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31 个结果
  • 简介:随着以计算机和互联网技术为代表的信息技术革命浪潮对资本主义的塑造,工业帝国主义渐变为信息帝国主义。信息帝国主义是帝国主义发展的新的阶段。无论是工业帝国主义,还是信息帝国主义,其本质都是垄断,前者更多的是垄断物质资源,后者更倾向于垄断知识和信息。信息帝国主义为世界社会主义的运动复兴创造了高度成熟的物质基础和思想基础,信息资本主义“创造性破坏”必将推动历史向更高阶段发展。我们必须站在更大尺度上、以人类发展的长期历史视角理解列宁帝国主义论,不能以50年、100年的时间看待社会主义运动的历史和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列宁帝国主义论的理论逻辑不仅没有过时,而且正在实践中日益彰显出伟大的真理光芒。

  • 标签: 信息帝国主义 列宁 信息资本主义 社会主义 信息
  • 简介:“圣人”在天主教而言是指死后灵魂升天、可作教徒表率、应受教徒礼敬的人。教会对“封圣”即册封“圣人”,有严格的规定、要求及程序,要有当地教会提出并考察论证。此次梵蒂冈的“封圣”完全无视中国教会主权,而由所谓“台湾地区主教团”越俎代庖,违背了教会的规定和程序。罗马教廷册封“圣人”的程序和规定,其主要内容归纳起来有如下几点。

  • 标签: 罗马教廷 “圣人” 天主教 宗教信仰 政治目的
  • 简介:一、引言同观福音,即《马太福音》、《马可福音》和《路加福音》,也叫对观福音、前三福音或符类福音。它们有一个共同的核心,就是上帝的国。据统计,上帝的国在《马太福音》中出现了4次,在《马可福音》中出现了14次,在《路加福音》中出现了32次;此外,天国在《马太福音》中出现了33次。由此可见,上帝的国是同观福音的重要主题之一。值得注意的是,《约翰福音》的作者在记载耶稣在工作的开始和结束时都谈到上帝国的事(约3:3,18:36)。

  • 标签: 《马太福音》 帝国 《马可福音》 路加福音 约翰福音 上帝
  • 简介:帝国主义现象是"严肃的和真正的北美牌马克思主义"创始人保罗·斯威齐的政治经济学理论中一以贯之的重要主题。在早期的政治经济学著作中,斯威齐建立了一个理论模式来说明帝国主义现象。这个理论模式阐发了帝国主义的国际对抗特点、帝国主义对资本主义社会内部冲突的影响、帝国主义的极限问题以及法西斯主义的形成原因。这些思想和观点在斯威齐的终身学术生涯中一直得以保持和发展。这些观念不能不引起我们的深思。

  • 标签: 保罗·斯威齐 垄断资本 帝国主义 法西斯主义
  • 简介:"经济学帝国主义"往往会带来对功利最大化的推崇,对物质利益的追求,对效率的崇尚。因此经常有人将"经济学帝国主义"与功利主义、物质主义和效率主义等混为一谈。但就其实质而言,"经济学帝国主义"与这些主义有关联但却本质不同,更不能相互替代。所以有必要在厘清"经济学帝国主义"理论表现的基础上,将"经济学帝国主义"与上述主义区分开,以便对"经济学帝国主义"进行更好的认识和反思。

  • 标签: 经济学帝国主义 功利主义 物质主义 效率主义
  • 简介:人的思维不可能是一条直线,应当呈曲线型的。人不应当偏执于追求“思维捷径”,迷信“自古华山一条道”,而应该重视走迂回的曲线,“条条道路通罗马”,迂回进取。虽然看起来步子慢了,实际上却大大加快了成功的速度。具备灵活的头脑,就须养成迂回思考的习惯,这里,介绍几种迂回进攻的战术。欲进先退心理学家做过一个实验:将狗和鸡关在围墙内.前面是一道铁丝网,后面是空道。铁丝网外放一盆饲料,鸡看见马上想冲过去,但被阻拦,急得乱叫乱撞;而狗先是盯着看,然后转身绕过围墙.跑到铁丝网外面便吃到了食。人也会遇到类似的情况。有的人只会采取正面思维方法,死守常规,按老办法前进,结果像鸡一样碰壁。有的人则不同,他采取的是狗那种迂回战术,旁敲侧击,另辟蹊径。比如.爱因斯坦有一次给学生一个不规则的瓶,让他测出其容积。这位学生左测右量,还是弄不清。爱国斯坦笑了。他拿过这个瓶装满水,然后将水倒入量杯,很快就测了容积。又如,数学家华罗庚在讲学时,常常告诫他的学生们们:当遇到一个比较复杂的问题时,不可急于求进,要先退到最简单原始的问题上,等这个问题想通了想透了、再运用数学归纳法来一个飞跃上升,问题便会迎刃而解。这种先退后进的方式也是迂回型的。...

