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33 个结果
  • 简介:当代经济全球化在国际分工层面展现出一个引人瞩目的特征。就是很多产品生产过程所包含的不同工序和区段,被拆散分布到不同国家进行,形成以工序、区段、环节为对象的分工体系。本文提出产品内分工概念,刻画和分析当代国际分工基本层面从产品深入到工序的特点。为此。本文考察有关这类分工现象的现有研究成果及其局限性,比较产品内分工与其他常用分工概念的联系和区别,分析产品内分工的发生基础和决定因素,讨论产品内分工概念分析框架的认识价值。

  • 标签: 产品内分工 国际分工 分工体系 产品生产 决定因素 经济全球化
  • 简介:本文分析了从马歇尔式企业、钱德勒式企业,到全球价值链生产组织方式的转变,归纳了产业组织历史发展演变的条件,提出生产分工的实现依赖于管理分工。在市场需求迅速变化条件下,管理分工和组织管理能力的建设,决定企业在价值链中的地位。针对我国目前出口加工企业面临的困境,本文提出应从价值链整体运转速度和效率的角度来提升企业的管理能力,以改变我国出口产业在全球价值链中的不利地位。

  • 标签: 产业组织演变 管理分工 管理能力 全球价值链 案例分析
  • 简介:近年来全球化浪潮席卷各国,南北贸易决堤般发展,贸易流动中中间产品和服务所占比重屡创新高、工序贸易痕迹日益清晰,贸易本质正发生深刻变化。如何认清当前的国际分工和贸易的实质内涵,成为国际经济学界最为迫切的任务之一。然而,传统国际贸易理论在新形势的猛烈冲击下愈显乏力,既不能自圆其说,也与程式化事实不符。于是,不断涌现出新的分工理论,差异化分工理论应用高分位贸易流动数据修正了传统认识,工序分工理论更是在理论建模和定量研究两方面提出全新阐释。本文试图梳理归纳这些学术思想。

  • 标签: 分工模式 工序分工 贸易核算
  • 简介:亚当·斯密在《国富论》中揭示了从劳动到分工、从分工到贸易的经济学逻辑。分工的产生有其社会必然性,它能够极大地促进技术进步,提高劳动效率,从而增加社会财富。分工是商品经济的路径依赖,分工的发展导致贸易的普遍化和商业社会的生成。

  • 标签: 劳动 分工 贸易
  • 简介:在经济转型、产业升级中,如何评判产业升级对发展战略制定和产业政策选择的影响是一个关键。产业升级的本质内涵是国内附加值率的提高还是以"高大上"产业占比不断提高为表征的所谓产业结构优化?这些问题的深入讨论需要厘清垂直专业化分工条件下中国产业升级具体形态的历史演变。从垂直专业化分工视角对"产业升级"进行重新定义,采用KWW法测算中国2007年、2012年物质生产部门小类行业的国内附加值率,重点研究中国国内附加值的纵向比较及其与产业升级的关系。结果表明:中国物质生产部门2007-2012年间国内附加值率整体提高,由2007年的60.61%提高到2012年的62.14%,实现了产业升级。进一步比较不同贸易方式、不同产业、不同要素密集度产业、不同技术密集度产业的国内附加值率变化的结果表明,加工贸易的国内附加值率提升较快;劳动密集型部门和资本密集型部门的国内附加值率提高约2%;低技术、中高技术与高技术产业的国内附加值率提升程度依次递减。尤其是高技术产品的高出口额与低国内附加值率表明,中国的产业升级过程仍然遵从动态比较优势原则。最后,从集聚高端要素、深化对外开放、攀升价值链、调整产业政策等角度对中国未来产业升级进行了探讨。

  • 标签: 垂直专业化分工 产业升级 KWW法
  • 简介:文章从古典经济学分工理论出发,指出制度变迁决定了特定的分工模式,这种非对称性的分工模式又暗含着分工利益分配的不合理,进而指出利益补偿的合理与重要.作为对比,分析了中国的制度变迁对东、西部的不同影响,指出西部可能的发展选择.

