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作者: 佚名
  • 学科: 军事
  • 创建时间:2019-05-18
  • 简介:圣、智、仁、义、忠、信,如性、命、诚、敬、仁、义、礼、智、信、忠信、忠恕等等,重要的范畴有如仁、义、礼、智、信、孝、悌、忠、恕、诚、敬等等

  • 标签: 东亚儒学 价值观现代 儒学核心
  • 简介:1919年,狄百瑞(Wm.TheodoredeBary,1919—)出生于一个知识氛围浓厚的家庭,排行第二。他自小对历史、音乐和体育有着浓厚的兴趣,并一直保持到大学时代。年轻的狄百瑞对社会主义产生兴趣,并参加过当时的一些社会主义运动的活动,主要是反对战争,提倡民主和保护环境。在哥伦比亚大学读书时,他开始学习中文,并接触到黄宗羲的著作,自此培养了终身研究的方向。二战结束后,

  • 标签: 狄百瑞 新儒学 儒学研究 社会主义运动 儒学思想 朱子学
  • 简介:东亚经济腾飞中的儒学文化作用曹青东亚经济的蓬勃发展,不能不使人注意到这样一个决非巧合的事实:即这一地处东方的各国和地区,都具有共同的儒学传统的文化历史背景,简言之,它们同属于“儒学文化圈”。那么,儒学文化和东亚经济的腾飞究竟存在着何种内在联系,以及此...

  • 标签: 儒学文化 经济腾飞 儒学传统 东亚经济 乡镇企业 东亚人
  • 简介:一、儒学的定位首先,要明确在当今时代讨论儒家,是在一个世界文化融通的背景中来考虑、谈论,如果不回应这个时代总的文化背景,就原教旨谈儒家,恐怕今天很多人难以理解和接受。所以首先要说清楚我们是在什么背景中谈论儒家。我认为这个背景,就是梁漱溟先生所说'人类的三大问题与四类学术'。人类的三大问题,就是人与物的问题、人与他人的问题、

  • 标签: 儒学要旨
  • 简介:东亚历史上曾先后建立以中国为中心的朝贡——华夷秩序以及以日本、美国为核心的霸权秩序,在以国家主权为国际关系核心机制的当代,这些反映不平等国家间关系的秩序无法复制到当今东亚东亚的现实也决定了不存在孕育这些秩序的土壤。同时,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两种趋势极大程度地影响了当今东亚秩序的建构,然而一个统一的东亚秩序的建构又受到该地区复杂的大国关系的制约,东亚秩序将摇摆于“东亚”与“亚太”之间。

  • 标签: 东亚 亚太 秩序 整合
  • 简介:2005年12月12日-14日,东亚系列会议在马来西亚首都吉隆坡举行。第11届东盟首脑会议、第九次东盟(10+1)领导人会议、第九次东盟与中日韩(10+3)领导人会议和首届东亚峰会(10+6),一场接一场,令东亚国际政治舞台呈现出一派热火朝天的景象。随着首届东亚峰会的召开,在东亚系列会议的基础上,一个公共外交平台已渐显雏形,一种大外交的新气象在亚洲日益昌隆。

  • 标签: 东亚一体化 峰会 领导人会议 首脑会议 公共外交 马来西亚
  • 简介:王莽自幼身受儒学教育,服膺儒学价值并努力践行儒家道德,实为西汉末期儒林领袖。自平帝起,王莽秉政,更加大力扶掖儒学,并对儒学的政治理想进行了大规模的实践,援儒礼以更张制度,即'王莽改制'。王莽改制的实质,就是以儒学政治理想模式,来解决秦汉以来日益严重的社会问题。王莽的这场改革运动,其实是政治制度的儒学化过程。东汉建立以后,对王莽改制进行了清算整理,但涉及儒学儒学政治制度化的问题,在很多方面仍依其旧,从而奠定了儒学参与建构政治制度的基础,由此可见王莽改制对后世政治制度发展的影响甚为深远。

  • 标签: 西汉 王莽 儒学
  • 简介:五四时期,以孔子思想为代表的儒学遭受到一次最猛烈的抨击。人们把儒学看作是封建主义的代名词,因而是革命的对象,为了使中国跻身于世界民族之林,必须打倒'孔家店',彻底批判儒学。但儒学究竟是否等同于封建主义,如果是,那么先秦的诸子百家以及后来的佛、道二教这些同样表现了封建主义思想的,何以不能与儒学相抗衡?儒学何以具有如此强大的生命力,能够绵延流传达二千余年之

