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传染儿科住院病儿医院感染发生情况,分析医院感染发生特点,为传染儿科病房医院感染监测的预防控制提供依据。方法对我院传染儿科2013年1月~2015年12月8577份出院病历的医院感染监测资料进行调查分析。结果发生医院感染81例,医院感染率0.94%,其中<3岁病儿发生医院感染64例,占79.01%;医院感染部位以呼吸道感染最高,占75.31%,其次为胃肠道感染、口腔感染、血液感染、泌尿道感染分别占11.11%、9.88%、2.47%、1.23%。结论传染儿科病房医院感染发生的重点部位是呼吸道,<3岁婴幼儿是传染儿科病房医院感染高发人群,应加强医院感染监测、预防。

  • 标签: 传染儿科 医院感染 发生率 呼吸道
  • 简介:摘要: 目的:针对儿科预防传染性疾病的具体控制措施进行了临床研究。方法:选取 60 名儿科患儿作为本次研究的样本对象,通过随机数表法的方式将其划分为两组:观察组以及对照组,每组患儿人数各 30 例。其中,对照组的患儿接受常规的传染性疾病控制干预,而观察组的患儿则接受强化预防传染性疾病控制策略管理。对比分析两组患儿的知识掌握水平、院内传染性疾病发生率以及患儿亲属对于管理策略的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儿的相关知识掌握水平明显更优于对照组患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且观察组组患儿的院内传染性疾病发生率显著更低于对照组患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相较于对照组的患儿家属而言,观察组患儿家属的满意度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强化对儿科传染性疾病的健康知识教育,改善控制策略有利于预防院内儿科传染性疾病的肆虐,更进一步地保障儿童安全,提升儿童家长的满意度,避免不必要的医患矛盾,具有优秀的应用价值。

  • 标签: 儿科 传染性疾病 控制策略 健康教育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儿科预防传染性疾病的控制对策。方法在本院儿科门诊和住院部2015年2月到2016年2月间接收的所有患病儿童中挑选出210人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并通过家长抽签法把210名儿童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划分到对照组的105名儿童要接受护理人员为其提供的基础护理管理模式,观察组的105名儿童则进行预防传染性疾病管理。然后对比对照组和观察组所有患病孩子在接受儿科医生治疗期间所出现的传染性疾病在医院内部感染的实际情况并展开分析。结果通过对比分析,观察组孩子在住院期间所产生的医院内部感染发病率要比对照组低很多P<0.05。结论患儿在医院儿科门诊和住院部接受治疗期间,护理工作人员应对其展开预防疾病感染措施,可以有效降低传染性疾病在医院内部感染的发病几率。

  • 标签: 儿科 预防控制对策 传染性疾病
  • 简介:摘要:目的:调查医院儿科传染病分布和就诊状况,探讨减少传染病医院感染的措施。方法:对医院2022年1月-2023年1月儿科接诊的传染病患儿进行回顾性调查分析。结果:传染病中流行性腮腺炎、感染性腹泻和细菌性痢疾分别占56.2%、20.1%、17.4%,其余是麻疹、猩红热、风疹、病毒性肝炎、流行性脑脊髓膜炎、伤寒、梅毒共占6.3%;接诊的传染病患儿大多数在门诊治疗。结论:医院儿科传染病种类多、数量大,是医院感染管理的重点科室,加强儿科传染病规范化管理、采取有力措施,是控制医院感染的重要环节。

  • 标签: 传染病 儿科 综合医院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儿科传染性疾病交叉感染的预防护理问题。方法:选择2022年3月至2023年2月接诊的120例儿科患者为研究对象,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方式的基础之上还需要接受预防性护理。分析两组患者传染性疾病交叉感染的发生概率。结果:与对照组患者相比,观察组患者在接受护理之后,传染性疾病交叉感染问题的发生概率整体更低,差异具备统计学价值。结论:儿科在针对传染性疾病的交叉感染进行管控的过程之中,通过在常规护理方式的基础之上,有意识地融入预防性的护理措施,则能有效降低儿科患者传染性疾病交叉感染的发生风险,在促进儿科患者康复的基础之上,尽可能地保障儿科患者的安全,临床推广价值整体较高。

  • 标签: 儿科传染性疾病 交叉感染 预防护理 分析
  • 简介:摘要:近年来,随着社会不断发展,儿科门诊传染性疾病交叉感染的预防护理成为新时期工作重点。与成年人群相比,儿童自身免疫力相对较低,面对传染病的抵抗力更为不足,并且在临床治疗中表现出病情复杂和发病急的特点,一旦处理不当,极易引发更多并发症,加剧儿童面临的风险。目前,儿科门诊常见传染性疾病有手足口病、水痘、麻疹、猩红热等,其传染方式表现为飞沫传播和接触传播。儿科门诊是接触和治疗儿童传染性疾病的重要部门,为提升儿童传染性疾病预防和治疗效果,探索行之有效的儿科传染性疾病交叉感染的预防护理措施很有必要。鉴于此,本文结合儿科门诊传染性疾病临床资料,探索儿科门诊传染性疾病交叉感染的预防护理措施,以供参考。

