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目前,学界对人工智能是自主的且能够独立承担责任的论证都是基于行动自主的,这并不能解决人工智能承担责任的问题.人工智能的自主问题实质上是在决定论世界里讨论能动者能否自主的问题.在理性回应论的支持下,人工智能有可能是完全自主的,并且能够承担义务责任.人工智能所承担的义务责任是一种联合义务责任,根据与人类关联的形式,分为多种责任承担形式.人工智能的使用者需要注意忽视的责任,而非人工智能的使用者要承担不使用人工智能的责任.

  • 标签: 人工智能 自主性 决定论 责任
  • 简介:默顿学派在科学的社会研究方面首次提出并阐发了科学体制内部微观社会因素与科学知识进步的关系。并对宏观社会因素影响科学发展的机制进行了实证研究;在科学的自主研究方面最先提出并阐发了科学界的社会规范、科学奖励制度和科学界的社会分层等科学运行机制,有力地从科学体制角度揭示了科学的自主,并强调了基础研究领域里的科学自由的重要。此外,默顿通过对多重发现现象和科学天才的社会学分析表明,科学发展既非完全自主因而勿需社会因素的参与,也非完全社会的因而全部由社会因素支配,而是社会因素和科学内部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以及科学的社会和科学自主共同作用的结果。尽管较之大科学时代科学发展所呈现的无比丰富和复杂,默顿学派关于科学性质的研究仅只是初步的,但该学派所取得的成就是公认的;从科技哲学研究的方法论角度说,它所给予我们的启示中有两点值得特别注意:1.“从精神气质分析入手”研究科学与文化的关系;2.高度重视理论研究和经验研究的结合。

  • 标签: 科学的社会性 科学的自主性 科学的社会性和自主性的契合
  • 简介:团队日益成为新经济时代背景下知识员工工作的主要方式.追求工作自主同时也被认为是知识员工的核心特征之一.对杭州地区13家企业的35个工作团队的调查发现,工作自主是一个二阶单因素结构,包含三个子维度:方法、进度和标准的自主.回归分析显示:领导者信任在知识员工团队工作自主与团队激励间起正向调节作用;反馈在团队激励与团队工作绩效及满意感间起负向调节作用.

  • 标签: 知识员工团队 工作自主性 领导者信任 团队效能
  • 简介:没有独立的理论建构就没有话语权,而没有理论自主就不可能有独创的理论建构。理论自主是党的独立自主的重要前提和内在组成部分,毛泽东对党的理论自主做出了重大贡献,科学地揭示了中国共产党理论自主的科学内涵,清理了党内理论依附的思想根源,反对和批判了各种错误思想对党的理论自主的影响,创立了毛泽东思想的科学理论体系,形成了中国共产党的自主理论建构,并把这种理论自主用于实践探索,在道路、制度、政策等方面实现了自主的创新。毛泽东的理论自主思想对于当代中国发展具有重大的启发意义。

  • 标签: 毛泽东 中国共产党 理论自主
  • 简介:经典马克思主义提出并分析了资本主义工具国家和自主国家两种国家观,新马克思主义在此基础上分析了现当代资本主义、“第三世界”和传统社会主义的(相对)自主国家及其国家自主;后马克思主义时代,“回归国家学派”批判性地提出了国家潜在自主的概念,并与比较政治经济学派等一起进一步论述了不同时空中的国家自主。国家自主理论兼具描述和分析,是一个观察与理解现代民族国家建构的理论“范式”。

  • 标签: 国家自主性 民族国家 发展型国家 国家建构范式
  • 简介:以北京、河北、宁夏、广东等地24所中小学923名中小学教师为被试,采取教学自主权量表、教学自主量表、教师工作满意度量表,探讨了教师的教学自主权、教学自主与工作满意度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发现:(1)教学自主权与教学自主均可显著预测教师工作满意度;(2)教学自主在教学自主权与教师工作满意度之间起着完全中介作用,即教学自主权通过教师的教学自主,对教师工作满意度有正向预测作用。

  • 标签: 教师 教学自主权 教学自主性 工作满意度
  • 简介:晚清以降,中国人对民主(“德”先生)的认知不断朝着“民粹化”甚至“圣化”的方向演进,颇似当下的“超女化”。民主观念传入中国后,国人自始就对其抱有过高的期望;及至民初“改造代议制”风潮,对民主的推崇演化为更趋激进的民粹主义情绪;毛泽东时代由“人民群众当家作主”发展到“造反有理”,最终催生出十年“文革”。反思历史上民主的“超女化”,辨析自由主义民主与民粹主义民主之别,对正确审视当前所谓的“超女式”民主,或许不无启示。

  • 标签: 民主 民粹 民主“超女化” “超女式”民主
  • 简介:本文通过与多数民主进行比较的方法,来讨论协合民主的概念和特征:多数民主产生于同质型的社会结构,协合民主则源自于应对分裂型社会结构的挑战;多数民主是一种排斥型的政治制度,协合民主则是一种分享型的政治制度。

