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5 个结果
  • 简介:<正>自1867年《资本》第一卷德文第一版出版以来的130年间,特别是在1967年《资本》第一卷出版100周年以后的30年间,在世界范围内,无论是在马克思的拥护者还是在马党思的反对者的眼中,《资本》都无疑是世界最有影响的经济学著作之一。一个不可否认的事实是:现代人读《资本》,依然可以感受到其中的理论魅力和现实意义。这对投身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设实践的中国人来

  • 标签: 资本论 马克思主义理论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马克思恩格斯 现实意义 科学理论
  • 简介:<正>以《剩余价值理论》为主题编辑出版《资本》第四卷,是由恩格斯在马克思逝世后提出来的。马克思生前一直认为,《资本》第四卷(马克思当时还称作第四册)的主题,应该是“十七世纪中叶以来的政治经济学理论史”,简称为“理论史”。据此,近年来我国学术界有些人提出质疑,认为恩格斯主张以《剩余价值理论》为主题编辑出版《资本》第四卷,“不仅在形式上而且在内容上都是不恰当的,至少不符合马克思本人的原意”;或者认为恩格斯并不十分清楚《剩余价值理论》的整个写作过程,也没有机会和时间对它进行系统的探索和考察,因而恩格斯并不完全理解《剩余价值理论》,他提出的编辑《剩余价值理论》的一些具体设想“也是不切实际的”。实际上,这些

  • 标签: 《资本论》 恩格斯晚年 剩余价值理论 马克思 独特理解 编辑出版
  • 简介:《第六章直接生产过程的结果》是马克思1864年上半年撰写的《资本》第一卷最后一章的手稿。《第六章直接生产过程的结果》分作三节,阐明的核心观点和基本问题是,孕育着剩余价值的商品作为资本直接生产结果所具有的资本主义经济关系的本质,资本的生产过程向资本的流通过程过渡的中介关系。马克思对资本直接生产过程结果阐释表明:不仅生产过程的物的条件表现为生产过程的结果,而且物的条件的特殊社会性质也是如此;直接生产过程是具有特殊资本主义特征的整个生产关系的再生产;特殊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分裂为两极”趋势,为扬弃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为新的社会形态创造出物质基础和现实条件。《第六章直接生产过程的结果》虽然没有收入《资本》第一卷德文第一版,但马克思在这部手稿中,从直接生产过程结果上对资本主义经济关系作出的探索,无论是对《资本》第一卷理论体系和科学方法、还是对马克思经济思想历史与当代的研究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 标签: 马克思 《资本论》第一卷 直接生产过程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