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对激素诱发中心浆液脉络视网膜病变进行分析。方法本文回顾分析14例(23眼)因全身或眼病而用糖皮质激素(简称激素)治疗过程中,发生中心浆液脉络视网膜病变(CSC)或大泡视网膜脱离的病例。结果症状为视力下降或视物变形。眼底病变均在后极,分为3类23眼中发现三类病例。第一类眼部检查有6眼表现在黄斑区有2个半透明泡状视网膜浅脱离;第二类有7眼后极眼底视网膜下存在黄白色渗出灶,其中3眼并伴有下方视网膜浅脱离,经B超证实,但都未发现视网膜裂孔;第三类,有10眼的视网膜大泡脱离,脱离位于后极及下方,都伴有后极视网膜下灰白色团状或片状。结论CSC作为激素治疗的又一不良反应,在治疗葡萄膜炎等病变中,应引起眼科医师的高度警惕与重视。

  • 标签: 激素 中心性浆液性 脉络膜视网膜病变
  • 简介:摘要中心浆液脉络视网膜病变(CentralSerousChorioraetinopathy,CSC)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眼科疾病,对于该病的病因及治疗方面一直存在很多争议。近年来对于该病的发病机制、病因及治疗都有了一些新的研究,尤其是半量维替泊芬PDT是目前治疗CSC较理想的选择。新的治疗方案如类固醇抑制剂正在研发,将可能从根本上治疗CSC。

  • 标签: 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 发病机制 病因 治疗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中药治疗中心浆液脉络视网膜病变临床疗效。方法中药治疗。结果患者视力均恢复正常;黄斑区渗出大部分吸收。结论临证时辨证与辨病相结合,整体调节与对症处理相结合,对治疗中心浆液脉络视网膜病变,恢复视力,预防复发有较好效果。

  • 标签: 中药治疗 脉络膜 视网膜病变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倍频NdYAG激光在中心浆液脉络视网膜病变(简称中浆,下同)治疗中的效果。方法回顾分析20例中浆经过倍频NdYAG激光1~3次治疗后的结果。结果经过3个月至半年的随访,患者中心视力均有所提高,视网膜水肿消退,无严重并发症,但部分患者自觉症状无显著改善。结论倍频NdYAG激光对治疗中浆,尤其消除水肿,提高中心视力是有效和安全的,但应注意激光并发症。

  • 标签: 倍频NdYAG 激光 中浆
  • 简介:摘要:中心浆液脉络视网膜疾病( CSC)是发生于视网膜的常见疾病,急性病变有一定的自限性,但有约百分之五的患者可转变为慢性病变,目前药物及激光等治疗方法对治疗慢性中心浆液视网膜脉络病变( cCSC)取得一定疗效。

  • 标签: 慢性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 激光疗法,口服制剂,复发
  •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视网膜激光光凝术治疗中心浆液脉络视网膜病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16年4月—2018年4月我院诊治的116例中心浆液脉络视网膜病变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以及对照组,并对患者在治疗后的视力改善情况以及临床疗效等指标进行观察记录。结果在治疗后的3和6个月,观察组患者的视力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同时,观察组的临床疗效显著提高(P<0.05)。结论激光光凝治疗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视力,并且临床疗效较好。

  • 标签: 视网膜激光光凝术 中心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 视力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激光治疗中心浆液脉络视网膜病变(CSCR)患者的效果。方法选择诊断为CSCR的患者共98例,109只眼,随机分为三组激光治疗组33例,采用法国光太VIRDIS-532nm激光器治疗;药物治疗组33例,以卵磷脂络合碘治疗,对照组32例,不予任何特殊治疗,指导患者避免精神紧张,过度劳累及烟酒刺激等。结果激光治疗组在治愈率及复发率上与另二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药物治疗组在治愈率上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复发率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渗漏点均距中心凹250μm,以外的中浆患者早期行激光光凝治疗可作为治疗本病的首选。

