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6
114 个结果
  • 简介:丁玲以她独特的创作成就和别具一格的艺术风采,站立于急剧变化,纷纭复杂的现代思想和文学的原野。她那充满传奇色彩的人生经历和艰难的艺术探索的旅程,给人们带来了无穷的启示和深沉的思考。她那“一个浪来”“被托上云霄”“一个波去”“又被沉入海底”的离奇浮沉的政治生涯,似乎已成为中国知识分子走向成熟的艰苦历程的代表。正由于这样,丁玲研究在新时期以来,成了研究者的热点。一、新时期丁玲研究的总体估价

  • 标签: 丁玲创作 研究述评 《在医院中》 研究者 “莎菲型” 独特艺术个性
  • 简介:<正>网络与诗歌的联姻,诗歌借助网络而生存与发展,从而呈现出丰富的情状和活跃的态势,这是20世纪末21世纪初中国新诗创作中最为引人注目的现象之一。与此同时,对网络诗歌现象的关注以及对网

  • 标签: 网络诗歌 诗歌理论 中国新诗 现代汉诗 吴思敬 诗歌写作
  • 简介:以翁方纲为核心的肌理派是清代四大诗歌流派之一,影响深远.其论甫出,袁枚等时人的最初批判,使得对肌理派此后迄今的研究一直在承说和反驳中进行.这一研究历程可以'五四'新文化运动界为前后两期,梳理对肌理内涵与诗学内容中'理'、'法'、'实'等核心问题的探讨,论析分歧较多的关于肌理派意义和影响的评价形态,总结并厘辨以往研究的得失,当是本课题及清代诗学研究向纵深拓展之不可继续延宕的必要工作.

  • 标签: 肌理派 翁方纲 肌理说 研究综述 诗歌 文学评论
  • 简介:本文拟对八十年代初到九十年代中期的张承志小说研究作出简要的梳理和评论.分两个方面:一是对张承志小说文学意义的阐释.研究者在这方面挖掘深入,成果丰富,从中也可看出对张承志小说的研究伴随着新时期文学观念的变化和批评方法的不断出新.二是对张承志小说的价值评判.研究者由最初的以赞赏为主,到九十年代以来产生较大争议.人们开始对张承志精神探求的最终选择和方式姿态产生质疑.

  • 标签: 张承志小说研究 文学阐释 价值评判
  • 简介:曹雪芹祖籍论争述评张庆善在《红楼梦》研究中有很多争论不休的问题,曹雪芹祖籍问题,即是历年颇有争议的问题之一。尽管曹雪芹祖籍在辽阳的文献史料证据很多,红学界绝大多数学者均取“辽阳说”,但坚持“丰润说”的学者却毫不退步,尤其近两年来争论渐趋激烈,以致祖籍...

  • 标签: 曹雪芹祖籍 丰润说 周汝昌 《五庆堂谱》 辽阳说 《红楼梦》
  • 简介:<正>八十年代的鲁迅研究在鲁迅研究史上无疑是一场革命,其意义不仅在于对传统思维模式、研究方法的革新,同时也在于对作为有“意味”的文的“形式”的发掘。传统研究习惯于以历史的真实看待文本,因而在对作品的分析中形成了“历史背景——作家评论——艺术分析”的模式。这一研究模式发制于历史,受制于历史,以这一模式研究鲁迅作品,更多地

  • 标签: 小说叙事 鲁迅小说 鲁迅研究 研究述评 传统思维模式 鲁迅作品
  • 简介:2019年1月下旬,本刊在中华诗钟社微信公众号发布第3期宿构钟题《归·统》一唱。共收到108人创作的作品162比(未署名者未计)。经林世保先生点评、陈莪先生核校后,现将该期诗钟作品的述评公布如下。

  • 标签: 述评 微信公众号 诗钟 作品
  • 简介:词体观即人们对词的体裁特性的认识和见解。吴世昌先生充分肯定词的音乐文学特性,从'合乐歌唱'的角度,认为词是不折不扣的宋代乐府;强调词是抒情文学,言情是其'本色';主张历史地认识词体,批评有些词论家仅站在文人格律诗的立场看待词,吴先生以史学家、文学家的身份论词,求'真'求'美',而不是如政治家、道学家以政治的、道德的、事功的评价代替历史的、审美的、艺术的评价。这是值得肯定的态度。

  • 标签: 吴世昌 词体 词体观 音乐文学 本色 抒情文学
  • 简介:中国抒情传统研究在台湾的接受与变异,是当代台湾古典文学理论发展的重要一环,其接受群体、理论焦点,历史动因及形态特征等问题构成了这一现代建构的独特面孔。经由学术史研寻的路径,揭示此一理论建构在“传统的现代转换”大背景下的应对方式,将有助于读者进入历史语境获得深入的认识和反思.

