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螺旋CT容积漫游技术(VRT)重建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3月至2019年3月本院收治的94例重建病例,包括骨关节组32例、血管组38例、其他部位组24例。依据病变性质及部位对对比剂使用和扫描技术具体设计,将病理诊断结果作为金标准,分析螺旋CT VRT与病理诊断检出率和诊断价值。结果VRT与病理诊断检出率分别为96.8%、10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VRT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分别为95.7%、96.8%、97.9%,病理诊断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分别为100.0%、100.0%、100.0%,两种诊断方法均具有较高诊断价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螺旋CT VRT在患者临床诊断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为无创直观诊断技术,可有效测量和诊断关节半脱位和骨折,在脑室、尿路、胃肠道等方面得到广泛应用,具有非常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螺旋CT容积漫游技术 三维重建 诊断价值 灵敏度 特异度
  • 简介:摘要目的应用CT灌注成像(CTP)可视化重建对Labbe静脉进行初步研究。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7—9月在淄博市中心医院行头颅CTP检查,且无颅内静脉系统疾病和其他脑血管疾病的成年患者的影像学资料,共50例(100侧)。观察Labbe静脉的显影情况和形态,测量Labbe静脉的管径及其在颅骨表面的投影。结果50例(100侧)患者观察到90支(左侧48支,右侧42支)Labbe静脉。其中单干型60侧(60%),双干型15侧(15%),未显影25侧(25%;左侧10侧,右侧15侧),左、右侧Labbe静脉的管径分别0.57~2.46(1.66±0.62)mm、0.67~2.81(1.63±0.64)mm。86支回流至横窦的Labbe静脉中,回流点的后缘在下水平线上方0.33~1.54(0.98±0.35)cm处,在颧弓中点后方2.83~7.56(4.48±1.36)cm处。结论CTP可视化重建图像能较清晰地显示绝大部分Labbe静脉,并能标注Labbe静脉在横窦上回流位置的体表投影。

  • 标签: 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 灌注成像 成像,三维 Labbe静脉
  • 简介:摘要目的应用重建分析右上肺叶肺段解剖模式,统计罕见变异类型。方法对我中心2017年10月至2020年3月101例拟行肺段切除术的肺小结节患者进行肺部结构重建,并将重建模型用于右上肺叶解剖结构的统计和分析。结果右上叶支气管以分支型最常见(77/101),其次可见二分支型(16/101)和四分支型(7/101);右上叶肺动脉以二分支(70/101)最常见,其次可见单分支(19/101)和分支(11/101),罕见情况下可见四分支型(1/101);右上叶肺静脉以二分支(63/101)最常见,其次为分支(32/101)和单分支(6/101)。此外共统计到12种罕见变异:其中支气管出现2种变异,合计2例;肺动脉出现4种变异,累计13例;肺静脉出现6种变异,累计10例。结论肺部解剖结构复杂,变异众多,术者术前应充分掌握患者手术区域的肺段解剖结构,本研究对于开展右上叶解剖性肺段切除术有一定参考价值。

  • 标签: 肺段解剖 三维重建 肺小结节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重建引导手术治疗复杂肝胆管结石的应用价值和近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19年6月湖南省人民医院肝胆外科重建引导手术治疗的56例复杂肝胆管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患者均在重建引导下成功进行手术,配合术中胆道镜取石,平均历时210.3 min,平均失血量350.6 ml。按照Clavien-Dindo评分系统,Ⅰ级并发症36例,Ⅱ级并发症5例,无Ⅲ级以上并发症。56例患者术后经过平均3.6年(5个月至8年)的门诊、电话随访,仅有1例胆肠内引流术后的患者发生反流性胆管炎。术后残石率为68.8%,残石仅限于终末支胆管,患者生活质量较好。结论重建引导手术治疗复杂肝胆管结石近期疗效满意。

