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9 个结果
  • 简介:2012年11月8日,举世瞩目的中国共产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隆重开幕,中国天主教“一会一团”的驻会领导与全体职工以座谈的形式和参观学习活动热烈祝贺的十八大胜利召开。

  • 标签: 参观学习活动 中国天主教 增强信心 职工 领导 领会
  • 简介:正当全国各族人民精神振奋、满怀豪情地掀起学习宣传贯彻的十八大精神新高潮,以实际行动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而共同努力之际,本刊记者海永龙荣幸地约请到了列席十八大会议的全国政协常委、中国伊协会长陈广元大阿訇就十八大相关话题进行了访谈。

  • 标签: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全国政协常委 陈广元 阿訇 协会 责任
  • 简介:在玄奘与般若学的问题上,奘于早年已有研习般若类经典之经历。至其归国译经,还可看到般若学玄奘的影响和玄奘般若思想的理解及其理论建构的意愿。同时,从《维摩诘经》、《般若波罗蜜多心经》中,可更深入地看到玄奘与般若学的关系。从玄奘弟子的著述中,也可逆推得玄奘讲授般若经典的情况。

  • 标签: 玄奘 般若学 重译
  • 简介:编者:傅宝玉女士系新加坡籍华人、外科大夫,1970年与华人企业家马嘉辉先生相识后归信伊斯兰教,并结为伴侣。她曾随多位宗教老师学习,一直致力于帮助和支持丈夫的慈善事业,在我国云南、甘肃、宁夏等贫困地区资助大学生,救济孤儿,散开斋饭、古尔邦节羊,修建学校、清真寺等。2000年后到各地游学演讲,以亲历的体验,传递和平、和谐、和顺的伊斯兰理念。此文是苏发国受马嘉辉先生之子马天伟嘱托,根据录音整理而成,现将其刊发,以飨读者。

  • 标签: 伊斯兰教 华人企业家 态度 慈善事业 贫困地区 古尔邦节
  • 简介:本文从赵朴老在上世纪50、80年代中国佛教的总结,依三大特点(宗派的兴起、文化艺术上的影响、国际友谊的建立)、三性(全面性、丰富性、广延性)、三化(学术化、艺术化、社会化)等,探讨中国佛教三大优良传统(学术研究、农禅并重、国际友好交流)的形成;同时,考察三大传统的不足与困境,呼吁继承与发扬赵朴老的这一事业,继续探讨中国佛教优良传统。

  • 标签: 赵朴老 三大特点 三性 三化 三大传统
  • 简介:本文试图通过休谟的怀疑论来理解《中论·观因果品》的因果观。本文认为,人们认识和理解因果联系时,做了两个有用的假设:作为原因和结果的两个现象的独立存在和因果联系的普遍有效。但是这两个假设是蕴含矛盾的。如果因果联系是普遍有效的,即任何事物和现象都处在因果联系中,那么原因就必然在与结果的联系中存在而不可能是与结果毫无联系的独立存在。龙树认为因果联系是普遍有效的,因此,没有独立于因的果,也没有独立于果的因,也没有独立于因果的因果联系。然而,我们的心灵总是习惯于把想象和建构的假设当作客观的真实,哪怕其中包含着矛盾。龙树的论述不仅指向具体的因果联系的认识,而且隐含着人类把想象当作真实的“习惯”的批判。

  • 标签: 因果观 《中论》 休谟 怀疑论
  • 简介:现在我们再一次地关注哲学中的什么神学而言是重要的。本章不是二十世纪哲学之综述。在二十世纪的前几十年里,神学之发展并未当代哲学作出回应。这时在天主教当中托马斯·阿奎纳之学说的复兴已然兴盛。其最为著名、最有影响力之哲学家是雅克·马利坦(1882-1973)和艾提尼·吉尔森(1884-1978),此二人有国际影响力。

  • 标签: 现象学 存在主义 海德格尔 胡塞尔 分析哲学 黑格尔
  • 简介:史书唐代北宗禅高僧普寂晚年居住地和籍贯,有不同记载。本文据李邕《大照禅师塔铭》和《资治通鉴》、《旧唐书》、《元和姓纂》等史料考证:1.普寂晚年居住洛阳,并卒于此;2.长乐信都是普寂俗家郡望,蒲州河东是其旧居地。在对普寂晚年驻锡之所的考证中,本文发现,唐代洛阳有兴唐寺。

  • 标签: 普寂 洛阳 兴唐寺
  • 简介:一、慧能创立的南禅宗学说既超越北宗而且包容北宗。由于中唐以后的禅宗已经是南宗的天下,没有南宗与北宗的分门别派的对立斗争。故在中唐以后南禅的高僧兼传北宗的学说是正常的。因此。弹宗既有“直指人心.见性成佛,不立文字”这类新颖的思想语言行为,也同时有继续发展传统的悉昙文字及汉语言文字音韵学之研究和贡献。因而才会有“祖师禅”与“文字禅”两种并行不悖的流行传教方式,以及有教外之儒家大师郑樵所作的“释氏以参禅为大悟,通音为小悟”之总结性说法流行于当时与后世。二、辽宋时期的中国佛教.仍然是不分南北宗派的禅宗天下。其语言文字研究的重视与贡献之例,可以辽地北方僧人行均的《龙龛手镜》为首要。据燕台悯忠寺(今北京法源寺)僧人智光在《龙龛手镜》之序文说:“释氏之教,演于印度;译布支那.转梵从唐。虽匪差于性相,披教悟理,而必正于名言。名言不正,则性相之义差,则修断之路阻矣。故只园高士,探学海洪源,准的先儒,导引后进,挥之宝烛,启以《随函》……”,既表明当时中国佛教界语言文-7-问题的重视,亦表明中国佛教高僧在语言文字方面是一直坚持兼通梵汉与佛儒的经典文献,其贡献影响也是惠及佛教内外。三、以往有很多学者诸如罗振玉、潘重规等人都误以为《龙龛手镜》只是为教内之人阅读佛经而编写的。有人甚至把它说成是专门为阅读敦煌写本佛典而编写的字典。影响至今,演变为各种大同小异的流行误说。本文对此作较为全面的商榷厘清。

  • 标签: 不立文字 不离文字 禅门悉谈章 龙龛手镜 通音为小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