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正>自鲁迅《中国小说史略》问世迄今,已经过去了四分之三世纪。尽管研究我国古代小说的论著汗牛充栋,而从小说史的框架方面看,却始终没有超越《小说史略》的藩篱。而且半个世纪以来,以通史的形式来写一部新的中国小说史,不仅数量微乎其微,质量也不够理想。近十年来,海内外对我国古代小说中几部名著的研究工作确有较大突破,但古代小说史的撰写却仍付阙如。现任教于福建师大中文系的齐裕焜同志,是

  • 标签: 研究工作 半个世纪 海内外 中国古代小说史 质量 数量
  • 简介:从反映现实社会、世态人情这一广义上来讲,讽刺小说亦属于世情小说的范畴。自《金瓶梅》开山奠基以来,世情小说在明后期至清中叶得以蓬勃发展,并成为中国长篇小说发展的主流,其作品大量涌现,题材内容和表现方法也越来越丰富多样。“但作品一多,就有特异作品冒出来,

  • 标签: 世情小说 讽刺小说 《金瓶梅》 作品 长篇小说 清中叶
  • 简介:谭帆的新作由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出版,它打破了传统小说评点研究多着眼于个案研究的做法,将中国小说评点作为一个完整的课题进行整体性研究,推动了我国小说评点研究的深入.全书有以下几个特点:

  • 标签: 《中国小说评点研究》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谭帆 书评
  • 简介:中国人喜欢续书,喜欢因袭模拟,这在古典小说中特别是明清小说中表现特别突出,形成一种具有民族特色的小说续书文化景观。本文拟从宏观角度入手,以传统文化为审视点,鸟暇这种独特的文化景观,概述续书文化之类型,阐述形成这种续衍承传现象的历史文化原因,透视出蕴含其中的传统文化意蕴。

  • 标签: 中国 古代 小说 续书文化景观 正续 借续
  • 简介:从东亚历史上汉字文化圈的背景来看,中国文化一直是古代日本学习和模仿的典型.作为中国文学之一翼的中国小说,对于日本小说,乃至整个日本文学产生过巨大冲击和影响,这种影响的顶点,可以日本汉文小说为代表.日本汉文小说是日本小说作家以汉文字为叙述语言,描述日本本民族故事、反映日本人民民族感情的一种独特创作.其作者及作品在民族及国别上的"越界"行为,使它天然地具有了双重的"外国文学"的属性,即对中日两国来说,似乎都是外国文学.近年来,随着中国文学研究的深入和对域外汉文学研究的重视,中国小说在日本的流播与影响,以及它在异域的传承--日本汉文小说都逐渐进入了研究者的视野.处于文化强势地位的中国小说对域外小说强大的影响力,于此也显露无疑.

  • 标签: 中国古代小说 汉文 中国古代文学研究 中心 外国文学 中国小说
  • 简介:尽管蒋瑞藻的《小说考证》面世已有近百年的时间,但遗憾的是,它的价值还远未得到人们的充分认识和肯定。相比之下,治小说史者比治戏曲史者更多地利用了该书,比如鲁迅先生就肯定它“取以检寻.颇获裨助”(《小说旧闻抄》自序),其《小说旧闻抄》借鉴吸收了不少《小说考证》所提供的史料,其后孔另镜的《中国小说史料》以及后来朱一玄先生的系列小说资料汇编也都囊括了《小说考证》中的资料并进一步丰富充实。长期以来.人们似乎将此书当作一部小说资料方面的书籍。

  • 标签: 中国小说史 资料汇编 系列小说 考证 拓荒 中国古代戏曲
  • 简介:中国的“名片”徐美渝据史书记载,早在秦汉时便已使用名片了。人们在登门拜访时,用名片来通报姓名。那时还没有纸张,人们把自己的籍贯、官爵和要说的事项,刺在竹片上,称作“谒”、“名帖”或“刺”。汉代后开始用纸。唐宋以后,学生、下级属吏拜谒老师或上级,都...

