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4
74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探索来源于的表皮细胞的分离培养方法,为其进一步作为皮肤组织工程中的种子细胞或临床应用奠定前期研究基础。方法取3~9岁健康儿童包皮环术后包皮,经分离酶处理分离真表皮,再将表皮以胰蛋白酶消化为细胞悬液,分别接种于有血清培养基DMEM和无血清培养基K-SFM中进行细胞培养,观察表皮细胞生长融合情况及克隆形成率。结果表皮细胞在DMEM和K-SFM培养液中均能融合成片,但在K-SFM中的融合成片时间明显短于在DMEM中所需时间;在K-SFM中2周时克隆形成率显著高于在DMEM中的克隆形成率。结论两步酶法分离表皮细胞接种于K-SFM中培养,是一种简便有效的表皮细胞分离培养方法。

  • 标签: 表皮 细胞分离 细胞培养技术 血清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探讨双极等离子电术治疗宫腔疾病的临床疗效及其安全性。方法:选择2010年1月~2012年6月本院妇科收治的子宫内膜息肉和粘膜下肌瘤患者共189例,其中行双极等离子电治疗者纳入双极组(n=72),行单极电治疗的患者纳入单级组(n=117)。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膨宫液用量、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并评估两组术后6个月的临床疗效。结果:双极组手术时间、手术出血量、膨宫液用量显著低于单极组(P均〈0.05),两组并发症的发生率均无明显差异(P〉0.05)。双极组患者术后1月内阴道流血、排液天数显著短于单极组(P〈0.05),但两组术后6个月的治疗效果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双极等离子电切除术治疗子宫内膜息肉及粘膜下肌瘤具有快速、安全、有效、出血少、手术时间短、膨宫液用量少等优势,并能维持患者电解质平衡,值得临床广泛应用和推广。

  • 标签: 双极等离子电切术 粘膜下肌瘤 内膜息肉 单极电切术
  • 简介:人类诞生以来,与生态环境的关系就逐渐形成,并且随着人类文明的发展逐渐发生着变化,两者之间的关系十分复杂,人类有自己的权利和价值,生态环境也一样.但人类在对自身权利和价值的追求过程中很难意识到生态环境的自身权利和价值,因此在发展过程中生态环境危机则成为了人类活动的必然产物.

  • 标签: 生态环境 生态危机 社会主义
  • 简介:肥胖已经成为一种社会现象,其发病过程复杂,危害严重。近年来的研究表明,肥胖是一种由食欲和能量调节紊乱引起的疾病,与遗传、环境、膳食结构等多种因素有关,其中基因是主要的决定因素。最近人和小鼠的肥胖基因被相继克隆,发现它能在脂肪组织特异表达,其编码的蛋白Leptin可作用于下丘脑,产生抑制摄食、减轻肥胖、减少体重的作用。此外,它还对生殖系统、造血系统等有调节作用。

  • 标签: 肥胖基因 瘦蛋白 瘦蛋白受体
  • 简介:目的:探讨以乳突迹和翼钩为基点的侧颅底分区新方法。方法:在乳突迹后缘、翼钩、枕骨大孔前缘中点和颧根四个结构间相互连线,区分侧颅底并测量连线的长度。结果:乳突迹与侧颅底重要结构的关系密切,迹后缘与翼钩连线和正中线将侧颅底分成内、外侧两个大的三角区,每个区再分成前后两个三角区共四个三角区,即腭和颞下三角、咽三角、关节和听三角、血管神经三角,其中血管神经三角的三边长度左右侧分别为(74.52±5.47)mm和(74.66±5.41)mm、(59.77±3.84)mm和(59.67±3.56)mm、(42.23±3.11)mm和(42.48±2.60)mm。结论:本研究提供了新的侧颅底分区方法,且血管神经三角的区域划分更为科学,为临床侧颅底手术入路和定位提供了解剖学参考。

