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冷圈切除与热圈套切除治疗老年结肠息肉的临床价值 。方法:将我院2023年1月至2024年1月167例老年结肠息肉患者抽取,随机取样法处理;对照组给予热圈套切除,观察组实施冷圈切除。结果:观察组中瞬时性及迟发性出血发生率较低,手术时间较短且住院时间较少;且术后患者应激反应明显较对照组轻(P<0.05)。结论:在老年结肠息肉的式治疗中,与热圈套切除相比,冷圈切除可有效降低患者出血率,缩短治疗及住院时间而降低患者的术后应激反应。

  • 标签: 结肠息肉 冷圈套器 热圈套器切除术 出血 应激反应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电子肠镜下冷圈切除治疗大肠息肉疗效。方法:选择2020年01月-2021年12月我院收治的98例大肠息肉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分别给予内镜活检钳钳除治疗、电子肠镜下冷圈切除治疗息肉。结果:观察组息肉切除率高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为大肠息肉患者行电子肠镜下冷圈切除治疗可取得显著效果,具有较高的安全性。

  • 标签: 冷圈套切除 电子肠镜 大肠息肉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结肠镜下冷圈切除治疗直径小于10mm的结肠息肉的效果。方法 选择2022年1月-2022年12月在我院就诊的60例结肠息肉(直径小于10mm)患者为研究对象,入院后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30)、试验组(n=30)两组,分别给予结肠镜下热活检钳切除及结肠镜下冷圈切除治疗,并对比治疗效果。结果 试验组较对照组切除次数少、手术用时短,术后腹痛、感染、迟发性出血等并发症的发生率低,息肉残留率低,有效率高。总并发症发生率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结肠镜下冷圈切除治疗直径小于10mm的结肠息肉疗效确切,且手术操作时间短,术后恢复快,临床应用价值高。

  • 标签: 结肠镜 冷套圈切除术 结肠息肉 疗效 并发症。
  • 作者: 谢英东
  • 学科:
  • 创建时间:2024-04-25
  • 出处:《中外医学研究》2023年4期
  • 机构:东莞市大朗医院    523000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在结直肠小息肉治疗中应用内镜下黏膜切除(EMR)以及冷圈息肉切除(CSP)的价值。方法:选取本院2020年3月至2022年7月诊治的259例结直肠小息肉(6-9mm)患者,按照治疗方法将患者分成两组,将接受冷圈息肉切除的101例患者归为试验组,将行内镜下黏膜切除158例患者列入对照组,对比组间切除效果、手术指标、并发症、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患者标本切除R0;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差异不显著(P>0.05)。试验组息肉切除时间和总操作时间相比于对照组较短;试验组临床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结直肠小息肉治疗中,内镜下黏膜切除冷圈息肉切除切除效果以及并发症发生率相差有限,但冷圈息肉切除不但有助于优化手术指标,还能够临床疗效。

  • 标签: 冷圈套息肉切除术 结直肠息肉 内镜下黏膜切除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内镜下采用冷圈息肉切除(cold snare polypectomy, CSP)与热圈套息肉切除(hot snare polypectomy, HSP)治疗10~15 mm结直肠息肉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采集2019年12月—2020年12月间接受结肠镜检查、发现至少1枚10~15 mm息肉、并行结肠镜下切除患者资料154例,息肉173枚,形态表现为巴黎分型Ⅰsp、Ⅰs或Ⅱa。按随机数字表法将息肉随机分成CSP组(息肉85枚)和HSP组(息肉88枚)。比较两组手术方式在息肉大小、位置、形态、组织学分类、完全切除率、并发症发生率、切除时间、金属夹使用数量等方面的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肠镜指征、回肠末端插管成功率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息肉在大小、位置、形态、组织学分类上具有可比性。CSP组在息肉完全切除率、中出血率、术后延迟出血、穿孔等方面与HSP组比较,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但CSP组手术时间明显短于HSP组[(63.5±23.6)s比(184.3±62.4)s,P<0.05],使用金属夹亦明显少于HSP组[(0.8±0.5)枚比(1.4±0.7)枚,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CSP与HSP在切除10~15 mm结直肠无蒂息肉上有相似的完全切除率和并发症发生率,但CSP手术时间更短,金属夹使用数量更少。