  • 标签: 多数民主 协合民主 社会结构 亚政治文化
  • 简介:发展党内民主和人民民主,是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建设的重要任务和目标之一。为此必须分析党内民主和人民民主之间的相互关系。党内民主和人民民主的相互关系表现为:党内民主在中国先于人民民主,党内民主必须依存于人民民主,党内民主和人民民主既存在着一致也存在着差异性,党内民主的水平高于人民民主;党内民主的发展快于人民民主,党内民主和人民民主要协调互动,最终达到党内民主和人民民主乃至于整个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均衡发展。

  • 标签: 党内民主 人民民主 相互关系
  • 简介:毛泽东是我国人民民主的理论开创者、制度设计者、终生践行者。毛泽东人民民主思想具有人民统治、民主权利、民主制度、民主精神四重涵义。人民民主是人民切实享有的民主生活,表现为各方面、各层级、各组织、各环节、各类型的民主,具有阶级、真实、公共性的本质特征。毛泽东人民民主理论开创了社会主义民主的中国形态,是马克思主义民主理论中国化的杰出成果。

  • 标签: 毛泽东 人民民主 中国形态
  • 简介:学术界组织的各种学会,是学界同仁为了促进本学科的建设和发展,自愿组成的群众的学术团体。要把学会办好,使它真正能够起到促进学科建设,推动学科发展的作用,就必须坚持学术民主和学会民主民主是一种文明的象征,也是一种不可抗拒的时代潮流。据我们的考察,凡是办得比较好的学会,即真正能够广泛团结学界同仁,

  • 标签: 学术民主 管理体制 中国思维科学学会 学科建设
  • 简介:<正>政体问题是现代的核心问题,正如哈贝马斯所言:"自17世纪以来,现代的道德-实践的自我理解总体上是围绕着什么是最好的政体展开的。这一自我理解展现为普遍主义的道德意识和宪法国家的自由设计。"民主作为现代政治的合法基础,是现代国家的普遍诉求。从本质上说,后形而上学时代,除了被统治者的同意,任何政治制度都无法使自己的统治合法化。现代政治哲学有两大政治合法话语体

  • 标签: 哈贝马斯 现代性 激进民主 批判理论 自由主义 资本主义
  • 简介:本文通过对哲学家与政治学家关于民主讨论的几种设计方案的分析,指出他们试图用理想化的讨论来取代现实的讨论的努力是失败的。尽管现实的讨论难以达成理想化的共识,但作为民主参与的一个重要部分,它在政治过程中仍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民主 民主讨论 民主决策 民主参与
  • 简介:新共和主义理论崇尚无支配的自由,主张通过制度来防止国家成为人民生活的支配存在。而共治正是达到这一预防目标的手段。通过共治这种审慎而规范的民主形式,人民可以有效而平等的分享社会控制权。

  • 标签: 共和主义 无支配的自由 共治 民主
  • 简介:在1917年十月革命过程中以及革命胜利后一段时间里,列宁持理想化民主的思想,其原因是将巴黎公社的经验绝对化,轻视俄国经济文化的落后民主建设的不利影响,对无产阶级国家存在的长期民主演进的曲折估计不足。经历国内战争以后,他转变为现实民主的思想,主张由党来实现无产阶级专政和无产阶级民主,同时加强党内监察与监督;加强国家机构和国家机构的管理能力,同时必须反对官僚主义;致力于政治稳定和社会稳定,重视法制建设。

  • 标签: 列宁 民主思想 理想化民主 现实民主 无产阶级民主
  • 简介:邓小平的思想是一种典型的互动思维,在他的民主思想和民主理论中表现得淋漓尽致。邓小平强调党和国家领导制度的改革,完善各种群众参与和党员参与的互动机制,将民主制度化,为民主活动的主客体之间创造了良性互动的氛围和条件,为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发挥了重要作用。后来的中央领导集体都很注重如何与群众实现良性互动,习近平同志在大力反腐倡廉中,践行群众路线,更是进一步发挥邓小平民主思想的互动思维,强调用反对腐败的方式加强政党和人民之间的良性互动,其互动特征,不仅表现在理论上,还落实在行动上。

  • 标签: 邓小平 民主思想 互动性思维
  • 简介:纵观世界的政治局势,西方民主制度也存在着诸多问题。作为植入型的民主政治型国家乌克兰,目前面临的问题主要包括苏联历史遗留问题、民族主义问题和经济改革问题。对此,利普哈特的共识民主符合了政治伦理中关于自由、平等与公正的核心内容,也同时为乌克兰问题的解决提供方法,可以通过公民与政府之间形成道德共识、共同协商共识与利益公平分配共识,最终在政治伦理与共识民主的基础上重建社会秩序。

  • 标签: 政治伦理 共识民主 重建秩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