  • 标签: 孔子思想 五四时期 封建宗法 道二 孔家店 封建统治阶级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戴维斯与叶月瑜合著的《东亚电影产业》是一本立足于电影研究潮流前沿的著作。鲁晓鹏和叶月瑜在《华语电影:历史书写、诗学、政治》(chinese—LanguageFilm:Historiography.Poetics,Politics2005)中这样写道:”吊诡的是.正当电影研究确定自己的地理边界和理论边界之时.全球化的力量已经迫使电影学者重新考察自己的出发点与实践”(第11页)。

  • 标签: 电影产业 东亚 电影研究 历史书写 华语电影 电影学者
  • 简介:儒学是积极人世的学问,每个时代的儒学都是在回应那个时代的问题,从而在观念上具有那个时代的特征,成为那个时代的学术形态。然而,一方面,现有的儒学史的叙述,例如所谓“宋明理学”研究,往往脱离了儒学的历史时代性质,成为一种纯粹的概念游戏,遮蔽了儒学的时代特征真相,有鉴于此,我们提出“重写儒学史”问题;另一方面,当代儒学面临着中国的现代化、现代性的生活方式、全球化等问题,需要建构儒学的现代化的学术形态,有鉴于此,我们提出“儒学现代化版本”问题,这是“续写儒学史”,即是另一种意义上的“重写儒学史”。

  • 标签: 儒学 重写儒学史 儒学现代化版本
  • 简介:当代第一部儒学通史──评《中国儒学》张宗尧谢祥皓、刘宗贤所著《中国儒学》(四川人民出版社1993年5月版),为我们全面、真实、准确地勾画了传统中国儒学发展的基本轮廓。著者以其深厚的功力,深邃的历史眼光,在翔实周密地考证辨析之基础上向读者奉献了儒学研究...

  • 标签: 中国儒学 儒学思想 儒家思想 儒学发展 封建社会 通史
  • 简介:首届东亚峰会受到世界广泛关注。是东亚合作进程的一个新的跨越,它创造了一种区域合作新模式,构筑了区域合作新平台,强化了南北合作的性质,扩大了合作空间与潜力,对推动东亚共同体的发展具有深远的意义。

  • 标签: 东亚峰会 东亚共同体 区域合作
  • 简介:中国崛起与东亚权力格局的变动和秩序变迁一直以来是各界关注的重要议题。中国崛起带动东亚权力格局的变迁,东亚格局的变迁又促使东亚秩序的变革。三者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本文首先讨论了中国崛起作为一个学术概念的内涵和定义,在此基础上对相关事实进行分析,发现中国作为一个体系大国的崛起被夸大,其崛起的进程才刚刚开始,且只是经济的部分崛起。本文对当前和未来近20年的东亚权力格局进行分析和预测,结果显示东亚已经浮现出中美两极格局,且未来20年内仍将朝着这一格局继续演变。在东亚两极格局已成现实的情况下,秩序变迁势在必行。中美是东亚地区秩序构建的关键力量,东亚秩序的未来将直接取决于中美在此问题上的战略互动,“一快一慢,

  • 标签: 中国崛起 东亚格局 东亚秩序
  • 作者: 佚名
  • 学科: 文学
  • 创建时间:2009-09-08
  • 简介:说到为形而上学奠基、或重建形而上学,关于形而上存在者的儒家形而上学,重建儒家形而上学

  • 标签: 复归生活 生活重建 重建儒学
  • 简介:<正>四川古称巴蜀,秦汉时称其民曰“西南夷”。《蜀王本纪》:“蜀人椎结,左衽,不知文书,未有礼乐”,显然,巴蜀文化远远落后于中原。但自西汉景武间,张宽等人“东受七经,还以教授”后,“蜀学比齐鲁,巴、汉亦化之。”巴蜀文化的发展,何以如此迅速?在前辈专家、教授研究的基础上,本文拟通过秦汉时期儒学传入巴蜀及其在巴蜀广泛传播的背景、途径与方式,和儒学在巴蜀产生的影响,对上述问题略陈管见。

  • 标签: 巴蜀 儒学 中原文化 文翁 汉书 秦汉时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