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 流式细胞术是 20 世纪 70 年代初发展起来的一项高新技术 , 它集计算机技术、激光技术、流体力学、细胞化学、细胞免疫学于一体,是对快速直线运动状态中的细胞、生物颗粒或液体中的大分子物质进行多参数的、快速的定量分析和分选的一种技术。本研究即使用流式细胞术测定菌体溶度,建立了一种准确、快速的乳酸检测方法,为乳酸特性研究提供便利。

  • 标签: 流式细胞术 乳酸菌自溶检测 应用
  • 简介:摘要 :蓝莓,被人们称之为水果皇后,其内部除了常规性质的糖分、果酸及维生素 C之外,诸如维生素 A、 E及花青素等物质的含量也是十分丰富的,尤其是其中的花青素含量位居前列。也正因如此,蓝莓除了在预防脑神经老化、血管软化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之外,其内部的丰富的花青素含量对于预防近视改善视力有着十分显著的作用。就目前的情况看来,蓝莓除了直接食用之外,在酒类及饮料研制也有着十分广泛的应用,乳酸对于维持肠道平衡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当前就有着蓝莓乳酸发酵饮料的研制,本文围绕着乳酸的作用、蓝莓乳酸发酵饮料的研制等展开了研究。

  • 标签: 蓝莓 乳酸菌 发酵饮料 研制
  • 简介:摘要:乳酸作为一种益于人体健康的细菌越来越越受到消费者的欢迎,而本文将重点探讨和分析乳酸在食品工程中的具有运用,希望通过本文的论述能进一步了解乳酸以及其效用,并对其的运用前景进行展望。

  • 标签: 乳酸菌 食品工程 食品发酵 运用
  • 简介:[摘要 ]:目的:观察分析乳酸阴道胶囊在治疗阴道炎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妇产科 2018年 7月至 2019年 12月收治的 80例阴道炎患者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相同例数的两组:对照组与研究组,每组患者各有 4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抗感染、雌激素等常规治疗,研究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联合乳酸阴道胶囊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以及治疗后临床症状评分。结果:研究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较对照组患者的显著提高( 95.00% VS 77.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研究组患者治疗后瘙痒、灼热感、性交痛、白带异常等临床症状评分均明显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乳酸阴道胶囊治疗阴道炎患者取得的临床疗效显著,患者的临床症状明显改善,值得进行大力的临床推广并应用。

  • 标签: [ ]乳酸菌阴道胶囊 阴道炎 临床效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 要目的:探究阴道炎治疗中应用乳酸阴道胶囊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在我院就诊的阴道炎患者中选取128例,随机均衡分为两组,每组64例,治疗时,对照组选择甲硝唑,观察组选择乳酸阴道胶囊,对比治疗的效果。结果:经治疗后,组间总有效率、阴道分泌物PH值、复发率对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

  • 标签: 复发率 阴道炎 疗效 乳酸菌阴道胶囊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乳酸阴道胶囊与制霉菌素阴道胶囊联用治疗阴道炎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我院阴道炎患者共 70例,数字表随机分 2组每组 35例,对照组的患者给予制霉菌素阴道胶囊治疗,观察组在该基础上增加乳酸阴道胶囊。比较两组阴道瘙痒、白带增多异味消失时间、治疗前后患者阴道清洁度、总有效率、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阴道瘙痒、白带增多异味消失时间短于对照组,治疗后患者阴道清洁度低于对照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 P< 0.05。两组均无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制霉菌素阴道胶囊联合乳酸阴道胶囊对于阴道炎的治疗效果确切。

  • 标签: 乳酸菌阴道胶囊 制霉菌素阴道胶囊 联用治疗 阴道炎患者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阴道炎是女性患者常见的妇科疾病,阴道炎类形较多,针对不同的类型,就需要采取不同的治疗措施。本文针对细菌性阴道病的治疗,运用乳酸阴道胶囊结合甲硝唑栓治疗方式,对治疗过程及效果进行了分析,证明此方法有利于提升临床疗效,值得推广。

