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4
77 个结果
  • 简介:错误记忆是人们对未经验过事件或未学过单词的记忆。研究表明,不同实验室研究范式下引发的错误记忆在来源阶段上存在差异。本研究通过同时操纵预警提示和时间间隔两个因素来探讨错误记忆的来源问题。结果发现:关联性错误记忆出现预警效应,但不具有时间效应;误导性错误记忆则恰好相反。可见,关联性错误记忆可能主要发生在编码阶段。而误导性错误记忆则可能主要发生在保持阶段。

  • 标签: 错误记忆 关联性错误记忆 误导性错误记忆 预警提示 时间间隔
  • 简介:一在宽泛意义上,形而上学以世界之“在”与人的存在为思与辨的对象。当然,理解存在并不意味着离开人之“在”去构造超验的世界图景,对存在的把握无法离开人自身之“在”。人自身的这种存在,应当理解为广义的知、行过程,后者以成物(认识世界与改变世界)和成己(认识自我与成就自我)为历史内容,

  • 标签: 形上学 世界图景 “在” 人的存在 形而上学 历史内容
  • 简介:有一件事情,它占据我的内心,让我无法释怀,心中总感觉有点失落,有些愧疚。那是中考改卷之时,有一道关于雨的题目,要求写出关于雨的诗句两个,其中一份试卷有这样的一句是:一夜山中雨,林端风怒号。我怎么从来没看过这样的句子呢?这样的诗句是对还是错?是不是瞎编的呢?望着字迹端正的试卷,我一时拿不定主意。

  • 标签: 教师 学生 试卷
  • 简介:采用双任务范式比较了16名口吃者和16名非口吃者在数字转换任务的同时重复双声词和叠韵词的时间和口吃频率,考察转换功能对于汉语口吃者语音编码的影响。结果表明,转换功能影响汉语口吃者的语音编码:口吃者和非口吃者加工叠韵词比加工双声词需要更多的转换功能。研究结果支持口吃的"内在修正假说",对口吃的诊断和治疗有重要启示。

  • 标签: 口吃 语音编码 转换功能
  • 简介: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已经半个多世纪了,但是,德、意、日法西斯给世界人民造成的深重灾难,至今仍然历历在目,记忆犹新。二战元凶希特勒巧舌如簧,用蛊惑人心的手段使自己从一个维也纳的街头流浪汉变成了德国最高统治者。演讲是希特勒夺取权力的主要武器,为了煽动民众的情绪,他使用了大量的心理欺骗术。他在宣传其著名的“强者生存”的观点时就利用了人们的如下心理误区:“虽然言语中有十之九是谎言,可是以十之一的真实为中心来说话时,听者就会

  • 标签: 使用心理 希特勒使用 心理骗术
  • 简介:贞,从哲学来看,是一种善恶价值判断.它是对选择某项原则的赞叹与呼吁.它是主体的私意的表达.同时,这样的观点的接受意味着价值观的确立.价值观内化为主体的德性,成为人们行为的出发点,即元.价值判断的对象是对事实陈述的选择,如利.这些对象最终落实为知识形态.知识是一种相对确定的陈述.它无法表达存在的真正,即本体.知识所陈述的对象是事物的亨,即现象.现象是外在的生与主体的思的共同造作.在造作过程中,主体赋予事物以时空性.因此现象不真.事物的本体是生、思,即元.元展开为德性与生生不息.对于本体,人们保持沉默.元是无.不过,我们可以通过德行等把握它.

  • 标签: 周易 生生 本体
  • 简介:儿子喜欢读书,可是他对写作没有兴趣,我为此十头疼。有一次,几位文友来家里玩,谈话中恭维起我刚发表的一篇小说。没想到儿子在旁边插嘴说:“这有什么?我也能写出那样的作文来。”我一听,立即鼓励他说:“我知道,你是很优秀的。只要你坚持每天练笔,你写得会比这更好。”

  • 标签:
  • 简介:罗燚英在《中山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第3期撰文指出,道教山岳真图由原始的山岳地形图衍化而来,当道教赋予其神学意义后就形成了道教独有的山岳真图。这些表面上形状相近的山岳真图所体现的道教神学意蕴却各有不同。人鸟山真图、五岳真图、酆都山真图分别对应道教之天界、地界和冥界,其神学功能也判然有别。其中人鸟山真图强调具有哲学本体和终极意义的“道”。五岳真图具有“正人天之分野”的神学功能,即协调人与天地和自然环境的关系。酆都山真图所追求的“正人天之纽”,则体现为生身得度、死魂受炼。