  • 标签: 成像,三维 胆结石
  • 简介:摘要CT重建技术已经广泛应用于骨折诊断及其分型。基于CT重建的骨折地图绘制技术,通过绘制骨折模型来直观展现骨折线的形态学,包括骨折线的起止、走行、骨折面积等。骨折地图绘制技术为骨折诊断、骨折分型、治疗方案选择、手术内固定物设计、骨折好发部位统计、骨折标准化模型制定均提供了一个全新的方法。本文将回顾目前国内外包括对于肩胛骨骨折、胫骨远端骨折、尺骨冠状突骨折、胫骨平台骨折、桡骨小头骨折、股骨转子间外侧壁骨折、髋臼四边体骨折等骨折地图的研究进展,归纳总结了以上各个骨折模型的骨折好发部位及骨折地图绘制技术在骨折分型等方面的应用,并探讨骨折地图的临床应用前景及骨折地图绘制技术存在的问题等。

  • 标签: 图像处理,计算机辅助 诊断显像 综述 骨折,模型,地图 骨折线,形态学
  • 简介:摘要:目的 就骨关节损伤患者以螺旋 CT重建技术进行诊断的具体效果进行分析。方法 本次研究所选入患者为 40例,于本院 2018年 2月至 2019年 12月所接诊,所有患者在入院后均展开螺旋 CT重建检查以及常规 X线检查,分析诊断效果。结果 结合对比可以发现,与 X线诊断技术相比,螺旋 CT重建技术准确率更高,且影像更为清晰,可促使患者尽快得到确诊。结论 针对骨关节损伤患者按照螺旋 CT重建技术进行诊断,能够得到较为清晰的影像,提升临床诊断效率。

  • 标签: 螺旋 CT三维重建 骨关节损伤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双层螺旋 CT重建在创伤性骨折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对 2016年 2月 ~2019年 7月于我院就诊的 154例创伤性骨折患者展开研究,经由相关人员对患者螺旋 CT扫描结果及重建图像资料进行统一收集,现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经 CR、 MPR、 SSD重建后发现, 154例患者均明确为创伤性骨折,使患者病情更加立体地呈现出来,与 X线检查相比双层螺旋 CT重建准确率更高,数据存在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将螺旋 CT重建应用于创伤性骨折患者中可获得理想的诊断效果,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创伤性骨折 双层螺旋 CT三维重建 临床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针对肋骨骨折诊断,评价多层螺旋CT重建的应用价值。方法将我院2016年~2019年收录的65例患者进行研究,皆实施多层螺旋CT肋骨扫描及重建与数字化X线摄影术检查,进行对比并评价诊断效果。结果65例肋骨骨折患者共176根肋骨骨折,其中单发肋骨骨折(37.25%),多发肋骨骨折(63.75%),多层螺旋CT肋骨扫描及重建技术较数字化X线摄影可发现更多肋骨。结论通过多层螺旋CT肋骨扫描及重建能够为肋骨骨折的诊断提供准确的检查依据,值得推广。

  • 标签: 多层螺旋CT三维重建 肋骨骨折 诊断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64排螺旋CT平扫及重建对诊断网膜肿瘤的价值。方法选取2007年6月至2018年6月在牡丹江医学院红旗医院经手术和穿刺活检病理证实为网膜肿瘤的24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将其64排螺旋CT扫描及重建与病理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64排螺旋CT检查可以清晰显示网膜肿瘤的位置、大小、内部结构及与周围组织器官的毗邻关系,对网膜肿瘤的诊断有较高的特异性、敏感性及准确性。结论64排螺旋CT在诊断网膜肿瘤的位置、性质及手术前诊断与术后评价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网膜肿瘤 体层摄影术,螺旋计算机 三维重建
  • 简介:【摘要】 目的 探讨 64排螺旋 CT重建在骨关节损伤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以 2018年 4月 -2019年 1月期间来我院诊治的 71例骨关节损伤患者为研究对象。对 71例骨关节损伤患者均行常规 CT和 64排螺旋 CT诊断。结合患者最终诊疗结果,对两种类型的 CT扫描仪的确诊率进行分析比较。结果 普通二 CT扫描仪确诊病例 56例, 15例未能确诊,确诊率为 78.9%,而 64排螺旋 CT扫描仪确诊病例 70例,仅有 1例未能确诊,确诊率为 98.6%。统计分析显示,两种不同类型的 CT扫描仪对疾病的诊断率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 P<0.05)。结论 64排螺旋 CT重建能有效提高骨关节损伤患者的诊断率,直观地显示疾病的立体结构,进而为疾病的治疗提供参考依据。

