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28 个结果
  • 简介:【背景】寄生帚梗柱孢霉是花生黑腐病的病原菌,被我国列为重要的进境植物检疫性有害生物.该病菌2009年已入侵我国广东,造成花生植株基部腐烂而死亡,严重威胁花生生产安全.筛选与种植抗病品种是防控该病害的重要措施.【方法】收集广东推广种植的15个主要花生品种,通过人工接种方法,鉴定这些品种花生黑腐病菌的抗性水平.【结果】15个供试花生品种中,湛红2号、湛油62等2个品种表现为抗病;湛油75、湛油82、粵油390、粵油410、仲恺花44、仲恺花99、汕油诱1号等7个品种表现为中抗;花育33号、汕油523、汕油辐1号、粵油18、湛油53等5个品种表现为感病;仲恺花332表现为高感.【结论与意义】目前广东生产上推广种植的花生品种多数黑腐病菌表现为抗病或中抗水平,部分品种表现为感病或高感.该结果可为我省花生品种的推广与布局提供依据.

  • 标签: 花生品种 花生黑腐病菌 抗病性
  • 简介:目的:探讨芳香烃受体(arylhydrocarbonreceptor,AhR)在过氧化氢(H2O2)诱导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s)衰老模型中表达的变化情况及其血管生成相关因子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不同浓度的H2O2(100μM,200μM,300μM)处理HUVECs诱导内皮细胞衰老,通过β-半乳糖苷酶染色观察细胞衰老情况,Westernblot检测HUVECs中AhR蛋白以及血管生成相关因子低氧诱导因子-1α(hypoxia-induciblefactor-1α,HIF-1α)蛋白表达,ELISA检测细胞培养上清液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endothelialgrowthfactor,VEGF)表达的变化。结果:与对照组相比,经过不同浓度H2O2处理后,HUVECs均出现细胞衰老表现,AhR蛋白表达显著增加,HIF-1α以及VEGF蛋白表达明显减少,且均呈现出剂量依赖性,以300μMH2O2处理组最为显著。结论:在过氧化氢诱导衰老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中AhR蛋白表达明显增加,HIF-1α和VEGF等促血管生成因子明显减少。

  • 标签: 芳香烃受体 人脐静脉内皮细胞 衰老 低氧诱导因子-1Α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 简介:【背景】蝇蛹俑小蜂是蝇类害虫蛹期重要的寄生蜂,该蜂可寄生家蝇、瓜实蝇、橘小实蝇和南瓜实蝇等多种蝇类害虫.研究蝇蛹俑小蜂寄主的选择性及在不同寄主上的发育情况有助于该寄生蜂的扩繁和利用.【方法】在温度(26±1)尤、相对湿度(70±5)%,光周期L:D=14h:10h的条件下,研究了蝇蛹俑小蜂瓜实蝇蛹、南瓜实蝇蛹和橘小实蝇蛹的寄生率及子代蜂发育、寿命的影响.【结果】蝇蛹俑小蜂在瓜实蝇蛹、橘小实蝇蛹和南瓜实蝇蛹上均能产卵并发育至成虫,其瓜实蝇蛹的选择系数和寄生率分别为0.37和55.33%,显著高于其另外2种实蝇蛹.在非选择条件下,蝇蛹俑小蜂在瓜实蝇蛹上的出蜂量最高,发育历期最短.在同-寄主条件下,蝇蛹俑小蜂雌蜂的发育历期、寿命显著较雄蜂的长,雌蜂的质量显著大于雄蜂.【结论与意义】蝇蛹俑小蜂可用于瓜实蝇的防治,瓜实蝇蛹是扩繁蝇蛹俑小蜂的理想寄主.