  • 标签: 分工 制度变迁 利益补偿
  • 简介:随着《商业银行法》的实施,所有金融机构都将在专业化的分工格局下运作。在我国,分业经营有着特殊的理论基础。从短期看,分业经营有利于国家资本资源的有效配置,从长期看,两业间的有机融合是必然趋势。

  • 标签: 专业化分工理论 银行业 证券业
  • 简介:摘要:本文采用国家统计局、TIVA数据库2004-2011年的数据,利用koopman的全球价值链参与指数测算了我国在全球价值链国际分工体系中的国际分工水平,基于修正的B-K模型测算我国对外直接投资的逆向技术水平外溢效益,并基于扩展的C-D生产函数构建最小二乘回归模型实证分析了国际分工水平,OFDI逆向技术外溢对我国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表明OFDI逆向技术溢出显著的促进了我国经济增长,而国际分工水平对我国经济增长的影响不显著。资本、劳动力、国内研发投入对我国经济增长影响显著。由此,积极鼓励我国企业进行对外直接投资。

  • 标签: 国际分工  对外直接投资  经济增长
  • 简介:本文通过基于我国各省份同典型国家和地区之间的引力模型,从不同角度讨论了影响我国各地区产品内国际分工水平的相关因素,发现市场规模大小、要素禀赋差异和地理因素均对产品内国际分工发展水平有显著影响,且这种影响因双边贸易规模差异、我国各省份发展差异以及关国家(地区)发展差异而有所不同。综合来看,重视影响因素的差异对促进我国各地区的产品内国际分工水平有重要意义。

  • 标签: 产品内国际分工 引力模型 影响因素
  • 简介:对于劳动力分工、贸易效率与收入分配关系的相关理论进行了分析,初步实证研究认为,劳动力分工、贸易效率与收入分配之间的关系既不是以往文献研究中所说的"倒U"型关系,也不是单调的增减关系,而是随着二元结构的出现和消失呈现震荡关系.当前我国的收入分配差距拉大的现实与其相对应的二元结构是相符的.根据分析结果,对中国的经济贸易发展方向提出建议.

  • 标签: 劳动力分工 贸易效率 收入分配
  • 简介:梳理产品内分工、制造业产业结构升级和产品内分工对制造业产业结构升级影响的研究文献,分析对比国内外学者对产品内分工和制造业产业结构升级的测度方法,为进一步研究产品内分工对制造业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提供理论基础。

  • 标签: 产品内分工 制造业 产业结构升级
  • 简介:在全球经济相互依赖性增强的情况下,世界各国都着眼全球,以谋求更大的发展空间,使整个世界经济机制的相关大大提高,国际分断向纵深发展,传统的国际分工正在演变为世界性的国际分工。首先,国际分工的内容发生变化,即由以自然资源为基础的分工发展成为以现代工艺、技术为基础的分工;由产业部门间的分工发展为以产品专业化为基础的分工;由生产领域分工向其它领域发展。其次,国际分工的形式、运行机制出现变化。水平型的分工成为国际分工的主要形式,各国生产正日益成为世界生产的一部分,生产要素也在世界范围内得到合理配置,世界性的生产网络已经形成。

  • 标签: 中国 经济安全 国际分工 国际经济一体化
  • 简介:与目前有关服务经济的研究不同,本文用一个新兴古典的佣金中间商1模型来分析交易服务的经济性质。主要结果表明:在市场分工中,交易服务是一种能够对产品的交易产生正网络效应的特殊商品;由中间商数量所决定的服务网络规模会影响市场一体化程度;制度效率和服务交易效率的改进将提高人均真实收入,当制度效率比服务交易效率的改进程度更大,或当服务业的劳动生产率提高,从生产部门向交易部门的劳动力迁移将增加;而改进的制度效率也将扩大产品和服务的市场容量;因而,经济增长呈现为以服务业发展为导向的增长。本文对于服务业缘何已成为发达国家的主导产业给出了一个微观解释,也为中国通过服务业来推动经济增长提供了一个理论视角。

