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中国和菲律宾是一衣带水的邻国。早在唐代,两国间已经有了贸易往来。宋元时期,双方交往较前代频繁。到了明代,两国间的贸易进一步发展,特别是永乐年间,两国交往空前频繁,关系十分密切。

  • 标签: 中菲关系 永乐年间 代苏 宋元时期 东王 明朝政府
  • 简介:由E·M·安德鲁斯撰写的《澳中关系》一书,于1985年由墨尔本大学出版社出版.全书计八章,是迄今为止最为深入、系统地研究澳中关系的专著,此书的中译本已由厦门大学出版社出版.该书作者在充分吸收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大量利用了英国、澳大利亚的档案材料及其他文献,从而使得该书具有资料翔实、论证有力的特点.作者系专

  • 标签: 安德鲁斯 墨尔本大学 研究成果 民间交往 外交史 经济技术合作
  • 简介:中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国家,各族人民都为创造光辉灿烂的中华文明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特别是元代以后,数十个民族一直共同生活在同一个大家庭里.少数民族间,以及少数民族与汉族之间存在着各种各样的关系.有的民族间的关系可以说渊源流长、影响深远,蒙古族和藏族两个民族的关系就是这样.

  • 标签: 《蒙藏关系史大系·政治卷》 书评 民族关系 学术性 蒙古族 藏族
  • 简介:<正>由十院校倡议召开,广西民族学院历史系、民族研究所筹办的这次“中国古代民族关系学术讨论会”,确定以南方民族关系为讨论重点,是有道理的。确定这样一个讨论重点,不仅是为了使这次民族关系学术讨论会,与1981年和1984年分别在北京香山和广州华南师大召开的两次民族关系学术讨论会在内容上有所区别,更重要的是想

  • 标签: 民族关系史研究 各民族 少数民族 中国民族关系 学术讨论会 中国古代民族关系
  • 简介:<正>清代是中国民族关系发生了重大变化的时代,是中华民族迅速发展的一个关键性时期。阐明这一阶段的民族关系,对促进中国民族和清史的研究,必将产生积极的影响。最近读到吉林文史出版社出版的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所杨学琛教授所著《清代民族关系》,获益匪浅,现对这第一部论述清代民族关系的学术专著,从三个方面予以评介。首先,全局明朗,主流突出。自顺治元年(1644)入关到宣统三年(1911)幼帝退位需清朝历经十帝共268年,若再加上1583年清太祖努尔哈赤起兵至清崇德八年(1643),又,往前延伸六十一年,即明朝万历、天启、崇祯三朝之时。在这前后三百来年里,各族之间,边疆少数民族与清朝中央政府以及他们与满族、汉族之间,真是恩恩怨怨,时战时和,喜怒

  • 标签: 中国民族关系 民族关系史 清代 中国民族史 努尔哈赤 重大变化
  • 简介:<正>民族关系是一个重要问题,无论从理论上、从政治实践上来说,还是从历史研究工作上来说,都是很重要的。这个问题,翁独健同志在五十年代就提出来了。从那时以来,这个会是第一次讨论这个问题。从民族史研究的发展来看,从整个史学界的工作来看,这个会是很重要的。我们相信,在这个会以后,民族关系的研究将不断向前发展。它将成为民族工作和当代史学史上一件重要的事情。这次会上,同志们拿出许多文章,其中有些文章写得很好。从发展的观点来看,这项研究工作一定能达到很好的水平。今天,我想谈谈关于中国历史上民族关系的几个问题。

  • 标签: 中国民族关系 民族关系史 汉族 少数民族 各民族 民族英雄
  • 简介:由北京大学历史系中外关系研究所主办的中外关系国际学术讨论会,于2000年9月11日在北京大学隆重举行。会议由北京大学中外关系研究所所长王晓秋教授主持,北京大学校长助理、国际合作部部长郝平教授,北京大学社会科学部部长程郁缀教授出席会议并讲话。这次会议的主题是近代的中外关系,特别是国际学术界对近代中外关系研究的成果和动向,来自法国、日本、波兰、澳大利亚、美国五个国家的八位外国著名学者和北京大学的两位学者在会上作了精彩的学术报告。与会者围绕着近代留学、全球一体化、中国的近代化、中国人的世界观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 标签: 中外关系史 国际学术讨论会 国际合作部 大学历史系 世界观形成 晓秋
  • 简介:当前,随着《反分裂国家法》的通过和国民党主席连战、亲民党主席宋楚瑜、新党主席郁慕明率团相继访问大陆,海峡两岸关系的发展和走向被越来越多的人所关注。恰在此时,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张春英教授主编的《海峡两岸关系》一书,由福建人民出版社出版了。

  • 标签: 海峡两岸关系 关系史 福建人民出版社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全景 历史
  • 简介:历史研究需要进行科学分期,由于所研究的对象不同,因而分期的标准也不尽相同.20世纪中日俄(苏)三国关系可分为7个时期.1900-1917年为两强凌一弱时期;1917-1931年为三国关系初次变化时期;1931-1945年为战争笼罩三国时期;1945-1949年为三国关系特殊时期;1949-1960年为三国关系再次变化时期;1960-1972年为敌友关系相互转变时期;1972-1991年为三国关系终趋正常时期.