  • 标签: 大路通罗马 实验启示 罗马实验
  • 简介:如何界定全球化资本主义阶段的特质,存在着“垄断资本分析范式”和“帝国主义批判范式”两条主线。前者强调对垄断资本或垄断组织的分析,后者则以资本的空间扩张逻辑为中心,普遍认为垄断是资本的本质内蕴。承袭“帝国主义批判范式”的新帝国主义论强调的是资本的帝国涵盖空间的总体性,不仅在地理学意义上横跨全球,而且统治着整个“文明的”世界,支配着完完全全的社会生活,不仅规制人类的相互交往,而且试图统治人性。

  • 标签: 新帝国主义论 资本逻辑 空间扩张 批判范式 垄断资本 资本主义
  • 简介:1903年5月,约瑟夫.张伯伦发表《伯明翰宣言》,主张英国必须改变现有的自由贸易制度,以帝国为单位设立关税,共同对抗来自外部的压力,史称关税改革运动。提倡特惠思想的经济-历史学派同张伯伦及其领导的关税运动之间建立了重要的联系。历史学派为关税改革运动提供了合理性论证,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张伯伦本人帝国特惠思想的形成;反过来,张伯伦为历史学派提供宣传平台,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这种思想的发展。

  • 标签: 张伯伦 历史学派 关税改革 帝国特惠制
  • 简介:发展中国家正在出现一个管理者资产阶级。它包含了私人企业精英、公有企业的管理者和高级政府官员等精英群体,是发展中国家的统治阶级。面对跨国公司的进入,这个阶级一方面与跨国公司合作,另一方面又坚持民族主义的立场,因而并不是一个“买办”的阶级。跨国公司的所在地原则也推动了这个阶级的形成和巩固。这个统治阶级与跨国公司的所在地原则使得帝国主义已经让位于国际公司资本主义,因此,资本主义进入了一个后帝国主义的阶段。

  • 标签: 后帝国主义 所在地原则 管理者资产阶级 公司资本主义
  • 简介:古希腊罗马的自由观──青年马克思的哲学史研究陈刚古希腊是西方自由意识的彰著之地。古希腊人的自由意识至少同近代人一样强烈,当然,内容有所不同。古希腊人的自由意识一方面同专制主义相对立,另一方面,自由同奴役相对立,特别同阶级压迫、阶级剥削这种社会强制相对...

  • 标签: 青年马克思 伊壁鸠鲁 亚里士多德 自由观 古希腊罗马 哲学史
  • 简介:俄罗斯学者对列宁帝国主义理论的新评说刘淑春俄罗斯《近代史和现代史》杂志1995年第3期发表了俄罗斯科学院比较政治学和工人运动问题研究所研究员罗·雅·叶夫泽罗夫的一篇文章,题为《列宁的帝国主义论:神话与现实》。文章对列宁的帝国主义理论重新作了评价。该文...

  • 标签: 资本主义 帝国主义理论 列宁 《帝国主义论》 俄罗斯学 向社会主义过渡
  • 简介:斯克拉等人提出的后帝国主义理论,从国内阶级的角度来研究发展中国家的政治,从而驳倒了那种认为全球水平的经济一体化已经排除了国家水平上的政治活动存在的可能性的庸俗观点。它把阶级理论从教条当中解放了出来,能够启发我们更好地理解社会生活。但是,后帝国主义理论对国内与国际阶级形成和互动之间的关系、阶级的自觉意志、阶级形成与政治发展之间的关系这三个问题并没有给出明确的答案。此外,该理论的实证证据涉及的行业过于单一,它对发展中国家阶级与政治的研究也没有考虑到地区差异。

  • 标签: 后帝国主义 阶级 政治发展 发展中国家
  • 简介:文章比较全面地综述和评价了斯克拉和贝克尔的后帝国主义理论。文章认为,该理论是在全球化的背景下为打破依附论和后殖民理论的统治地位而对发展中国家阶级状况所作的研究。它从跨国公司和东道国精英的关系入手,认为在发展中国家出现了一个“管理者资产阶级”,它是这些国家的统治阶级。这个阶级由政府官员、企业管理者和专业人士等精英分子所组成,既保持了与跨国公司合作甚至向公司资产阶级演变,又在跨国公司践行所在地原则的情况下坚持民族主义。

