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东亚同文是由日本东亚同文会于1901年设立于上海的高等教育机构。以东亚同文的冲绳留学生为线索,从上海与中国、殖民地状况、东亚同文和殖民地统治、突破冲绳留学生的最难关、就职于上海金融界和"满洲国"、冲绳人中的战争支持者、上海的贫民层和中国观、战后复兴冲绳的人才等几个方面考察近现代中国上海和冲绳的关系。

  • 标签: 东亚同文书院 冲绳留学生 中国上海
  • 简介:东亚同文是日本东亚同文会1900-1945年间在中国上海开办的一所特殊学校,它从日本各地招收学生。学习中国语言和文化。它和日本政府关系密切,受日本政府支持和管理。它的学生以旅行调查的名义,长期在中国活动,收集中国的政治、经济、军事等情报,上报给日本政府,抗日战争期间,它的学生有的作从军翻译,有的在日伪机关服务,直接参与了侵华战争。

  • 标签: 上海 东亚同文书院 近代 日本 侵华活动 日本东亚同文会
  • 简介:<正>最近,笔者看到一本日文杂志《飙风》(第24号,1990年7月)上面登载的一篇《回忆上海同文的日日夜夜》的文章,其中有一段文字介绍1931年4月17日同文邀请鲁迅去演讲的经过。笔者查阅了《鲁迅日记》,在1931年4月17日的日记中记有:“往同文讲演1小时,题为《流氓与文学》,增田、镰田两君同去。”正好与这篇文章所记载的相吻合。在同月24日的日记中,鲁迅还记有:“上午收同文车资十二元。”这可能就是那次讲演的报酬。在这

  • 标签: 书院 鲁迅研究 鲁迅日记 文学 文字 日文
  • 简介:东亚同文会于1898年成立,1946年解散,是现日本民间团体“霞山会”的前身。该机构组织编纂的《中国年鉴》是一种综合性中国年鉴,共出版过七回,系统记录了1910年至1941年间中国社会各方面的状况,是了解当时中国社会历史的重要文献资料。

  • 标签: 东亚同文会 中国年鉴 文化交流
  • 简介:据《道光靖远县志》、《民国靖远县志》和有关史料记述:“清乾隆四十五年(1780年),知县彭永和初莅靖远,慨然以兴文教为己任,遂捐出薪俸并邀请地方人士集资,共得3千余金,买城西冯姓故宅修建敷文书,占地约30余亩,又改建西市铺面89间,店房10座,槽棚87间,买民房2处,修盖当铺1座,同时筹定城壕水车地40亩,旱地6段,均取租以作书院费用。”乾隆50年(1785),知县王锡均,捐买东市民房1座,内民房17间,以租充作学费。

  • 标签: 靖远 书院 地方人士 民房 县志 乾隆
  • 简介:讲学功能,作为书院的本质所在;而祭祀作为一种规范的展礼、学礼活动,历来受到古代教育者的高度重视。基于对“考亭书院”、“鳌峰书院”、“叔圭精舍”这三所书院所奉祭主的考察,分析书院所奉祭主的发展脉络和主要特征。

  • 标签: 闽北书院 祭祀 祭主
  • 简介:北京城像一块大豆腐,四方四正。城里有大街,有胡同。大街、胡同都是正南正北,正东正西。北京人的方位意识极强。过去拉洋车的,逢转弯处都高叫一声“东去!”“西去!”以防碰着行人。老两口睡觉,老太太嫌老头子挤着她了,说“你往南边去一点”。