  • 标签: 中国古代 名片 明代笔记 明清之际 张居正 亲戚朋友
  • 简介:利用广告传播商品信息,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战国时期的《韩非子·外储说右上》中说:“宋人有酤酒者,升概甚平,遇客甚谨,为酒甚美,悬帜甚高。”可见这时的商人已经认识到,商品要畅销,不仅必须做到商品质量好、数量足、服务勤谨,而且还需要做好广告宣传(“悬帜甚高”)。这里所说的“帜”即酒旗,就是一种广告形式——幌子。

  • 标签: 中国 古代广告 历史研究 表现形式 传播媒体
  • 简介:中国有文字的契约的历史,根据文献记载,可上溯到西周时期。那时契约的使用范围尚处于自发的、不很严格的阶段。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的财产关系日益复杂,契约的使用范围不断扩大;又由于官府除契约有督导、管制等责任外,又把人们缔结契约看成是进行残酷经济勒索的良机,并创立了'税契'制度和政策,这些因素对契约的使用和发展起了巨大的推动

  • 标签: 财产关系 社会经济 傅别 契尾 张传玺 契本
  • 简介:一切真正意义上的学术活动,都有其历史传承性。索引的编纂和研究也不例外。中国的索引源远流长。南北朝时代的类书,如《修文殿御览》,将采自群书的资料分类编排,冠以类目名称,每条资料均注明出处。这种体例,已具索引的雏形。唐宋以来的类书,如《艺文类聚》、《太平御览》,种类越来越多,检索功能越来越强,索引的色彩日趋浓厚。但是,严格意义的索引,到明清时代才真正出现。

  • 标签: 索引史 中国 古代
  • 简介:中国的先民们很早就开始使用酒具了。中国最早的文字甲骨文中就有酒这个字,写作“酉”。在西安半坡村遗址出土的文物中就有距今7000多年的造型如“酉”字的陶器。而距今4000多年的山东大汶口遗址中则出土了大量的陶制酒具──尊、豆、杯等。说起古代酒具,人们一定会提起夏商周传世的青铜酒具和陶质酒具,它们分别反映了上层社会与平民阶层的享受水平。青铜酒具在商代发展到鼎盛,它不仅形成了一个完整的系统,讲究配套,而且达到了登峰造极,举世无双的程度。周朝的酒具比商朝简单了许多,汉朝的酒具趋于简单、实用。唐朝时,唐人因其富裕,常用金银制成酒具,宫廷往往以金银酒具赏赐给宫廷外的官员文人等,这就使唐朝的金银酒具数量

  • 标签: 中国古代 酒具 上层社会 大汶口遗址 平民阶层 甲骨文
  • 简介:小说类型规定着叙事模式,不同的叙事模式反映着小说类型各自的文化接受体系,发挥着各自不同的文化功能:历史演义——忠奸对立模式——正统儒家文化的载体;英雄传奇——官民对立模式——墨家文化的隐性鼓吹;世情小说——欲理对立模式——儒家文化主导的产物;神怪小说——正邪对立模式——佛、道文化的表现

  • 标签: 中国古代小说 叙事模式 小说类型 文化内涵 文化功能
  • 简介:中国的婚姻制度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婚礼尤其是其中的“六礼”更是婚姻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社会发展到周代已经形成了较完整的婚姻制度,并对中国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而且至今仍继续影响着中国人的生活。中国的婚礼既包含了不少迷信、落后乃至野蛮的内容,也保留了许多美好、健康的习俗。因此,中国婚姻制度是中国思想文化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

  • 标签: 中国 古代 婚礼 六礼
  • 简介:用石头作为刻写书籍的材料,具有经久不坏、长期保存等特点。远在文字发明之始,人们就已有在石头上刻书的举动。例如,在古埃及很早建造的金字塔和庙宇的墙壁上,就深深刻有文字和形态各异的图画。这些内容记录了公元前2000年埃及人的生活过程与情景。又如,巴比伦国王汉莫拉比于公元前18世纪,把维护奴隶制的法律282条,刻在一根高8尺的黑色玄武岩石柱上,这就是著名的《汉莫拉比法典》(亦称《石柱法》)。法典全文均用楔形文字铭刻,它是研究古巴比伦社会历史的珍贵资料,现保存在法国巴黎卢浮宫博物馆。根据出土文物和史料记载,我国早在商代就有了文字刻石。《墨子》一书中多次提到“著于竹帛,镂于金石”,可见春秋战国时期石刻文献与金文文献一样,使用较为普遍。我国收存年代最早的石刻档案是石鼓文。唐初年间在陕西天兴县(今凤翔县)发现了10个石鼓,而每个石鼓上均有刻文。有关石鼓文的刻制年代,历史上曾争论不休。有说是周代刻制,有说是战国时代秦国刻制,还有说是秦朝或汉朝刻制。1931年,学者马衡作《石鼓为秦刻石考》,结束了这种众说纷纭的局面。马氏认为,石鼓出土于秦国雍地,鼓文中所见水名“氵开”正在雍地,所以石鼓当为战国时期秦国之物。马说精确,遂成为定论...

  • 标签: 中国石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