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先天下垂(congenital ptosis,CP)导致弱视的原因。方法回顾性分析山西省眼科医院2017年1月至2019年1月收治的349例(471眼)CP的临床资料,分为3组:轻度组88眼、中度组113眼和重度组270眼,另以单侧先天下垂者的对侧眼作为对照组227眼。所有患者均行下垂矫正术。探讨散光、遮盖、弱视及年龄之间的关系。结果轻、中、重三组的散光率、弱视率均高于对照组(χ2=29.230,61.010;P均<0.05);轻、中、重三组患者散光度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遮盖者发生弱视可能性是未遮盖者的5.89倍;散光者发生弱视可能性是无散光者的3.24倍;≤14岁组与>14岁组的散光率、弱视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0.010,0.279;P=0.919,0.597)。结论CP患者弱视及散光的发生率和散光的数值均高于一般人群。相比散光性弱视而言,遮盖引起的形觉剥夺性弱视对CP患者弱视的影响更大。14岁后散光与弱视并不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加重。

  • 标签: 上睑下垂,先天性 弱视,遮盖 散光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对先天下垂患者进行围手术期护理的内容及方式。方法通过对56例先天下垂患者护理措施进行回顾性总结。结果56例垂患者经过手术治疗,均治愈出院,随访3~5月眼闭合,外观良好,无暴露性角膜炎等并发症发生。结论充分的术前准备和精心的围手术期护理对促进本病愈合,减少并发症有着重要作用。

  • 标签: 先天性上睑下垂 健康教育 围手术期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对2-4岁先天下垂患儿进行术前视功能评估。方法回顾性分析52例单眼先天下垂患者的年龄、下垂程度、散瞳验光和VEP结果,设对侧健眼为对照组。结果在52例患者中,46例中重度上下垂下垂眼的等效球镜(sphericalequivalentrefraction,SER)比对侧眼更大(p<0.05),6例轻度患者均为顺规散光,无弱视发生,38例中度患者中8例发生弱视,8例重度患者均有弱视。中重度组弱视的发病率与轻度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术前对先天下垂患儿进行视功能评估有利于决定手术时机。

  • 标签: 先天性上睑下垂 视功能 评估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如何为先天下垂患者围手术期提供优质的护理服务。方法通过对43例先天下垂患者进行术前心理干预,协助患者完善术前检查及术眼准备,术后按医嘱对术眼进行换药同时做好暴露性角膜炎及眼睑肿胀与血肿等护理。结果43例先天下垂患者经过手术治疗,均治愈出院,随访3个月~5个月裂恢复正常,无视觉致残及暴露性角膜炎等并发症发生,手术效果满意。结论充分的术前准备和精心的围手术期护理对促进本病愈合,减少并发症有着重要作用,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手术治疗效果。

  • 标签: 先天性上睑下垂 健康教育 围手术期 护理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先天下垂患者提上肌的解剖结构异常的表现形式。方法选单眼先天下垂患者健眼为单者30例,患眼30眼施下垂矫正术,30眼行重成形术。以健眼作为对照,术中观察患眼及健眼节制韧带及腱膜解剖结构特点,用游标卡尺分别测量患眼及健眼节制韧带宽度及节制韧带至板上缘距离,测量3次,取平均值。结果先天下垂30眼中节制韧带异常表现为异位附着12眼,增厚8眼,增宽6眼,至板上缘距离明显下移3眼。腱膜异常表现为变薄6眼,脂肪化5眼,裂孔4眼。节制韧带至板上缘距离15.145±5.45mm,节制韧带宽度5.51±1.89mm。正常眼节制韧带至板上缘距离17.624±2.38mm,节制韧带宽度3.765±3.24mm,节制韧带宽度患眼与正常眼经两样本均数t检验,无显著差异(t=1.665,p>0.05)。节制韧带至板上缘距离患眼与正常眼经两样本均数t检验,无显著差异(t=0.728,p>0.05)。结论先天下垂患者的提上肌存在解剖结构异常,但不是发病的主要因素,尚有其它因素需进一步探讨。