  • 标签: 乳突切迹 翼钩 侧颅底 分区
  • 简介:目的:构建snail基因真核表达载体并鉴定。方法:使用RT-PCR法获取snail基因全长cDNA,经BamHI、EcoRI双酶、连接,插入pcDNA3.1(+)真核表达载体,转化TOP10感受态细胞,用含氨苄青霉素的LB培养基筛选阳性克隆,提取质粒双酶电泳及测序鉴定,瞬时转染siha细胞Western-blot从蛋白水平鉴定重组质粒在真核细胞内的表达。结果:pcDNA3.1-snail重组质粒经酶电泳符合预期片段,测序鉴定插入片段与NCBIGenBank文库中人snail序列一致,重组质粒瞬时转染后snail蛋白表达量明显增高。结论:成功构建pcDNA3.1-snail重组质粒载体,为进一步探讨snail基因生物学功能奠定了基础。

  • 标签: SNAIL 重组质粒 载体构建
  • 简介:目的:为进一步研究CLP(coactosin-likeprotein)与5’-脂氧合酶、肌动蛋白的相互作用机制及功能,开展CLP克隆表达、分离纯化研究,以得到高纯度的CLP,并对其生物化学特性进行分析测定。方法:从的胎肝cDNA文库中经PCR扩增得到CLP基因,克隆到原核表达载体pGEX-6p-1中并获得高效表达,经过GlutathioneSepharose4B亲和层析和Su-perdex75分子筛纯化,得到高纯度的CLP;在此基础上进行SDS-PAGE、动态光散射和分析型超速离心等实验,并进一步分析实验结果。结果:CLP在溶液中主要以单体形式呈现;CLP的摩擦率为1.909,证实该蛋白质具有线性化趋势存在的可能性,且线性化程度较高。结论:实验结果揭示了CLP作为线性化蛋白质的可能性,为进一步搭建CLP和丝状肌动蛋白的作用模型奠定了一定的数据基础。

  • 标签: 人源CLP 表达 纯化 生化特性
  • 简介:目的建立人肝癌细胞系HCC-9724(简称H)淋巴结转移模型,研究肿瘤转移机理。方法采用裸鼠肝脏原位移植法,接种肿瘤细胞,取其淋巴结转移灶反复肝内接种,连续传三代后,观察其转移特性,采用SABC法测定淋巴结中nm23和Ⅳ型胶原酶表达。结果裸鼠原位接种50d,肝内长出约1.7cm×6.0cm大小的肿瘤,呈分叶状,质地较软,周围血供丰富,瘤组织与邻近脏器粘连,有明显的浸润和转移,经裸鼠三次筛选后肿瘤潜伏期短(15d),瘤体大,形成广泛的肠系膜淋巴结转移,淋巴结中Ⅳ型胶原酶表达呈强阳性;而nm23呈弱阳性。结论采用裸鼠肝原位移植法,反复筛选,获得了肝癌淋巴结高转移模型。

  • 标签: 原位移植 裸鼠 肿瘤 人肝癌 淋巴结 Ⅳ型胶原酶
  • 简介:血小板生成素是新近发现的一个非常重要的造血调控因子.经过40多年的不懈努力,基本上阐明了血小板生成素及其受体系统(TPO/c-Mpl)在造血调控方面的作用,并在此基础上,研制了重组血小板生成素,以治疗放疗和化疗引发的血小板减少症.本文综述了近年TPO及其受体c-Mpl系统对造血调控的研究进展,涉及TPO和c-Mpl的基因和蛋白分子结构、基因表达调控、可能经历的信号传导途径、TPO/c-Mpl系统主要的生理作用、TPO在血液循环中的代谢过程以及目前重组血小板生成素的临床研究现状等六个方面.深入理解TPO/c-Mpl系统的结均和作用,将加深人们对机体的造血调控和血液病的认识,并将有助于相关疾病的临床治疗.

  • 标签: 人血小板生成素 血小板生成素受体 基因调控 研究进展
  • 简介:近年来,随着广谱抗生素、激素和免疫抑制剂的广泛应用,AIDS、糖尿病等疾病的不断增加及器官移植和介入技术的普遍开展,深部真菌感染急剧增多。而我国人口日趋老龄化,老年患者住院感染日渐突出,尤其是真菌感染在近年来不断增加,严重威胁着患者的身心健康和预后。为进一步了解延安市老年患者深部真菌感染情况,分析感染危险因素,有效预防和控制真菌感染,笔者比较研究了89例临床继发深部真菌感染的老年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报道如下。

  • 标签: 老年患者 院内感染 真菌 危险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