  • 标签:    64排 CT 骨关节损伤 三维重建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对泌尿系统疾病患者实施双排螺旋 CT重建技术的诊断价值。方法取 2015年 1月~ 2017年 1月间本院收治的 150例泌尿系统疾病患者进行研究,对所有患者均实施双排螺旋 CT重建技术实施检查,并对所有患者实施临床综合诊断及病理检查,以病理检查结果作为金标准,统计分析双排螺旋 CT重建技术的诊断价值。结果双排螺旋 CT重建技术对输尿管良性狭窄、重复肾盂输尿管畸形、肾盂输尿管结石、膀胱癌、肾盂输尿管癌的检出率与总检出率与病理检查结果相比无差异, P> 0.05。结论对泌尿系统疾病患者实施双排螺旋 CT重建技术的诊断效果显著。

  • 标签: 泌尿系统疾病 双排螺旋 CT三维重建技术 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基于重建技术在肝切除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3月至2019年7月46例行腹腔镜手术难度评分≥8的肝切除术治疗肝癌患者资料,依据术前评估的方法不同将其分为CT增强组(n=22)和重建组(n=24)。选用SPSS 22.0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病灶评估、围术期和肝功能指标等计量资料(±s)表示,采用独立t检验;血管侵犯判断的准确率、并发症发生情况等采用χ2或Fisher检验。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46例肝癌患者均成功完成腹腔镜肝切除术,无术中死亡及中转开腹。重建组24例患者中有3例更改手术方案。CT增强组对血管侵犯判断符合率57.1%(8/13),重建组84.6%(10/1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重建组实际切除肝体积与剩余肝体积与CT增强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建组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CT增强组(P<0.05)。重建组术后肝功能指标较术前明显降低,且明显小于CT增强组(P<0.05)。结论重建技术辅助的肝切除术对手术难度大的肝癌患者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 标签: 癌,肝细胞 肝切除术 成像,三维 体层摄影术,螺旋计算机 CT增强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对泌尿系统疾病患者实施双排螺旋 CT 重建技术的诊断价值。方法取 2015 年 1 月~ 2017 年 1 月间本 院收治的 150 例泌尿系统疾病患者进行研究,对所有患者均实施双排螺旋CT 重建技术实施检查,并对所有患者实施临床综合诊断及病理检查,以病理检查结果作为金标准,统计分析双排螺旋CT 重建技术的诊断价值。结果双排螺旋CT 重建 技术对输尿管良性狭窄、重复肾盂输尿管畸形、肾盂输尿管结石、膀胱癌、肾盂输尿管癌的检出率与总检出率与病理检查结果相 比无差异,P > 0.05。结论对泌尿系统疾病患者实施双排螺旋CT 重建技术的诊断效果显著。

  • 标签: 泌尿系统疾病 双排螺旋 CT 三维重建技术 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测量健康成年人距骨的内偏角及跖倾角,为临床进钉角度及术后复位评价提供详细、可靠的数据标准。方法从2018年3月至2019年2月期间在天津医院共纳入40名健康成年志愿者,男女各20名。扫描CT后获得DICOM格式双侧踝关节数据,通过Mimics19.0软件进行距骨的重建后,使用3-matic功能对距骨内偏角、跖倾角进行测量。组间数据比较采用t检验。结果健康成人受试者内偏角为26.3°±3.2°(20.1°~32.7°),跖倾角为40.8°±2.5°(35.0°~45.7°)。男性内偏角为:左侧26.0°±3.3°,右侧26.1°±3.2°;跖倾角为:左侧40.1°±2.5°,右侧40.1°±2.5°。女性内偏角为:左侧26.5°±3.3°,右侧26.6°±3.2°;跖倾角为:左侧41.4°±2.8°,右侧41.6°±2.2°。同性之间左右侧距骨内偏角、跖倾角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0.520~-0.166,均P>0.05)。异性之间同侧距骨内偏角及跖倾角比较结果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2.001~-0.457,均P>0.05)。结论健康成年人的左右距骨内偏角及跖倾角呈对称分布,无明显性别差异,临床上可用内偏角及跖倾角为进钉角度及复位评价提供参照标准。

