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33 个结果
  • 简介:在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怀驱使下,卿希泰先生以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为指导,注重经典、以史见长;宏观构建、微观探索;注重学科交叉、引领学术前沿,一路披荆斩棘,贡献卓著。填补了道教研究领域的诸多空白,使道教研究深深地打上了中国烙印,"道教研究不在中国"言论不攻自破;开创"中国道教思想史"和"中国道教史"的学科体系,使道教研究具有中国风格;培养了众多的研究人才,形成"卿氏学派",使道教研究具有中国特点、中国气派。

  • 标签: 卿希泰 中国道教思想史 中国道教史
  • 简介:当前不少中国基督徒对于传统节日、风俗习惯都持强烈的批判立场。其原因有二,一个是出于极端保守的信仰观念,认为传统节日、礼俗都出自异教,如果参与就是拜偶像的行为,是违背教义的。另一个是当前有一些地区存在娱乐过度的问题,传统礼俗变成了恶俗,醉酒荒宴、聚众赌博、随意燃放鞭炮、烧纸钱甚至打架斗殴、伤风败俗的事屡见不鲜。这就造成了一些追求过圣洁生活的信徒的反对。

  • 标签: 传统礼俗 恶俗 传承 传统节日 批判立场 风俗习惯
  • 简介:灵宝派为中国道教三山符箓之一,是道教史上传承绵远的道派,随着道教在台湾的发展演进,灵宝派也传入台湾并逐渐发展。本文梳理台湾灵宝道坛的兴起、分布与传承延续,通过灵宝道教会团体组织在台湾地区的创立与推广历程,道教灵宝派法脉在台湾社会的传承,说明道教有联系大陆、台湾民众的特殊功能。

  • 标签: 台湾道教 道坛传承 宗教团体 灵宝宗坛
  • 简介:佛教逻辑源自古印度,但传人中国后,中国成了它的第二故乡,因为中国是大乘瑜伽行宗和陈那新因明的主要传承同。

  • 标签: 传承 因明 日本 朝鲜 古代 佛教逻辑
  • 简介:习近平青年观是马克思主义青年观中国化发展的最新成果,是在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时期对青年使命、青年地位、青年工作、青年品格培养和形象塑造等问题的最新看法和理论表述,既坚持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则,与马克思主义青年观一脉相承,又植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沃土、立足于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时代大趋势,展现出鲜明的民族特征与深刻的时代烙印。

  • 标签: 习近平青年观 马克思主义青年观 中国特色
  • 简介:通过对部分剪纸传承人的调查,结合对相关文献资料的分析,发现胶东传统剪纸的传承现状并不乐观,存在着传统褪色、功利色彩浓等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和累积形成很大的负面力量,阻碍胶东剪纸文化的传承与可持续发展。本文认为,解决问题的关键是应该做好以下几件事:一是要在制度层面做好顶层设计,构建科学合理的传承体系;二是建立胶东剪纸文化博物馆;三是对传承人的有效监管;四是营造理性产销环境。

  • 标签: 胶东剪纸 传承 现状 对策
  • 简介:《老子》中有很多思想观念都传承了前人的思想经验,老子对这些“古之道术”进行了关键性的理论提升,使之凝聚为富有哲理的命题,由经验形态的思想观念上升为系统的学说理论,成为了道家学说的重要理论内容。本文考察了老子“贵柔尚弱”、“谦下不争”、“将欲翕之,必固张之”、“功遂身退”思想的理论来源,分析了老子如何对这些古老的生活经验进行了何种理论提升,使之由应用之“术”的层面提升为哲理之“道”,发展为博大精深的哲学理论。本文力图还原老子思想的本义,强调避免用“以柔克刚”、“以不争为争”、“欲取姑与”、“激流勇退”等后起的应用义、引申义来理解老子本人的思想。

  • 标签: 老子 本义 应用义
  • 简介:新时期蒙古族诗人继承古代蒙古族文学作品中的诗性审美精神,诗人们以各自独特的视角共同传承并补充建构草原风景审美体系。以此为基础,在他们的作品中,可以看到蒙古族生态的依生美、竞生美、共生美三种生态审美范式的存在。他们是新时期民族生态美学的践行者。

  • 标签: 蒙古族 诗歌 草原 生态美
  • 简介:现象学时间视野有助于理解儒家的亲亲仁道,却不一定会陷入以时间性来替换亲亲源头的危险,因为这种时间视野比胡塞尔、海德格尔甚至列维那斯的时间观都更彻底地摆脱了个体主义的干扰。而且,这种三时相互补对生的时间观在《周易》的阴阳时间中,获得了更有质感的家庭化的特征,以至于时间与亲亲相互贯通了起来。权力现象学可以解释秦国及秦朝的权力传承现象;儒家驯服权力的方法有阳与阴的两面;权力现象学看到现代民主制的优劣之处;儒家也能够找到吸取教训来改进自身的途径。

