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对于乙肝疫苗免疫无应答者,分析再次接种的免疫效果。方法:此次研究所纳入的研究对象(n=60),是本辖区医疗机构2019.7~2020.7月收治的乙肝疫苗免疫无应答者。再次接种根据根据剂量不同进行分组,分为对照组(n=30,原剂量注射)和实验组(n=30,追加剂量)。分析观察再次接种者抗-HBs阳转率以及药副作用发生率的影响。结果:对照组抗-HBs阳转率为76.67%,实验组抗-HBs阳转率为100.00%,实验组抗-HBs阳转率高(P

  • 标签: 免疫应答 乙肝疫苗 再次接种 免疫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新生儿乙肝疫苗免疫无应答的影响因素,为临床上注射乙肝疫苗提供依据。方法对2010年10月-2011年12月在本院进行乙肝疫苗接种的825例新生儿,采用化学发光微粒子免疫分析法对新生儿的乙肝病毒表面抗体进行检测,同时对家长进行调查,分析新生儿出生状况。结果男性患者无应答率为1.24%,女性患者无应答率为1.65%,女性患者无应答率高于男性患者,但两组间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7-12月龄患者无应答率为0.25%,13-18月龄患者无应答率为4.03%,13-18月龄患者无应答率高于7-12月龄的患者,两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低体重患者无应答率为4.66%,正常体重和超重患者无应答率分别为1.91%和0.72%,低体重患者无应答率高于正常体重及超重患者,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早产儿患者的无应答率高于足月儿患者,两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新生儿的月龄、是否早产、母体孕期乙肝表面抗原情况等因素对于新生儿乙肝疫苗免疫应答情况具有很大的影响,对早产儿等免疫无应答高危新生儿应进行乙肝抗体监测。

  • 标签: 新生儿 乙肝疫苗 免疫无应答 影响因素
  • 简介:乙型肝炎是由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所致,该病呈世界性传播,我国是HBV感染的高发区,约有10%的人口携带表面抗原(HBsAg),这些人将有25%会发展为肝炎、肝硬化甚至肝癌。因此,HBV感染在我国仍将是一个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广泛接种乙肝疫苗是预防乙肝的有效手段。

  • 标签: 免疫调节剂 免疫应答 疫苗接种 乙型肝炎 乙肝疫苗 表面抗原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60µɡ重组乙型肝炎疫苗(酵母)用于无应答人群的免疫成功率和免疫效果。方法将经常规剂量和程序接种3剂乙肝疫苗后,查血无乙肝表面抗体产生的无应答人群病例130例,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5例。观察组应用深圳泰康生物制品有限公司生产的60µɡ重组乙型肝炎疫苗(酵母)采用一针接种;对照组再次按常规剂量和程序接种3剂乙肝疫苗,观察两组免疫效果和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抗体阳转率(90.77%),明显高于对照组(63.08%),两组均未发生严重不良反应。结论60µɡ重组乙型肝炎疫苗(酵母)安全性良好,免疫成功率高,对于常规免疫无应答人群的免疫效果更好。

  • 标签: 60µ ɡ重组乙型肝炎疫苗(酵母) 无应答人群 免疫效果
  • 简介:采用离体培养测定病毒效价或分子技术测定病毒基因组RNA拷贝数都可以测定人体中HIV的浓度。一般来说,病毒RNA至少是感染病毒效价的10000倍以上,因为血浆中大部分病毒颗粒是非感染性的(如由于病毒基因缺陷,病毒组装错误或被抗体中和)。

  • 标签: HIV感染 免疫系统 抗体应答 离体培养 细胞免疫应答 抗AIDS疫苗
  • 简介:HIV免疫应答是如何产生的?机体暴露于病原后产生先天免疫应答和获得性免疫应答。先天免疫应答的特点是反应迅速、无特异性、不引起免疫记忆,但在获得性免疫起效前可限制破坏。获得性免疫应答是在机体接触抗原后的数天至数周,B淋巴细胞和T淋巴细胞表面特异性受体识别抗原后,发生克隆扩增和分化而产生的。一部分抗原特异性淋巴细胞分化成记忆细胞;其特点是再次接触相同抗原的刺激后能更迅速地引起免疫应答(与主动免疫接种相似)。所有HIV感染者在感染的某个阶段均可检测出HIV引起的获得性免疫应答,包括HIV相关的抗体、CD8+(溶细胞性)和CD4+(辅助性)T细胞。