  • 标签: 真形 道教 哲学社会科学版 中山大学学报 哲学本体 自然环境
  • 简介:孔子重史的思想性格,对传统史学的形成,或者说中国史学的儒家化,关系深远。《春秋》与《论语》是理解这种关系的基本文献。撇开《左传》不论,《春秋》经的编年体裁,及寓褒贬于其中的修辞方式,构成史学的基本坯胎。而《论语》对三代事迹与礼制的评点,则赋予历史以灵魂,直接塑造了《史》《汉》的精神基调。然而,理解传统史学的成就与特质,不能停留在具体经验层面的论述上,还要揭示它背后的上学观念。其中,时与名是两个重要的观念。时与时序、世代相联结,奠定了有统绪的知识模式;而名则让观念从经验中超越出来,形成一种既存在历史之中,又超越历史之上的价值体系。时使历史成为知识,名则赋与历史以道德。具体的历史评判或会调节,但历史的大事业不会动摇。

  • 标签: 孔子 春秋 史学
  • 简介:研究采用经典的R/K范式,通过两个实验分别探讨编码阶段和检索阶段的异质情境流畅性对再认的影响。实验1为2(异质情境:高流畅性预期情境和低流畅性预期情境)×2(测试词类型:目标词和分心词)的混合实验设计,异质情境发生在编码阶段;实验2与实验1设计相同,不同之处在于异质情境发生在检索阶段。结果发现:异质情境发生在检索阶段时只对K反应产生影响,目标词在高流畅性情境中比低流畅性情境中的K反应率更高,而分心词在低流畅性情境中比高流畅性情境中的K反应率更高。研究表明,检索阶段的异质情境流畅性只影响熟悉性再认,支持双系统加工理论。

  • 标签: 熟悉性再认 回想再认 异质情境流畅性 清晰度 检索阶段
  • 简介:为探究网格在工作记忆中对视觉客体位置编码的影响,本研究采用n-back范式,通过客体位置的确定性和网格出现的不同认知加工阶段,探索了网格线在空间工作记忆视觉客体位置记忆中的作用机制.实验1的结果表明,被试将依据客体的位置确定性强弱来选择类别编码或坐标编码.实验2的结果显示,网格在识记阶段可能有利于位置记忆,而在提取阶段可能有干扰作用.

  • 标签: 空间工作记忆 空间构型 参考系 网格
  • 简介:父亲一定有心事。父亲的脸上隐约悬着一个结,即使父亲开心的时候,那个结也躲在父亲的笑容背后,冷不丁一下探出头。父亲是在寻一个人。同学?朋友?亲戚?也许是最初的恋人?我曾经问过母亲,母亲摇了摇头。

  • 标签: 差分钱
  • 简介:试论管子"三损益法"罗天全"三损益法"见载于《管子·地员篇》。它采用数学方法计算五声音阶中各音之长比例,是我国乃至世界音乐史上记载最早的一种求律方法。本文拟从以下五个方面进行了一些粗浅的探讨。一、关于《管子·地员篇》中记载的"三损益法"《管子·...

  • 标签: 三分损益法 《管子·地员》 五度相生律 吕氏春秋 十二律 音乐实践活动
  • 简介:采用Simon效应研究范式.以阿拉伯数字为实验材料.三个实验分别要求被试判断呈现数字的空间位置、颜色和大小.系统考察Simon效应、空间一数字反应编码联合效应的加工特点以及两者之间的关系。结果发现:(1)三个实验中,不管采用何种判断标准.被试总是对左侧的数字按左键反应更快,对右侧的数字按右键反应更快。数字加工中出现Simon效应:而对不同大小的数字按左键和按右键的反应时差异均不显著.数字加工中均未出现SNARC效应。(2)Simon效应和SNARC效应不同质,两者的加工机制也互不相同,而且Simon效应对SNARC效应具有抑制作用。(3)Simon效应与SNARC效应相比,Simon效应相对更稳固,SNARC效应则相对更灵活,易受知觉信息变化的影响。

  • 标签: SIMON效应 SNARC效应 空间表征 抑制.
  • 简介:自《周易》开始,古代的哲人一直追寻心意与世界变化的融会贯通,力图把握心念与世界交汇的生发之“几”。因此,中国传统上学可以视为追求心物同源异构的心通物论。心通物论从揭示《系辞上》的上学意蕴开始,研究心与物交融实化的过程,并视意念与世界的交融之境为人与世界的缘生结合点。心通物论的主旨之一是运世,亦即运世之化而不为世间之化所运。人的意念总是在面对物化的困境,所以必须“实意”,使心念坚实,从己而不从物。运世之化的心通物论,便要揭示意向的境域本质,也就是意境作为关联交融之境的重要意义。

  • 标签: 心通物论 实意 周易 融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