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2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前外侧与后外侧小切口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骨折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创伤骨科老年股骨骨折患者92例,随机分为两组,A组46例,予以后外侧小切口髋关节置换术治疗;B组46例,予以前外侧小切口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手术临床资料、术后并发症情况,采用Harris评分评价术后关节功能,调查问卷调查术后满意度。结果:①A组患者手术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和术后引流量明显小于B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然两组患者住院时间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②A组术后关节功能与B组相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而A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A组的患者术后满意率明显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5C(P〈0.05)。结论:前外侧和后外侧小切口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骨折临床疗效相似,但后外侧小切口操作简便,能够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手术出血量、降低术后并发生症发生,患者满意度较高,对老年股骨骨折治疗临床价值较高。

  • 标签: 前外侧小切口 后外侧路小切口 髋关节置换术 股骨颈骨折 临床疗效
  • 简介:目的探讨前腹膜前间隙无张力疝修补手术和传统疝囊高位结扎手术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8月到2014年11月我院收取的腹股沟疝气病人共87例,并随机分为对照组(n=43)和观察组(n=44).对照组给予传统疝囊高位结扎手术,观察组给予前腹膜前间隙无张力疝修补手术,对比两组的手术、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长、下床活动时间和住院天数显著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并发症比较,两组患者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腹股沟疝治疗中,前腹膜无张力疝修补手术具有手术持续时间短、恢复时间短等优点,值得推广.

  • 标签: 腹股沟疝气 前入路腹膜 无张力疝修补术 疝囊高位结扎术
  • 简介:目的:讨论椎旁肌间隙结合伤椎置钉技术治疗胸腰段骨折的近期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4月至2014年9月我院确诊的胸腰段骨折患者95例,应用椎旁肌间隙结合伤椎置钉技术治疗。分别在手术前、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1年,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腰背痛日本骨科协会评分(JOA)对患者手术前后腰背疼痛进行评估,另外对手术前后伤椎前后缘高度比及胸腰段后凸畸形Cobb角进行测定分析。结果:患者术后的VAS评分、JOA评分随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1年时间不断下降,且均低于手术前,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患者不同时间点的伤椎前后缘高度比不断下降,且胸腰段后凸畸形Cobb角较术前均明显减小,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椎旁肌间隙结合伤椎置钉技术治疗胸腰段骨折患者,可缓解其腰背疼痛,术后脊柱矫形效果明显,短期预后好,值得在临床上广泛应用。

  • 标签: 椎旁肌间隙入路 伤椎置钉技术 胸腰段骨折 临床疗效
  • 简介:目的:探讨经椎旁肌间隙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疗效及对Cobb’S角与椎体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13年8月至2015年8月我院接诊的94例胸腰椎骨折患者,通过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n=47)和对照组(n=47),观察组使用经椎旁肌间隙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对照组使用传统开放式置入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比较两组围术期情况及术前术后视觉模拟评分法(VAS)、下腰痛功能障碍指数(ODD、Cobb’S角和椎体前缘高度的变化。结果:观察组切口长度、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卧床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两组手术前VAS评分、ODI评分、Cobb’S角、椎体前缘高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后7d、1个月时VAS评分、ODI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手术后1个月、1年时Cobb’S角、椎体前缘高度均显著改善(P〈0.05),且观察组手术后7d、1个月时VAS评分、ODI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O.05),手术后1个月时Cobb’s角、椎体前缘高度均优于对照组(P〈0.05),但两组手术后1年时Cobb’S角、椎体前缘高度比较无显著差异(P〉O.05)。结论:在胸腰椎骨折患者中应用经椎旁肌间隙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效果显著,其具有创伤小、手术时间短、出血量少、术后椎体功能恢复快等优点。

  • 标签: 胸腰椎骨折 椎旁肌间隙入路 Cobb’S角 椎体功能
  • 简介:报道了分离自土壤的一个弯霉属新记录种,即高山弯霉(TolypocladiumnubicolaBissett).其主要鉴别特征是:①在查氏培养基上,25℃,14d,直径达30~35mm,平展;②瓶梗直接着生于菌丝或简单的分生孢子梗上,有再育现象,基部拟椭圆形膨大或球形膨大,(2.6~7.2)μm×(1.3~3.2)μm,颈部细长,常弯曲,(3.0~6.3)μm×0.3μm;③分生孢子单生,柱状至椭圆形,(1.6~3.8)μm×(0.8~1.2)μm,外无黏液层.