  • 标签: 中浆 激光 光凝术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探讨应用中西医结合方式对中心浆液脉络视网膜病变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2年1月-2013年11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58例中心浆液脉络视网膜病变患者随机平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各29例。对照组给予单纯西医治疗,观察组给予中西医结合治疗,并对2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比较。结果接受相应的治疗后,对照组、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59.38%、94.12%,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比较具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应用中西医结合方式对中心浆液脉络视网膜病变进行治疗临床效果更显著,有效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 标签: 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痛变 单纯西医 中西医结合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激素诱发中心浆液脉络视网膜病变的概况。方法选择2017年1月—2018年4月入院的10例(14眼)因全身或眼病而用糖皮质激素(简称激素)治疗过程中,发生中心浆液脉络视网膜病变(CSC)或大泡视网膜脱离的病例为研究对象,结合实际情况,对患者资料分析,探究治疗方式。结果停用激素后,视网膜在2—10个月内渐复位。其中,浆液脱离及视网膜下黄白色渗出病例视力恢复良好,达0.5以上;大泡视网膜脱离最差,在0.1以下。对10例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分析,治疗效果的总有效率为90%。结论对激素诱发中心浆液脉络视网膜病变患者给予针对的治疗,能缓解临床不良反应,让患者尽快恢复。

  • 标签: 激素 中心性浆液性 视网膜病变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中心浆液脉络视网膜病变(简称中浆)的多焦视网膜电图(multifocalelectroretinography,m-ERG)特点。方法应用国外最新发明生产的RETIScanmultifocalERGVersion3.15系统,对16例单眼中浆患者进行研究。患眼为研究组,对侧眼为对照组。刺激为61个六边形,从中央到周边共分5个环,同时测定31°视野范围的一阶反应(firstorderkernel),并进行双眼对照。结果在1环和2环上,患眼组的a波、b波幅值降低;1环的b波潜伏期明显延长。结论中浆患眼黄斑中心区a波、b波幅值明显下降,b波潜伏期明显延长。

  • 标签: 多焦视网膜电图 中心性浆液性 视网膜病变
  • 简介:目的:通过多焦视网膜电图(multifocalelectroretinography,mf-ERG)在中心浆液脉络视网膜病变(centralserouschorioretinopathy,CSC)治疗前后的观察,提高CSC诊断的准确,并指导临床诊疗,评估预后。方法:设置有比较的CSC观察组和双眼正常的对照组。观察组有31例CSC患者都是单眼发病,这些患者每只眼(包括患眼与对侧眼)在发病期与恢复期都经过眼科的系统检查,包括最佳矫正视力、眼底荧光血管造影、OCT和mf-ERG,并记录这些检查的数据。对照组有30例,与观察组年龄范围相同,同样做上述检查并记录数据。对两组数据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在CSC发病期,mf-ERG显示患眼平均视网膜振幅密度在1环为60.54±18.20nV/degree2,比对照组(110.94±31.20nV/degree2)低45.43%(P〈0.01),在2环为38.12±10.81nV/degree2,比对照组(60.91±11.43nV/degree2)低37.42%(P〈0.05)。在恢复期,mf-ERG显示患眼平均视网膜振幅密度在1环为93.71±14.13nV/degree2,比对照组(110.94±31.20nV/degree2)低15.53%(P〈0.05);在2环为51.16±10.34nV/degree2,比对照组(60.91±11.43nV/degree2)低16.01%(P〈0.05)。另外,我们还发现,观察组31例患者中有8例对侧眼也显示出异常,平均视网膜振幅密度在1环为62.41nV/degree2,其余23例患者对侧眼未发现异常。结论:多焦视网膜电图有助于中心浆液脉络视网膜病变患者的临床治疗与随访观察,对中心浆液脉络视网膜病变患者的诊断、病情评估及预后都起着重要的作用。