  • 标签: 距骨颈骨折 内偏角 跖倾角 三维重建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 64排宝石 CT重建技术在外伤骨折影像诊断中的价值和意义。方法 对 72例骨折患者行宝石 CT重建,显示该技术在外伤骨折及骨折术后诊断中的优势。结果 64排宝石 CT重建可以非常直观的显示外伤骨折及术后的情况,是非常理想的外伤骨折诊断、评估术后及预后的方法,对临床进一步制定治疗计划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 标签: 外伤,骨折,内固定术后,宝石 CT三维重建。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术前计算机重建技术在半肝切除患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2017年1月至2019年8月连续在安徽医科大学附属省立医院普外科行半肝切除68例患者资料,其中男性33例,女性35例,平均年龄60.1岁。根据术前是否行重建分为组(n=30)与对照组(n=38)。比较两组术前影像诊断与术中情况的符合率,术前影像评估脉管走形与术中所见(或解剖切除标本)的符合率,以及术前影像评估切除肝体积与实际切除肝体积的符合率。结果以术中所见为准,组术前影像检查诊断胆管结石、肝门部胆管癌、肝占位病变与术中情况符合率96.7%(29/30),对照组符合率为94.7%(36/38),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以术中所见(或解剖标本所见)为准,组门静脉、胆管走行术前评估与术中所见(或解剖标本所见)符合率分别为93.3%(28/30)、96.7%(29/30),对照组符合率分别为73.7%(28/38)、79.0%(30/38)。组肝体积符合率96.7%(29/30),对照组为79.0%(30/38)。组门静脉、胆管走行和切除肝体积符合情况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术前计算机重建技术能明确诊断肝门部占位、胆管结石,可精准描述脉管走行,在半肝切除中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肝切除术 三维重建 肝门部胆管癌 胆管结石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以多层螺旋 CT 结合重建影像进行胫骨平台骨折诊断和分型时的结果可靠性。 方法: 从 2019 年 2 月 ~2020 年 4 月胫骨平台骨折患者中选取 95 例,计算机随机分组, 47 例归入 A 组,作为对照样本, 48 例归入 B 组,作为观察样本,前者执行 CR 诊断,后者执行多层螺旋 CT 结合重建影像诊断。观察两组分型、诊断情况。 结果: 分型诊断率,各型 B 组 >A 组,差异有可比性( P<0.05 )。诊断结果对比: B 组敏感性 [ 93.75% ]>A 组 [ 75.43% ] ,差异有可比性( P<0.05 ); B 组特异性 [ 92.51% ]>A 组 [ 73.59% ] ,差异有可比性( P<0.05 ); B 组诊断效率 [ 95.83 ( 46/48 ) ]>A 组 [ 72.34% ( 34/47 ) ] ,差异有可比性( P<0.05 )。 结论: 对胫骨平台骨折患者进行诊断时,执行多层螺旋 CT 检测,联合重建影像技术,可进行更准确分型、诊断,可靠性更高,优于 CR 诊断,应用价值良好。

  • 标签: 胫骨平台骨折 多层螺旋 CT 诊断分型 三维重建技术
  • 简介:【摘要】目的 对膝关节骨折患者采用多层螺旋 CT重建及后处理的应用效果进行探讨分析。方法 将 2018年 1月 -2020年 1月期间我院收治的经临床病理确诊为膝关节骨折的 70例患者平均分成两组,分别采用 X线片和多层螺旋 CT 进行诊断,对比分析两种诊断方法对于膝关节骨折患者的应用效果。结果 对比两种诊断技术的检出率,多层螺旋 CT( 92.83%)> X线( 71.43%),且其中主要以多平面重组 (MPR)像诊断正确率最高,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 多层螺旋 CT重建及后处理技术对于膝关节骨折患者的诊断效果较好,其诊断结果可作为临床治疗方案的有效依据。