  • 标签: 乳酸菌阴道胶囊,甲硝唑栓,结合治疗,细菌性阴道病
  • 简介:摘要:目的: 此次为了明确阴道炎病患,在实际接受治疗期间通过加之乳酸阴道胶囊的最终临床治疗效果进行分析和论述。 方法: 此次随机选取收治时间范围在 2018 年 11 月至 2019 年 11 月一年内的 67 名阴道炎病患为主要研究对象,按照治疗差异性分做两组,之后对比治疗有效率和复发率。 结果: 对照组和观察组病患应用不同的治疗模式之后,详细数据对比内容见正文表 1 和表 2 。通过数据比对可以看出,应用乳酸阴道胶囊进行治疗的观察组数据相比占优势,两组对比有明显的差异。 结论: 通过正文最终数据对比可以看出,于阴道炎病患而言,按照实际病情采取针对性治疗加之乳酸阴道胶囊的治疗效果较好,具有不易复发的特点,值得相关领域的积极应用和深入推广。

  • 标签: 乳酸菌阴道胶囊 阴道炎患者 临床治疗效果 预后影响
  • 简介:【摘要】 目的: 探讨使用制霉菌素 + 乳酸阴道胶囊治疗真菌性阴道炎的效果。 方法: 选取 我院妇产科 2018 年 4 月至 2020 年 4 月收 治的 80 例真菌性阴道炎患者并且随机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 40 例,对照组单纯使用制霉菌素阴道胶囊治疗,而观察组则是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予以患者加用乳酸阴道胶囊治疗,比较两组经 1 个月治疗的效果。 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 95.00% 显著高于对照组 80.00% 的总有效率( P < 0.05 );观察组随访 3 个月复发率为 0 ,显著低于对照组 10.00% 的复发率( P < 0.05 )。 结论: 采取制霉菌素联合乳酸阴道胶囊治疗真菌性阴道炎的疗效显著,且疾病复发率低,值得推广。

  • 标签: 制霉菌素阴道胶囊 乳酸菌阴道胶囊 真菌性阴道炎 疗效 复发
  • 简介:【 摘要 】目的: 探讨乳酸阴道胶囊治疗老年性阴道炎的临床价值及优越性。 方法: 选取我院 2018 年 12 月~ 2019 年 11 月收治的老年性阴道炎患者,以其中的 78 例为研究对象,依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常规组( n=39 )和实验组( n=39 )。常规组采用甲硝唑栓治疗;实验组采用乳酸阴道胶囊治疗。比较两组老年性阴道炎患者治疗前后的阴道 PH 值变化情况、治疗总有效率以及患者实施治疗后不良反应发生的概率。 结果: 研究数据显示,实验组老年性阴道炎患者治疗后的阴道 PH 值变化情况优于常规组, P < 0.05 ;患者治疗后总有效率高于常规组, P < 0.05 ;治疗后期不良反应发生的概率低于常规组, P < 0.05 。 结论: 乳酸阴道胶囊治疗老年性阴道炎有着明显的疗效,而且药物安全性更高,值得推广。

  • 标签: 乳酸菌阴道胶囊 老年性阴道炎 临床效果 安全性
  • 简介:【摘要】目的:于阴道炎患者中乳酸阴道胶囊+硝呋太尔制霉菌素阴道软胶囊的疗效进行研究。方法:选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来我院就诊的100例阴道炎患者开展研究,双盲法分为乙组同甲组,各50例。乙组以乳酸阴道胶囊治疗为主,甲组在乙组治疗基础上加硝呋太尔制霉菌素阴道软胶囊,对比甲乙两组的复发率和治疗效果。结果:实施不同治疗方法后,甲组复发率小于乙组(P<0.05);甲组治疗总有效率大于乙组(P<0.05)。结论:于阴道炎患者中,乳酸阴道胶囊+硝呋太尔制霉菌素阴道软胶囊可提高疗效,并可减少复发的风险。

  • 标签: 阴道炎 乳酸菌阴道胶囊 硝呋太尔制霉菌素阴道软胶囊 疗效
  • 简介:【 摘要】: 目的 观察分析 妊娠期细菌性阴道病 (BV)联合应用 乳酸阴道胶囊与维生素 D 治疗的临床 疗效。方法 选取我院 2017 年 8 月 - 2019 年 3 月收治的 BV的孕妇 88 例为本次的研究对象 ,所有孕妇血清 25- (OH)D缺乏和不足,随机将其 分为相同例数的两组: 对照组和研究 组,每组患者各有 44 例。对照组患者采用 乳酸阴道胶囊与 甲硝唑栓治疗 。研究 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 联合维生素 D胶囊治疗 。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以及 妊娠结局。结果 研究组总有效率为 95.45% ,明显高于对照组的 79.55%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维生素 D 水平明显升高,胎膜早破、早产、产褥感染以及新生儿感染的发生率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 0.05 )。 结论 妊娠期 BV 患者联合应用 乳酸阴道胶囊与 维生素 D 治疗的 临床疗效显著,不良妊娠结局的发生率明显减少,值得进行大力的临床推广 。

