制定合理的护理措施。结果: 2组献血的 GCQ评分明显高于 1组 (P< 0.05)。 2组献血的心理障碍评分显著低于 1组。结论:运用护理策略消除献血的心理障碍具有重要意义,应加以重视。

  • 标签: 无偿献血 心理障碍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无偿献血献血反应与献血自身情况之间的关系,并探讨相关护理措施。方法从2013年1月至2015年3月在我站进行无偿献血的人员当中选出62例,其均为献血前后发生献血反应的人员,对其自身因素、气温因素对献血反应的影响等进行分析。结果本次研究中,因献血心理因素导致献血反应的共有41例,占比66.13%;空腹献血共15例,占比24.19%;因医护人员操作不当导致献血反应的共6例,占比9.68%。根据对气温季节因素的调查,其中夏季发生献血反应率最高,为61.29%(38/62);最低为秋季,为9.68%(6/62)。。结论献血发生献血反应主要是因为紧张、晕针等心理因素影响,并且气温对这一情况的发生影响也较大,夏季时发生几率最高,需要相关人员着重注意。

  • 标签: 无偿献血 献血反应 患者因素 气温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无偿献血献血前淘汰的原因,以便采取针对性措施,降低血液报废率。方法选取2013年6月到2014年6月在献血前筛选环节被淘汰的无偿献血12137名进行统计分析,对相关指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在无偿献血献血前淘汰原因中,ALT不合格比例为33.89%,样本颜色异常比例为22.75%,Hb水平偏低比例为14.67%,HBsAg不合格比例为11.10%。其中,ALT不合格所占比例最高,是主要淘汰原因。并且,初次献血不合格率为73.1%,明显高于再次献血。结论在加大无偿献血宣传力度的同时,还要加强规范筛查工作,尤其加强对ALT的检测工作,以扩大无偿献血队伍,避免血液资源报废。

  • 标签: 无偿献血 淘汰 筛查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献血心理活动特点及护理。方法观察心理护理对献血心理活动的影响。结果心理护理在无偿献血过程中对保护献血健康、预防献血反应,保证血液质量起着药物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结论确保献血身心健康,有效促进无偿献血事业稳步发展。

  • 标签: 献血者 心理 护理
  • 简介:摘要无偿献血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血液匮乏的状况,伴随着我国《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的颁布和实施,无偿献血的人数不断增加。无偿献血具有流动性大,随意性大等特点,正是因为无偿献血具有此特点,导致采集血液之前的各项情况检测不全面不到位,从而使得采集后的血液报废比例相对较高。本文针对此种现象进行分析,深入探讨无偿献血的血液报废的原因,同时也通过分析对血液报废原因进行分类总结,得到常见的原因是ALT(丙氨酸氨基转换酶)、脂肪血、梅毒、离心破损等。

  • 标签: 无偿献血者 无偿献血 血液报废原因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强化献血过程的护理质量,不断提高志愿无偿献血的积极性,充分保障临床用血的需求。方法用我们的耐心、细心、贴心和真心换取献血的爱心。结果通过人文服务理念,注重献血过程的护理质量,努力把高质量的献血服务贯穿于献血全过程。结论依靠护理人员通过指导、关怀及照顾来体现献血服务的质量和水平,让每一位献血感受到亲情、优质的服务,以促进志愿无偿献血事业的稳步发展。

  • 标签: 献血 服务 护理 质量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