  • 标签: 胡同 文化 北京城 北京人
  • 简介:今年是我从教四十一周年。四十一年来,在坎坎坷坷的道路上,跌跌撞撞地走着。在快到终点时,蓦然回首,只留下“斑斑点点”,“几行陈迹”。再把这些“陈迹”搜集起来时,不免有些伤感,有些欣慰,同时也勾起了我对前半生经历的一些回忆。说起来有些偶然,我这一辈子同中国古代文学的教学与研究结下了不解之缘,最初恐怕是受了我中小学语文老师的影响。我的小学语文老师罗耀宗先生是一个高小毕业又教高小的出色教师。他爱文学,尤其是古代文学。那时老师教课不大讲究什么教学计划,更强调的是个人风格。所以他在讲课之余,常常在教材之外补充一些教学资料。由于物质条件极差,连油印稿也没有。他在黑板上写,学生在下边照抄。什么《醉翁亭记》、《

  • 标签: 《中国古代文学》 中文系 魏晋南北朝 师专 元明清文学 普通高校
  • 简介:正学书院位于陕西省西安市。本为宋张载倡道之地,后省臣建议改为书院。合祀张载、许衡及其他乡贤,并聚徒讲学其间。朝廷赐以经籍,给之学田。张养浩为之作记。入明百余年,遗址为兵民所据,而坊名尚存。弘治九年(1496)提学副使杨一清卜地重建。

  • 标签: 书院 西安市 陕西省 张养浩 杨一清 张载
  • 简介:山西运城市位于黄河东岸,历史上曾设置河东郡,习称河东。这里是明代理学大师薛瑄的故乡,也是薛瑄创立的在明清学术史上极有声望的河东学派的大本营,因而明清时期文教兴盛,不仅各县遍设书院,而且府级书院就有河东书院、正学书院、弘运书院3所,规模宏大、财力雄厚、名师荟萃,驰名三晋。其中,河东书院创办最早,办学时间最长,名声最著,是河东地区教育史上的一座丰碑,也是山西教育史上的一颗璀璨明珠。

  • 标签: 薛瑄 教育史 明代理学 山西运城 巡盐御史 办学时间
  • 简介:一场车祸后,一位现代女孩穿越到了刚丧父的古代女孩桃月儿身上。没想到刚继承了父亲的桃源书院,桃月儿就发现书院面临严峻的考验:唯一的夫子辞世,面临倒闭。桃月儿决定自任夫子,教授学生现代知识。为了招生,桃月儿想尽办法,通过桃菜大赛好不容易收到了学生陶升。而正在此刻,对面的一家新书院开张了,又一个挑战到来。

  • 标签: 桃源 书院 现代知识 女孩 学生 教授
  • 简介:象山书院,首创于南宋谆熙十四年(公元1187年),当时称作“象山精舍”。贵溪应天山“陵高而谷邃,林茂而泉清”,陆九渊登而乐之,乃建精舍居焉。学生也悄悄结庐其旁。早晨鸣鼓“揖升讲座”,从容授学。讲授五年,求学者超过数千人。当时已负盛名的理学家朱熹写信给陆九渊说:“闻象山垦辟架凿之功益有绪,来学者亦甚,恨不得一至其间观奇揽胜”。

  • 标签: 象山 书院 陆九渊 求学者 理学家 学生
  • 简介:白鹭的白小时候曾在山间看到一堆无名骸骨。我们好奇,竟将那些骨头当作木棍挥舞,不知道这是亵渎死者。其中一个伙伴忽然发现一具龇牙咧嘴的头骨,就很兴奋地指给我们看。头骨并没有像想象中那样雪白,但被阳光照着,自有一股森森寒气,我们怔忡以对,渐渐觉出一种恐惧。许多年后,我在无意间翻看到日本设计师原研哉的一本书《白》,他解释说:“白”这个汉字源于人类头骨的形状。没想到,这么美的一个汉字,竟暗藏着漆黑的死。

  • 标签: 白鹭 书院 《白》 设计师 “白” 好奇
  • 简介:书院简史书院是中国传统教育的重要机构和形式之一,是教育、学术研究的主要场所,是进行文化传播、普及文化和宣扬教化的基地。宽泛地说,春秋时期孔子办私学,可视为书院的起源,而汉唐时候的精舍,可以说是书院的前身。

  • 标签: 书院 中国 传统教育 文化传播 学术研究 春秋时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