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产后早期康复训练在女性产后功能恢复方面的影响。方法本次所选80例产妇入我院分娩的时间均是2017年07月份—2018年07月份,采取抽样方式分组,对比两组患者功能恢复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中治疗后夜尿次数评分为(1.1±0.2)分、尿失禁评分为(1.2±0.5)分,观察组较参照组优异(P<0.05)。结论实施产后早期康复训练能够缓解产妇负性情绪,改善产妇功能,值得应用。

  • 标签: 社会卫生 盆底康复训练 盆底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产后早期盆地康复训练对产妇产后功能康复的影响。方法选取来我中心进行产后康复训练的67例产妇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数字表随机分组法将67例产妇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常规康复训练,观察组则介入产后早期康复训练,比较两组产妇肌张力、康复效果及功能障碍发生率。结果观察组相比对照组的肌张力分级更优,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相比对照组的康复效果更高,而功能障碍发生率更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产后早期康复训练能有效促进产妇功能恢复,降低功能障碍发生率。

  • 标签: 产后 盆底康复训练 盆底功能 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以恢复效果为评价指标,探讨康复治疗技术对产后女性功能障碍疾病临床康复的干预效果。方法对我院收治的确诊为功能障碍性疾病的120例患者,采取Kegel康复锻炼法、膈肌锻炼法、阴道哑铃或锤体训练、电子生物反馈疗法、电刺激疗法等措施对产后伴有功能障碍疾病的女性进行综合治疗及个性化治疗,通过测定治疗前后肌肌力及问卷调查等,评价临床干预效果。结果治疗6个月后进行随访,患者的肌收缩力、性生活水平均比治疗前明显升高,(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前后比较尿失禁、阴道壁膨出等,治疗后明显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康复综合治疗技术能有效改善和修复组织结构与功能,提高产后妇女肌肌力,是一项有效治疗产后功能障碍性疾病的干预措施,配合个体化治疗方案能达到更好的疗效。

  • 标签: 盆底功能障碍 产后 干预手段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产后早期功能康复行综合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本次研究对象选择我院接诊治疗的160例产后42d~56d的产妇,将160例患者通过抽签法平均分为80例实验组(实施综合护理干预)与80例参照组(实施常规会干预),比较两组患者功能康复情况及粪尿失禁情况。结果实验组患者肌肉5级恢复率明显优于参照组患者,组间差异明显,P<0.05,存在统计学意义;实验组患者压力性尿失禁发生率2.50%,压力性粪失禁发生率1.25%,实验组患者压力性尿失禁发生率15.00%,压力性粪失禁发生率18.75%,组间差异明显,P<0.05,存在统计学意义。结论产后早期功能康复行综合护理干预,可以有效改善患者功能情况,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因此,值得临床使用并推广。

  • 标签: 产后早期盆底功能康复 综合护理 常规护理
  • 作者: 吴春晓
  • 学科:
  • 创建时间:2023-10-27
  • 机构:珠海市中西医结合医院  广东省珠海市 519000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产后早期功能康复护理干预对功能障碍患者肌纤维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1年7月至2022年7月医院治疗的86例功能障碍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3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应用产后早期功能康复护理,两组均干预8周,评估两组肌纤维变化、尿失禁改善率、子宫脱垂消失率、肌力恢复至Ⅲ级及以上占比及漏尿和性生活质量改善情况。结果 干预8周后,观察组快肌评估阶段、10s慢肌阶段及60s慢肌阶段的肌电值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尿失禁改善率、子宫脱垂消失率及肌力恢复至Ⅲ级及以上占比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8周后,观察组国际尿失禁咨询委员会尿失禁问卷简表(ICIQ-SF)及女性性功能指数量表(FSFI)评分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产后早期功能康复护理可促进自然分娩初产妇功能恢复,提升产妇肌力,减少功能障碍性疾病的发生,改善产妇生命质量。

