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4
68 个结果
  • 简介: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五一'纪念,主要用来表达革命主张,诠释革命策略,培育工人的阶级意识、责任意识。新中国成立后的'五一'纪念,注意强化劳动者的光荣意识、主人意识,激励劳动者提高劳动技能水平,投身新中国的经济建设。改革开放以来的'五一'纪念,充分肯定工人阶级和劳动者的主体地位,动员其投身改革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五一'纪念是中国联通世界的窗口,也是协调国际关系的纽带。

  • 标签: 中国共产党 “五一”纪念 社会功能
  • 简介:“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是一个政党永葆生机的源泉。”创新是一个包含了多种角度、多个领域的问题,它主要包括理论创新、科技创新和体制创新,其中理论创新是最根本、最具有意义的创新,“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是社会发展和变革的先导,通过理论创新推动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以及其他方面的创新,

  • 标签: 理论创新 历史经验 中共 科技创新 民族进步 体制创新
  • 简介:中共七大是充分发扬党内民主的光辉典范,它昭示了一个重要的事实:党内民主兴,党就兴;党内民主衰,党就衰.在这次会议上,党的民主理论得以科学总结,党的民主制度得以进一步完善,党内民主得以具体实践.所有这些都为我们在新世纪新阶段党的建设提供了借鉴.

  • 标签: 中共七大 党内民主 借鉴
  • 简介:统一战线作为中国共产党总路线总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党凝聚人心、攻坚克难和夺取胜利的重要法宝.也是不断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保持中国共产党长期执政的需要。中共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把统战工作摆在治国理政的重要位置,提出一系列新思想、新论断,做出一系列新部署.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推进“四个全面”建设寻求最大公约数,汇聚最强正能量。

  • 标签: 统战工作 新思路 社会主义协商民主
  • 简介:一般意义上的党际交流就是指不同国家政党之间开展的交往活动,包括访问、参会、互致信函等多种形式。作为国际政治主体的一种动态行为,它体现了政党之间互动的出发点、内容、过程及结果。党际交流不同于政党外交。政党外交是主权国家政党为了维护国家利益、促进国家间关系而展开的对外交往活动。党际交流的外延要比政党外交大得多。党际交流泛指一国政党与他国政党进行的一切形式的往来活动,交往内容上不仅仅局限于国家关系,交往对象可以包含他国非法政党,交往方式不受外交礼仪、外交原则限制。

  • 标签: 党际交流 建国前 政党外交 经验 中共 交往活动
  • 简介:高尚斌,1956年12月29日(农历11月28日)生,汉族,陕西延川人。享受圜务院特殊津贴专家,陕西省“三五”人才,陕西省高校重点学科(中共党史)带头人,中共党史专业硕士研究生导师。现任延安大学政法学院院长、中共党史研究院院长,延安大学教授,中国延安干部学院教授,延安大学学术委员会、学位委员会、职称评定委员会委员,延安大学职称评定委员会政治经济组组长、学术评定委员会分委会主任,中田现代史学会理事,陕西省邓小平理论研究会副会长、陕甘宁根据地史研究会副会长,陕西省中共党史学会常务理事、毛泽东思想研究会常务理事。

  • 标签: 中共党史研究 高尚 专家 学术委员会 中共党史学会 延安大学
  • 简介:胡大牛在《党的文献》2017年第1期撰文认为,延安时期,中共党史作为课程进入党校,是毛泽东全力倡导的结果。中共开办党校之初,从课程设置到讲授,都没有党史的内容,这就使干部理论储备存在缺陷,影响了党在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的团结巩固。这时的中共在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离苏区党代会提出并追求的“真正的布尔什维克化”有相当差距。于是,毛泽东在六届六中全会作《论新阶段》报告,以马列理论教育为重心,

  • 标签: 中共党史 课程设置 毛泽东 党校 《党的文献》 《论新阶段》
  • 简介:中共党史人物研究是中国近现代史基本问题研究、中共党史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2015年度的中共党史人物研究,主要聚焦于关于中国共产党重要领袖人物研究、逢十周年诞辰的重要党史人物研究、逢十周年重要历史事件中的重要党史人物研究三个方面,并呈现出一些新特点。

  • 标签: 中共党史人物 中国共产党领袖人物 重要历史事件
  • 简介:各省(市、区)道教协会:为深入学习贯彻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精神,把道教界人士的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十七大精神上来,根据中共中央《关于认真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的通知》的要求,现就深入开展学习贯彻十七大精神的有关问题通知如下。