  • 标签: 妊娠期 细菌性阴道病 乳酸菌阴道胶囊 维生素 D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功能性消化不良采用乳酸素片联合多潘立酮治疗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8月-2019年7月我院收治的92例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对照组单纯多潘立酮治疗,研究组则同时联合乳酸素片治疗,对比疗效。结果:研究组嗳气、腹胀、上腹痛、早饱症状积分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不良反应率与6个月随访复发率分别为6.52%、10.87%,,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功能性消化不良以乳酸素片联合多潘立酮方案治疗在减轻腹胀、嗳气症状及预防复发方面收效良好,安全可靠。

  • 标签: 乳酸菌素片 多潘立酮 功能性消化不良 腹胀
  • 简介:【摘要】目的:对阴道炎患者采用乳酸杆菌活制剂进行治疗分析安全性。方法:从我院妇科门诊选取2018年1月到2018年12月就诊的60例患者,对照组阴道炎患者采用双唑泰栓(国药准字H34021088)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乳酸杆菌活制剂(国药准字S20030005)进行治疗。随后进行阴道相关指标的比较,主要包含阴道健康评分、阴道炎症评分、脱落细胞成熟度。结果:观察组阴道炎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为93.33%,观察组效果优(P<0.05)。通过对两组患者进行治疗相关指标的比较,观察组相关评分分别为16.35±2.35、 2.39±0.24、 72.35±10.23,观察组效果较优(P<0.05)。结论:采用乳酸杆菌活制剂进行治疗,能够有效改善阴道炎患者的不良情况。

  • 标签: 阴道炎 治疗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本文介绍了平衡检测的原理、方法,以具体工程实例讲解了平衡检测的过程,同时提出了平衡检测的优缺点,为以后的平衡检测的推广提供了参考。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乳酸(Lac)、乳酸清除率(LCR)和降钙素原(PCT)水平在评估脓毒症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选择2009年4月至2019年12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重症医学科住院治疗的年龄在18~80岁的脓毒症患者。收集患者临床资料,包括性别、年龄、基础疾病、感染部位、器官损伤情况、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Ⅱ(APACHEⅡ)、序贯器官衰竭评分(SOFA)、入重症监护病房(ICU)即刻的Lac和PCT水平、入ICU 24 h Lac、24 h LCR及28 d预后情况等。根据Sepsis-3脓毒性休克诊断标准将患者分为脓毒症组和脓毒性休克组;再根据28 d预后将脓毒性休克患者分为存活组和死亡组,比较组间患者各指标的差异。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脓毒性休克患者死亡的危险因素;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Lac、24 h LCR、PCT、SOFA、APACHEⅡ评分预测脓毒性休克患者预后的价值。结果共入组998例脓毒症患者,男性642例,女性356例;年龄(59.56±13.22)岁。脓毒性休克患者478例,其中28 d死亡180例,存活298例。①与脓毒症组比较,脓毒性休克组患者年龄更大(岁:60.49±12.31比58.72±13.97),APACHEⅡ评分、SOFA评分、即刻Lac及PCT、24 h Lac水平更高〔APACHEⅡ(分):24.57±7.04比19.37±6.93,SOFA(分):7.78±3.31比4.38±3.42,即刻Lac(mmol/L):3.00(1.70,5.00)比1.40(1.00,2.30),即刻PCT(μg/L):0.05(0.00,4.00)比0.00(0.00,1.10),24 h Lac(mmol/L):2.60(1.60,4.40)比1.40(1.00,2.20)〕,28 d病死率更高〔41.63%(199/478)比19.42%(101/52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②与脓毒性休克存活组比较,死亡组患者APACHEⅡ评分、SOFA评分、即刻Lac、24 h Lac明显升高,24 h LCR明显下降〔APACHEⅡ(分):26.19±6.52比22.25±6.07,SOFA(分):9.07±2.90比7.50±3.10,即刻Lac(mmol/L):3.80(2.50,5.10)比2.80(2.00,3.90),24 h Lac(mmol/L):3.20(2.20,5.60)比2.10(1.60,3.30),24 h LCR:1.43(-37.50,30.77)%比16.67(0.00,33.98)%,均P<0.05〕。在器官功能评估方面,死亡组中心静脉压(CVP)、氧合指数(PaO2/FiO2)更低〔CVP(mmHg;1 mmHg=0.133 kPa):5.00(2.00,8.00)比6.00(2.00,9.00),PaO2/FiO2(mmHg):184.21±84.57比199.20±86.98〕,丙氨酸转氨酶(ALT)、血肌酐(SCr)更高〔ALT(U/L):376.56±41.43比104.17±14.10,SCr(μmol/L):213.53±8.06比181.91±5.0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③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PaO2/FiO2、SCr、Lac、SOFA评分是脓毒性休克患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PaO2/FiO2:优势比(OR)=0.997,95%可信区间(95%CI)为0.996~0.999,P=0.001;SCr:OR=1.001,95%CI为1.000~1.002,P=0.041;Lac:OR=0.925,95%CI为0.871~0.982,P=0.011;SOFA评分:OR=1.178,95%CI为1.110~1.251,P=0.000〕。ROC曲线分析显示,SOFA评分、SOFA+APACHEⅡ、Lac+24 h LCR+PCT+SOFA+APACHEⅡ可以预测脓毒性休克患者死亡,ROC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769(95%CI为0.740~0.798)、0.787(95%CI为0.759~0.815)、0.800(95%CI为0.773~0.827),Lac、24 h LCR、PCT、SOFA、APACHEⅡ5项指标联合预测的AUC最大。结论Lac是脓毒性休克患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但不能预测预后,需要综合LCR、PCT、SOFA、APACHEⅡ评分及临床器官功能情况进行分析。