  • 标签: 蝇蛹俑小蜂 瓜实蝇 橘小实蝇 南瓜实蝇 选择性 发育
  • 简介:【背景】黄瓜绿斑驳花叶病毒(Cucumbergreenmottlemosaicuirai,CGMMV)是严重威胁葫芦科作物生产的毁灭性病原之一,该病毒已入侵我国十多个省份,危害西瓜、黄瓜等作物并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早在2009年广东即发现CGMMV为害西瓜和黄瓜,但黄瓜等葫芦科作物其抗性情况尚不清楚.【方法】采用人工机械摩擦接种方法,测定了14份黄瓜种质资源CGMMV广东分离物的抗性水平.【结果】从广东葫芦病样中分离获得CGMMV,该病毒分离物MP基因序列与国内报道的各分离物同源率均在99%以上;14份黄瓜种质资源该病毒分离物均表现为感病.【结论与意义】广东主要黄瓜资源CGMMV均表现为感病,这为我省防控该病毒病提供了科学依据,也为黄瓜抗病育种提供了指导.

  • 标签: 黄瓜绿斑驳花叶病毒 黄瓜种质资源 抗性水平
  • 简介:吉林省东部山区的木生及食、药用和有毒的的经济真菌进行调查,并部分新鲜子实体进行组织分离。共采集大型经济真菌246份,经鉴定146种,隶属于2门5纲13目34科90属,成功分离、保藏菌株44种75份。文中记述了大型真菌名录与异名、生境、经济用途、采集地、国内分布、标本号等信息。凭证标本保存于吉林农业大学菌物标本馆(HMJAU),供试菌株保藏于吉林农业大学菌种保藏中心(CCMJ)。

  • 标签: 经济真菌 多样性 名录 异地保育
  • 简介:目的:构建EF-1α-Flag到pcDNA3.0表达载体上,在哺乳动物细胞中表达并纯化延伸因子1α(EF-1α),测定其体外蛋白翻译的影响。方法:通过PCR技术从293T细胞cDNA文库中扩增EF-1α基因片段,连接到pcDNA3.0载体上,经电泳、测序和转入细胞中检测EF-1α-Flag蛋白表达等方式验证所构建的重组质粒是否正确,然后经Flag肽置换法纯化出EF-1α蛋白用于体外蛋白翻译实验,萤光素酶活性检测翻译出的蛋白含量。结果:测序和蛋白表达鉴定结果表明扩增的EF-1α-Flag基因序列正确,所构建的重组载体在哺乳动物细胞中能获得表达;考马斯亮蓝染色发现经Flag肽置换的EF-1α蛋白纯度较高,在体外蛋白翻译实验中EF-1α蛋白能促进蛋白的翻译。结论:从哺乳动物细胞中纯化的EF-1α蛋白能促进蛋白翻译,可能与其作为翻译延伸因子相关,为进一步研究EF-1α的功能奠定了基础。

  • 标签: 延伸因子1α Flag肽置换 蛋白翻译
  • 简介:目的探讨血液细菌感染血清(1,3)-β-D-葡聚糖检测结果的影响。方法排除影响G试验结果的干扰因素后,选取符合入组条件的血培养细菌阳性及血培养阴性患者各40例,采集血清进行G试验检测。结果40例血培养细菌阳性标本中革兰阳性菌22例,革兰阴性菌18例,其中只有1例大肠埃希菌的G试验结果为阳性,4例在灰区,其余为阴性。40例血培养阴性标本3例G试验结果在灰区,其余为阴性。血培养细菌阳性组与血培养阴性组G试验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液细菌感染G试验检测干扰较小。

  • 标签: (1 3)-β-D-葡聚糖 菌血症 交叉反应
  • 简介:为研究肉鸡日粮中添加树舌[Ganodermaapplanatum(Pers.exGray.)Pat.]发酵浸膏肉鸡盲肠道微生物菌群及短链脂肪酸的影响,选用1日龄AA肉鸡225只,随机分为5个处理组,即空白组(基础日粮)、抗生素组(基础日粮中添加5mg/kg黄霉素)、3个剂量的GAC添加组(基础日粮中分别添加1.57,3.15,6.29g/100g的GAC),每个处理3组重复,每组重复15只。试验期42d。结果表明:肉鸡21日龄时,各GAC添加组沙门氏菌显著低于空白组(P〈0.05);各GAC添加组乳酸杆菌显著高于空白组(P〈0.05);各GAC添加组盲肠乙酸、丙酸浓度显著高于空白组(P〈0.05);6.29%GAC添加组盲肠丁酸浓度显著高于空白组(P〈0.05)。肉鸡42日龄时,1.57%和6.29%GAC添加组沙门氏菌显著低于空白组(P〈0.05),6.29%GAC添加组效果较好;各GAC添加组乳酸杆菌显著高于空白组(P〈0.05)。1.57%与6.29%GAC添加组盲肠乙酸、丙酸浓度显著高于空白组(P〈0.05);各GAC添加组盲肠丁酸浓度显著高于空白组(P〈0.05)。以上结果提示,GAC在肉鸡生长过程中可以增加肠道短链脂肪酸浓度,促进肠道乳酸杆菌的增殖,抑制沙门氏菌的生长,具有改善肠道菌群的作用。

