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1 个结果
  • 简介::随着医学教育方式不断被创新与改善,单一的医学课程教育模式已经不能满足于新形势医学生的培养。医学课程整合可以将学科知识串联在一起,形成有机的融合。其具有综合性、多元化的特点,便于医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与应用。目前,在实行医学课程整合中存在着师资力量薄弱、学生素质参差不一、医学院校课程设置不合理、教学资源缺乏以及缺少统一的课程整合的评价标准等现状问题。因此有效的实施医学课程整合,仍需各医学院校因地制宜采取相应措施,通过调整课程结构、提升师生素质,建立起有效的评价措施等手段来促进与改善医学课程整合。

  • 标签: 医学课程整合 现状 措施
  • 简介:[目的]松材线虫是我国一种重要的检疫性外来入侵物种,给我国林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近年来在松材线虫疫区的调查发现,一些年平均温度8℃左右的高海拔地区也开始有松材线虫病的发生,说明其分布线可能开始向北和高海拔地区移动。因此,在松材线虫低温适应性驯化环境,对松材线虫在我国的最新风险分布区进行了预测。[方法]将松材线虫分为长期(30d)暴露和短期(24h)暴露2组进行低温(3、1、0、-1、-3、-5、-6、-7、-9、-12℃)暴露实验,得出致死温度LT50、LT75和LT99。利用CLIMEX1.0适生性分析软件与ArcGIS10.2地理信息系统软件以LT50、LT75和LT99为界限划分风险分布区。利用CLIMEX软件导入新的温度数据对松材线虫进行适生性分析,将结果导入ArcGIS中,进行IDW插值,以EI值划分松材线虫风险分布区。对有无低温胁迫及不同低温胁迫时间的中度风险分布北线的变化趋势进行分析。[结果]松材线虫长期冷胁迫(30d)条件的中度风险分布区界线比短期冷胁迫(24h)条件和无胁迫条件(以EI值划分)的中度风险分布区界线明显靠北。[结论]随着低温胁迫时间的延长,松材线虫分布区有向北扩散的趋势,即产生一定的低温适应性进化。

  • 标签: 松材线虫 ARCGIS CLIMEX 风险分析 低温适应性
  • 简介:以290份遗传多样性丰富的自交系为材料,研究不同种植密度茎秆抗推力和纤维品质性状与茎秆抗倒性之间的关系;对不同杂种优势群的抗推力和纤维素含量进行多重比较,并筛选茎秆抗推力和纤维品质性状优良的自交系。结果表明:不同种植密度和不同自交系间的抗推力的显著性差异均达到显著水平。抗推力与纤维素含量在高密度和低密度条件均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多重比较结果显示,高密度条件的纤维素含量在不同类群间没有显著性差异,高密度和低密度条件的抗推力和低密度条件的纤维素含量存在类群间的显著性差异。不同杂种优势群中,抗推力和纤维素含量在两个密度均表现稳定优良的自交系,瑞德群分别包括4个和3个,兰卡斯特分别包括1个和5个,P群分别包括2个和2个,旅大红骨分别包括2个和1个,塘四平头分别包括2个和1个。

  • 标签: 玉米 茎秆 种植密度 抗推力 纤维品质性状 抗倒伏
  • 简介:慕课(MOOC)热带来了在线课程的新体验,学生就此有了提高学术英语能力的迫切要求,同时给高等教育大力倡导的专用英语(ESP)发展创造了难得的机遇。本文简述了慕课和ESP的基本概念、特点及影响,以军医大学的生物化学英语教学为例,从教学内容、教学方式、考核方式等方面探讨了目前生物化学英语教学的现状,提出了生物化学英语ESP课程建设的相关对策,建议选择贴近学习者需求的慕课课程、分阶段有侧重进行专业学术英语技能培训,此举将有助于慕课课程模式ESP教学改革的开展,促进国际化人才的培养。

