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江苏省淮安市淮安区2015-2019年乙型肝炎流行学特征,为制定预防控制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通过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监测的淮安市淮安区2015-2019年各医疗机构诊断报告的乙肝患者信息,分析不同人群、不同地区、不同时间的发病情况。结果:2015-2019年分别报告乙肝病例541例、529例、573例、531例、286例。男性发病率要高于女性,农民(含农民工)患有乙肝的几率较高,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2010—2017年枣庄市15岁以下人群乙型肝炎流行特征,为进一步控制疫情,制定适合的防治策略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流行学方法,对国家法定传染病信息报告系统和山东省儿童乙型肝炎监测系统中枣庄市2010—2017年15岁以下乙型肝炎病例的监测数据进行分析。结果2010—2017年枣庄市15岁以下儿童乙型肝炎发病率分别为1.56/10万、0.86/10万、1.00/10万、1.64/10万、2.05/10万、2.10/10万、0.74/10万和1.68/10万,年平均发病率为1.34/10万;男性和女性发病率分别为1.80/10万和0.82/10万。14岁和13岁儿童发病率分别为2.94/10万和2.48/10万,高于其他年龄儿童发病率。乙型肝炎发病率居于前两位的是薛城区和山亭区,年龄标化后发病率分别为2.10/10万和1.88/10万。结论2010—2017年枣庄市15岁以下儿童乙型肝炎发病率处于较低水平,但大龄儿童和男孩值得重点关注,特别是在薛城区和山亭区。

  • 标签: 肝炎,乙型 儿童 流行特征 疫苗接种率
  • 简介:摘要:作为一种乙类传染性疾病,慢性乙型肝炎对于患者及周边人群具有较大危害,该疾病由乙肝病毒引起,最终导致患者出现了全身性病变。基于疾病不可治愈性特点,在临床诊疗中,应做好疾病的护理管理。这样能缓解肝脏进展,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本文就慢性乙型肝炎的护理展开综述分析。

  • 标签: 慢性乙型肝炎 护理 综述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epatitis B surface antigen,HBsAg)和乙型肝炎e抗原(hepatitis B e antigen,HBeAg)双阳性的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携带产妇采用母乳喂养对其所生婴儿HBV感染率的影响。方法采用前瞻性队列研究方法,纳入2016年2月至2018年5月在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妇产科医院进行产前检查及分娩的HBsAg和HBeAg双阳性携带HBV产妇及其所生的婴儿各323例,将其分为母乳喂养组和人工喂养组。采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和聚合酶链反应-荧光探针法,分别检测两组婴儿在出生<24 h及7月龄时的血清HBV标志物和HBV DNA的阳性率。统计学方法采用χ2检验。结果最终纳入297例患者,其中母乳喂养组149例,人工喂养组148例。母乳喂养组与人工喂养组婴儿在出生<24 h及7月龄时的HBsAg、抗-HBs、HBeAg、HBV DNA>100 IU/mL的阳性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母乳喂养组出生<24 h新生儿抗-HBs阳性率为58.39%(87/149),低于7月龄时的95.97%(143/149);母乳喂养组出生<24 h新生儿HBeAg阳性率为65.10%(97/149),高于7月龄时的13.42%(20/14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59.75、40.49,均P<0.01)。母乳喂养组出生<24 h新生儿的HBsAg和HBV DNA>100 IU/mL阳性率分别为2.01%(3/149)和2.68%(4/149),其7月龄时的HBsAg和HBV DNA>100 IU/mL阳性率分别为2.68%(4/149)和2.68%(4/149),两个时间点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人工喂养组出生<24 h新生儿抗-HBs阳性率为47.97%(71/148),低于7月龄时的95.94%(142/148);人工喂养组出生<24 h新生儿HBeAg阳性率为55.41%(82/148),高于7月龄时的19.59%(29/14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85.37、39.84,均P<0.01)。人工喂养组出生<24 h新生儿的HBsAg和HBV DNA>100 IU/mL阳性率分别为4.73%(7/148)和1.35%(2/148),其7月龄时的HBsAg和HBV DNA>100 IU/mL阳性率分别为1.35%(2/148)和1.35%(2/148),两个时间点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母乳喂养不是增加HBsAg和HBeAg双阳性HBV携带产妇垂直传播风险的决定性因素,建议这类产妇在正规预防的前提下进行母乳喂养。