  • 标签: 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 多焦视网膜电图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中心浆液脉络视网膜病变(CSC)Henle纤维层(HFL)频域光相干断层扫描(SD-OCT)的影像特征。方法采用横断面研究,纳入2017年1月至2021年11月在青岛市第三人民医院眼科确诊的CSC患者35例35眼。其中男23例23眼,女12例12眼;年龄24~60岁,平均(41.14±8.19)岁;病程1 d~6个月。所有患者均应用SD-OCT对黄斑部进行水平单线扫描,分析和总结视网膜下液(SRF)区HFL的影像特征。结果CSC视网膜神经上皮层呈规则圆顶形脱离者26眼,SRF区HFL呈边界1型25眼,占96.15%;呈边界2型7眼,占26.92%;呈完全高反射型17眼,占65.38%。病程≤21 d 21眼,均呈边界1型,部分合并完全高反射型或边界2型;病程>21 d 5眼,均呈完全高反射型,部分合并边界1型或边界2型。其中鼻侧和颞侧脱离区基本对称15眼,6眼为水平位图像,两侧SRF区HFL均呈基本对等的光反射信号;3眼为鼻侧抬高位图像,鼻侧SRF区HFL光反射信号均高于颞侧;6眼为颞侧抬高位图像,颞侧SRF区HFL光反射信号均高于鼻侧。鼻侧和颞侧脱离区不对称11眼,其中3眼为水平位图像,颞侧脱离范围均大于鼻侧,颞侧SRF区HFL光反射信号均高于鼻侧;4眼为鼻侧抬高位图像,3眼颞侧脱离范围大于鼻侧,两侧SRF区HFL呈基本对等的光反射信号,1眼鼻侧脱离范围大于颞侧,鼻侧SRF区HFL光反射信号高于颞侧;4眼为颞侧抬高位图像,3眼鼻侧脱离范围大于颞侧,两侧SRF区HFL呈基本对等的光反射信号,1眼鼻侧脱离范围和高度均大于颞侧,鼻侧SRF区HFL光反射信号高于颞侧。CSC视网膜神经上皮层呈不规则形脱离9眼,SRF区HFL呈边界1型7眼,占77.78%;呈边界2型5眼,占55.56%;呈完全高反射型6眼,占66.67%;呈低反射型4眼,占44.44%;呈模糊型2眼,占22.22%。其中7眼脱离的视网膜神经上皮层走行欠平滑,HFL表现类型随视网膜神经上皮层走向的改变而改变;2眼视网膜神经上皮层脱离低平,抬高侧光反射信号略低于压低侧。结论CSC的SD-OCT图像中SRF区HFL主要呈边界1型和完全高反射型。HFL表现类型受OCT图像倾斜方位,病程,视网膜神经上皮层脱离区的对称、范围、高度和走向特征的影响而呈规律改变。

  • 标签: 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 频域光相干断层扫描 Henle纤维层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分析急性与慢性中心浆液脉络视网膜病变(CSC)患者的临床特征。方法收集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眼科就诊的41例CSC患者的病历资料,根据病程分为急性CSC组(A组,29例29眼)和慢性CSC组(B组,12例12眼)。所有患者均行最佳矫正视力(BCVA)、黄斑区中心凹下视网膜下液厚度(SRF)和黄斑中心凹下脉络厚度(SFCT)检查。对比分析两组眼底荧光素血管造影(FFA)和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OCTA)影像学特征。结果A组BCVA、SRF、SFCT均高于B组(P<0.05)。A组的FFA显示:墨渍弥散型渗漏或炊烟型荧光素渗漏。B组的FFA显示:黄斑区荧光素单灶或多灶渗漏,伴或不伴视网膜色素上皮(RPE)细胞萎缩。A组的OCTA显示:脉络毛细血管层表现为高血流信号外环绕低血流信号,或粗颗粒状高信号表现,未发现脉络新生血管(CNV)。B组的OCTA显示:脉络毛细血管层图像表现与A组基本相似,但B组患者在随访中,发现2眼(2/12)的脉络毛细血管层有形态较明显的CNV。结论急性与慢性中心浆液脉络视网膜病变临床特征具有差异。OCTA在随访、发现CNV方面具有重要应用价值。

  • 标签: 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 荧光素血管造影术 眼底 体层摄影术,光学相干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659激光治疗中心浆液脉络视网膜病变的疗效。方法临床经眼底荧光血管造影检查确诊为中心浆液脉络视网膜病变的患者60例,60只眼,且渗漏点在黄斑中心凹750um以外。其中30只眼接受659眼底激光治疗(治疗组),另外30只眼口服维生素B1,维生素C治疗(对照组)。均于1个月2个月3个月6个月后观察两组治疗后的自觉症状,矫正视力及眼底变化。结果激光治疗组一个月后有16只眼治愈,2个月后有26只眼治愈,3个月后有30只眼治愈。对照组1个月后有1只眼治愈,2个月后有6只眼治愈,3个月后25只眼治愈,6个月后27只眼治愈。两组相比在治疗1个月和两个月后差异有非常显著(P<0.01),在3个月后差异无显著(P>0.05)。结论渗漏点在中心凹750um以外的中心浆液脉络视网膜病变用659眼底激光治疗是安全有效的。

  • 标签: 激光 眼底荧光血管造影 视网膜色素上皮(RPE) 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
  • 简介:摘要中心浆液脉络视网膜病变是一种常见的眼底病,好发于25-50岁之间的青壮年男性,有自限性,一般3-6个月可自行恢复,但亦有病程较久不能恢复者,对视功能亦产生不可逆损害,中、西医均对此病作了深入研究,该文便做一综述供广大临床医师参考。

  • 标签: 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 中西医 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