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锁定加压接骨板结合内侧支撑重建应用在肱骨近端骨折患者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选取2014年1月—2016年11月我院收治的采用锁定加压接骨板固定治疗的43例肱骨近端骨折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回顾性地对全部患者的基本临床资料进行研究分析。结果有28例(65.12%)患者骨折愈合情况为优,有9例(20.93%)患者骨折愈合情况为良,有5例(11.63%)患者骨折愈合情况为可,有1例(2.32%)患者骨折愈合情况为差,骨折愈合情况优良率为86.05%。结论锁定加压接骨板结合内侧支撑重建应用在肱骨近端骨折患者中具有着较好的临床效果,可有效的增加骨折后固定的力学稳定性,降低发生肱骨头内翻畸形、内固定失败等不良反应的概率,提高临床疗效,在临床中值得广泛推广应用。

  • 标签: 锁定加压接骨板 内侧柱支撑重建 肱骨近端骨折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对于钢板治疗肱骨近端骨折时进行固定时,采用螺钉支撑内侧对疗效是否有影响。方法收治50例肱骨近端骨折患者进行实验,分为两组,分别为对照组(不使用螺钉支撑)和实验组(使用螺钉支撑)治疗,比较治疗后两组以下指标的变化情况手术时间、骨折愈合快慢、是否有并发症的发生。结果采用螺钉支撑的实验组在手术时间和骨折愈合时间上与不使用螺钉支撑的对照组之间并没有明显差距,没有统计学意义;但是实验组并发症发生的情况明显低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肱骨近端骨折患者,在锁定钢板的内侧采用螺钉支撑治疗,可以减少患者并发症的发生,且安全有效,在临床上值得推广。

  • 标签: 肱骨近端骨折 螺钉支撑 内侧柱
  • 简介:摘要目的于肱骨近端骨折患者中分别采用植骨与非植骨重建治疗,比较分析内侧支撑疗效。方法将我院在2016年11月-2018年8月期间收治的肱骨近端骨折患者50例作为研究对象,以随机均匀分组为原则,将所有研究对象均匀分为对照组(25例)与观察组(25例),给予对照组患者非植骨重建治疗,给予观察组患者植骨重建治疗。结果实施治疗后,两组在肩关节功能恢复、疼痛程度以及肱骨头内翻角度方面不存在显著差异,但观察组患者的骨折愈合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其中对照组患者的骨折愈合时间为(16.5±3.1)周,观察组患者的骨折愈合时间为(14.5±2.5)周差异显著(P<0.05)。结论于肱骨近端骨折患者中采用植骨重建内侧支撑与非植骨重建内侧支撑均可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但实施植骨重建后的骨折愈合速度较快。

  • 标签: 植骨重建 非植骨重建 肱骨近端骨折 内侧柱支撑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内侧支撑重建联合PFN髓内钉内固定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52例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患者,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26例,实验组患者行内侧支撑重建联合PFN髓内钉固定治疗。对照组行PFN髓内钉内固定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治疗后,观察各项相关指标以及对关节活动度进行评分。结果实验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以及骨折愈合时间均低于对照组,术后关节活动度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内侧支撑重建联合PFN髓内钉内固定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效果优越,骨折愈合明显加快,关节活动度增强。

  • 标签: 内侧柱支撑重建 PFN髓内钉 股骨粗隆间骨折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针对肱骨近端骨折的老年患者采用内侧支撑重建和常规内固定法联合治疗效果进行分析。方法选取本院2017年4月-2018年4月收治的50例肱骨近端骨折的老年患者,将其中的25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对患者进行常规内固定法治疗,将剩下的25例患者作为观察组,对患者进行内侧支撑重建和常规内固定法联合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患者对治疗的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患者对治疗的满意度以及生活质量改善情况均要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针对肱骨近端骨折的老年患者,采用内侧支撑重建和常规内固定法联合治疗,能够使患者的病情得到有效的治疗,加快患者的愈合速度,使患者的生活质量得到有效的改善。

