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49 个结果
  • 简介:20世纪70年代登上俄罗斯文坛的朝鲜族作家·金一直被视为俄罗斯文学中东西方文化融合的代表。金是俄罗斯朝鲜族第三代移民,他出生于哈萨克斯坦,成长于库页岛,成名于莫斯科。在他的经历中汇集了哈萨克草原文化、朝鲜族文化和俄罗斯文化三种因素,在其合力作用下,金的世界感受是超越民族归属特性的,走向超越是作家对长期困扰自己的身份焦虑的化解之法。在身份认同的过程,金经历了长期的困惑和角色认同混乱带来的焦虑,以至于分别面对俄罗斯文化和韩国文化时,均被冠以异国情调,也因此感受到不同文化作用力的夹击带来的双重疏离陌生。在两种冲击力的交互作用下,作家的认同倾向曾经摇摆不定,甚至无所适从。而在走过最初的不适之后,作家冷静地跳出非此即彼的两难选择,以包容性化解认同的矛盾。在对两种冲击力理性比较过程,作家提出,影响自己的文化合力主导者是俄罗斯文化,而自己的更高理想是世界主义。在他的作品,东方因素多体现为早期短篇小说中的朝鲜族主人公形象及其精神特质,如注重家庭亲情、崇尚善恶有报的思想,相信生死轮回的说法。而俄罗斯文化元素则在其中后期创作跃居主导地位,尤为突出地体现为他的东正教思想。

  • 标签: 阿纳托利·金身份认同 文化合力 世界主义
  • 简介:中篇小说《尼西莫夫的儿子》的年轻主人公多年来由父母亲左右他的意志,父母对他的学习、专业、爱情横加干涉。在极度苦闷中年轻人干了蠢事,卷入了刑事案件。但谁是真正的罪人,读完故事,不言自明。这是一篇触及现实、针砭时弊的小说。

  • 标签: 母亲 中篇小说 改变主意 自我介绍 回头看 椅子
  • 简介:在苏联所遗留下来的文化丰碑,安娜·赫玛托娃无疑是其中最醒目的一座。她已成为整个20世纪苦难缪斯的象征。她在苦难的一生,张扬人的尊严、精神独立和个性自由。她的诗,是人性的哀歌.也是“伟大的俄罗斯的象征”,正如洛津斯基所言:“只要俄语存在,赫玛托娃的诗就不会泯灭。

  • 标签: 阿赫玛托娃 苦难 象征 安娜 精神独立 张扬
  • 简介:克梅主义诗歌一瞥郑体武1913年,古米廖夫和戈罗杰茨基分别在《阿波罗》杂志上发表《象征主义的遗产与克梅主义》和《当代俄国诗歌的若干流派》,这两篇宣言性文章的问世,标志着克梅主义的诞生。克梅主义一词源于希腊语,意为“顶峰”,“最高级”,它脱胎...

  • 标签: 阿克梅主义 象征主义 古米廖夫 阿赫玛托娃 现实主义 诗歌技巧
  • 简介:米哈伊尔·库兹明(1872-1936)是诗人,小说家,也是音乐家,作曲家,在世纪初享有很高的知名度。他与当时的俄国文化联系如此紧密,以致“即便是在俄国诗歌白银时代的众多名人中间,库兹明仍然是一个不同凡响的人物”①。勃洛克说他是“一个高雅和优美的诗人”...

  • 标签: 阿克梅主义 日常生活 俄国诗歌 葡萄酒 烤面包 歌手
  • 简介:今年是苏联俄罗斯女诗人安娜·安德列耶夫娜·赫玛托娃(1889—1966)诞生100周年。为纪念这位著名的女诗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通过决议,把1989年定为赫玛托娃年。赫玛托娃对于中国读者来说并不生疏。本刊曾多次发表过她的诗作,其中包括具有代表性的作品《安魂曲》。这期我们刊登这篇文学回忆录,也是纪念这位女诗人的一种表示。这篇回忆录不仅写得生动有趣,而且提供了大量有价值的材料,对于了解当年的历史情况以及女诗人的创作和为人,都很有好处。

  • 标签: 阿赫玛托娃 安德列耶夫 女诗人 左琴科 列宁格勒 俄罗斯人
  • 简介:勃洛克和安娜·赫玛托娃是俄国现代派诗歌的两位巨匠,前者是俄国象征主义诗歌最杰出的代表,后者则在克梅派占有特殊的地位,他们的创作对俄国诗歌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1912年春,当赫玛托娃的第一部诗集《黄昏》问世时,勃洛克已是享誉诗坛的大诗人了。赫玛托娃对勃洛克

  • 标签: 勃洛克 阿赫玛托娃 现代派诗歌 俄国象征主义 诗坛 叙事诗
  • 简介:1916年5月6日,在回答初登文坛的作家尔汗格尔斯基关于生命的意义时,列·安德列耶夫说道:“生命是很难用几个简单的词来表述的。”事实上,这位表现主义大师在自己的一系列作品早就回答了这个问题。在他的笔下,生命的意义存在于生命的极端死亡之中,而《叶列扎尔》和《人的一