  • 标签: 肝炎,乙型 母乳喂养 母婴传播
  • 作者: 侯金林 魏来 王贵强 贾继东 段钟平 庄辉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0-09-15
  • 出处:《中华肝脏病杂志》 2020年第08期
  • 机构: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感染内科暨肝病中心,广州 510515,北京清华长庚医院肝胆胰中心 102218,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感染科 100034,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肝病中心 肝硬化转化医学北京市重点实验室 国家消化系统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 100050,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疑难肝病及人工肝中心 100069,北京大学医学部病原生物系 100083
  • 简介:摘要乙型肝炎(乙肝)病毒(HBV)感染是严重的全球公共卫生问题。目前临床治愈是乙肝治疗的理想终点,即患者完成治疗后血清乙肝病毒表面抗原阴性,伴或不伴乙肝病毒表面抗体出现,HBV DNA检测不到,肝脏生物化学指标正常,肝脏组织病变得到改善。然而,基于现有的治疗药物难以获得令人满意的临床治愈效果,为此,科学工作者们进行了诸多探索,不论是联合核苷(酸)类似物和聚乙二醇干扰素的治疗策略,还是适时终止抗病毒药物治疗,抑或是加速创新药物的研发,目前都充满着机遇与争议。乙肝临床治愈之路道阻且长,但行则将至,我们始终相信,经过不懈努力,帮助慢性乙肝患者获得临床治愈甚至完全治愈的梦想终会实现。

  • 标签: 肝炎,乙型 治疗 临床治愈 功能性治愈
  • 简介:摘要乙型肝炎病毒(HBV)的发现为慢性乙型肝炎(CHB)的诊断、预防和治疗提供了科学基础。新生儿乙型肝炎疫苗的普种极大地降低了我国人群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阳性率,基于干扰素和/或核苷(酸)类似物的抗病毒治疗,可有效抑制HBV复制、改善肝脏炎症坏死和肝纤维化,从而减少肝硬化和肝细胞癌的发生。然而,现有治疗手段很难实现到HBsAg转阴的临床治愈目标。近年来,针对HBV生命周期的直接抗病毒药物及针对机体抗病毒应答的免疫调节药物进入研发活跃期。设计良好、执行规范、分析正确、解读恰当的临床试验,是决定乙型肝炎临床治愈新药能否研发成功的关键。希望肝脏学、临床药理学及方法学专家通力合作,采用新型临床试验设计、新型终点指标、新型数据管理和质控技术,共同促进乙型肝炎临床治愈新药研发进程。

  • 标签: 肝炎,乙型,慢性 抗病毒药 治疗 免疫疗法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抗乙型肝炎病毒治疗在乙型重型肝炎抢救治疗中的作用分析。方法:随机抽取我院 72例乙型重型肝炎患者,时间范围在 2018年 1月 -2019年 1月,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对照组,每组 36例,观察组实施抗乙型肝炎病毒治疗,对照组实施常规治疗,对比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后各时间点 乙肝病毒的脱氧核糖核酸( HBV DNA) 降至检测下限率、 e抗原转阴率、转换率以及血清 丙氨酸氨基转移酶 (ALT) 复常率均高于对照组( P< 0.05);观察组生活质量各项评分均高于对照组( P< 0.05)。结论:抗乙型肝炎病毒治疗在乙型重型肝炎抢救治疗中的作用显著,可提升治疗效果,改善生活质量,值得推广。

  • 标签: 抗乙型肝炎病毒治疗 乙型重型肝炎 丙氨酸氨基转移酶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儿童乙型肝炎疫苗预防接种效果的价值。方法:取 2018.02~2019.10门诊接收 200例乙型肝炎疫苗儿童研究,评价不同年龄段儿童乙型肝炎疫苗预防接种效果。结果: 200例乙型肝炎疫苗接种儿童免疫应答 168( 84.00%)例,无免疫应答 32( 16.00%)例,随着年龄增加免疫应答率逐渐下降,不同性别乙型肝炎疫苗应答率无差异, P>0.05。结论:儿童乙型肝炎疫苗接种效果受年龄影响, 3周岁以后免疫应答率逐渐下降。