  • 标签: HIV 爱滋病病毒 免疫应答 淋巴细胞 动物模型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成年人乙型肝炎(乙肝)疫苗(HepB)初次免疫(初免)无应答者再次免疫(再免)后8年的抗体持久性。方法2009年8-9月选择济南市章丘区农村社区作为研究现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为18~49岁、本地常住人口、既往无HBV感染史和HepB接种史、健康状况良好者。按照“0-1-6”程序完成3剂次HepB初免的无应答成年人进行3剂次再免,分别于再免后1个月(T1)、2年、4年和8年采集静脉血,采用化学发光微粒子免疫分析法(CMIA)检测抗-HBs、HBsAg和抗-HBc。结果再免后T1、2年、4年和8年时抗-HBs阳性率分别为85.12%(549/645)、60.60%(283/467)、55.90%(199/356)和55.09%(222/403),其中前2年、3~4年和5~8年的年均递减率分别为15.62%、3.96%和0.36%;抗-HBs几何平均浓度(GMC)分别为153.92、21.43、15.02和13.68 mIU/ml,其中,前2年、3~4年和5~8年的年均递减率分别为62.69%、16.28%和2.31%。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再免后8年抗-HBs阳性率和GMC均与T1时抗-HBs水平独立相关,与T1时抗-HBs GMC<100 mIU/ml者相比,T1时GMC为100~和≥1 000 mIU/ml者再免后8年抗-HBs阳性率(OR值分别为14.13和62.91)和GMC(β值分别为1.88和3.24)均较高(均P<0.001)。再免后8年无HBsAg阳转者,抗-HBc阳转率为14.14%(57/403)。结论成年人HepB初免无应答者3剂次再免后,抗体在前4年衰减较快,5年后进入稳定状态,再免后8年多数人抗-HBs仍维持在保护水平之上;抗体持久性主要与再免1个月时的抗体水平有关。

  • 标签: 乙型肝炎疫苗 无应答者 免疫 抗体持久性 成年人
  • 简介:摘要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已成为世界性的公共卫生问题,而预防乙型肝炎最好的方法是接种乙肝疫苗,但是自乙肝疫苗问世以来,有5%一10%的人在接种乙肝疫苗后出现无应答和低应答。接种乙肝疫苗后的低应答无应答是国内外专家研究较多的一个问题。导致乙肝疫苗免疫失败的原因可分为4类因素(1)机体因素,如接种人群的年龄、性别、体重、遗传因素、机体免疫状况;(2)接种因素,如接种的途径、部位、针次、程序;(3)疫苗因素,如疫苗的抗原成分、含量、灭活方法、佐剂的质量;(4)其他因素,如隐性感染、疾病因素、不良嗜好和病毒变异等。针对免疫失败的原因,采取相应补救措施,

  • 标签: 乙型肝炎疫苗 低应答和无应答 影响因素 补救措施
  • 简介:【摘要】川崎病导致的冠状动脉损伤,已成为最常见的儿童获得性心脏病,IVIG联合阿司匹林治疗可降低其发生率。部分患儿发生IVIG无应答,提高冠状动脉损伤的发生风险。故提早预测IVIG无应答并给予加强措施有助于改善预后。本文就IVIG无应答型川崎病预测模型进行综述。

  • 标签: 川崎病 IVIG无应答 预测模型
  • 简介:摘要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感染一直以来都是世界范围内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可导致急、慢性肝脏疾病以及多种并发症。接种HBV疫苗诱导机体B细胞分泌保护性的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体(hepatitis B surface antibody,HBsAb)是预防HBV感染最重要的措施。研究表明不同个体对HBV疫苗应答的效应不一致,可分为超高/高、正常/中等、低/无应答,对其产生机制的研究可为高滴度HBsAb制备、HBV感染防治等提供参考。本文将对HBV疫苗接种后不同应答效应个体B细胞特征和机制的研究概况与进展进行综述。

  • 标签: 乙型肝炎病毒疫苗 免疫接种和应答 B细胞 B细胞抗原受体互补决定区3受体库
  • 简介:本文对安徽省426名健康人群血清检测结果分析表明:风疹HI抗体平均阳性率为59.15%;育龄期妇女易感率为10.77%。对361名健康人群BRDⅡ株风疹减毒活疫苗免疫应答研究结果分析表明:各年龄组对风疹疫苗均有较好的免疫应答反应;免前阳性人群接种风疹疫苗仍可获得良好的免疫应答反应,显示我国选育的BRDⅡ株风疹减毒活疫苗具有良好的免疫原性。推荐我省风疹免疫策略:1)在全省建立风疹的监测;将风疹疫苗的接种纳入EPI管理规程。2)实行1岁儿童完成初种及对婚前育龄期妇女给予一针风疹疫苗的接种的方案。3)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对全省农村地区14岁以下的儿童进行一针普种。

  • 标签: 风疹疫苗 免疫应答 BRDⅡ CRS 风疹HI抗体检测法
  • 简介:

