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 要]目的 对比全景片成像与锥形束CT在下颌第三磨牙拔除术前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研究对象为我院行下颌第三磨牙拔除术治疗的72例患者,开展时间:2019年6月至2021年6月,在术前对入选者进行全景片成像与锥形束CT检查,分析口腔影像学检查结果。结果 全景片和锥形束CT在下颌第三磨牙成角、牙根数方面评估结果无明显差异(P>0.05);两种检查方式在评估下颌第三磨牙是否接触下颌管方面对比存在显著差异(P<0.05)。 结论 下颌第三磨牙拔除术前应用锥形束CT诊断效果要优于全景片成像,推荐应用。

  • 标签: []下颌阻生第三磨牙 拔除 术前诊断 全景片成像 锥形束CT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减数下颌第一前磨牙正畸治疗前后下颌第三磨牙萌出状态的变化,并分析影响其倾斜角度变化的因素。方法本研究为回顾性研究,样本最终纳入正畸患者40例,共含68颗下颌第三磨牙,利用维测量软件测量分析下颌第三磨牙位置及角度。配对t检验及秩和检验比较下颌第三磨牙的位置变化,多元回归分析可能影响其近中倾斜角度变化的因素。结果正畸治疗后下颌第三磨牙近中移动(1.59±3.35) mm (P=0.012),向近中倾斜10.24°±18.82°(P<0.001)。患者治疗前ANB角,下颌平面角,萌出高度(8Cp-X),初始角度(∠78)以及下颌第二磨牙远中间隙的变化(ΔD7-Xi)对第三磨牙近中倾斜角度变化(Δ∠78)的影响无统计学意义(F=2.153,P=0.071)。结论正畸减数下颌第一前磨牙后,下颌第三磨牙有近中移动和近中倾斜角度加大的趋势,临床医师在治疗设计时应综合考量。

  • 标签: 下颌第三磨牙 减数治疗 锥形束CT
  • 作者: 金乾瑞 谢志坚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2-12-13
  • 出处:《中华口腔医学杂志》 2022年第03期
  • 机构: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口腔医院口腔颌面外科·浙江大学口腔医学院 浙江省口腔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 浙江省口腔生物医学研究重点实验室 浙江大学癌症研究院,杭州 310006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下颌第三磨牙拔除相关的下牙槽神经损伤(inferior alveolar nerve injury,IANI)危险因素,并构建IANI风险评分系统用于术前IANI风险评估,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本研究纳入2017年4月至2019年12月于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口腔医院口腔颌面外科接受牙拔除术的949颗下颌第三磨牙,其中,664颗为预测样本,285颗为验证样本。通过对预测样本的性别、年龄、下颌第三磨牙、下牙槽神经管(inferior alveolar canal,IAC)及下颌第三磨牙与IAC的接触关系进行单因素与多因素分析,确定IANI危险因素并构建IANI风险评分系统。根据不同截止分值的诊断参数评估结果,对IANI风险分层,并进行预测模型验证。结果预测样本中,4.4%(29/664)术后出现IANI。下颌第三磨牙牙根数目(P<0.01)、深度(P<0.05)以及牙根与IAC的接触关系(P<0.01)与垂直接触位置(P<0.05)是IANI的危险因素;年龄<25岁是暂时性IANI的危险因素(P<0.001),性别为女性是永久性IANI的危险因素(P<0.05)。IANI风险根据评分划分为低风险(≤2分)、中风险(3分)和高风险组(≥4分且≤6分)。IANI风险评分系统模型区分度较好,暂时性IANI评分曲线下面积为0.81[95%CI(0.70~0.90),P=0.002],永久性IANI评分曲线下面积为0.80[95%CI(0.68~0.92),P=0.007]。结论患者年龄、性别、下颌第三磨牙牙根数目、深度、牙根与IAC的接触关系与垂直接触位置是术后IANI的危险因素。IANI风险评分系统有助于临床医师术前筛选与识别高风险病例。

  • 标签: 磨牙,第三 拔牙 下牙槽神经 神经损伤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可摘局部义齿及全口义齿中应用下颌第三磨牙的作用。方法:选取我院在2019年1月至2021年6月期间收治的80例摘除局部或全口义齿的患者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并将未保留下颌第三磨牙的设为对照组,将保留下颌第三磨牙的设为观察组,对比两组治疗后的修复效果评分及并发症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义齿修复效果各项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