  • 标签: 中日俄(苏) 三国关系 分期问题
  • 简介:国共两党关系作为一门学科,有其特定的基本原理。它不仅是国共两党关系历史现象和规律的理论概括,而且是构建国共两党关系这门学科的重要理论支点。深入研究其基本原理,对于这门新兴学科的建设和发展意义重大。本文拟对国共两党关系的有关基本原理,略述己见。

  • 标签: 国共两党关系 第二次国共合作 理论概括 日本帝国主义 抗战初期 独裁统治
  • 简介:骆晓会先生的《近代中苏关系述论》(延边人民出版社2001年10月出版,以下简称《述论》),是一部如作者在后记中所说的有近20年资料积累和研究基础的心血之作,它的出版必将深化和拓展中苏关系研究领域的学术研究。

  • 标签: 骆晓会 《近代中苏关系史述论》 外交关系 忧患意识
  • 简介:叶昌纲撰写的《阎锡山与日本关系研究》一书(25万字),作为《山西大学百年校庆学术丛书》之一,已于2001年12月,由书海出版社(山西)出版。从1904年7月阎锡山东渡日本留学起,至1949年4月阎锡山政权倾覆时止,阎锡山与日本的交往长达46年。本书就此间各个历史时期的阎日关系中的一些重要问题,以专题的形式进行考察和研究。故本书实际上是作者在阎日关系这一领域中研究成果的结集。其内容涉及军事、政治、经济和思想等几个方面。通观全书,我觉得有以下几个特点:

  • 标签: 阎锡山 军事 政权 历史时期 学术 交往
  • 简介:今年是“双百”方针提出三十周年。“双百”方针的贯彻走过曲折、坎坷、发展的历程。历史经验表明:贯彻“双百”方针是发展和繁荣科学文化的必由之路,“学术自由”、“学术民主”、“学术平等”是通向这必由之路不可或缺的重要条件。东南亚研究应如同学术界其他领域一样,在团结和谐的气氛和活泼宽松的环境中,开展热烈自由的争鸣、平等融洽的讨论,务使这一领域的研究得以深入发展,日趋兴旺繁荣。本刊这一期发表《我国栽种槟榔非自明代始》一小文,意在表明我们对于开拓这个新局面的愿望和决心。我们欢迎争鸣切磋一类的文章,包括对本刊载文的评论补正。本刊愿与同仁协力耕耘,使东南亚研究的“百花园”里,鲜花更绚丽,果实更丰硕。

  • 标签: 中越关系 槟榔 “双百” 东南亚研究 学术自由 明太祖
  • 简介:本文从郑和远航以前的中非关系、郑和远航与中非关系以及郑和非洲之行留下的疑问等三个方面探讨了郑和远航在中非关系上的意义.中非关系源远流长,郑和远航将这一关系推至一个新的巅峰.在郑和之行与非洲的关系上,作者就郑和非洲之行的肇始、航线、结果、影响与意义阐述了自己的看法.作者认为,郑和的非洲之行至少在6个方面留下了疑问,这些问题都在待于在今后的研究中寻求答案.

  • 标签: 郑和 中非关系 非洲 华侨华人史
  • 简介:本文试图概述1994年我国学者关于20世纪前50年左右的国际关系研究的主要状况。在这一领域中,我国学者的研究广泛涉及欧、亚、美洲各国之间的关系,其中以东北亚国际关系,20年代欧美各国的关系,30年代轴心国之间的关系,二战前及二战中英美在远东的军事合作,战时国际关系对战后世界的影响等问题的研究,引人注目。

  • 标签: 现代国际关系史 研究概述
  • 简介:中美文化关系的研究是随着中美文化关系发展的历史进程逐渐萌生、成型并进入深入阶段的。早在鸦片战争前后至民国时期,中美文化关系在诸多方面已相当密切.但在新中国成立之前中美文化关系的研究,却几无什么科学成果可言;而建国后中美文化关系虽曾一度发展停滞,后在马克思主义思想指导下始告恢复,中美文化关系的研究在短期内就已取得可喜的进展和颇多的成果。本文拟对中美文化关系研究的进程和趋势略作论述,并提出几点粗浅看法。

  • 标签: 中国 美国 文化建设 文学交流
  • 简介:菲律宾与中国是一水之隔的近邻,中菲两国人民的交往历史悠久,贸易活动与华人侨居对科技的交流起到重要的作用。一、经济交往与文化交流根据考古发掘,在吕宋岛东北部的迪莫利特发现了菲律宾最早的陶片,这种陶片素面、带红色陶衣,其中镂孔圈足残片与中

  • 标签: 陶衣 陶片 镂孔 圈足 考古发掘 宋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