  • 标签:
  • 简介:鱼类免疫应答可以分为固有免疫和适应性免疫,但固有免疫发挥主要作用。固有免疫对病原体的识别是通过模式识别受体PRR与病原相关分子模式PAMP的相互结合实现,这与哺乳类相似。但为适应水生生活,鱼类固有免疫对PAMP的识别范围更广,免疫应答的启动条件更低。固有免疫的效应细胞主要是单核/巨噬细胞、嗜中性粒细胞、自然杀伤细胞等,具有吞噬和杀伤功能,还可分泌多种免疫相关的细胞因子,介导发生炎症反应。适应性免疫中,T淋巴细胞通过抗原提呈细胞分解吸收抗原,由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物(MHC)类分子递送到细胞表面才能识别。B淋巴细胞分泌产生以免疫球蛋白IgM为主的抗体分子,而发挥抗体中和作用及免疫调理作用的IgG在鱼类中比较少见,说明鱼类抗体的免疫功能还处于较低水平。本文综述了近二十年内鱼类免疫应答机制的相关研究进展,为进一步了解鱼类免疫应答机制提供参考。

  • 标签: 鱼类 适应性免疫 固有免疫 免疫应答
  • 简介:摘要瘦素是20世纪90年代发现的一种肽类激素,因其具有调节机体新陈代谢的活性而被人们所关注。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瘦素可以促进多种免疫细胞增殖、活化以及细胞因子合成,参与固有免疫和适应性免疫应答。本文对瘦素在机体免疫应答过程中的作用、激活的信号通路及其潜在的疫苗佐剂效应予以综述。

  • 标签: 瘦素 免疫应答 信号通路 疫苗佐剂
  • 简介:摘要免疫应答基因1(IRG1)是一种促炎状态下在巨噬细胞线粒体中高表达的基因,IRG1催化衣康酸的产生,并抑制琥珀酸脱氢酶的活性,影响线粒体三羧酸循环进而改变巨噬细胞的代谢状态,是连接细胞代谢与免疫的枢纽,IRG1及其代谢产物通过多种通路及机制发挥抗菌、抗炎抗氧化、影响肿瘤进程等效应,其在感染、免疫相关疾病以及部分肿瘤进程中发挥重要作用。本文就IRG1的研究进展做简要综述。

  • 标签: 免疫应答基因1 衣康酸 研究进展
  • 简介:将风险管理理念引入国家审计,结合医学免疫应答原理,国家审计免疫应答机制可分为风险感知、风险特异性识别和评估、风险应对、信息与沟通、监控五个部分。据此可设计国家审计免疫应答流程。针对土地出让金风险以及我国目前4万亿元经济刺激计划演示具体的国家审计免疫应答机制的具体流程。

  • 标签: 国家审计 免疫系统 免疫应答 风险管理 应答流程
  • 简介:目的探讨体内产生抗核抗体的抗原.方法分别以羊红细胞、伤寒沙门菌及鸡血清免疫小鼠,同时设立生理盐水对照组,每组10只,采用商品化酶联免疫法检测抗核抗体试剂盒,将酶结合物(酶标抗人IgG)换成酶标金黄色葡萄球菌A蛋白(SPA),建立检测抗核抗体的SPA-ELISA法,并使其性能保持不变,用其检测小鼠的抗核抗体.结果新建立的检测抗核抗体的SPA-ELISA法与原法检测同一批标本,相关系数为0.931,P<0.01.小鼠血清抗核抗体检测结果(阳性率):羊红细胞组为90%(9/10),伤寒沙门菌为70%(7/10),鸡血清组为100%(10/10),生理盐水对照组未检出抗核抗体.各实验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体内抗核抗体可能是一类由不同抗原刺激非特异产生的抗体.蜒

  • 标签: 抗核抗体 抗原 免疫应答 自身免疫疾病 酶联免疫法
  • 简介:目的观察阿德福韦酯治疗对α-干扰素无应答的CHB患者的疗效。方法27例对α-干扰素无应答的CHB患者,口服阿德福韦酯10mg,1次/日,随访至18个月,观察肝功能、乙型肝炎病毒标记物及HBVDNA的变化情况。结果27例患者在6个月、12个月和18个月时HBVDNA阴转率分别为18.5%、29.6%和44.4oA;ALT复常率分别为88.9%、92.6%和85.2%;HBeAg血清学转换率分别为7.4%、14.8%和25.9%。结论阿德福韦酯治疗对α-干扰素无应答的CHB患者的疗效随疗程的延长逐渐增加。

  • 标签: 慢性乙型肝炎 Α-干扰素 无应答 阿德福韦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