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有着中国独特的音乐语言的曲目,数量实在是数不胜数。所谓有着中国独特之说,意指并非全部作品。因为也有相当数量的作品已经全然或基本全然被西化了的。无论是音调、和声及曲式都已紧随西后,我们讲的不是那一部分的作品,我们讲的是那些运用了具有独特的中国审美情趣而进行创作的音乐作品。这些作品中有着中国其他姊妹艺术所共有的情感、意境和神韵。本文通过与西方音乐的比较,较全面地论述了中国音乐除了表现情感之外,还有它的最高审美标准——韵。这是以往极少有人在此基础上作过深入而详细的论述的,笔者希望通过本文能为中国音乐的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 标签: 中国音乐 中西比较 情感 意境 神韵
  • 简介:2014年我国音文化事业在各方面都取得了显著的发展,整体呈现出十分利好的发展态势。全文主要包括了热点现象简述、音乐理论研究、重要作品、重要活动等几方面内容。在对过去一年诸多音乐热点现象归纳、综述的基础上,探讨了2014年我国音热点现象的主要问题及原因,并提出相应的发展对策与建议。

  • 标签: 热点现象 理论研究 重要活动 建议对策
  • 简介:2015年11月在宁召开的"中国音乐史学国际高端论坛"围绕"中国音乐史学研究、教学现状及未来发展"的主题,从中国音乐史学的构建、中国音乐史料的运用及中国音乐史学的文化阐释等方面展开研讨。文章就"专家发言"专场进行综述,分类评介其研究成果,以期为中国音乐史学研究提供新的启示和思路。

  • 标签: 中国音乐史 中国音乐史学国际高端论坛 南京
  • 简介:在全球一体化下,面对渐趋模式化的"他者化",当代中国音乐文化则呈现出"主体"争锋与迷思尴尬之境,希冀在中西互动交融下达到相互影响、相互肯定,在动态认知中以他者为参照陡到重新认识自我,在"互为语境"中为"自我"走向多元提供重新建构的契机。

  • 标签: 当代中国音乐文化 他者化 自我 后殖民 文化内码
  • 简介:中国音乐“小金钟”奖首届全国电子键盘展演比赛于2015年8月在江苏省常州市举行。“小金钟”奖作为全国青少年最高级别的音乐赛事,为发现和培养优秀音乐人才,也为怀揣音乐梦想的人们搭建起展示风采、交流提高的平台。经过全国范围初选,来自全国28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284名选手进入展演赛,赛事分单排键、电子管风琴两个大类、共6个组别进行。

  • 标签: 电子管风琴 中国音乐 展演 选手 键盘 浙江省
  • 简介:中西哲学的不同造就了二者音乐文化的差异,同时也造就了中西音乐分析方法的差异,本文从中西哲学即思维范式出发,探讨当前中国音乐音乐分析学科技术和观念的局限性,及其当下的发展趋势。

  • 标签: 音乐分析 思维范式 中西音乐差异 技术与观念
  • 简介:主办单位:中国大众音乐协会、中国音乐家协会流行音乐学会、中国音乐家协会音乐传播学会、中国传媒大学艺术研究院承办单位:《音乐研究》编辑部、《人民音乐》编辑部、《中国音乐》编辑部、《音乐传播》编辑部、《中国音乐学》杂志社、中国传媒大学艺术研究院传媒音乐研究所为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努力创作更多无愧于时代的优秀作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体地体现在文艺理论与创作之中,正式启动本次征集活动。

  • 标签: 音乐传播 征集活动 中国音乐家协会 中国传媒大学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人民音乐》
  • 简介:早在20世纪20年代,萧友梅先生在他的文章《乐学研究法》中就提出了音乐声学领域的问题。但是由于政治、历史和社会等多方面原因,音乐声学研究在中国经历了近半个世纪的沉寂。文章通过简要回顾20世纪30年代至70年代中国音乐的历史,试图阐明造成音乐声学这一学科历史尴尬的原因,同时提出当今音乐研究存在的误区,并指出音乐声学研究是解决音乐深层次问题的一个重要途径。

  • 标签: 萧友梅 音乐声学 历史
  • 简介:中国古代乐论中对“性”的理解有两个主要的方向:一是把“性”归结为先天之性的儒家,一是把“性”归结为自然之性的道家。儒家的先天之性包括人的原始本性、情感变化等内容。儒家养性是为了养心,养心是为了社会的安定;道家养心是为了恢复人的自然之性,恢复自然之性则为了养生。儒道两家乐论对心性理解的道路不同,但目的相同。音乐是用来使人心恢复到平和状态或使人性回到自然状态的,其最终目的是为了人能够得到长久的快乐和幸福。

  • 标签: 心性 乐论
  • 简介:音乐教育》作为民国时期发行量最大、具有重要影响的音乐期刊之一,从其诞生之初就以传播音乐知识、讨论热点问题、着眼音乐教育领域的研究为其己任。从其办刊宗旨和办刊特点出发,针对所刊载论文中有关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对当时音乐教育的影响和作用展开分析和研究。