  • 标签: 树舌发酵浸膏 肉鸡 肠道菌群 短链脂肪酸
  • 简介:最近的报道称某些肉类蛋白质对你来说并不好,德州农工大学生态农业研究学院的科学家发现,食用充足的优质蛋白质对人类的生长、发育和健康是至关重要的。

  • 标签: 优质蛋白 FOOD 生长 人类 健康 发育
  • 简介:目的观察芍药苷给药后小鼠哮喘模型气道炎症趋化因子及受体的影响。方法用卵蛋白(OVA)致敏和激发建立小鼠哮喘模型;ELISA法检测血清IL-6、TNF-α水平及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ronchoalveolarlavagefluid,BALF)中卵蛋白特异性IgE(OVA-IgE)和趋化因子CCL19、CCL21水平;RT-PCR法检测肺组织中趋化因子受体CCR7mRNA表达;Westernblot检测肺组织CCR7及核转录因子-κB(nuclearfactor-κB,NF-κB)蛋白表达。结果芍药苷干预组小鼠血清IL-6、TNF-α水平显著下降;BALF中OVA-IgE和CCL19、CCL21水平显著降低;肺组织CCR7mRNA、CCR7及NF-κB蛋白表达明显减少。结论芍药苷哮喘模型小鼠气道炎症趋化因子CCL19/CCL21及其受体CCR7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

  • 标签: 支气管哮喘 气道炎症 趋化因子 NF-κB 芍药苷 小鼠
  • 简介:目的:探讨阿米洛利脑梗死急性期患者血清ox-LDL、炎症因子及MMP-9水平影响及其意义。方法:选取我院诊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12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60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对症治疗,实验组在对照组的治疗基础上加用盐酸阿米洛利片。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及免疫透射比浊法分别测定两组患者血清ox-LDL、炎症因子及MMP-9水平,并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进行评分。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神经功能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且实验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清ox-LDL及MMP-9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且实验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清炎症因子TNF-α、IL-6及hs-CRP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且实验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米洛利能够降低脑梗死急性期患者ox-LDL、TNF-α、IL-6、hs-CRP及MMP-9水平,减轻炎症反应,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

  • 标签: 急性脑梗死 盐酸阿米洛利 氧化低密度脂蛋白 炎症因子 MMP-9
  • 简介:目的:探讨携带IGF-1基因慢病毒转染脂肪间充质干细胞(ADMSCs)的可行性,其引起的细胞凋亡机制做出初步研究,并讨论其与PI3K/Akt通路的关系。方法:分离培养ADMSCs,利用脂质体将携带IGF-1基因的慢病毒载体转染入ADMSCs。实验分为Blank组,Lv-non和Lv-IGF-1三组,转染后用MTT法测定各组细胞的生长情况并绘制生长曲线,流式细胞术测定各组细胞凋亡,Westernblot测定各组中IGF-1、Akt、p-Akt及凋亡相关蛋白的表达。结果:成功分离、培养了大鼠脂肪间充质干细胞;携带IGF-1慢病毒载体转染ADMSCs后,流式细胞术检测发现Lv-non和Blank组凋亡率明显高于Lv-IGF-1组(P〈0.05)。同时发现Lv-IGF-1组中促凋亡蛋白Caspase-3、Caspase-9蛋白和Bax的表达水平显著下调(P〈0.01),抗凋亡蛋白Bcl-2显著上调(P〈0.01)。MTT法结果显示Lv-IGF-1能促进细胞生长,在5到6天时显著高于其他两组(P〈0.05)。通过检测PI3K/Akt通路发现,Lv-IGF-1组PI3K和p-Akt水平显著高于Blank和Lv-non组(P〈0.05),通路被激活。结论:携带IGF-1基因慢病毒载体成功转染ADMSCs。在ADMSCs中过表达IGF-1蛋白可以促进细胞生长,同时抑制细胞凋亡,其机制可能与PI3K/Akt通路蛋白磷酸化相关。