  • 标签: 抒情传统 台湾古典文学研究 宏大叙事
  • 简介:2009年的《回族文学》,虽然没有给人意外的惊喜,栏目变化不大,风格依然朴素,在文学、文化、学术、历史等各个领域依然在进行着辛勤的耕耘,但它却一直不停步地行进,编辑人员的努力透过纸张的墨香让人感受强烈。可以说,《回族文学》是迄今唯一一本专注于

  • 标签: 回族文学 回族人物 回族文化 短篇小说 民族文化 作家
  • 简介:《元散曲艺术论》述评林子一口气读完了王毅先生的近作《元散曲艺术论》(岳麓书社1997年5月出版),只觉得赏心悦目,获益菲浅。吾为后学,栎庸材,故难得其甘旨,欲为之评,实乃寸指测渊,布鼓雷门。然心为所动,故不揣愚钝,略陈管窥。作为一代之文学的元曲,...

  • 标签: 元散曲 艺术论 梦幻文化 述评 元曲研究 医学与文学
  • 简介:不同类型的文章自有不同的要求、不同的写法。给文学期刊撰写年度述评,常规的手法不外是按照期刊的版块设置分门别类地加以评述,并适当突出所谈杂志本年度的特色。这种写法的好处是一目了然。不过我并不准备以这种便捷、稳妥的方式来述评2014年的《回族文学》。我并非《回族文学》杂志的老读者,缺乏对她的全面了解,因而也无法在按体裁评述的基础上,将本年度的《回族文学》与往年的《回族文学》相比较,从而准确、客观地呈现本年度期刊的特色。

  • 标签: 《回族文学》 述评 文学期刊 写法 杂志 版块
  • 简介:本文主要从郭沫若的翻译思想、翻译研究的成果两个方面,梳理、分析这20余年来郭沫若与翻译关系的研究成果,并对郭沫若与文学翻译关系的研究进行了一定的前瞻性思考。

  • 标签: 郭沫若 翻译研究 述评
  • 简介:《醒世姻缘传》研究述评叶桂桐自《醒世姻缘传》问世以来,约三百年间,对于它的研究,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从它问世的明末清初到本世纪二十年代未;第二阶段是从本世纪三十年代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前,第三阶段是从建国以后直到目前。现在就依据时间的顺序...

  • 标签: 《醒世姻缘传》 蒲松龄 研究述评 成书年代 丁耀亢 胡适
  • 简介:处在新旧中西交汇之际,郭沫若是中国近现代学术史上有重要影响的学者,无论是文学、史学,还是古文字学、文献学、考古学等,都取得了极大的成就。郭氏的名物新证研究体现了他运用唯物史观承继传统考据学,并参之以古文字学、考古学、人类学等"新兴的科学的观点",融会新旧的治学思想与方法。

  • 标签: 郭沫若 名物新证
  • 简介:成书于明朝前期(洪武至成化间)的文人笔记共有60余种,它们保存了丰富的社会历史资料,呈现出多重文化价值。当前,学术界对明代前期笔记的整理与研究虽取得一定进展,但仍有很大的开拓空间。从学术界关于笔记概念的探讨、明代前期文人笔记研究及笔记文献整理等几个方面,对明代前期文人笔记的研究现状予以系统梳理,将有助于明代前期笔记研究的推进。

  • 标签: 文人笔记 笔记小说 明代
  • 简介:<正>随着新时期的到来,我国的小说创作也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在《班主任》问世以后,有王蒙的《春之声》、《夜的眼》、《杂色》,茹志鹃的《剪辑错了的故事》,宗璞的《蜗居》,高行健的《有只鸽子叫红唇儿》和谌容、汪曾棋等一批探索性的小说出现。王蒙在创作上进行探索的同时,在理论上也发表了许多关于小说的新观念、新见解,对自己和别人的探索性的小说做了评析。随后,李陀在《论各式各样的小说》(1982年6月《十月》)一文中,对有关小说也分别作了分析,高行健在《钟山》1982年8月号上发表了《谈小说观和小说技巧》一文,并于同年出版了他的《现代小说技巧初探》,引起了文坛的热烈讨论。正如冯骥才给李陀的信《中国文学需要“现代派”!》一文所说:“最近两三年我们文坛涌起的这股现代文学思潮已经成了各种目

  • 标签: 新时期小说 述评 小说观念 小说技巧 高行健 现代文学思潮
  • 简介:一本文学杂志,既是文学的现场,也是文化和生活的现场。翻开2016年的《回族文学》,小说、散文、人物、影像、选萃等,栏目丰富多样;虚构与非虚构,文字与影像,传记与钩沉,现实与历史,这些表述犹如万花筒,从不同侧面给我们敞开了生活的内景,让我们看到一个长河一样的,源远流长、历久弥新且丰富的生活画卷。

  • 标签: 《回族文学》 述评 文学杂志 生活 万花筒 现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