  • 标签: 肠息肉 手术后并发症 冷圈套息肉切除术 热圈套息肉切除术 完全切除率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电子结肠镜下冷圈切除应用于结直肠息肉治疗的优势。方法:2023年1月-2023年11月,选择结直肠息肉66例进行研究,经抽签法分为对照组(n=33例,电子结肠镜下高频电凝切除)、观察组(n=33例,电子结肠镜下冷圈切除)。结果:两组手术效果、手术并发症率比较有差异(P<0.05)。结论:结直肠息肉应用电子结肠镜下冷圈切除治疗,手术效果及预后情况较好,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结直肠息肉 电子结肠镜下冷圈套切除术 电子结肠镜下高频电凝切除术 手术效果 手术并发症率
  • 简介:【摘要】:目的 探析电子结肠镜下冷圈切除治疗结直肠息肉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于2021年2月至2022年5月期间我院接治的53名结直肠息肉患者,分为参照组(26名)和试验组(27名)。参照组行热活检钳切除,试验组行电子结肠镜下冷圈切除。将两种方法在临床中的使用效果予以对比,并分析。结果 试验组临床有效率96.3%(26/27)显著高于参照组80.6%(21/26)。比对差异明显(P

  • 标签: 结直肠息肉 电子结肠镜 冷圈套切除术 临床疗效 安全性
  • 简介:摘要 目的:探究冷圈切除治疗10mm以下直肠息肉的临床有效性与安全性。方法:选取本院2020.1-2021.12期间接受直肠息肉切除的6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冷圈切除(CSP组)和热圈套切除(HSP组)两组,每组30例。比较两组患者息肉大小及数量、术后出血率、穿孔率、标本回收率、完整切除率。结论:两组患者息肉大小和数量、术后穿孔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SP组患者术后出血率、手术时间小于HSP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SP组完整切除率高于HSP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标本回收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SP治疗直径10mm以下直肠息肉术后出血和穿孔风险小,切除完整率高且手术时间更短,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手段。

  • 标签: 冷圈套切除术 结肠息肉 热圈套切除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冷圈切除治疗10mm以下直肠息肉的临床有效性与安全性。方法:选取本院2020.1-2021.12期间接受直肠息肉切除的6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冷圈切除(CSP组)和热圈套切除(HSP组)两组,每组30例。比较两组患者息肉大小及数量、术后出血率、穿孔率、标本回收率、完整切除率。结论:两组患者息肉大小和数量、术后穿孔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SP组患者术后出血率、手术时间小于HSP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SP组完整切除率高于HSP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标本回收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SP治疗直径10mm以下直肠息肉术后出血和穿孔风险小,切除完整率高且手术时间更短,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手段。

  • 标签: 冷圈套切除术 结肠息肉 热圈套切除术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冷圈器在电子结肠镜下息肉切除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8年2月至2020年2月80例结肠微小息肉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n=40例)和观察组(n=40例)。两组患者均经电子结肠镜检查,对照组予以氩离子凝固治疗,观察组则采用冷圈切除。比较两组息肉切除情况、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切除例数、完整切除率、标本回收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且观察组所用切除时间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出现中出血、中迟发性出血、穿孔的总并发症发生率7.50%低于对照组27.50%(P

  • 标签: 冷圈套器 电子结肠镜 息肉切除 并发症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 目的 探究圈套器冷切除(CSP)在内镜下结肠息肉治疗中的效果。方法 选取2022年4月-2024年3月于我院行结肠息肉切除的长期口服抗凝药物的8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40例。其中CSP组继续口服抗凝药物,圈套器高频电切除(HSP)组患者停用抗凝药物1周。对比两组疗效、息肉完全切除率、中及术后出血、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  术后随访4周,CSP组总有效率略高于HSP组,但无统计学差异(P>0.05)。CSP组息肉完全切除率97.50%高于HSP组80.00%(P<0.05)。两组中及术后出血率、不良事件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在内镜下结肠息肉治疗中应用CSP效果显著,可完全切除息肉,且中及术后出血率、不良事件发生率较低,安全性较高。

  • 标签: 结肠息肉 内镜 圈套器冷切除术 圈套器高频电切除术 完全切除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负压胶圈套(RPH)与内痔结扎切除治疗内痔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肛肠科收治因患内痔而接受RPH或内痔结扎切除的61例住院患者的临床治疗,根据不同式分为RPH组(n=35)和内痔结扎切除组(n=26),对2组患者手术后的症状改善情况、手术时间、出血量、住院时间、治疗费用、并发症等进行比较。结果1.RPH组较内痔结扎切除组疗效无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RPH较内痔结扎切除手术时间短、中出血量少、住院时间短,有统计学意义(P<0.05)。3.RPH较内痔结扎切除组术后疼痛轻、排尿困难发生率低,有统计学意义(P<0.05)。4.PRH组较内痔结扎切除组住院费用高(P<0.05)。结论RPH较内痔结扎切除治疗内痔疗效相当,但手术时间短,痛苦小,术后并发症少,但治疗费用高。