  • 标签: 慕课 军医大学 生物化学 专用英语 教学改革 学习需求
  • 简介:目的:探讨中重度肺/外源性ARDS患者行不同时间俯卧位通气的治疗效果.方法:将中重度30例肺/30例外源性ARDS患者分别行2h、4h俯卧位通气,观察患者APCHEII评分,氧合指数、胸片吸收情况、心率、平均动脉压、脱机拔管时间,出ICU时间.结果:四组患者APCHEII评分、心率、平均动脉压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肺内源性ARDS患者行2h、4h俯卧位通气均能有效改善患者氧合指数,4h组较2h组氧合指数改善、胸片吸收情况更明显,4h组在脱机时间、转出ICU时间均优于2h组(P<0.05);肺外源性ARDS患者行2h、4h俯卧位通气均能有效改善患者各项指标,但两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且均优于肺内源性ARDS患者(P<0.05).结论:俯卧位通气可改善中重度肺/外源性ARDS患者的病情,其对肺外源性ARDS患者效果更好,2h俯卧位通气即能取得较好效果,而肺内源性ARDS患者需更长时间的俯卧位通气改善病情且预后较差.

  • 标签: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俯卧位通气 氧合指数
  • 简介:目的:比较不同手术时机治疗颅前循环动脉瘤破裂患者的疗效及对患者远期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0年3月-2015年10月收治的120例颅前循环动脉瘤破裂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接受显微手术夹闭治疗,按手术时机分为超早期组(〈24h,n=43)、早期组(24-72h,n=36)、延期组(≥10d,n=41),比较各组术后颅动脉栓塞改善程度,统计各组中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采用格拉斯哥量表(GOC)评定患者术后恢复情况,采用改良Rankin(mRS)表评定患者远期预后。结果:超早期组完全栓塞率略高于早期组、延期组,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超早期组中、术后各并发症发生率略低于早期组、延期组,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12、24个月,超早期组、延期组GOS评分高于早期组、mRS评分低于早期组,超早期组GOS评分高于延期组,mRS评分低于延期组(P〈0.05)。结论:不同手术时机治疗颅前循环动脉瘤破裂手术效果无明显差异,但超早期、延期手术患者术后恢复及预后评分稍优于早期手术。

  • 标签: 前循环动脉瘤 手术 超早期 预后
  • 简介:目的研究骨局部单次注射小剂量辛伐他汀对大鼠心梗后血管新生和心功能的影响。方法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心肌梗死模型组和骨注射辛伐他汀组(n=12)。冠状动脉左前降支结扎建立大鼠心肌梗死模型。24h后实验组左胫骨单次注射辛伐他汀0.5mg,4周后分别通过小动物超声心动图评价左室功能,三苯基氯化四氮唑(TTC)染色计算心肌梗死面积,免疫荧光染色检测局部血管新生情况。结果超声心动图结果表明心肌梗死4周后左心室收缩功能明显下降,骨注射辛伐他汀对大鼠心肌梗死后左心室功能未见明显改善;TTC染色发现骨注射辛伐他汀组心肌梗死面积未见明显减少;免疫荧光染色显示,骨注射辛伐他汀组心肌血管密度没有显著增加。结论大鼠心梗24h后骨单次注射小剂量辛伐他汀(0.5mg),心肌梗死面积、血管新生及心脏功能无显著改善。

  • 标签: 骨内注射 辛伐他汀 血管新生 心肌梗死 内皮祖细胞
  • 简介:目的:研究腹腔与开腹手术对进展期胃癌患者围手术期疗效及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从2015年9月至到2016年8月在医院治疗的进展期胃癌患者124例作为研究对象,依照简单数字随机表法将患者分成观察组以及对照组各含62例,对观察组进行腹腔辅助手术,对照组则给予开腹手术,对比两组围期疗效相关指标,手术前后的免疫功能指标CD4+、CD8+及CD4+/CD8+),以及两组术后的并发症.结果:观察组的手术时间明显长于对照组,且切口长度、出血量少于对照组,住院时间和术后排气时间均较对照组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组CD4+、CD4+/CD8+水平均较术前明显降低,而CD8+水平明显上升,且术后观察组CD4+、CD4+/CD8+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观察组并发症的总发生率是4.84%,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6.1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利用腹腔手术治疗进展期胃癌,具有较好的疗效,且对患者免疫功能产生的影响较小,安全性较高,值得给予推广.