  • 标签: 局部义齿 全口义齿 下颌第三磨牙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 比较无痛口腔麻醉仪联合超声骨刀和卡式注射器联合涡轮快机两种方式在第三磨牙牙胚拔除术中的实际临床使用效果。方法 选取因正畸需要下颚磨牙远中移除的病例,在临床诊治过程中实行第三磨牙牙皮摘除术共96例,随机分成使用无痛口腔麻醉仪联合超声骨刀组为观察组,另一组为卡氏注射器联合涡轮快机组为对照组,每组分别48例。对比两组患者在实际拔除术中的配合情况和术后的疼痛与肿胀现象。结果 观察组在拔除术中的配合程度比对照组更高,术后的肿胀与疼痛程度也是观察组更轻。整个研究中的数据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第三磨牙 口腔麻醉仪 牙胚拔除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在开展下颌智齿拔除术的过程中,采取的护理干预措施以及配合。 方法 此次研究对象一共36例,所有患者全部患有智齿,且需要开展下颌智齿拔除术,开始收治时间为2021年3月份,结束时间为2021年11月份,随机分组,各18例,A组采取一般护理,B组采取综合护理,比较护理效果。 结果 B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优于A组(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微创拔牙术在下颌智齿拔除中的应用。方法:选取2021年1月1日~9月30日皖南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收治的100例下颌智齿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观察组接受微创拔牙术治疗,对照组采用传统拔牙术治疗,比较两组手术时间、疼痛情况、面部肿胀、张口受限程度、牙槽窝完整性和术后并发症。结果:观察组手术操作时间(14.7±2.1)min,对照组手术操作时间(26.4±4.0)min,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8.313,P<0.001)。观察组患者疼痛程度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面部肿胀、张口受限距离均小于对照组,牙槽窝完整性分级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2.0%,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18.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下颌智齿拔除患者接受微创拔牙术可有效减轻患者疼痛,缩短拔牙时间,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值得推广。

  • 标签: 微创拔牙术 下颌 阻生智齿拔除 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下颌齿拔除患者护理中应用整体护理模式的效果。方法:共选择70例下颌齿拔除患者,时间段2019年12月至2021年12月,随机数字表法分组,整体组和常规组,各35例,常规组采取常规基础护理,整体组采取整体护理模式,观察比较两组疼痛(VAS)、心理状态(MSSHS)以及护理满意度。结果:整体组患者VAS评分、MSSHS评分都比常规组低,护理满意度评分高于常规组,P<0.05。结论:对下颌齿拔除患者施予整体护理模式,可有效减轻疼痛,改善其心理状态,可加快患者康复速度,应用推广价值高。

  • 标签: 整体护理模式 下颌阻生齿拔除 疼痛 心理状态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不同冷敷护理对下颌智齿拔除术后肿痛的临床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9年4月至2021年2月间收治的120例下颌智齿拔除住院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冷敷护理方案的不同将所有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两组各60例,所有住院患者拔牙后观察24h,并接受常规性临床护理,对照组在护理基础之上接受间断性冷敷处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之上接受持续性冷敷处理,分别于术后6、12、24h时间节点观察记录两组疼痛程度及局部皮肤温度,并进行对比。结果术后6、12、24h观察组疼痛持续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术后6、12、24h观察组局部皮肤温度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为下颌智齿拔除术后患者采取持续性冷敷护理后,更能减轻患者的疼痛问题,同时还降低局部皮肤的温度。

  • 标签: 冷敷护理 下颌阻生 智齿拔除 术后肿痛
  • 简介:【摘要】目的 研究运用微创拔牙技术对下颌低位埋伏智齿进行拔除存在的价值。 方法 94例患者被纳入此次研究中,患者全部存在下颌低位埋伏智齿,且需要接受微创拔牙,收治开始时间为2021年2月,结束时间为2022年2月,将掷硬币法当作基础,分为2组,参照组使用凿骨劈冠法,观察组使用微创拔牙技术,比较两种不同方法具有的价值。 结果 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参照组(P<0.05)。 结论 在拔除下颌低位埋伏智齿的过程中,使用微创拔牙技术,可以有效降低手术后出现并发症的可能性,在临床治疗中,可以积极推广这种方法。

  • 标签: 下颌低位埋伏阻生智齿 微创拔牙技术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在下颌阻生牙齿拔除患者护理中,整体护理应用效果。方法:择我院收治患者100例,随机分为对照、观察组,各50例,对应实施常规护理、整体护理,分析组间护理结局。结果:观察组患者拔牙时间较短、首次拔牙成功率较高、并发症发生率较低(P<0.05)。结论:整体护理模式在下颌齿拔除患者护理中应用效果理想,值得研究。

  • 标签: 整体护理 下颌阻生齿 拔除术 护理效果
  • 简介:[摘要]在不同牙位不同部位的龋损中,第二磨牙远中颈部龋属特殊类型。第二磨牙远中颈部龋位于牙列末端、紧邻牙龈且朝向远中,导致其视野窄,隔湿效果不佳,临床操作困难。本文就可能用于第二磨牙远中颈部龋的治疗方法和相关材料做一综述。                         