  • 标签:
  • 简介:食管平滑肌瘤为最常见的食管良性肿瘤之一.是消化科的常见疾病。随着内镜技术的发展,内镜下圈套切除(endoscopictrepannedresection,ETR)已成为了治疗食管黏膜下层以内平滑肌瘤的首选措施。为探讨经超声内镜引导下食管粘膜下平滑肌瘤圈套切除的临床应用价值.我们回顾性分析在胃镜下行圈套切除的76例黏膜下食管平滑肌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报道如下。

  • 标签: 食管平滑肌瘤 超声内镜引导 食管良性肿瘤 圈套切除术 黏膜下层 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圈套器在腹腔镜阑尾切除中处理阑尾残端的手术经验与优势。方法回顾分析2015年1月—2018年10月,我院380例行腹腔镜阑尾切除患者的临床资料。常规三孔法,脐上缘建立10mm观察孔,耻骨联合上方5~10cm及麦氏点上方1~2cm建立5mm操作孔。在手术困难情况下增加辅助孔,位于右肋缘下。双极电凝钳电凝分离阑尾系膜,直到根部,阑尾根部圈套器结扎。双手操作圈套器,套扎时让阑尾处于无张力状态,缓慢加力,边推边观察。结果380例腹腔镜阑尾切除中,7例中转开腹,2例考虑为回盲部肿瘤,5例残端处理困难,中转率1.8%。373例顺利完成腹腔镜手术;129例复杂残端,其中发病≤72小时病例中,阑尾位于盲肠后位、肝下和浆膜外21例,根部坏疽或穿孔9例。发病超72小时患者89例,均归于复杂组残端;10例行四孔法手术;手术时长(51.3±12.8)min,出血量(18.4±3.2)ml,住院时长(4.6±1.1)天,住院费用(0.95±0.21)万;术后并发症术后出血(0例)、肠梗阻(5例)、腹腔脓肿(4例)、切口感染(1例),残端瘘(1例),残端瘘患者术后病检为阑尾结核;切口感染1例为中转开腹患者。除1例肠梗阻患者结肠造口外,余下所有并发症均未二期手术,保守治疗后治愈。结论圈套器在阑尾残端处理中有操作方便,费用低廉,结扎满意,不易切割,缩短手术时间,无异物残留,并发症少等优点。在腹腔镜阑尾切除中残端处理困难时应优先选择应用。

  • 标签: 急性阑尾炎 阑尾切除术 腹腔镜 并发症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内镜黏膜切除及高频电凝圈套切除治疗结直肠无蒂息肉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取我院结直肠无蒂息肉 患者 62 例为研究对象 ,随机 分研究组( 内镜黏膜切除) 与对照组( 高频电凝圈套切除)各 31 例 ,评估 两组临床指标、生活质量与并发症率 。结果:研究组手术时间较对照组长,进食时间与住院时间较对照组短,生活质量较对照组高 , 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 9.67% )低于对照组( 32.25% ), P< 0.05(具统计学差异) 。结论 :与 高频电凝圈套切除相比,对结直肠无蒂息肉患者采用 内镜黏膜切除治疗能缩短其进食时间与住院时间 ,避免患者发生出血、灼伤或穿孔等并发症,提高手术效果,安全性高, 值得借鉴 。

  • 标签: 内镜黏膜切除术 高频电凝圈套切除术 结直肠无蒂息肉 有效性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分析传统甲状腺切除与小切口甲状腺切除治疗甲状腺结节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2例甲状腺结节患者分为微创组和常规组,分别行传统甲状腺切除和小切口甲状腺切除,比较两组手术治疗效果。结果除手术时间外,微创组手术各项指标均优于常规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12.5%)低于常规组(40.0%),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小切口甲状腺切除治疗甲状腺结节疗效更为确切,微创优势明显,安全性较高,值得在临床上加以推广。

  • 标签: 甲状腺结节 甲状腺切除术 小切口 临床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