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作者: 佚名
  • 学科: 军事
  • 创建时间:2019-08-01
  • 简介:《高僧传》卷11有传,撰《名僧传》31卷,以慧皎《高僧传》、宝唱《比丘尼传》为代表

  • 标签: 佛教史学 学形成 形成发展
  • 作者: 佚名
  • 学科: 军事
  • 创建时间:2019-04-28
  • 简介:《续高僧传·道密传》传末还有这样一段文字,《宋高僧传》卷4有传,《宋高僧传》卷5有传

  • 标签: 佛教史学 学形成 形成发展
  • 作者: 佚名
  • 学科: 军事
  • 创建时间:2019-12-01
  • 简介:奉诏撰《大宋僧史》、《大宋高僧传》等,三、续修高僧传——《宋高僧传》、《明高僧传》、《续补高僧传》等,《宋高僧传》卷5有传

  • 标签: 佛教史学 学形成 形成发展
  • 作者: 佚名
  • 学科: 军事
  • 创建时间:2019-04-23
  • 简介:陈垣著《中国佛教史籍概论》,二《中国佛教史籍概论》的理论色彩《概论》是一部考证性质的宗教史籍研究著作,正如他在《中国佛教史籍概论缘起》中所言

  • 标签: 中国佛教 价值题 佛教史籍
  • 简介:宋代是中国佛教史学发展的黄金时代。在此期间,佛教史学人才辈出,著述颇丰,在内容、体裁、史学观念的拓展上,都发展到一个繁荣阶段。本文主要从文献编撰、史学观念两方面探讨宋代佛教史学对后世文献编撰的影响,以阐明宋代佛教史学在中国佛教史学史上的重要地位。

  • 标签: 宋代佛教史学 影响
  • 简介:佛教哲学是佛教独有的宇宙观和方法论,是佛教徒进行修持以期解脱的理论依据,也是佛教医学认识论和方法论的基石。深入研究佛教哲学与佛教医学的有机联系,必将促进哲学研究和医学科学的发展。一佛教哲学博大精深,其中,与佛教医学密切相关的有“四谛”、“缘起性空”“四大增损”、“五大归纳法”等内容。“四谛”是佛教的基本内容:四谛是说世间的苦(苦谛)和苦的原因,以及苦的消灭(灭谛)和灭苦的方法(道谛),谛的意义是真理。四谛所依据的哲学理论是“缘起性空”“缘起”,亦名缘生,是“因缘生起”的略称。缘,意为关系或条件,所谓缘起,即诸法由缘而起。也即宇宙一切事物和现象的

  • 标签: 佛教哲学 缘起性空 道谛 缘起论 修持 摩诃止观
  • 作者: 佚名
  • 学科: 军事
  • 创建时间:2019-10-23
  • 简介:《洛阳伽蓝记》在如下方面显示了北中国佛教史学转进的趋势,《佛国记》的确是北中国佛教史学酝酿期的突出代表,法显《佛国记》

  • 标签: 伽蓝记 佛国记 佛教史学
  • 作者: 佚名
  • 学科: 军事
  • 创建时间:2019-02-15
  • 作者: 佚名
  • 学科: 军事
  • 创建时间:2019-02-01
  • 简介:《洛阳伽蓝记》在体例上综合了两汉史学的自注和佛教著作的合本子注,《洛阳伽蓝记》中,《洛阳伽蓝记》

  • 标签: 伽蓝记 佛国记 佛教史学
  • 简介:<正>随着建设和改革前进的脚步,社会主义商品经济不断发展,人民群众的物质文化生活日益丰富,而史学研究却常有某种被冷落、被遗忘之感,尽管史学著作出版的品种年年增加,历史讨论会、纪念会也未见减少。新中国成立后,史学曾几度有过发展与繁荣的

  • 标签: 史学工作者 史学界 中国近代史 新中国 讨论会 史学研究
  • 简介:历史的故事性内含了史学的受众维度。史学受众具有自我和他者两个面向、求真与致用两层维度。史学受众的问题实际上是史学认识论批判的内容。从史学受众视角出发,可以发现教育史学的危机可以转换成一个受众流失的问题。教育史学可以从内外两方路向寻找受众,以摆脱危机走出困境。

  • 标签: 受众 史学认识论 教育史学
  • 简介:3月31日上午,赵朴初会长在北京广济寺会见台湾华藏精舍住持净空法师暨该精舍图书馆馆长韩瑛居士一行。赵朴老与净空法师原属同乡,宾主之间交谈分外亲切。赵朴老对净空法师在台先后执教于“中国文化大学”及各佛学院,并往来于欧美、香港等地弘法,创建华藏精舍及佛陀教育基金会馆

  • 标签: 北京广济寺 赵朴初 佛学院 弘法 四众弟子 雪窦寺
  • 简介:佛教文摘编者按什么是佛法?佛教的本质是什么?佛法、佛教、佛学有何不同?佛教与宗教、佛教与哲学、佛教与科学是什么样的关系?这些问题,无论对于学佛者还乏研究佛教的学者,都具有基本的重要性。近期我们将围绕这一主题,选辑海内外多种观点,不拘一格,共同探讨。文...

  • 标签: 佛教 宗教信仰 佛法 是宗教 非哲学 造物主
  • 简介:"两山相对如蛾眉"。峨眉之名,史见于秦汉,峨眉山高出五岳,秀甲九州。史载:汉永平中癸亥(63)六月一日,有薄公者采药于云窝,见一鹿足迹如莲花,异之。追至绝顶无踪,乃见威光焕赫,紫雾腾涌,联络交映成光明网。圣接西南和尚(即印度和尚宝掌禅师)告之,答曰:此是普贤祥瑞,于末法中守护如来相教,现相于此,化利众生。有史可稽的峨眉山佛教始于东晋隆安年间(397—401)净土宗创始人之一慧持来峨眉山创建了全山第一座寺院普贤寺(今万年寺)。峨眉山原为道家第七洞天,东汉时即有寺观。经过先道后佛、佛道并存、佛盛道衰、佛教一统的复杂演变,至今道教仅存遗迹。五台、峨眉、普陀、九华为我国佛教四大名山。文殊、普贤、观

  • 标签: 佛教圣地
  • 简介:已记不得妈妈是从何时开始信佛的,只记得从那时起我的颈上就系着这个玉制的观音菩萨。说来也怪,每次系它的红绳断了的时候,我都会很快发现。于是它就一直没有丢失。这当中的奥妙难以揣摩,但这大概就是“缘分”吧。信了这缘分,便开始学着珍惜,并固执地认为这小小的玉坠是佛祖在我身上留下的印迹,从此便不再对“封建迷信”嗤之以鼻。

  • 标签: 王东 《佛教印象》 中学 语文 散文 课外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