  • 标签: 血乳酸 乳酸清除率 降钙素原 脓毒症 脓毒性休克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和分析在对脑膜炎患儿进行诊断的过程当中,使用脑脊液乳酸脱氢酶进行检测所能取得的实际效果。方法:在本院 2019年 4月 20日到 2020年 4月 20日这段时间内收治的脑膜炎患儿当中,采用随机数字表法抽取 34例作为本次研究的主要对象。并按照患儿的病因类型,将这 34例患儿分为细菌组和病毒组。除此之外,再选择 34例健康儿童,作为本次研究的对照组成员。对以上参与研究的 68例患儿均进行脑脊液乳酸脱氢酶检测。最后统计各组患儿的检测结果。结果:不管是在急性期内还是在恢复期内,细菌组儿童检测结果当中的乳酸脱氢酶含量都要显著高于其他两组儿童,差异十分显著, p小于 0.05。从同类型脑膜炎的发展情况来看,细菌组在不同时期的检测结果差异较大,而病毒组并不存在显著性的差异。结论:使用脑脊液乳酸脱氢酶检测法来对脑膜炎患儿进行检测,不仅能够帮助医疗人员明确患儿的具体疾病类型,与此同时,还能够明确其具体的患病阶段,值得在临床上进行进一步的推广。

  • 标签: 脑脊液 小儿脑膜炎 乳酸脱氢酶检测 细菌组 病毒组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骨科切口感染者创面病原分布,并分析骨科切口感染者噬相关蛋白微管结合轻链蛋白-3(LC-3)、噬特异性基因-1(Beclin-1)和泛素结合蛋白(P62)表达水平。方法选择2014年5月至2017年8月于西安市第九医院治疗的276例骨科患者为研究对象,将40例正处于切口感染期患者作为观察组,分析其创面病原分布;另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选取暴露表皮、暴露皮下组织及暴露肌肉骨骼中未感染36例患者纳入对照组,分析两组患者感染切口创面组织标本Beclin-1、LC-3和P62噬相关蛋白表达水平。结果276例骨科患者中治疗后发生切口感染者40例,感染率为14.49%。40例切口感染者共检出病原67株,包括革兰阴性46株(68.66%),其中铜绿假单胞为18株,占比最高(26.87%),其次为大肠埃希11株(16.42%);革兰阳性19株(28.36%),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8株(11.94%),其次为金黄色葡萄球菌7株(10.45%);酵母样真菌2株(2.99%)。感染切口创面组织标本免疫组织化学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LC-3和Beclin-1蛋白阳性表达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 = 7.488、P = 0.006,χ2 = 11.800、P = 0.001);P62蛋白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 = 13.511、P < 0.001)。Western blot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LC-3和Beclin-1灰度值显著低于对照组,P62灰度值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 = 15.282、4.207、8.678,P均< 0.001)。结论骨科切口感染者创面病原以革兰阴性的铜绿假单胞和大肠埃希为主,噬相关蛋白LC-3、Beclin-1降低,P62升高,噬水平降低,推测骨科切口感染与噬相关蛋白表达存在密切相关性。

  • 标签: 骨科切口感染 病原菌分布 自噬相关蛋白 表达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