  • 标签: 产后 早期盆底功能康复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 对产后早期功能康复的护理工作进行观察研究。方法 随机选择2018年4月~2019年4月我院接收的100例产妇,依据所实施不同护理干预手段划分成两个组别,对照组50例实施常规护理干预,研究组50例实施康复护理干预,就两个组别护理效果进行观察比较。结果 研究组5级肌力产妇66.0%,对照组5级肌力产妇28.0%,两组之间差异明显(P<0.05);研究组性生活满意程度92.0%,对照组性生活满意程度52.0%,两组之间差异明显(P<0.05)。结论 康复护理应该用于产妇产后早期功能康复效果可观,具备临床推广价值。

  • 标签: 产后 早期 盆底功能 康复护理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早期康复治疗对产妇产后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15年5月至2017年5月期间我院收治的72例产后存在功能障碍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给予早期康复治疗,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各肌层的肌电压、阴道及子宫的疲劳度等指标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各肌层的肌电压、阴道及子宫的疲劳度等指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产后存在功能障碍的患者实施早期康复治疗,有助于改善患者的肌电压,减轻子宫及阴道肌肉的疲劳度,提高患者的功能,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广泛推广。

  • 标签: 早期盆底肌康复治疗 产后盆底功能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对于产后女性展开早期康复治疗对于功能的恢复效果。方法:于我院产后女性患者中随机抽取74例,分为2组,对照组采取常规康复训练,观察组采取早期康复治疗,对比两组效果。结果:观察组I类肌纤维肌力(3.84±0.19)级,II类肌纤维肌力(3.67±0.32)级,显著优于对照组[I类肌纤维肌力(2.95±0.21)级,II类肌纤维肌力(2.90±0.26)级]。观察组尿失禁1例(2.70%),便秘1例(2.70%),未见脏器脱垂、尿潴留,合计2例(5.41%),较对照组[尿失禁2例(5.41%),便秘2例(5.41%),脏器脱垂2例(5.41%),尿潴留2例(5.41%),合计8例(21.62%)]显著减少。2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产后早期开始接受康复治疗更有利于推动肌肌力的恢复,对于预防并发症也有积极作用,有利于产后恢复。

  • 标签: 产后女性 早期盆底康复治疗 盆底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产后神经肌肉刺激治疗对产后早期功能康复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在2016年3月~2018年8月收治的产后需要进行早期功能康复的患者36例,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18例,对照组给予常规的Kegel运动,观察组采用产后神经肌肉刺激治疗,对比观察两组患者产后早期功能的恢复情况。结果经过治疗后,观察组的阴道收缩率、阴道收缩持续时间、阴道静息压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产后神经肌肉刺激治疗对产后早期功能康复的疗效良好,值得临床运用推广。

  • 标签: 产后盆底神经肌肉刺激 产后早期盆底功能康复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 早期康复治疗对产后功能障碍的疗效 。 方法: 选取 2019 年 1 月至 2019 年 12 月期间的 62 例 产后功能障碍 产妇作为研究对象。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对 62 例产妇进行分组,各 31 例。对照组采取常规 康复 锻炼,实验组早期开展 康复治疗 。观察并比较 2 组的疗效。 结果: 实验组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 0.05 )。 结论: 对 产后功能障碍 产妇实施早期 康复治疗 ,疗效确切,值得推广。

  • 标签: 盆底康复治疗 盆底功能障碍 产妇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早期康复治疗对产后功能障碍的应用效果。方法以2015年1月-2017年2月间收治的78例产后功能障碍患者为调查对象,将其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各纳入39例。对照组实施基础产后健康教育,观察组则加以实施早期电刺激-生物反馈康复治疗。结果对两组患者Ⅰ类以及Ⅱ类肌纤维肌力合格率,结果提示观察组更高(P<0.05)。对比两组治疗后Ⅰ类以及Ⅱ类肌纤维平均肌电压也提示观察组所得效果更为显著(P<0.05)。结论对产后功能障碍患者实施早期康复治疗可有效改善患者的功能,减轻患者痛苦,故值得推广。