  • 标签: 后帝国主义 管理者资产阶级 民族主义
  • 简介:2016年是列宁完成《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的最高阶段》100周年。这部独具慧眼的小册子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的资本理论,在十月革命的隆隆炮声中有力地敲响了帝国主义的丧钟,开创了马克思主义发展的新阶段。《帝国主义论》的方法论特征包括历史的阶段性认知、唯物论和实践性。《帝国主义论》的核心意蕴在于帝国主义的经济基础是垄断:帝国主义的本质属性是金融寡头的统治;帝国主义的基本特征是对外侵略扩张;帝国主义的必然趋势是寄生性和腐朽性。现今,《帝国主义论》仍具有现实价值,不仅没有过时,而且仍是深入理解当代资本主义本性的理论武器。

  • 标签: 帝国主义论 方法论 核心意蕴 当代价值
  • 简介:肯定性的全球化研究强调全球资本主义的积极方面,而批判的全球化研究则使用'帝国'和'新帝国主义'之类的概念来分析全球经济的消极方面。然而,批判的全球化研究总是缺乏精确的理论上的'帝国主义'概念。将'新帝国主义'概念与作为列宁权威性研究成果的经典帝国主义理论联系起来,就可以弥补这个缺陷。最近几十年的经验数据研究表明,列宁的方法仍然是普遍正确的。这些方法对现实的适用性,巩固了最近全球资本主义研究工作的理论基础。

  • 标签: 新帝国主义 列宁 经验数据 新变化
  • 简介:本文通过对近代中国民族认识的探讨阐述中华民族论中所蕴含的内在化了的帝国性。为此本文把当时中国人的民族认识分为文化民族和国家民族进行探讨,并阐述容满立宪派和排满革命派的民族论为什么及如何都只能归结为民族帝国主义和单一民族论,并由此把文化民族作为反思作为国家民族的中华民族论中所蕴含的帝国性的理论对策加以关注。

  • 标签: 民族大一统 中华民族 民族帝国主义 帝国性 文化民族
  • 简介:阿多诺的辩证法展现了万事万物——从最平凡的日常生活到人类历史上最恶劣的罪行——是如何被关联到这个遍布全球的、令人沮丧的、充满暴力的资本主义体系中来的。正是通过这种方法,他才看清楚大屠杀和帝国主义实际上是资本主义现代性的内在特性而非偶然事件。阿多诺为后殖民研究所上的最后一课就是:当艺术作品对于观众习惯性的自满具有足够的冲击力、启发性和挑战性,并使得我们能够集中关注苦难,能够采取行动阻止苦难延续的时候,它就获得了存在的权利,而不再是用以转移对社会不公的关注。

  • 标签: 阿多诺 帝国主义 现代性 艺术
  • 简介:当代帝国主义中,国家作为权力和国家内的资本有不同的运行逻辑,前者以一定领土为基础,资本则奉行无限积累和地理扩张。国家和资本之间的关系很复杂。它们相互支持可以形成霸权。资本虽然追求无限积累,但必有空间或者地理的限度。这就是危机的原因。

  • 标签: 新帝国主义 空间 剥夺性积累
  • 简介:9月29日,省基督教三自爱国运动委员会六届四次、基督教协会四届四次常委(扩大)会议在福州召开。会议通过学习中国天主教“一会一团”、中国基督教两会就梵蒂冈拟册封所谓“圣人”事发表的严正声明,对梵蒂冈无视中国教会主权,干涉中国内政,企图借“封圣”歪曲和篡改历史的罪恶行径表示极大的愤慨。会议由省基督教协会会长郑玉桂牧师主持。

  • 标签: 福建 基督教 梵蒂冈 “封圣”活动 中国 宗教政策
  • 简介:《论身体各部分的功能》是盖伦医学生理学方面的代表作。盖伦医学思想的价值除了体现在古代医学史的意义上,还体现在古典文教传统的意义上。本文试图通过对《论身体各部分的功能》3.2.6—3.2.13的解读,把古希腊罗马医学放回到它赖以产生和存在的文化背景中,展现对身体的认识和治疗在灵魂教化活动中的位置和作用。

  • 标签: 盖伦 身体 灵魂 医疗 教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