  • 标签: 《音乐教育》 教学方法 音乐期刊 影响
  • 简介:论文摘要一直以来,我们农村初中的音乐教学总是慢半拍于城市教学,至今还脱离不了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师在上面弹,学生下面跟唱,这样的音乐教学总是让人感到枯燥乏味在校园内几乎呼不到学生的歌声,更看不到舞动的身影。中学音乐教育处于整个音乐教育的重要阶段,在其教学中,如何摆脱传统思想的束缚,在“新课程、新理念”教学模式下,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创造性和能动性,是需要我们深入研究和努力实践的新课题。

  • 标签: 转换教学模式 创设情境 运用多媒体 改变教学评价
  • 简介:近几十年,我国音院校民族声乐教育取得了很大成绩,但也暴露出许多问题,而这些问题的根源就在于文化根基的缺失。文章从儒家的"人性论"、道家的"道论"和佛教的"体用论"三个方面,论述了传统文化对于当前音乐院校民族声乐教育改革的启发和指导意义。笔者认为,当前音乐院校民族声乐教育改革应植根于传统文化,树立起自己的问题意识和批判性思维,进而吸收、改造包括西方声乐在内的多种教育模式来促进自身的完善和发展。

  • 标签: 音乐院校 民族声乐教育 传统文化 人性论 道论 体用论
  • 简介:采用文献资料法等分析体育与快乐之间的关系。主要结论:快乐是人类的基本情绪之一,能引起人们感受到快乐的内外在身心活动表征多种多样,具有不同的快乐类型。对于快乐究竟有多少种类,会因为学者的主张而存在较大差异。体育带来身体愉悦的感觉,并以生理因素居多,透过激素的产生酬赏我们,这种快乐与一般的快乐迥然不同,这才是从事体育运动中特有的真实的快乐。

  • 标签: 体育原理 体育活动 快乐论
  • 简介:9月11日,中国音乐家枷会在北京举办全国音创作座谈会。中国协名誉主席傅庚辰,中国协主席叶小钢,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协副主席徐沛东等参加座谈会。座谈会由中国协分党组书记、驻会副主席、秘书长韩新安主持。30多位词曲作家就当前音乐创作中存在的问题畅所欲言,对音乐创作的未来出谋划策。

  • 标签: 音乐创作 座谈会 北京 中国文联 副主席 党组书记
  • 简介:我国已有多所高等艺术院校开设音乐剧专业,各高校在教学中探索、在实践中改革,开创中国音乐剧教育的教学模式,发展中国音乐剧教育的特色,形成了以高等艺术院校为主的高校教学培养模式。以中央戏剧学院、北京舞蹈学院、上海音乐学院等为例,从课程设置、教材建设等方面简析我国音剧的高校教学培养模式。

  • 标签: 音乐剧 音乐剧教育 高校教学培养模式
  • 简介:嵇康《声无哀乐论音乐美学思想影响之深远,是众所周知的。如何让其音乐精神与当代大学生产生穿越时空的审美体验和情感共鸣,是每一位音乐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笔者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从课堂教学的几个重要环节,对学生进行全方位、立体化的课堂教学实践,试图使其音乐美学思想理念对当代大学生的音乐学习实现完美对接。

  • 标签: 嵇康 声无哀乐论 音乐美学思想 课堂教学实践
  • 简介:《民国时期音乐文献总目》是依托上海音乐学院图书馆所富藏的民国音文献,并参阅比较其他图书馆、博物馆历史资料所编排的民国音文献目录。文章认为该书是中国近现代音乐史料建设学科发展背景下的重要成果之一。同时,也指出从"存史"意识和全球视野下引领近现代音乐史学科建设的高度,在该书基础上可以进一步普查、增补编辑《民国音文献集成》。对于如何审视新旧冲突、中西对接的民国时期的音乐文献分类,如何增补海峡两岸暨港澳乃至海外对民国音的记录、描述和研究文献目录,如何以"异域之眼"看待中国音乐在民国时期发生的重大转型等等史料收集及其编目工作提出积极的建议。

  • 标签: 《民国时期音乐文献总目》 《中国音乐书谱志》 《民国音乐文献集成》 民国音乐文献 中国近现代音乐史料 异域之眼
  • 简介:意大利、德国的音乐人才培养具有百年以上的历史。本文通过对这两个国家音乐学院的发展、音乐教育课程设置的特色及考核体系来对位探讨我国音人才培养体系。它们成熟的模式在课程构建及教育体系、课程内容、课程形式到考评体系都给我们以启示和借鉴。

  • 标签: 音乐教育人才培养 音乐教育 课程设置 意大利 德国
  • 简介:《声无哀乐论》是中国美学史上的一篇旷世奇文,但对文本的解读则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事实上,《声无哀乐论》的美学及哲学内涵远未揭露出冰山一角,其在中西美学史及哲学史上也远未得到它自身应得的地位和尊重。本文将以皮尔斯现象学和符号学为参照,细绎《声无哀乐论》所揭示的深刻的第一性、第二性、第三性范畴内涵以及符号在美感中的作用,从而解蔽《声无哀乐论》,彰显《声无哀乐论》的特质,重估《声无哀乐论》在中西美学史及哲学史上的价值和贡献。

  • 标签: 嵇康 皮尔斯 《声无哀乐论》 现象学 符号学 美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