  • 标签: 弯颈霉属 高山弯颈霉 分布
  • 简介:目的探讨犬自体髂骨骨膜游离移植治疗股骨骨折的效果。方法选用毕格犬7只,共14个髋关节,制成股骨骨折模型。骨折经螺钉固定后,取髂骨骨膜移植于骨折处,于术后1个月和3个月X线拍片并取髋关节标本观察。结果术后1个月;X线见骨折线模糊;肉眼观察;移植的骨膜与股骨生长在一起;镜下观察;骨膜内毛细血管大量增生,大量类骨质及软骨细胞生成,术后3个月;X线见骨折愈合;肉眼观察;骨膜移植处有大量骨组织生长,填满了骨折端;镜下;骨膜内血管网非常丰富。大量骨细胞生成,新生骨小梁深入到股骨原有骨小梁中并与之融合,结论犬自体髂骨骨膜游离移植可以成活和成骨,能重建股骨血运,促进骨折愈合。

  • 标签: 骨膜游离移植 修复 股骨颈骨折
  • 简介:作为一名年轻的生理学工作者,我第一次参加张锡钧基金会全国青年优秀生理学论文交流会,与来自全国各地的生理学界专家、学者及年轻同行们共聚一堂,在宽松而热烈的氛围中畅所欲言、相互交流。我的论文有幸获得一等奖,自己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有欢喜、激动,也夹杂着些许的忐忑。取得这样的成绩,我要感谢中科院神经科学研究所的徐天乐研究员的谆谆教导。同时,也由衷的感谢中国生理学会张锡钧基金会给我们年轻人提供了展示自己和相互交流、学习的机会。这次获奖,

  • 标签: 科学研究所 中国生理学会 交流会 基金会 工作者 研究员
  • 简介:采用土壤稀释平板法从采自长白山自然保护区北坡森林的土壤样品中分离纯化出较多的弯霉属(Tolypocladium)真菌菌株,经形态观察鉴定出3个种,即雪白弯霉(T.niveum)、柱孢弯霉(T.cylindrospo-rum)及地生弯霉(T.geodes),其中(T.cylindrosporum)和(T.geodes)为中国新记录种。统计分析结果表明这3种真菌为喜冷真菌,表现出具有海拔分布特点。

  • 标签: 分类 弯颈霉属 中国新记录种
  • 简介:采用土壤稀释平板法从采自长白山自然保护区北坡森林的土壤样品中分离纯化出较多的弯霉属(Tolypocladium)真菌菌株,经形态观察鉴定出3个种,即雪白弯霉(T.niveum)、柱孢弯霉(T.cylindrospo-rum)及地生弯霉(T.geodes),其中(T.cylindrosporum)和(T.geodes)为中国新记录种。统计分析结果表明这3种真菌为喜冷真菌,表现出具有海拔分布特点。更多还原

  • 标签: 分类 弯颈霉属 中国新记录种
  • 简介:【目的】薇甘菊盲蝽是入侵植物薇甘菊的天敌昆虫。CYP4家族基因在专食性昆虫与宿主植物的相互作用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探明其在不同部位的表达情况,可为薇甘菊生物控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RACE技术克隆薇甘菊盲蝽CYP基因,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其在不同部位的表达情况。【结果】PmCYP4C1基因全长1713bp,其中ORF长1500bp,共编码500个氨基酸,理论分子质量为57.44ku,无信号肽;与其他昆虫CYP4家族基因的同源性大于40%,与温带臭虫CYP的亲缘关系最近。该基因在雌、雄虫各部位均有表达,且都是足部的表达量明显地高于其他部位;雌、雄虫的表达差异在于雄虫翅膀中的表达量明显地高于触角和残体,但在雌虫中这3个部位的表达量无显著差异,且雄虫翅膀中的表达量显著地高于雌虫,是其2.37倍。【结论】薇甘菊盲蝽PmCYP4基因除参与代谢有毒物质外,其主要功能可能是编码与薇甘菊盲蝽运动相关的酶。