  • 标签: []第二磨牙 远中 颈部 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 讨论剖析高速涡轮钻微创拔牙法在拔除下颚智齿医治中的运用实际效果。方法:选择本院2019年1月~2020年1月接诊的98例下颚智齿病人,任意分成对照组与研究组,给予对照组病人传统式拔牙法,给予研究组病人高速涡轮钻微创拔牙法,数据分析不同手术治疗方法的治疗效果及其手术后副作用。结果:在给予病人不一样治疗方式以后,对照组病人在手术时间上显著优于研究组病人。比照2组病人拔牙一完整性,对照组病人小于研究组;剖析研究2组病人手术治疗过后的副作用,数据显示,对照组手术期副作用发病率为32.65%,研究组副作用发病率为10.20%,对照组高过研究组;剖析2组病人手术后副作用,对照组病人手术后副作用发病率48.98%,研究组病人为16.33%,对照组病人明显高过研究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对下颚智齿病人给予高速涡轮钻微创拔牙齿法,可以提高临床医学实际效果,减少手术时间,手术治疗伤口小,手术后并发症较低,非常值得在临床治疗上推广应用。

  • 标签: 高速涡轮钻微创拔牙齿法 下颚阻生智齿 治疗效果
  • 简介:【摘 要】目的:研究下颌智齿分别采用微创拔牙治疗和传统器械拔牙治疗的安全性。方法:选择的病例样本为下颌智齿患者,82例均在2020年6月-2022年5月的时间范围内收集,依照掷硬币方式分成两组,对照组与治疗组均为41例,各自开展传统器械拔牙治疗、微创拔牙治疗,对比两组手术时间、术后消肿时间、并发症发生率的差异。结果:(1)手术时间、术后消肿时间进行比较,治疗组均短于对照组,且均为P<0.05;(2)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进行比较,治疗组明显更低,且与对照组得到P<0.05。结论:相较于传统器械拔牙治疗,微创拔牙治疗下颌智齿效果更好,安全性更高,可有效促进病情康复,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 标签: 下颌阻生智齿 传统器械拔牙 微创拔牙
  • 简介:摘要下颌第一磨牙的根管系统形态复杂多样,其牙根数目及形态均可能发生较大变异。本文报道的1例多根管患者双侧下颌第一磨牙均存在远中中央根管,且右下第一磨牙近中根同时存在低分叉的Ⅴ型根管。患牙治疗过程中,结合锥形束CT影像学、牙科显微镜、超声治疗仪等辅助手段,完成了多根管的根管治疗及患牙冠部修复,术后18个月复查效果良好。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下颌低位水平智齿病例采用超声骨刀结合高速涡轮机疗法拔除的可靠性。方法:回顾分析2020.1-2021.12月我科收治的具有完整回访记录的下颌低位水平智齿的病例(90)例,参与本次研究的病人均接受了拔牙治疗,按照治疗方法进行分组,每组所纳入病人例数(45)例。分别命名为(常规组)与(研究组)。常规组采用高速涡轮机疗法治疗,研究组选用超声骨刀结合高速涡轮机疗法治疗。总结与探究治疗结果。结果:常规组术后肿胀程度、张口受限度均差于研究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超声骨刀 高速涡轮机 下颌低位水平阻生智齿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磨牙根管治疗诱发颞下颌关节紊乱病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21年1月到2021年12月收治的80例根管治疗患者临床资料,分析颞下颌关节紊乱并的诱发因素。结果:经过对本组患者资料的分析,发现磨牙根管治疗引起颞下颌关节紊乱病的相关因素包括性别、牙位、持续张口时间、复诊次数。结论:磨牙根管治疗诱发颞下颌关节紊乱病的因素较多,需对治疗持续时间、张口时间进行控制,尤其是女性患者,更应该增加肌肉和关节休息时间,预防颞下颌关节紊乱病的出现。

  • 标签: 磨牙根管治疗 颞下颌关节紊乱病 相关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下颌近中齿治疗中高速涡轮牙钻与牙挺法联合应用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取90例2019.10-2021.10期间在本院接受治疗的下颌近中齿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不同治疗方法分为对照组(45例,常规拔牙器械将患牙拔除),观察组(45例,高速涡轮牙钻与牙挺法联合应用治疗)。从临床指标和并发症发生情况对比两组疗效及安全性。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更短,肿胀程度和张口受限程度更小,牙槽窝完整性更好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下颌近中齿治疗中采取高速涡轮牙钻联合牙挺法治疗的效果相比于常规拔牙器械拔牙更好,术后肿胀及张口受限程度更小,可最大程度保证牙槽窝完整性,减少术后并发症发生,值得推广。

  • 标签: 下颌近中阻生齿 高速涡轮牙钻 牙挺法 并发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