  • 标签: 腹腔镜 开腹手术 胃癌 进展期 疗效 免疫功能
  • 简介:目的:进一步探讨经皮穿刺椎弓根途径椎体成形与传统保守治疗方法的临床比较差异,从而为临床相关实践提供借鉴和参考依据。方法:2014年12月至2015年5月医院临床收治的胸腰椎椎体转移肿瘤患者共计88例,根据治疗方法分成研究组(经皮穿刺椎弓根途径椎体成形组)和对照组(传统保守治疗方法组),每组患者44例。观察和比较两组患者实施不同治疗后的临床满意度。结果:研究组患者手术1d、1个月、3个月、6个月和1年后的临床满意度均显著的高于对照组,且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皮穿刺椎弓根途径椎体成形治疗胸腰椎椎体转移肿瘤的临床综合效果显著,与传统保守治疗方法相比较可有效改善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 标签: 经皮穿刺椎弓根途径椎体成形术 传统保守治疗 胸腰椎椎体转移肿瘤 临床疗效
  • 简介:目的:探讨经腹次全子宫切除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效果及对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8(IL-8)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2014年2月~2016年2月收治的106例子宫肌瘤患者,参照抽签法分作对照组与研究组。对照组采用经腹全子宫切除治疗,研究组采用经腹次全子宫切除治疗。比较两组的手术时间,出血量,肛门排气时间,住院时间,手术前后VEGF、IL-6、IL-8、促卵泡生成素(FSH)、雌二醇(E2)、抗苗勒管激素(AMH)水平的变化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的手术时间、出血量、肛门排气时间、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手术前,两组血清VEGF、IL-6、IL-8、FSH、E2、AMH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后,研究组血清IL-6、IL-8、E2、AMH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血清FSH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血清VEGF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并发症的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经腹次全子宫切除治疗子宫肌瘤患者可起到与经腹全子宫切除相似的应用效果,但经腹次全子宫切除对机体形成的创伤较小,利于术后卵巢功能的恢复,可能与其降低患者术后血清IL-6、IL-8、VEGF水平有关。

  • 标签: 子宫肌瘤 经腹次全子宫切除术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白细胞介素-6 白细胞介素-8
  • 简介:目的:研究塞米松棕榈酸酯、维生素B12、利多卡因联合使用对膝骨性关节炎的疗效及对血清白介素-1(IL-1)、软骨基质金属蛋白酶3(MMP-3)、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剂1(TIMP-1)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8月至2015年7月新疆医科大学第六附属医院收治的84例膝骨性关节炎患者,根据入院顺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42例每组.观察组采取塞米松棕榈酸酯、维生素B12、利多卡因进行关节腔注射,对照组采取中药涂抹方案.评判患者治疗后的临床疗效,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和治疗1个月后血清IL-1、MMP-3、TIMP-1水平、视觉模拟(VAS)评分的变化.结果:治疗后,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的血清IL-1、MMP-3、VAS评分均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血清TIMP-1水平明显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的IL-1、MMP-3、TIMP-1、VAS评分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血清TIMP-1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取塞米松棕榈酸酯、维生素B12、利多卡因关节腔注射治疗膝骨性关节炎患者能有效降低患者血清IL-1、MMP-3水平,升高TIMP-1水平,缓解患者疼痛感,临床疗效良好.

  • 标签: 关节腔内注射 膝骨性关节炎 白介素-1 软骨基质金属蛋白酶-3 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剂-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