  • 标签: 脂肪间充质干细胞 慢病毒载体 IGF-1基因 PI3K/AKT通路
  • 简介:目的:观察Runt相关转录因子2(Runx2)基因过表达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体外迁移能力的影响。方法:分离培养兔MSCs,用已构建的携带Runx2基因的腺病毒载体Ad-Runx2、单纯腺病毒及AMD3100处理MSCs;应用Transwell小室检测MSCs体外迁移能力的变化,QPCR检测基质细胞衍生因子(SDF-1)和趋化因子受体(CXCR4)mRNA的表达,ELISA检测各组细胞培养液上清中SDF-1的含量,Western印迹检测CXCR4蛋白表达水平。结果:Ad-Runx2转染MSCs组细胞迁移数明显增多(P〈0.01),AMD3100处理MSCs后细胞迁移数明显降低(P〈0.01);QPCR、ELISA、Western印迹结果显示Ad-Runx2转染能促进MSCs中SDF-1及CXCR4的表达(P〈0.01)。结论:Runx2基因过表达能促进MSCs的体外迁移,这与其激活SDF-1/CXCR4信号轴相关。

  • 标签: Runt相关转录因子2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迁移
  • 简介:目的探讨(1,3)-β-D-葡聚糖检测(G试验)在侵袭性真菌病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研究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2014年1~6月间临床G试验的住院患者结果,分析G试验诊断真菌感染的敏感性、特异性、符合率、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约登指数等能力指标。结果真菌感染组G试验检测值228.4±250.1pg/mL,非真菌感染组G试验检测值32.6±13.6pg/mL,两组间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01);G试验真菌感染的敏感性、特异性、符合率、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约登指数分别为83%、92%、88%、89%、87%、0.75。结论G试验是真菌感染的重要早期实验室指标之一,其合理应用可有效提高真菌感染的诊治水平,特别是阴性结果排除真菌感染的意义更大。

  • 标签: (1 3)-β-D-葡聚糖 G试验 侵袭性真菌病
  • 简介:目的:探讨人参皂苷骨肉瘤患者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肿瘤特异性生长因子(TSGF)的影响及临床疗效。方法:收集我院收治的骨肉瘤患者60例,根据用药不同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30例。对照组采用FOLFOX4方案化疗,实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人参皂苷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肿瘤体积、血清VEGF及TSGF水平变化以及临床疗效。结果: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肿瘤体积均显著减小,血清VEGF及TSGF水平均显著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患者治疗后肿瘤体积减小更明显,血清VEGF及TSGF水平下降更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80.0%)显著高于对照组(46.6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9)。结论:人参皂苷能够显著降低骨肉瘤患者血清VEGF及TSGF水平,减小肿瘤体积,临床疗效显著。

  • 标签: 人参皂苷 骨肉瘤 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肿瘤特异性生长因子 临床疗效
  • 简介:目的:探讨活血化瘀通络法联合针刺辅助治疗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DLEAD)影响。方法:收集我院DLEAD患者9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1、实验组2和对照组。对照组予DLEAD基础治疗。实验组1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以活血化瘀法中药治疗。实验组2在实验组1基础上加针刺治疗。三组患者治疗前、治疗后进行FBG、P2hBG、HbAlc测定,血清IL-6、ET-1水平测定及PAgT%、踝肱指数ABI测定。结果:1治疗后三组FBG、P2hBG、HbAlc均下降,两组实验组较对照组均改善更明显,且实验组2下降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治疗后三组IL-6、ET-1及PAgT%均下降,两组实验组均比对照组改善更明显,实验组2下降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治疗后三组ABI均有所改善,两组实验组均更明显改善,且实验组2ABI上升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活血化瘀联合针刺治疗,可调节血清IL-6、ET-1水平,降低PAgT%,改善ABI,可有效提升DLEAD患者临床疗效,改善其预后,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有重要意义。

