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作者: 张波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3-05-29
  • 出处:《健康世界》2019年12期
  • 机构:威远县人民医院消化内科,四川内江642450
  • 简介:消化系统疾病在现代社会中普遍存在,比如胃炎、结肠炎、胃食管反流、胰腺炎、胃溃疡等,都是目前发病风险较高的消化系统疾病,这些疾病会导致消化不良,减弱患者的食欲,降低其生活质量。若耽误治疗,随着病情的发展,很可能引起癌症。因此,早诊断、早干预治疗,把疾病对身体的危害降到最低显得尤为重要。现阶段,临床多采用消化进行诊断,特别是超声技术的出现,在降低误诊率、错诊率、漏诊率等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

  • 标签: 消化内镜;诊断新技术;超声内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窄带成像、染色、常规对于直肠息肉的病变诊断状况的应用效果。方法:以 2015年 1月至 2016年 1月到我院接受治疗的 136例直肠息肉患者为观察对象,分别使用窄带成像、染色与常规对直肠出现病变的患者进行检查,对病变位置进行腺管开口分型和微血管形态分型,并将窄带成像、染色以及常规的检查结果以及病理诊断结果进行对比。结果:窄带成像检出的病变样本为 86例,染色检出病变样本 78例,常规检出的病变样本 12例。窄带成像与染色的检出率要优于常规,窄带成像与染色的检出率差异不明显,不具有统计学意义。窄带成像的对于直肠癌变的诊断符合率、特异度、敏感度分别为 93.17%、 91.63%、 98.36%,染色为 89.63%、 91.57%、 95.48%,常规为 76.34%、 78.12%、 86.31%,由此可见,窄带对于直肠癌变诊断的符合率以及敏感度要显著优于染色和常规,而窄带与染色的特异度则差异较小,但明显高于常规。结论:窄带成像在检查过程中,其成像效果更加清晰,对于病变状态的鉴别更加准确,能够突出肿瘤性病变与肺肿瘤性病变的区别,检查结果明显优于常规,因此可以在临床诊断过程中推广应用。

  • 标签: 窄带成像内镜 染色内镜 直肠息肉 结肠镜检查
  • 简介:目的比较常规与窄带(NBI)、染色对远端大肠异常隐窝灶(aberrantcryptfoci,ACF)的发现率。方法选择2011年8月至12月就诊于江西省萍乡市人民医院准备接受结肠检查的患者670例,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3组:其中常规组228例、NBI组220例、染色组222例。比较三种方法对远端大肠ACF检出率及各组间所用操作时间。结果在三组中,共发现155例ACF病例数。常规、NBI组及染色组发现ACF病例数分别为5例(2.19%)、25例(11.36%),125例(56.31%),三组组间比较有显著性统计学差异(P〈0.01)。但是与常规相比,NBI组、染色组操作时间有所延长。结论染色能大幅提高远端大肠ACF发现率。NBI较常规白光能提高远端结肠ACF发现率,但比染色低。常规白光对远端结肠ACF发现率低。

  • 标签: 异常隐窝灶 窄带内镜 染色内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雷达反射有一路反射和三路反射两种模型,针对雷达检测、跟踪阶段分别选用哪种反射模型较为准确这一问题,对两种反射模型及其影响效果进行了对比分析。以雷达接收目标信号、雷达单脉冲比分别作为反射影响雷达检测、跟踪性能的关键因素,推导得到了两种反射模型下雷达接收信号和单脉冲比数学表达式,并对两种反射模型下的雷达接收信号和单脉冲比进行了仿真分析。理论推导和仿真结果表明,雷达检测阶段采用三路反射模型较准确,雷达跟踪阶段采用两种反射模型时效果一样。

  • 标签: 雷达 镜反射模型 检测 跟踪
  • 简介:,以往曾名为内窥镜。因为现时的检查所见可以在大屏幕的电视机上显示,不再是从小孔中“窥”了,所以“内窥镜”中的“窥”字初步略,山现“”的称呼。义曾名为,实则人体中并无外腔与腔之别,物理学中亦无外视与视之别,所以如今便径直称为了。检查在癌症的诊断中极为重要。

  • 标签: 内镜 癌症 光导纤维 肿瘤诊断
  • 简介:摘要随着的改进和超声成像技术的进步,超声(endoscopic ultrasound,EUS)不仅是一种重要的检查方法,也可为临近的组织和器官进行微创介入治疗。目前,EUS引导下的介入治疗已成为部分胆胰疾病的可选治疗方案。本文对2021年12月发表的欧洲消化学会制定的治疗性EUS指南进行解读,旨在阐明EUS引导下胰胆管穿刺引流、胆囊穿刺引流、胃空肠吻合等治疗性EUS技术的适用条件、技术方法和疗效差异,以期为临床医师提供指导。

  • 标签: 超声检查 治疗性超声内镜 指南 适应证
  • 简介:摘要我国消化技术近年来发展迅速,但医师培训发展相对缓慢,未形成与人民诊疗需求相适应的医师培训体系。美国、日本和英国等发达国家均形成了相对完善的医师培训体系,对我国内医师培训工作具有重要借鉴意义。学习国际先进理念,结合我国实际国情,实现医师培训统一报名准入、管理部署、课程学习、考核认证、监督质控,系统性地培养一大批合格、优秀的消化医师,是提升我国新时代消化诊疗水平的必由之路。本文就医师成长轨迹,合格、优秀医师应具备的能力素质和国内外消化医师培训进展作一述评。