  • 标签: 多层螺旋 CT重建及后处理技术 膝关节骨折 检出率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重建技术在心胸外科新入职护士临床教学培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2018年1月选取该院心胸外科新入职护士40人,临床教学培训中应用重建技术,从2017年1~12月心胸外科新入职护士中选取40人作为对照组,比较重建技术应用前、后心胸外科新入职护士的考核成绩以及临床教学满意度。结果重建技术在心胸外科新入职护士临床教学培训中应用后的考核成绩相比应用前成绩显著提高;重建技术应用后的临床教学满意度相比应用前显著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基于重建技术在心胸外科新入职护士临床教学培训中的应用,可以实现对临床教学培训效果的改善,有助于提高临床教学满意度。

  • 标签: 三维重建技术 心胸外科 临床护理教学 护理培训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仰卧位和俯卧位CT重建,测量胸腰椎大血管与椎体的最短安全距离,以判断双皮质椎弓根螺钉置入的安全性,降低血管损伤的风险。方法对20例男性及20例女性(年龄范围为21~76岁,平均年龄53.4岁)的俯卧位、仰卧位胸腰椎(T9~L3)CT重建进行测量,获取主动脉/下腔静脉与椎体最短距离(D-AV/D-VV)及主动脉/下腔静脉与椎体相对角度(A-AV/A-VV)。以自身对照做配对t检验。结果俯卧位和仰卧位下D-AV在T12时最短[(3.39±0.99)、(3.18±0.68) mm],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736,P>0.05),在T9~T11,L2阶段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9:(5.94±1.73) mm比(5.07±1.25) mm,t=3.956,P<0.05;T10:(5.93±1.86) mm比(4.65±1.50) mm,t=5.867,P<0.05;T11:(4.71±2.55) mm比(3.87±1.11) mm,t=3.115,P<0.05;L2:(4.09±1.58) mm比(4.61±1.98) mm,t=-3.739,P<0.05]。T9-L3节段的主动脉从前外侧偏移到前内侧。除T12、L1外,其余各椎体俯卧位和仰卧位的A-AV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9:(19.47±10.49)°比(32.07±11.33)°,t=-10.619,P<0.05;T10:(18.47±10.93)°比(22.79±8.48)°,t=-2.219,P<0.05;T11:(11.85±8.60)°比(16.19±8.40)°,t=-6.245,P<0.05;L2:(10.70±7.61)°比(13.58±7.38)°,t=-7.806,P<0.05;L3:(5.30±5.68)°比(8.85±3.80)°,t=-7.489,P<0.05]。俯卧位的主动脉比仰卧位更靠近前内侧。俯卧位和仰卧位D-VV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L1:(10.77±3.93) mm比(11.81±2.29) mm,t=-1.877,P>0.05;L2:(10.91±3.52) mm比(9.98±2.90) mm,t=1.584,P>0.05;L3:(5.74±1.95) mm比(5.50±2.17) mm,t=2.320,P>0.05],A-VV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L1:(27.23±4.91)°比(26.26±3.72)°,t=1.480,P>0.05;L2:(29.07±7.06)°比(27.20±4.93)°,t=1.988,P>0.05;L3:(24.88±8.21)°比(23.21±4.47)°,t=2.795,P>0.05]。L3节段D-VV最短[(5.74±1.95)、(5.50±2.17) mm]。下腔静脉无明显移动性,固定在靠近中线20°~30°的范围。结论在使用椎弓根螺钉双皮质固定时,确保螺钉突出端小于3 mm是安全的。在判断最短距离时,仰卧位测量较安全,但选择螺钉置入方向时应参考俯卧位CT,以此更好地进行术前决策。

  • 标签: 双皮质固定 胸腰段脊柱疾病 椎前血管 俯卧位CT三维重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