  • 标签: 活血化瘀法 针刺 糖尿病 下肢血管病变
  • 简介:目的:探讨低频脉冲电治疗仪联合木丹颗粒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我院收治的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9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给予甲钴胺片治疗,实验组患者给予木丹颗粒联合低频脉冲电刺激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FBG、P2hBG及HbAlc水平的变化情况,记录患者正中神经、腓神经的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CV)及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CV),参照TCSS评分判定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腓总神经及正中神经MCV、SCV均上升,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上升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TCSS评分均下降,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下降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低频脉冲电治疗仪联合木丹颗粒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疗效优于单用甲钴胺片治疗。

  • 标签: 低频脉冲电治疗 木丹颗粒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
  • 简介:目的:肿瘤的多药耐药现象会显著降低肿瘤细胞内药物浓度,本研究通过制备抗肿瘤多药耐药的靶向给药系统来逆转肿瘤的耐药性以提升细胞药物的敏感性,从而降低该现象癌症治疗的阻碍。方法:本文使用乳化溶剂挥发法制备以含姜黄素两亲性嵌段共聚物载体、以紫杉醇和磁性粒为核心的抗肿瘤多药耐药纳米粒,使用透射电镜和动态粒径散射仪等纳米粒进行表征和磁响应性测试后,使用MTT法测定纳米粒肿瘤耐药细胞MCF-7/ADR的抑制率以探究给药系统的耐药逆转性能。结果:制备的抗肿瘤多耐药纳米粒粒径为105nm左右,磁响应性良好。所制得载紫杉醇纳米粒包封率为74.74%,载药率为12.40%。纳米粒可以通过磁场和生物素受体介导作用促进肿瘤细胞粒子的内化,以增加抗癌药物的蓄积。与游离紫杉醇相比,逆转细胞耐药指数达8.5。结论:纳米系统在维持自身稳定性同时,能够凭借协同作用和靶向作用较大程度提升药物耐药肿瘤细胞的杀伤效果。

  • 标签: 纳米粒 抗肿瘤 靶向性 逆转耐药
  • 简介:目的:探讨左氧氟沙星联合利福平肺结核患者血清降钙素原、IL-15及INF-γ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肺结核患者7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各36例,所有患者均给予利福平以及肝泰乐口服治疗,实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左氧氟沙星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TCP,IL-15及INF-γ水平的变化情况以及临床效果。结果:与治疗前相比,两组患者治疗后TCP,IL-15及INF-γ水平均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患者治疗后TCP,IL-15及INF-γ水平较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97.22%)高于对照组(86.1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左氧氟沙星联合利福平能够降低肺结核患者TCP、IL-15、INF-γ水平,提高临床疗效,临床有指导意义。

  • 标签: 左氧氟沙星 利福平 肺结核 TCP IL-15 INF-Γ
  • 简介:目的:探讨心电图左心室劳损(LV)和左心室肥厚(LVH)无症状主动脉瓣狭窄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到我院治疗的主动脉瓣狭窄患者766例,心电图左心室劳损和左心室肥厚的预测值用Sokolow-Lyon(SL)电压标准和Cornell电压-时间(CVDP)标准评估,通过其他预后协变量调整并进行评价。结果:心电图左心室劳损患者的心肌梗死的累计发生率显著高于非心电图劳损的患者(HR=2.7,95%CI:1.4-5.3,P=0.006)。与非心电图左心室肥厚的患者比较,SL标准与CVDP标准联用诊断的左心室肥厚患者心力衰竭的风险显著增加(95%CI:4.7-26.4,P〈0.001);行主动脉瓣置换术风险显著增加(95%CI:1.6-3.2,P〈0.001);非致死性梗死、心力衰竭或心血管死亡的复合终点风险也显著增加(95%CI:1.2-3.7,P〈0.05)。结论:心电图LV和LVH是无症状主动脉瓣狭窄患者预后不良的独立预测因子。

  • 标签: 心电图 左心室肥厚 左心室劳损 主动脉瓣狭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