  • 标签: 薇甘菊颈盲蝽 细胞色素P450 基因克隆 表达分析
  • 简介:【背景】台湾芒果是我国南方种植的最重要的热带水果之一,其分布广、产量高,极具经济价值。福建地处台湾海峡西岸,与台湾隔海相望,气候条件与台湾相仿,所以台湾芒果很容易在福建定植。然而,台湾芒果在福建的大面积种植,带来了新的虫害问题。因此,掌握台湾芒果园害虫发生的动态及规律对其防治具有重要意义。【方法】2006年8月~2007年8月对福建省惠安县台湾芒果树冠层节肢动物群落进行系统调查。【结果】共采集到28247头节肢动物,隶属于2纲15目79科145种。其中,害虫76种(占总群落物种数的52.41%)、天敌42种(占28.97%)、中性昆虫27种(占18.62%)。芒果园节肢动物的物种丰富度、个体数、群落多样性、均匀性和优势集中性等都呈明显的季节消长规律。多样性指数表现为总群落〉天敌亚群落〉中性昆虫亚群落〉害虫亚群落;均匀度表现为天敌亚群落〉中性昆虫亚群落〉总群落〉害虫亚群落;优势集中性指数表现为害虫亚群落〉中性昆虫亚群落〉总群落〉天敌亚群落。生态优势度测定显示:芒果小爪螨和茶黄蓟马是害虫中的优势种;主要天敌有腹管食螨瓢虫和园蛛科等,优势种是腹管食螨瓢虫;中性昆虫主要以双翅目的花翅摇蚊、啮虫目的凹翅单啮及膜翅目的中国小黑家蚁和红蚂蚁为主。【结论与意义】本研究为芒果园生物资源及天敌的保护与利用、芒果害虫的预测预报和持续控制提供了理论依据。

  • 标签: 芒果 冠层 节肢动物 群落结构 多样性 福建省
  • 简介:目的:在研究内质网应激介导的细胞凋亡过程中,我们发现Ringfingerprotein13(RNF13)具有促进细胞凋亡的功能。我们拟研究沉默RNF13后细胞对Tunicamycin等引起的细胞凋亡的影响,以及RNF13对活性形式的caspase3,XBP1(X-boxbindingprotein1)的剪切以及IRE1(Endoplasmicreticulumtonucleussignaling1)磷酸化的影响以有助于了解RNF13促进细胞凋亡的信号通路的研究。方法:基因沉默RNF13,利用MTT方法研究RNF13沉默后对细胞增殖的影响,RNF13基因沉默后对XBP1剪切的影响,免疫印迹观察RNF13对IRE1磷酸化的影响。结果:RNF13基因沉默效率在80%以上。RNF13基因沉默后明显抑制细胞凋亡;敲低RNF13的细胞可抵抗衣霉素以及毒胡萝卜素的诱导的细胞凋亡。Caspase-3是细胞凋亡的关键蛋白。敲低RNF13后caspase-3的活性形式明显降低(降低70%,P〈0.001)。在加入衣霉素引起内质网应激的情况下,敲除RNF13的细胞XBP1的切割活性明显降低。敲除RNF13的细胞中IREl的磷酸化明显降低(降低90%,P〈0.001)。结论:RNF13通过IRE1-XBP1信号通路调节细胞凋亡。

  • 标签: 内质网应激 细胞凋亡 RNF13 IRE1 XBP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