  • 标签: 内侧柱支撑重建 常规内固定法 肱骨近端骨折 联合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内侧支撑重建与锁定钢板内固定结合治疗对老年肱骨近端骨折患者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骨科于2016年10月~2017年10月收治的老年肱骨近端骨折患者62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住院时间先后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两组,每组各31例;观察组31例患者均采用内侧支撑重建结合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对照组31例患者单纯采用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3个月的肱骨头内翻角度、术后肩关节功能评分以及视觉模拟评分均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存在统计学差异且P<0.05。结论老年肱骨近端骨折患者采用内侧支撑重建结合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临床疗效确切,可在临床进一步推广普及。

  • 标签: 老年肱骨近端骨折 内侧柱支撑重建 锁定钢板内固定 疗效
  • 简介:[摘要 ]目的 探讨肱骨近端骨折患者术中使用内侧支撑,术后患者放射学参数的改变和肩关节功能状况。方法 纳入本院 2014年 2月~ 2016年 4月肱骨近端骨折患者 24例,按照手术中肱骨近端是否应用内侧支撑进行分组:内侧支撑组( A租)和非内测支撑组( B组)均为 12例,对术后患者肱骨头高度丢失以及肩关节功能情况。结果 12个月随访得知: A组患者的肱骨头高度丢失平均( 1.525±1.043) mm低于 B组( 2.502±1.291) mm,内翻角度平均为( 2.151±1.803) °低于 B组( 10.871±4.215) °,而 Constant肩关节功能评分( 78.128±7.528)分则相较于 B组( 65.251±7.802)分显著更高。

  • 标签: [ ]内侧支撑 肱骨近端骨折 肩关节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经皮微创内固定 +重建内侧,对肱骨近端骨折患者治疗的效果。方法:我院 2017年 2月 ~2018年 6月期间,共收治 40例 肱骨近端骨折患者,遵循患者入院尾号的奇偶数分组,将所有患者分为A组、 B组,两组患者人数均为 20例 。A组采用经皮微创内固定 +重建内侧治疗, B组采用单独经皮微创内固定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效果。结果:与 B组比较临床相关指标(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主动活动时间、肩关节功能 Neer评分),均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 P<0.05。与 B组对比并发症发生率,具有明显差异, P<0.05。结论:肱骨近端骨折治疗中,采用经皮微创内固定 +重建内侧,可达到较好的临床效果,减少患者住院、主动活动时间、骨折愈合的时间。

  • 标签: 经皮微创内固定 重建内侧柱 肱骨近端骨折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经皮微创内固定+重建内侧,对肱骨近端骨折患者治疗的效果。方法我院2017年2月~2018年6月期间,共收治40例肱骨近端骨折患者,遵循患者入院尾号的奇偶数分组,将所有患者分为A组、B组,两组患者人数均为20例。A组采用经皮微创内固定+重建内侧治疗,B组采用单独经皮微创内固定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效果。结果与B组比较临床相关指标(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主动活动时间、肩关节功能Neer评分),均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与B组对比并发症发生率,具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肱骨近端骨折治疗中,采用经皮微创内固定+重建内侧,可达到较好的临床效果,减少患者住院、主动活动时间、骨折愈合的时间。

  • 标签: 经皮微创内固定 重建内侧柱 肱骨近端骨折 临床效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股骨近端内侧主要有股骨距、股骨小转子等重要结构,其在抗屈曲、抗内翻方面有重要作用。股骨近端血供丰富,骨折经治疗后极少发生骨折不愈合,手术治疗已成为临床医生的首选方案。股骨近端骨折术中恢复内侧皮质的连续性是影响手术成功的关键。而如何在术中恢复股骨近端内侧的连续性及其支撑作用,仍是临床上的难题。本文将对股骨近端内侧壁及其支撑固定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旨在为临床医生治疗股骨近端骨折时起到一定的指导作用。