  • 标签: 早期盆底康复治疗 产后盆底功能障碍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产后早期康复治疗对产妇近期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4月-2016年12月我院收治的140例初产妇,随机将其分为两组,即参照组(n=70)和研究组(n=70),参照组给予常规产后健康教育,研究组在此基础上给予产后早期康复治疗,对比两组产妇功能恢复情况。结果相较于参照组,研究组肌纤维平均肌力、肌电压、持续收缩压均明显升高,持续收缩时间明显延长,组间对比差异存在显著性(P<0.05);治疗后,两组产妇肌张力评分较治疗前均有所改善,且研究组明显优于参照组,两组比较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参照组尿失禁和盆腔器官脱垂发生率分别为11.43%、12.86%,研究组分别为1.43%、2.86%,组间对比差异存在显著性(P<0.05)。结论产后早期康复治疗应用于产妇产后恢复中可显著提高肌张力,恢复功能,降低功能障碍的发生率。

  • 标签: 早期盆底肌康复治疗 盆底肌张力 盆底功能
  • 简介:目的探讨产后早期康复治疗对产妇近期功能的影响。方法收集2014年1~8月在恩施州中心医院产科分娩的284例产妇资料,将产后实施早期康复治疗的142例产妇纳入观察组,产后实施常规指导的142例产妇纳入对照组。比较两组产妇功能改变情况。结果无论是阴道分娩还是剖宫产,观察组肌纤维(Ⅰ类、ⅡA类和ⅡB类)持续收缩压、持续收缩时间、平均肌力、肌电压均显著高于对照组,且肌力分布情况明显好于对照组(P〈0.05)。结论产后早期康复治疗可显著提高肌肉的收缩能力,改善产妇功能

  • 标签: 盆底肌 康复治疗 盆底功能 近期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对于分娩产妇通过进行产后早期康复治疗对促进其产后功能恢复的临床价值。方法:对照组仅给予常规产后康复指导,观察组联合运用产后早期康复治疗。结果:治疗前I类和Ⅱ类肌纤维持续收缩压组间相比差异微小P>0.05,治疗后与对照组进行组间横向对比I类和Ⅱ类肌纤维持续收缩压均为观察组较高P<0.05;产后并发症率观察组为2.70%,对照组为18.92%,P<0.05。结论:通过进行产后早期康复治疗能够有效改善产后功能,并减少相关并发症。

  • 标签: 产妇 盆底肌康复治疗 盆底功能 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研讨早期康复治疗对产后功能障碍的疗效。方法:选择248例产妇,均来源于本院2018年1月-2020年12月期间收入,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两组,对照组和观察组,组内分别有124例。对照组采取常规康复指导,观察组在常规康复指导基础上实施早期康复治疗,对比两组功能情况和生活质量。结果:训练后观察组静息压、收缩压、I类肌纤维持续收缩压、II类肌纤维快速收缩压均比对照组高(P<0.05);训练后观察组生活质量评分比对照组低(P<0.05)。结论:产后早期进行康复治疗能够有效改善产妇功能,提高生活质量。

  • 标签: 早期盆底康复治疗 盆底功能障碍 性生活质量 常规康复指导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早期康复治疗对产后功能障碍恢复的影响。方法:分析2020年8月-2021年7月我院收治的108例产后功能障碍恢复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各54例。本研究对照组患者配合传统康复治疗方式,观察组患者采用早期康复治疗模式,对比两组患者Ⅰ类与Ⅱ类肌纤维平均肌电压评分与治疗效果。结果:经护理后,观察组Ⅰ类与Ⅱ类肌纤维平均肌电压评分、治疗效果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早期康复治疗对产后功能障碍恢复影响良好,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 标签: 盆底康复治疗 肌纤维平均肌电压 盆底功能障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