  • 标签: 中共中央 精神 学习 全国代表大会 道教协会 中国共产党
  • 简介:1945年党的六届七中全会上通过的《关于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以下简称《决议》)和1981年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上通过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以下简称《历史决议》)是中共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两部重要文献,其中的一些精辟见解不仅对当时的中国产生了重大影响,甚至对现今中国仍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与《决议》)相比较,《历史决议》不仅继承了前者的宝贵精神,同时由于受不同的时代背景、历史任务等一些复杂因素的影响,

  • 标签: 《历史决议》 中共历史 《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 《关于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 《决议》 六中全会
  • 简介:毛泽东在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开幕词,总结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取得胜利的成功经验,分析了今后面临的艰巨任务。毛泽东还提出“以苏为鉴”,探索适合中国的建设道路,把国内外一切积极因素调动起来,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

  • 标签: 毛泽东 中共八大 开幕词
  • 简介:治国方略是党的十五大提出的新概念,是指治理国家的谋略、策划和方式。它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国家,即一个国家的建设蓝图、方向道路和目标任务;二是怎么样建设好国家,即治理国家的途在、部署、方针政策和领导艺术。以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为核心的党的三代领导集体,围绕着建设社会主义中国这一主题,进行了艰辛的探索、精心的设计和不懈的实践,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他们的治国方略,既一脉相承有其共同点,又与时俱进有其时代特色。

  • 标签: 中国共产党 核心领导人 治国方略 领导艺术 解放思想 作风建设
  • 简介:红军长征是中共党史上的大事件,也是中共党建史上的转折点。长征途中,党和红军先后克服“左”倾错误领导和张国焘分裂主义活动,在实践斗争中解决了党在思想、组织、作风等各方面建设中的问题,实现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坚持了民主与集中的有机结合,维护了全党全军的团结统一,加强了党的领导。长征过程中形成的长征精神,更在以后得到继承和发扬,成为中共党建的宝贵精神资源。

  • 标签: 长征 党的建设 党的领导 长征精神
  • 简介:1949年3月,中共中央从西柏坡赶赴北平,毛泽东将此行比喻为"赶考",这透露出毛泽东具有强烈的历史意识,并且将历史意识作为指导革命的一种思维方式和工作方法。正是由于具备了历史意识,毛泽东才能充分吸取历史教训,引领中国革命避免重蹈传统农民革命的旧辙。正是由于具备了历史意识,毛泽东才认清了人类社会历史的发展方向,带领中国顺应了世界历史发展的新潮流,开辟了中国革命的新道路,使得中国迈进了崭新的历史发展阶段。历史意识是中国共产党领导革命的宝贵的精神资源,今天仍应加以继承,始终保持"赶考"的心态,完成新时代赋予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使命。

  • 标签: 毛泽东 中共中央 西柏坡 赶考 历史意识
  • 简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和大众化的成功实践表明没有中共惊人的教育智慧,是不可能在一个充斥愚昧和贫穷的国度实现上述目标的。中共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教育智慧体现在其以高超的教育智能,将杰出的教育思维能力转化为以教育的认识性智慧、教育的实践性智慧和教育的情感智慧来解决大众化实际教育问题,从而实现了以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武装全党、掌握人民群众,并化为武器的批判。

  • 标签: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理论武器 教育智慧
  • 简介:从政治系统论的角度来看,任何政治组织都需要根据外部环境的变化作出相应的调适,从而维持自身的生存与发展。政党适应性正是在这一框架下提出来的,其目的是政党进行战略与结构的系列变革,以回应变化的外部环境,提高达成“首要目标”的能力。本文试图从政党适应性视角,分析我党在建国后的不同时期执政理念上的演进,希冀总结历史的经验与教训,启发合理的现实思考。

  • 标签: 执政理念 适应性 政党 演进 中共 外部环境
  • 简介:本文在辨析联共(布)档案内容真实性的基础上,根据国内发现的诸多材料,认为关于中共与1922年“非基”运动之关系,应该区别对待:中共党员以个人身份和青年团成员两种方式参与了这场运动,但就“领导”问题而言,中共并未取得决定性的领导地位,只是在共青团影响所及范围内领导了“非基”运动。中共参与并在一定范围领导“非基”运动的行为,启迪了此后中共对待“非基”运动的态度,影响深远。

  • 标签: 联共(布)档案 中共 非基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