  • 标签: 制度效率 劳动力跨部门迁移 服务网络规模 市场容量 服务经济
  • 简介:摘要:税务机关作为国家税收征收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分工价值不容忽视。税务机关的分工价值表现在多个方面,包括税收政策制定、纳税人登记管理、税收征收管理和税收风险防控等方面。因此本文将重点讨论省以下税务机关征收管理工作的分工方法,希望加强分工合理性,提高管理水平,促进我国税务机关单位得到稳定、持续发展。

  • 标签: 省以下 税务机关 征收管理 分工问题 
  • 简介:由产业链跨区域分工所主导的产业区域转移成为当前产业区域转移的主要表现形式。然而在转移过程中是垂直一体化式的生产转移还是去一体化式生产转移成为新型分工下产业区域转移研究关注的重要问题之一。本文以契约理论为基础在两要素投入视角下分析要素禀赋、制度、技术因素、交易成本等对产业链分工下产业转移实现的组织机理的影响。分析发现,产业技术水平、地区要素成本差异以及契约环境是影响产业链跨区域分工及组织方式选择的重要影响因素。

  • 标签: 产业链分工 产业区域转移 垂直一体化 不完全契约
  • 简介:旅行社产品品牌建设与垂直分工体系看起来似乎是两个问题,没有直接关系,事实上我国旅行社在产品品牌建立上存在的问题与目前不合理的分工体系有着直接的联系。本文先对现存问题作了简单的描述.再对两者之间互为因果、互相影响的关系进行了粗浅的分析,阐述了笔者对此问题的一些不成熟的看法。

  • 标签: 旅行社产品 品牌 分工体系
  • 简介:本文在适当扩展间接定价理论模型基础上,运用它对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农业组织化沿着集体经济→家庭经营→农业商业化→农业产业化→农民团队化的演进路线进行了统一的理论解释:这是改革开放提高交易效率,促进分工演化的结果,是农民对中间产品、最终产品及劳动的交易效率与风险进行综合比较后,选择剩余权利赖以实现的最优组织结构的结果。

  • 标签: 分工 农业组织化 间接定价理论
  • 简介:目前,长三角已发展成为中国综合实力最强的区域。加强泛长三角区域分工合作,对于增强长三角对周边地区的辐射功能和促进安徽经济发展具有着重要意义。安徽与长三角地区客观上存在着地理发育的延展性、生产要素的互补性、产业结构的差异性、发展水平的梯度性和区域文化的相通性。在区域分工合作中,安徽可以在打造泛长三角的优质农产品基地、重要的劳务输出基地、能源原材料基地、现代装备制造业基地、科技创新基地、旅游休闲的"后花园"等方面扮演重要角色,以加快其经济发展的步伐。

  • 标签: 泛长三角区域 分工合作 安徽经济
  • 简介:本文中的策略性劳动分工模型解释了为什么人们有时不选择分工,并造成社会产出损失。由于在高技能部门里存在“干中学”效应,低技能者如果背离比较优势而从事高技能部门的生产,就可以在未来分享劳动分工收益的过程中获得更高的谈判地位,甚至可能逆转自己的比较优势。然而,这种个人理性的选择却可能导致社会的产出损失。这个模型的一个意外而合理的含义是,在策略性的劳动分工决策中,如果未来一期由交易关系瓦解而造成的损失足够小,那么,交易成本的减少也可能导致当期分工的恶化。但我们的模型也包含了交易成本下降可能促进分工这一既有理论中的特殊情况。这个模型有助于理解在国际贸易、国内区域间分工和家庭内分工中广泛被观察到的低效率现象及相应的政策。

  • 标签: 策略性劳动分工 收益递增 干中学 平等 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