  • 标签: 股骨 骨折 骨折固定术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有限元分析股骨转子间骨折六部分分型各型骨折经股骨近端内侧钢板固定后的稳定性,探讨股骨近端内侧钢板对股骨近端内侧壁的支撑作用。方法运用有限元法建立股骨转子间骨折六部分分型各型骨折以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内侧钢板(双皮质)、PFNA+内侧钢板(单皮质)固定后的模型。按参考文献提供参数,对模型的边界条件及材料属性进行设定,按体重70 kg的成人正常行走时髋部受力峰值进行加载。按上述条件得到21组内固定模型的应力与形变位移图,分析各组模型重要部位的应力峰值及各骨折块的位移数据。结果PFNA固定各型骨折时,股骨各重要位置承受应力变化及骨折块位移幅度均较小,大转子部位的骨折块位移增加幅度稍大;内侧钢板固定时,随着骨折块的增加,尤其是外侧骨折块的增多,股骨重要位置处及内固定自身所承受的应力均明显的增加,骨折块位移大幅增加,但内侧骨折块位移幅度始终较小;PFNA+内侧钢板固定时,股骨各重要位置承受应力变化及骨折块位移幅度是3种内固定方式中最小的。结论股骨近端内侧钢板能有效减小股骨近端应力的集中程度,对股骨近端内侧壁起到较好的支撑作用;对于不稳定型骨折应用PFNA辅助内侧钢板固定时较单独应用PFNA能有效降低股骨所受应力,各骨折块位移均未见明显增加,且内固定本身应力未见明显异常,能起到坚强固定的作用。

  • 标签: 股骨 骨折 骨折固定术,内 股骨近端内侧壁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经皮微创内固定+重建内侧,对肱骨近端骨折患者治疗的效果。方法我院2017年2月~2018年6月期间,共收治40例肱骨近端骨折患者,遵循患者入院尾号的奇偶数分组,将所有患者分为A组、B组,两组患者人数均为20例。A组采用经皮微创内固定+重建内侧治疗,B组采用单独经皮微创内固定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效果。结果与B组比较临床相关指标(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主动活动时间、肩关节功能Neer评分),均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与B组对比并发症发生率,具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肱骨近端骨折治疗中,采用经皮微创内固定+重建内侧,可达到较好的临床效果,减少患者住院、主动活动时间、骨折愈合的时间。

  • 标签: 经皮微创内固定 重建内侧柱 肱骨近端骨折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本文详细阐述了敞车侧柱截换用手工电弧焊焊接过程中容易出现的问题,对问题进行了分析,并简述了自己在焊接敞车侧柱截换时的一些操作方法。

  • 标签: 侧柱截换 高强度耐候钢 手工电弧焊
  • 简介:摘要:目的:本文旨在结合国内外学者研究成果,讨论股骨转子间骨折治疗中前内侧皮质正性支撑复位的研究现状。方法:收集与浏览了近些年来我国关于股骨转子间骨折治疗中前内侧皮质正性支撑复位有关的研究成果,通过汇总、阅读以及分析,明确当前国内外关于股骨转子间骨折治疗中前内侧皮质正性支撑复位的研究成果。结果:股骨转子间骨折治疗中前内侧皮质正性支撑复位是一种相对稳定的非解剖骨折复位技术,具有力学结构支持以及生物学加快愈合的理想效果。皮质制作为对医护人员而言不会提高手术操作的难度,对患者来说股骨颈长度丢失相对较少,颈干角内翻发生概率较低,骨盆的正常力学结构获得位置,术后器械有感并发症产生概率较低,肢体功能评分相对较高,内侧皮质支持力学性能相较于 前侧皮质支持更高,两者均实现整形对位时间,骨折的稳定性达到最佳。结论:前内侧皮质支撑复位可以有效分担内固定器械的力学压力,使得转子间骨折内固定术后的稳定性得到加强,且可以作为除了解剖复位之外的选择之一。

  • 标签: 股骨转子间骨折 骨折复位 皮质正性支撑 前内侧皮质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并总结支撑喉镜联合鼻内镜下内侧微瓣法治疗广基声带息肉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选取2013年12月-2015年12月间于本院接受治疗的66例广基声带息肉患者为目标对象,均接受支撑喉镜联合鼻内镜下内侧微瓣法治疗。结果61例患者得到治愈,5例有效,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100.0%,均顺利成功完成手术,未出现相关并发症,声带恢复良好,未见复发。结论对广基声带息肉患者采取支撑喉镜联合鼻内镜下内侧微瓣法治疗可得到较为理想的临床疗效,且预后效果良好,值得推广。

  • 标签: 支撑喉镜 鼻内镜 内侧微瓣法 广基声带息肉 临床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