  • 标签: 亲时不二 民主制的优劣 家基选举制
  • 简介:文化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核心竞争力,传承中国传统文化,保持我国文化的独立性和生命力是重中之重。朗诵作为文化传承的行之有效的方法,应该受到我们的重视。从诗歌朗诵的角度探讨民族文化传承的问题,并通过理论与实践的相互结合提升朗诵的效果,不失为一条行之有效的途径。

  • 标签: 朗诵 诗歌朗诵 民族文化 传承 作用
  • 简介:“经史传统与中国哲学”学术研讨会,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中国哲学史学会主办,哲学所中国哲学研究室、《中国哲学史》杂志承办,于2017年10月28日至10月29日在北京举行。本次研讨会共收到论文100篇,参会学者逾百人,来自全国各地的专家、学者、编辑共济一堂,就中国哲学的学术思想、《中国哲学史》杂志的发展等问题,各抒己见,建言献策。

  • 标签: 《中国哲学史》 学术研讨会 研讨会综述 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 传统 经史
  • 简介:贾菩萨派以金末元初邢台大开元寺住持万安广恩为开创祖师,实际是由万安广恩的门人、弟子奉朝廷旨意而创设的佛教教团。该派在元明时期有独立的传承和专属寺院,且已使用字派为僧尼取名。其内部的师徒传承关系主要通过祝发、受戒两种途径建立,是独立于禅宗五家之外的派别,不是典型的剃度宗派或传法法派。贾菩萨派对明清佛教的重要影响表现在:部分禅宗法系以其字派为基础续演新的字派。

  • 标签: 贾菩萨派 字派 师徒传承 明清禅宗
  • 简介:2018年7月20日至7月23日,"儒学当代开展的路径与问题"学术研讨会在安庆师范大学顺利召开,会议由山东大学易学与中国古代哲学研究中心、南京大学哲学系、江苏省儒学学会、安庆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联合举办。来自清华大学、复旦大学、武汉大学、山东大学、河北大学、黑龙江大学、中国孔子基金会、华东师范大学、深圳大学、上海大学、上海师范大学、江苏省社科院、南京大学等20多家单位的50余名专家学者参加了此次研讨会。

  • 标签: 学术研讨会 儒学 路径 当代 华东师范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
  • 简介:民间工艺的传承与发展,重要的是将传统民俗文化与现代社会生活紧密结合,不仅要对其核心文化价值进行继承,还要在形式、工艺、内容等方面进行创新,以适应现代社会的审美需求。徐州香包2008年入选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扩展项目名录。徐州马庄香包在工艺发展方面积累了一系列的成功经验,主要包括:香包工艺产品产业化,打造品牌;传承方式机动灵活;传承文化内涵,适应时代发展;运用互联网拓展营销途径;发展香包文化旅游产业。这些成功经验为其他民间工艺的传承与发展提供借鉴。

  • 标签: 徐州马庄 香包 民间工艺 传承 发展途径
  • 简介:马克思哲学既具有深刻的学术性内涵,同时又具有鲜明的直接现实性品格。就其学术性内涵而言,它意味着一种完全不同于理论哲学的实践哲学范式的伟大创制;但是,这一实践哲学范式的生成在其每一个环节上都植根于鲜活的时代课题,聚焦于对时代问题的破解。就此而言,洞悉马克思哲学之学术性品格与直接现实性品格的直接同一,意味着我们绝不可以把哲学事业作为单纯的学术爱好,意味着中国当下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必须走向社会生活的深处,聚焦中国现实,破解中国社会发展的重大现实问题。

  • 标签: 哲学范式 理论哲学 实践唯物主义 唯物史观
  • 简介:虽然真理不仅在于方法,但探讨一种达致真理的方法仍然是哲学头等重要的事情。什么是伦理学研究最为合宜的方法?怀着此一问题,来自全国各地的近三十位学者于2017年12月25日共聚复旦大学哲学学院,参加了由中国现象学学会与复旦大学哲学学院共同主办的“现象学与伦理学”学术研讨会。

  • 标签: 学术研讨会 现象学 伦理学 上海 大学哲学 理学研究
  • 简介:本文主要探讨尪公信仰在台湾的多元发展,特别是地域性和宗族性上的发展脉络,并对台北木栅忠顺庙的祭祀活动进行概述,以及探讨地方共同的宗教信仰与文化记忆传承。尪公是先民在台北地区屯垦时最重要的信仰神祇之一。早期台北地区的屯垦移民多数以务农为主,因此每当农作物受到虫害造成大量损失,先民无计可施时,便会举办尪公绕境仪式来驱除虫害。除驱除虫害外,尪公也是一位武神,早期先民与原住民作战都会先祭拜尪公,祈求带来胜利。本研究通过考察台北木栅忠顺庙后发现,尪公信仰在台北地区有地方传统文化上的记忆,但随着台北的都市化、居住群体改变,以及农业社会转变为工业社会形态后,让原本具有驱逐虫害功能的神祇信仰文化逐渐消失殆尽于台北地区。对此笔者尝试探讨具传统与地方特色的尪公信仰文化如何延续地方共同宗教的信仰及城市文化记忆的传承

  • 标签: 台湾民间信仰 木栅忠顺庙 尪公信仰 双忠信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