  • 标签: 内窥镜 在职培训 消化内镜医师 培训模式 培训体系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个体化预测老年早期胃癌(EGC)患者黏膜下剥离术(ESD)后复发风险的列线图模型构建。方法回顾性队列研究。我院消化科2000年1月至2016年12月共收治行ESD治疗的老年EGC患者3 987例,选择临床病理资料和随访资料完整的28例复发患者作为复发组,276例未复发患者作为对照组。调取所有患者一般资料,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影响EGC患者ESD后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利用R软件建立相应的列线图风险预测模型。结果3 987例老年EGC患者,平均随访2.7年,29例复发,复发率为0.73%(29/3 987)。复发组和对照组患者的年龄≥75岁[11例(39.3%)比171例(62.0%)]、病变≥3 mm[19例(67.9%)比111例(40.0%)]、T分期黏膜层[9例(32.1%)比153例(55.4%)]和淋巴结转移[19例(67.9%)比102例(39.0%)]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75岁(OR=2.128,95%CI:1.373~3.624)、T分期(OR=1.763,95%CI:1.079~2.934)、病变≥3 mm(OR=2.604,95%CI:1.363~4.217)、淋巴浸润(OR=2.871,95%CI:1.425~5.639)是EGC患者ESD术后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 0.05)。基于以上危险因素建立的列线图模型,验证结果显示预测值与实测值基本一致,具有较好的预测性能;内部验证结果显示,一致性指数为0.817(95%CI:0.722~0.941),提示该模型具有较高的精准度和区分度。结论对老年EGC患者行ESD术前,应充分考虑年龄、肿瘤大小、T分期和淋巴浸润等因素,综合评估EGC患者ESD术后的复发率。本预测模型能提高术后复发的诊断效能,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 标签: 胃肿瘤 复发 危险因素
  • 简介:

  • 标签:
  • 简介:家住鼓楼的丁先生今年59岁,五年前他患上了一种怪病,对普通人而言是莫大享受的睡眠,对他来说竟然成了每天的畏途。因为只要他一躺下来,胃酸水就会不由自主的顺着食管从嘴里流出来,往往是一觉醒来,枕巾全部湿透,那种椎心的酸痛和烧心真让他有生不如死的感觉。时间长了,甚至连吃饭都会呛咳、打噎,还有好几次出现了食道出血的

  • 标签: 烧心 内镜 治疗 胃食管反流病 预防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痔病是最常见的肛肠疾病,其中内痔占痔病的绝大部分。消化在内痔的治疗中优点众多,不仅图像清楚,操控灵活,操作准确,还可以根据内痔程度选择倒和顺治疗,是优先选择的替代手术治疗方式。本文回顾了我国内痔微创治疗,尤其是消化微创治疗的发展历程,并展望了未来的研究方向。

  • 标签: 硬化疗法 套扎治疗 消化内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术前应用白光联合超声检查(endoscopic ultrasonography,EUS)评估浅表胃癌浸润深度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2019年12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世纪坛医院经胃镜病理确诊的浅表胃癌患者资料,将术前白光及EUS资料完整,并在该院接受治疗的84例患者纳入研究。根据医师对白光判读结果的自信与否,将患者分为白光确定组(47例)和白光不确定组(37例),以术后病理为金标准,评估白光及EUS对浅表胃癌浸润深度判断的准确性,及对治疗决策的影响。结果白光和EUS判断浅表胃癌浸润深度的总准确率分别为73.8%(62/84)和81.0%(68/8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92)。白光确定组白光判断胃癌浸润深度的准确率为93.6%(44/47),高于白光不确定组的48.7%(18/37)(χ2=21.656,P<0.001)。84例患者中20例(23.8%)被白光高估浸润深度,其中8例(40.0%)经EUS修正诊断。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病变表面不规则(OR=5.076,95%CI:1.628~15.821,P=0.005)、病变边缘显著隆起(OR=3.831,95%CI:1.238~11.857,P=0.020)和病理类型是未分化型癌(OR=6.887,95%CI:1.882~25.204,P=0.004)是影响读图医师信心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对于浅表胃癌,白光确定病变浸润深度者,白光诊断准确率高;白光不确定浸润深度者,联合EUS能提高诊断准确率,利于制定更合适的治疗方案。

  • 标签: 胃肿瘤 内窥镜检查,胃肠道 肿瘤分期 内镜超声检查 早期胃癌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普通与超声对异位胰腺的诊断价值。方法抽取漯河市中心医院2016年10月至2019年10月经病理诊断为异位胰腺的患者60例,观察异位胰腺在普通、超声下的表现,比较两种不同检查方法对异位胰腺诊断的病理符合率,评价其诊断价值。结果普通胃镜下诊断为异位胰腺31例(51.67%),间质瘤20例(20.33%),脂肪瘤和息肉分别为5例(8.33%)和4例(6.67%),其病理符合率为51.67%;其主要发生部位为胃部52例(86.67%),其中发生在胃体下部3例,发生在胃窦49例,另外8例(13.33%)发生在十二指肠,形态上在管口区见脐样凹陷31例(51.67%),呈球形隆起17例(28.33%),呈不规则隆起8例(13.33%)。超声胃镜诊断为异位胰腺49例(81.67%),其中脂肪瘤和息肉分别为7例(11.67%)和2例(3.33%),病理符合率为81.67%,在超声胃镜下主要表现为不均匀低回声及混合回声,部分亦可表现为高回声,各层均可发生,主要位于黏膜下,其中低回声43例(71.37%),另外表现为超高回声和高回声分别为10例(16.67%)和7例(11.67%),49例(91.67%)位于黏膜下。结论异位胰腺在超声胃镜下病理符合率高于普通胃镜,两者联用可为异位胰腺术前诊断提供有效帮助。

  • 标签: 胰腺 异位 普通内镜 超声内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