  • 标签: 先天性上睑下垂 提上睑肌 解剖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探讨儿童先天重度上下垂的两种手术治疗方法效果。方法采用提上肌缩短术治疗先天重度上下垂53眼,改良额肌瓣悬吊术治疗60眼,并术后随访,效果进行总结分析。结果矫正108眼,其中改良额肌瓣悬吊术50眼,改良提上肌缩短术58眼。过矫1眼,低矫4眼。所有病例术后2~6个月的随访,术后效果良好,下垂得到矫正,患眼形态弧度自然。结论提上肌缩短术及改良额肌瓣悬吊术手术操作相对容易,临床效果确切,是治疗儿童先天重度上下垂有效方法。

  • 标签: 提上睑肌缩短术 改良额肌瓣悬吊术 先天性上睑下垂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提上肌缩短术矫正重度先天下垂的效果。方法采用提上肌缩短术矫正重度先天下垂62例87眼。结果本组病例中,完全矫正65眼(74.7%),基本矫正18眼(20.7%),复发4眼(4.6%),无过矫病例。结论采用提上肌缩短术矫正重度上下垂,可取得良好的手术效果。

  • 标签: 提上睑肌缩短术 重度先天性上睑下垂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临床路径在儿童先天下垂患者中的应用。方法选取2016年5月至11月我科住院部先天下垂病人,统计分析其诊断质量、治疗质量、工作效率与费用及临床路径完成情况等4个方面指标。结果2016年5月至11月共入径人数179人,总入径率95.02%,完成率67.12%,变异率32.71%,平均住院时间5.34天,住院费用7220.12元。结论对儿童下垂患者进行临床路径治疗并采用优质护理,可实时监控各项指标,缩短住院时间,提高患者的满意度,临床路径在临床上应得到更好的推广应用。

  • 标签: 临床路径 先天性上睑下垂 变异
  • 简介:目的探讨采用提上肌折叠术治疗先天下垂的效果及可行性。方法对30例(40眼)中(3mm)重度下垂(≥4mm)的先天下垂行提上肌折叠术。结果本组30例(40眼),随访2个月-1年,除2只眼发生轻度回退外,无未矫正病例,无穹窿部结膜脱垂,无暴露性角膜炎等并发症出现。结论提上肌折叠术治疗先天下垂是一种可靠有效的手术方法。

  • 标签: 提上睑肌折叠术 先天性上睑下垂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改良额肌瓣悬吊术治疗先天下垂的手术效果疗效。方法采用改良额肌瓣悬吊术治疗先天下垂患者56例(89眼)对手术效果随访观察。结果随访6-18个月,平均10.5月,本组89眼中欠矫5眼,过矫1眼,倒睫1眼,余均取得良好的远期效果。结论改良额肌瓣悬吊术治疗先天下垂术中术后并发症少、手术操作简便、效果稳定持久,较传统额肌瓣悬吊术值得推广应用于临床。

  • 标签: 改良额肌瓣悬吊术 先天性上睑下垂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先天下垂矫正术的围手术期护理内容并谈及护理体会。方法:本研究选择 2018年 1月至 2018年 12月时间段至我院就诊的 47例先天下垂患者为此次研究的研究对象,患者均接受矫正手术治疗。治疗期间给予患者科学有效的护理措施,对其最终治疗结果以及护理内容进行总结,同时调查患者对本次护理服务满意度。结果: 47例先天下垂患者中经手术治疗后早期出现眼睑轻微肿胀,随访 6-12个月,未有患者出现疤痕、臃肿情况。患者术后早期均出现不同程度的闭合不全,术后 4个月均完全消失。无患者出现感染、倒睫以及暴露性角膜炎等并发症。护理服务非常满意患者 32例、满意患者 13例、不满意患者 2例。结论:矫正术前做好术前访视工作,对病情进行评估,以便制定更科学有效的手术方案,先天下垂矫正术围术期实施有效的护理措施可有效促进患者创口愈合,改善预后效果,同时让患者对护理服务感到满意。

  • 标签: 先天性上睑下垂 矫正术 围手术期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不同术式对重度先天下垂的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7年7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60例重度先天下垂患者为研究对象,对患者进行额肌瓣悬吊术和提上肌缩短术治疗,比较不同方法的治疗效果。结果进行额肌瓣悬吊术的患者为34例,进行提上肌缩短术的患者26例;额肌瓣悬吊术总矫正率为95.89%,提上肌缩短术总矫正率为86.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两种手术方式均能够治疗先天下垂,额肌瓣悬吊术在治疗重度先天下垂的效果优于提上肌缩短术,值得临床推荐应用。

