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8 个结果
  • 简介:在金岳霖先生看来,林宰平“是一个了不起的中国读书人,是我惟一遇见的儒者。”在孤傲的梁漱溟先生限里,他是“衷心尊敬服膺的一位长者”,“其人品之可钦敬,其学识之可佩服,为我一生所仅见”。而在马一浮、熊十力、梁漱溟、汤用彤、胡适、钱穆等著名学者的传记或回忆录中也常常能见到与林宰平交往的记录。

  • 标签: 儒者 文化 著名学者 梁漱溟 金岳霖 读书人
  • 简介:本文从"人格"的角度入手,分析研究傅雷的人格孤独,从人生经历、儒家影响、对艺术的追求等角度,分析了傅雷孤独的深沉内涵,以及对傅雷文艺观的影响.

  • 标签: 人格 孤独 人生经历
  • 简介:王安石“以儒解庄”的解读思路开拓了宋代庄学的视野。在其专论《庄周》中,庄子以儒者的面目出现,文中指出庄子之用心是为了矫时之弊,庄子是圣人之徒,《庄子》之书“特有所寓商言耳”。不过庄子的形象在王安石那里并不是统一的,而是经历了一个从无为到有为的过程,这与王安石个人的思想发展及为政治改革寻求理论根据有关。王安石谈性命道德的风气影响了其解庄思想,称“庄生之书,其通性命之分”,其子王雾对庄学的性命解读也可视为继承王安石思想的表现。从庄学诠释史来看,“以儒解庄”的理念自魏晋时向、郭已有发展,王安石起到了过渡作用,既开启了宋代庄学普遍儒学化的倾向,又为明末清初的“庄子儒门说”作了铺垫。

  • 标签: 王安石 庄子 以儒解庄 庄周 性命道德
  • 简介:张华是西晋重臣,他虽然非常清醒地看到官场的险恶,但又以“儒者气象”身临其境,企求以进谏的方式救济时病,其艰辛步履不为时人后世所体解。对之众说纷纭,褒贬有别,本文试图从一个侧面探求其内心世界,历史地理解其人其事,对西晋时代及其人物有进一步的深刻认识。

  • 标签: 进谏 儒者 博物 心路
  • 简介:“儒学”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相对于佛道有一特点,即它的“入世”精神。基于此“入世”精神而抱有较为强烈的忧患意识。《周易·系辞下》中说:“作《易》者,其有忧患乎?”自孔子以来,从中国历史上看,儒家学者多对社会政治抱有“以天下为己任”的忧患意识。

  • 标签: 忧患意识 儒者 中国传统文化 中国历史 社会政治 《易》
  • 简介:宋代文化发展可谓登峰造极,而南宋理学勃兴更是其发展中浓墨重彩的一笔。南宋理学家在探究“内圣”之学的同时,更是身体力行地进行着“外王”实践,入朝则上书直谏,针砭时弊匡正君心为任地方则践履实行,推行改革造福苍生;更以书院为中心,传道讲学培育栋梁之材。南宋理学家们以天下为己任.尽一己之力安邦济民.行儒者之效。

  • 标签: 南宋 理学家 儒者之效
  • 简介:[摘 要]《论语》全书两见“一以贯之”一语(《论语·里仁》、《卫灵公》),但孔子不曾言明其“一贯之道”为何,以是后之学者又有种种解说。本文则以江户时代日本儒者对孔子“一贯之道”的解释为中心,兼顾探讨其与忠恕之关系,分析各家诠释言论之内容,以厘清日本儒学思想之特质。

  • 标签: []《论语》 “一贯之道” 江户儒者 忠恕
  • 简介:应必诚浙江宁海人,1936年生。1958年毕业于复旦大学中文系,现为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全国马列文论研究会副会长、全国《红楼梦》学会理事等。著有《论石头记庚辰本》、《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发展史》(合著)等,代表性论文有《也谈什么是红学》、《关于己卯本和己卯本的影印》、《论的思想和艺术》、《的美学问题》等。