  • 标签: 儿童 乙型肝炎疫苗 预防接种 免疫应答
  • 简介:摘要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 HBV)母婴传播是我国慢性乙型肝炎(简称乙肝)的主要原因,预防HBV母婴传播是控制慢性乙肝的关键。本指南在2013年发表的"乙型肝炎病毒母婴传播预防临床指南(第1版)"基础上,更新了相应推荐意见,主要包括:(1)所有孕妇产前需筛查乙肝血清学指标;(2)乙肝表面抗原(hepatitis B surface antigen, HBsAg)阴性母亲,其新生儿按"0、1、6月"方案接种乙肝疫苗,通常不需使用乙肝免疫球蛋白(hepatitis B immunoglobulin, HBIG);(3)HBsAg阳性母亲,新生儿出生后12 h内(越快越好)肌内注射1针HBIG,并同时肌内注射第1针乙肝疫苗(越快越好),1月和6月龄分别接种第2和第3针疫苗;(4)HBsAg阳性母亲的早产儿或出生时健康状况不佳的新生儿,需要进行合理的免疫预防;(5)为进一步减少母婴传播,孕妇HBV DNA>2×105 IU/ml或乙肝e抗原(hepatitis B e antigen, HBeAg)阳性,从妊娠28~32周可开始服用抗病毒药物,分娩当日停药,而孕妇HBV DNA≤2×105 IU/ml或HBeAg阴性,无需服用抗病毒药物;(6)不推荐以减少HBV母婴传播为目的的剖宫产;(7)HBsAg阳性母亲,即使母亲HBeAg阳性、乳头损伤或出血、新生儿/婴儿口腔黏膜损伤,均推荐母乳喂养;(8)如母亲产后需要继续服用抗病毒药物,建议母乳喂养,同时随访新生儿是否产生不良后果;(9)对HBsAg阳性母亲的子女,7~12月龄时随访乙肝血清学指标,若HBsAg和乙肝表面抗体都阴性,尽快再次按"0、1、6月"方案接种3针乙肝疫苗。

  • 标签: 乙型肝炎病毒 传染性疾病传播,垂直 传染病控制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探讨 儿童乙型肝炎疫苗预防接种效果 。 方法: 将 2019 年 2 月至 2019 年 10 月在我院接种的 456 名 儿童 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儿童年龄分组,并对其进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以此检测儿童的乙型肝炎抗原以及抗体定量情况。 结果: 456 名儿童 乙型肝炎疫苗预防接种 后,出现免疫应答的儿童有 318 名,应答率为 69.74 %;无免疫应答的儿童有 138 名,应答率为 30.26 %。另外 在研究中发现, 乙型肝炎疫苗 的浓度与儿童的年龄呈反比例关系,其浓度会随着儿童年龄的增长而下降。 结论: 乙型肝炎疫苗 在儿童 预防接种 中的效果显著,有很高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但同时抗体浓度会随着儿童年龄的增长而下降。因此,为了有效提升儿童 乙型肝炎疫苗 接种效果,需要严格根据儿童的年龄适时调整疫苗剂量或者佐剂。

  • 标签: 儿童 乙型肝炎疫苗 预防接种
  • 简介:摘要乙型肝炎病毒(HBV)母婴传播是我国慢性乙型肝炎(乙肝)的主要原因,预防HBV母婴传播是控制慢性乙肝的关键。本指南在《乙型肝炎病毒母婴传播预防临床指南(第1版)》基础上,更新了推荐建议,主要包括:(1)所有孕妇产前需筛查乙肝血清学指标;(2)HBsAg阴性母亲,其新生儿按"0、1、6月"方案接种乙肝疫苗,通常不需使用乙肝免疫球蛋白(HBIG);(3)HBsAg阳性母亲,其新生儿出生后12 h内(越快越好)肌内注射1针HBIG,并同时肌内注射第1针乙肝疫苗(越快越好),1月和6月龄分别接种第2针和第3针疫苗;(4)为进一步减少母婴传播,孕妇HBV DNA>2×105 IU/ml或HBeAg阳性,从妊娠28~32周可开始服用抗病毒药物,分娩当日停药;(5)不推荐以减少HBV母婴传播为目的的剖宫产术。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