  • 标签: 先天性上睑下垂,疗效,总矫正率
  • 简介:摘要目的测量重度先天下垂伴弱视患者脉络膜厚度变化,并与不伴弱视患者进行差异比较。方法采用横断面研究设计,收集2019年1月至10月就诊于山西省眼科医院的重度先天下垂患者60例83眼,其中伴弱视患者29例37眼,不伴弱视患者36例46眼。同期纳入正常对照37例37眼。所有患者均扩瞳验光并计算等效球镜度(SE),IOL-Master测量眼轴长度。采用EDI-OCT测量黄斑区脉络膜厚度,共测量13点,具体位置为黄斑中心凹下脉络膜厚度(SFCT)以及分别距离中心凹鼻侧(nasal)、颞侧(temporal)、上方(superior)、下方(inferior)1、2、3 mm处脉络膜厚度,根据位置及与中心凹的距离,分别用N1、N2、N3、T1、T2、T2、S1、S2、S3、I1、I2、I3表示。统计比较各组间SE、散光度数绝对值、眼轴长度及各点脉络膜厚度,采用校正眼轴长度协方差分析方法比较各组间不同测量点厚度,采用Spearman秩相关分析评估脉络膜厚度与眼轴长度和SE之间的相关性,采用一元线性回归分析评估各组年龄对眼轴长度的影响。结果与非弱视组和正常对照组相比,弱视组患儿SE、散光度绝对值更大,眼轴长度更短(均P<0.05)。弱视组、非弱视组和正常对照组平均SFCT分别为(388.85±54.85)、(301.48±56.68)和(287.08±61.88)μm。除I3外,弱视组其余各部位脉络膜厚度均明显大于非弱视组和正常对照组(均P<0.05)。校正眼轴长度后,除S3、I3外,弱视组其余部位脉络膜厚度均大于非弱视组和正常对照组,差别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各组脉络膜均为SFCT最厚,鼻侧最薄。各组SFCT均与眼轴长度呈负相关(弱视组:rs=-0.340,P=0.045;非弱视组:rs=-0.340,P=0.020;正常对照组:rs=-0.463,P<0.001),与SE呈正相关(弱视组:rs=0.350,P=0.039;非弱视组:rs=0.412,P=0.004;正常对照组:rs=0.450,P=0.005)。在非弱视组和正常对照组中,年龄是眼轴长度的影响因素(β=0.243、0.225,均P<0.001)。结论与非弱视重度先天下垂患者相比,重度先天下垂伴有弱视患者SE、散光度绝对值以及黄斑区脉络膜厚度较大,眼轴长度较短。脉络膜厚度可能与重度先天下垂患者弱视的发生有关。

  • 标签: 先天性上睑下垂 弱视 脉络膜厚度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提上肌缩短术+徒前术在临床上的应用,及其是术后达到美观自然的最好方式。方法将已经实施过手术的55例病人,根据不同手术方式将病人分4组提上肌缩短18例,提上肌松懈术15例,额肌悬吊术12例,提上肌腱膜复位术10例,然后对病人进行长期观察,从而分析、比较术后疗效。结果提上肌缩短术组里17例基本矫正,1例部分矫正,提上肌松懈术组里13例基本矫正,2例部分矫正,额肌悬吊术组里8例基本矫正,4例部分矫正;提上肌复位术10例,7例基本恢复正常。结论提上肌缩短和徒前术的疗效最好,是达到美观自然的最好方式。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先天眼睑下垂矫正术的围术期护理方法。方法:从2019年5月至2021年5月,选择在本院接受过先天下垂矫治术的142名(182只眼睛)。全部病人都接受了提肌短缩手术。术前应做好各种检查,明确术中的禁忌症,并对病人进行心理疏导。手术后患者应注意局部护理,对患者进行有针对性地护理。结果:142例病人全部成功,经一个月的追踪观察,双侧眼皮的高度基本一致,与术前相比,有了显著的提高。经三个月的追踪,瘢痕消失,眼皮关闭良好,未发现二次手术的病例。出现的并发症有:5例患者出现了明显的早期水肿,2例患者出现了暴露性角膜炎,3例患者眼皮不能完全闭合,1例患者术区感染。结论:眼睑下垂矫形手术中,应注重手术后的局部护理及并发症的处理,同时应注重病人的持续护理,提高病人的自我护理能力。

  • 标签: 上睑下垂 先天性 矫正术 围手术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