  • 标签: 复旦大学 毕业 先生 博士生导师 中国 研究会
  • 简介:吴澄是有元一代大儒,他学术上提倡实学,重会通,求自得,融通而包容。受学术思想影响,他文学批评中有一种儒者情怀。具体言之,这种儒者情怀表现在三方面:个性情志与世教伦理的统一、包容欣赏的批评态度、融液贯彻的主体修养之功,这是他作为名儒所具有的淑世精神、平和风度和人文关怀的反映。昊澄对于认识元代中后期江西文学的圣贤气象和元中后期平易正大的盛世文风都有重要的意义。

  • 标签: 吴澄 文学批评 儒者情怀 江西文学 盛世文风
  • 简介:2009年1月8日在省政府5号楼一楼会议室,由室(馆)党组书记、参事室主任陈金寿主持,室(馆)领导班子和部分参事、馆员、机关工作人员以及部分离退休老同志,郭仲选夫人等家属一起缅怀郭仲选先生。

  • 标签: 风范 儒者 馆长 怀念 人师 机关工作人员
  • 简介:杜堇,初姓陆,字言符、惧男,别号柽居、古狂,又以青霞亭自署,明代著名画家,工诗能文。最先对杜堇进行著录介绍的画史著作,应是韩昂的《图绘宝鉴续编》:“杜堇字惧男,

  • 标签: 读解 伏生 儒者 著名画家 画史著作
  • 简介:金哈剌是中国文化史上唯一的茀林(今中东叙利亚一带)文士,其《南游寓兴诗集》湮没已久,仅在日本存有钞本.哈剌师从名儒王壎,喜读《周易》,为官践行儒学、重视教育;诗篇中洋溢着忧国忧时、仁民爱物、笃于友情的儒者情怀.从儒学视域解读金哈剌,可以更好地认识这位林文士的人品、诗品,进一步证实元代西域人溶入汉文化的史实,亦可见儒家思想丰富了异族士子的精神境界,是中华民族甚至世界人民共享的精神财富.且哈剌融摄四教,将固有之基督教文化与儒家文化融于一身,这也可为今天多元文化的调和、和谐社会的建设提供历史的镜鉴.

  • 标签: 儒学 元代文化 金哈剌
  • 简介:杨德昌电影表现了当代都市人在精神困境中的异化之痛和疏离之悲,反映了少年在不良环境影响和诱惑下的孤独无助和叛逆,白领小资在欲壑难填的物欲追求中的困惑迷茫。具有现代儒者情怀的导演深感困惑与焦虑,他认为只有认清现代社会的迷雾和泥沼,通过交流与沟通,消除猜疑与误会,人与人之间才能和谐相处。

  • 标签: 异化之痛 叛逆的少年 迷茫的白领 现代儒者的困惑
  • 简介:事功精神是南宋儒者薛季宣受时代影响最为深刻的精神特质。由于薛氏特殊的身世经历,它在秦桧专权的压制氛围中形成,经历了武昌任官的考验,在地方士大夫群体中疏离政府的倾向与孝宗初期的功利风气之间左右抵挡,彰扬了以儒学经世的实践信念。事功精神能够发挥儒学对政治现实的道义批判性,但对政府路径的依赖成为其内在的限制,造成难以克服的困境。他和朱熹等道学家之间的分歧,则代表了南宋儒学内部迅速而剧烈的分化变动。其中,经世取向的选择对儒家精神的体认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薛季宣 事功精神 儒学 经世
  • 简介:晚唐五代诗格的大量出现是“儒者”主体意识与诗风极盛背景相结合之产物。与以科举为导向的经学教育相交织,诗成为孤寒沉沦之士修身立心之要途。作为诗歌创作形态的“苦吟”也因此被赋予了彰显儒者之心的深意,形成了风骚雅正的基本诗学思想。同时,又将以《毛诗正义》为核心的“比兴”“讽刺”理论加以拓变,形成“物象比”“内外意”等新批评概念,对晚唐诗的重立“意”以及隐喻化和象征性思维也有深刻影响。进而,又从“诗道”与“格调”两大层面提升了近体的诗学、诗史地位,其在唐诗学形成中的独特价值不容抹杀。

  • 标签: 诗格 儒者 苦吟 毛诗正义 比物讽刺 诗学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