  • 标签: 儿科门诊 传染性疾病 交叉感染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更昔洛韦与干扰素治疗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IM)患儿的效果及对T淋巴细胞表达水平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22年1月至2023年1月医院收治的70例IM患儿的临床资料,根据不同疗法分为观察组(更昔洛韦治疗)和对照组(干扰素治疗),各35例。记录两组患儿临床疗效,比较两组患儿炎症因子[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计数(WBC)及降钙素原(PCT)]、心肌损害标记物[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及免疫功能指标(CD4+、CD8+T淋巴细胞百分比及CD4+/CD8+比值)水平。结果观察组患儿整体疗效优于对照组(P

  • 标签: 儿科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 治疗
  • 简介:摘要发热问题对于患儿的身体健康有着很大的不利影响,发热通常是指体温升高异常,这是身体出现疾病的常见征兆。发热时通常存在相应的热型及自然热程。对导致发热的因素详细归纳并制定合理化的处理方案,对于儿科疾病的治疗有着重要意义,我们应全面认识发热的概念及发病机制,向儿童家长具体介绍病情,引导他们积极配合治疗。

  • 标签: 儿科 传染病 发热 降温
  • 简介:摘要:目的 :对医院儿科呼吸道传染病管理和预防控制措施进行研究。 方法 : 本次实验共计抽取本院 2018 年 1 月 -2019 年 12 月期间就诊的儿科呼吸道传染病患儿 220 例,在 2018 年 1 月 -2018 年 12 月期间,医院并没有实施呼吸道传染病管理和预防控制措施,在 2019 年 1 月,医院在儿科实施呼吸道传染病管理和预防控制措施,对相关措施实施前后儿科患者及其亲属疾病防控知识掌握情况、儿科预检分诊情况进行记录和对比。 结果 :与相关措施实施前相比,措施实施后儿科患儿及其亲属疾病防控知识掌握评分较高,措施实施前后患儿及其亲属疾病防控知识掌握情况方面表现出一定的差异,数据呈现统计学意义( p < 0.05 );与相关措施实施前相比,措施实施后儿科预检分诊几率较高,措施实施前后儿科预检分诊几率方面表现出较大的差异,数据呈现统计学意义( p < 0.05 )。 结论: 呼吸道传染病管理和预防控制措施的实施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患儿及其亲属疾病防控知识掌握评分,促进儿科预检分诊几率的提升,具有较高的价值。

  • 标签: 儿科 呼吸道传染病 管理 预防 预检分诊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传染科临床带教质量的影响因素及对策。方法选取在我院传染科实习的护理专科实习生80名,将其作为本组试验的研究对象,采取随机性的方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为40例。观察组采用规范化的目标管理式带教方法,对照组采用传统的一对一跟班实习带教方法。结果两组理论成绩、操作成绩和患者的满意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5)。结论在儿科传染病房护理实习生中应用规范化目标管理式临床带教,有助于改善护理实习生的理论素质和实践能力,可以有效地提高患者的满意度。

  • 标签: 影响 儿科传染病房 带教 质量 因素 对策
  • 简介:摘要:本研究旨在探索儿科护理中有效的传染病防控策略与管理经验。传染病是儿科医院中常见且严重的问题,有效的防控策略和管理经验对于保护儿童健康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将通过文献研究和案例分析,总结儿科护理中有效的传染病防控策略与管理经验,为儿科医院提供有益的参考。

  • 标签: 儿科护理 传染病防控 策略 管理经验
  • 简介:

  • 标签:
  • 简介:同是天涯寂寞人今天刚公布的研究报告指出,寂寞和快乐一样,都具有感染力,自己觉得寂寞时,会让其他人也感到寂寞。

  • 标签: 寂寞 传染 感染力
  • 简介:据英国《自然》杂志12月13日报道,一项新的研究显示,笑声是可以传染的。研究人员已证实,笑声会“胳肢”听者大脑的同一个区域——微笑的时候那个区域处于活跃状态。听者大脑的反应会帮助面部肌肉展现发白内心的笑容。英国伦敦大学学院神经科学家索菲·斯科特表示:“正如谚语所说:‘你笑,人人陪你笑’。”

  • 标签: 笑声 传染 《自然》杂志 研究人员 面部肌肉 伦敦大学
  • 简介:四例2岁半到12岁的女孩,均以泌尿道感染症状来院就医,经外阴部分泌物涂片检查,发现大量淋菌。给予青霉素240万u分四部肌注,加服丙磺舒1.5g,1次/日,3~7天为一疗程,经治疗后镜检转阴,症状缓解。淋病是通过性交传播,多见于青壮年,儿童少见。近年来随着对外开放和旅游事业的发展,性病再度在我国蔓延,儿童发病率也有所增高,甚至危及到幼女,这可能是由于病人的阴道分泌物污染了被褥、衣服、毛巾、便盆、浴盆及游

  • 标签: 分泌物涂片 泌尿道感染 阴道分泌物 儿童发病率 丙磺舒 淋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