  • 标签: 安德列耶夫 文坛 生命 作家 表现主义 作品
  • 简介:在1963年出版的《陀思妥耶夫斯基诗学问题》一书中,巴赫金分析了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小说语言,提出了他著名的复调理论,进一步阐释了他的对话思想。他说,“复调小说整个渗透着对话性。”本期刊出三篇文章,分析审美活动的对话性。

  • 标签: 审美活动 对话性 陀思妥耶夫斯基 诗学问题 小说语言 复调理论
  • 简介:一、委婉语汉语辞格“委婉”或称“婉转”,常用“婉曲”。人们在交际的过程,有时会碰到一些事情不便直说,因而用委婉含蓄的话暗示出来,或用与本意相关的话来代替,于是委婉语便应运而生。《汉语语法修辞词典》给委婉语下的定义是:“当人们不愿说出禁忌的名物或动作,而又不得不指明这种名物或动作时,就用好听的词语来代替,用隐喻来暗示,用曲折的表达来提示。这些好听的、代用的或暗示性的词语,就是委婉语。”①俄罗斯《大百科词典语言学》这样阐释委婉语:Эвфемизмы(греч.Euphemismos,отeu—хорошоиphemi—говорю)—эмоциональнонейтральныесловаиливыражение,употребляемыевместосинонимичныхимсловиливыражений,представляющихсяговорящемунеприличными,грубымиилинетактичными.②《俄语大详解词典》对эвфемизм的定义是:Эвфемизм—словоиливыражение,употребляемоевз...

  • 标签: 中的委婉 俄语中的 委婉语
  • 简介:自然与风景描写在屠格涅夫小说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它们不仅辅助阐明作品的思想内容,奠定作品的基本氛围,烘托人物的情感与个性,而且在屠格涅夫的人格意识具有某种命定或先在的蕴涵:它们引发的不仅仅是美好与和谐,还有冥想、恐惧、灵魂的颤抖和对永恒与死亡的思索。它们并非只是作为文学创作的技术手段而存在,而是具有某种哲学层面的形而上思考和本体论意义。这其中既蕴涵了作者的人格之谜,也显示出屠格涅夫欲通过自身生活和文学创作对人类生存状态进行价值思考和本体追问的可贵勇气。

  • 标签: 屠格涅夫 本体论 角色转换 意义 恐惧 期望
  • 简介:本文以普希金、屠格涅夫、勃洛克、曼德尔施塔姆、纳博科夫和库什纳六位重要作家为例。探讨了古罗马诗人卡图卢斯在不同时期对俄罗斯文学的精神内涵、美学观念和文学风尚的启发作用。俄罗斯作家对卡图卢斯的创造性借鉴表明,文学传统可以日久弥新。

  • 标签: 卡图卢斯 古罗马诗歌 俄罗斯文学
  • 简介:符号域是文化符号学的一个重要概念,是民族文化所依托的背景和空间。本文尝试分析小说《狗心》符号域空间的结构特点,在此基础上介绍洛特曼所提出的关于符号域边界的观点,以形成对这一理论的总体印象。

  • 标签: 符号域 中心 边缘 符号主体
  • 简介:“对话性”是巴赫金理论的一个核心术语,其理论意义并不局限于小说,在很多戏剧作品也有体现。本文以2011年度普利策戏剧奖获奖剧目《克莱伯恩公园》为例,对其中所包含的剧本、时空、角色三个层面的“对话性”进行分析,旨在揭示该剧所表现的当下美国种族问题的真相。

  • 标签: 对话性 剧本 时空 角色 种族主义
  • 简介:文本与语境的关系向来是文艺学研究的一个热点话题,也是俄国文艺美学的一个恒定话题。本文简要回顾了历史上各种文学批评流派对语境研究的不同定位,从语境与文本的关系入手侧重分析了语境的基本特征,概述了语境研究的意义和必要性。并以俄罗斯文学作品为基本参照划分了三种主要语境类型,即文学语境、作家语境和历史语境,并解读了各种语境的分析原则和策略。

  • 标签: 俄国文艺美学 语境 类型及分析原则
  • 简介:记忆对于纳博科夫的文学创作至关重要,其作品的记亿呈现深受法国哲学家亨利·柏格森的时间和记忆哲学,尤其是其“绵延”概念的影响。纳博科夫作品的记忆表现为将过去和现在融合起来、超越当前知觉并打破时间局限的空间化视觉记忆意象。这种记忆的呈现方式与纳博科夫本人的流亡生活经历相关,而这种主体化的个人记忆也成为对抗非个人化的历史进程的方式。

  • 标签: 记忆 绵延 视觉记忆意象 流亡
  • 简介:对于陀氏,人们较多关注的是他“拷问人的灵魂”的一面,并且侧重于分析他作品的主人公形象。但是在《白痴》,突出表现这一点的不是主人公梅什金公爵而是纳斯塔霞。本文试图从解读作品入手来分析纳斯塔霞的分裂人格。

  • 标签: 《白痴》 斯塔 名著 重读 主人公形象 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