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7
333 个结果
  • 简介:在实践思维方式所开敞的生存视阈中探讨马克思哲学的生态伦理意蕴,认为马克思的实践生存是通过对现实的异化实践和异化理论的批判,昭示了人的自由自觉的生存理想,从而显明了人与自然的本真关系和人对自然的应然的实践态度.自然主义的生态道德情感、人道主义的生态道德原则和共产主义的生态道德信念是马克思生态伦理思想的核心内容.

  • 标签: 马克思哲学 实践生存论 生态伦理 自然
  • 简介:近年来,我国生态文化理论研究有逐步走向深入、走向独立发展的趋势。运用与把握中国传统生态哲学的文化价值取向和思维方式研究生态哲学,是深化当前生态文化理论的重要方面。大陆学术界对于道家道教、儒家的生态哲学思想研究比较重视,但对佛教生态哲学思想研究则较为薄弱,远不如国外及台湾。

  • 标签: 生态哲学思想 哲学研究 佛教 价值观 存在论 德性论
  • 简介:哲学观上看,文化是哲学的背景,哲学是文化的核心和灵魂。人文的思想文化是属于特定民族的。文化的民族性决定了哲学的民族性。因此,西方环境哲学仅仅是属于西方民族的“西方环境哲学”,而不是普适于所有民族的“一般环境哲学”。西方学者所创造的环境哲学理论是在西方的文化背景下生成并按照西方哲学的思维逻辑构造起来的,因而这种环境哲学和环境伦理学存在着先天的理论缺陷和困境:无论是“人类中心主义”还是“自然中心主义”,都是对人与自然的统一关系的否定。自然中心主义与人类中心主义争论的理论实质,就是要在自然与人之间作出选择:“到底应该用人去消解自然呢,还是用自然去消解人?”由于二者都以消灭对方为基本的价值指向,因而我们从西方传统形而上学内部找不到使这两个“中心”得到和解的任何可能的途径。西方的环境伦理学仍然在西方主客二分的架构下,按照西方传统伦理学的权利与义务的关系去解释人与自然之间的伦理问题,也必然陷入理论困境而不能自拔。在中国传统文化和传统哲学中不存在“人与自然”之间的“二分法”,而是采用“天、地、人”的三分法,通过“道”去解释“天、地、人”的关系。中国哲学坚持“德”与“道”的统一性,用“道”解释“德”:“道”是“体”,而“德”就是按照“道”去行“人之事”。“德”,不是由外部强加给个人的伦理规范,而是一种通过对“道”的“体悟”而达到“觉”的一种“境界”(觉悟),这种“德”就是“道德”。西方环境哲学要想消除它所遇到的理论困境,就需要从不同于西方文化背景的中国的文化和哲学中去寻找新的理论资源。中国的传统文化和传统哲学是环境哲学的“故乡”,它对于当代西方的环境哲学

  • 标签: 哲学观 环境哲学的民族性 西方环境哲学的理论缺陷 环境哲学的故乡 环境哲学中国本土化 环境哲学的还乡
  • 简介:电力线路是把电能输送到千家万户的载体,是重要的社会公用设施,其安全运行关系到每一位用户的切实利益,也关系到社会公共安全。架空电力线路之下的树障是影响安全可靠供电的最大隐患,"树"与"线"距离过近易导致线路跳闸、人身触电或财产损害,妨碍供用电秩序,危害公共安全。尽管《电力设施保护条例》划定电力设施保护区并禁止在高压线下植树,但"树""线"之争始终困扰着供电企业。排除线下树障,治理安全隐患,呼唤着立法完善与实践创新。

  • 标签: 电力设施保护 架空电力线路 供电企业 危害公共安全 社会公共安全 电能输送
  • 简介:蚂蚁是世界上分布最广、数量最多的生物之一。它们的足迹几乎遍布世界任何一个角落。我曾仔细观察过这种神奇的小生物,发现它有一套简单、实用的生存哲学。正是这一套哲学让蚂蚁家族永远繁荣昌盛、生生不息。我管这套哲学叫做蚂蚁四重奏。

  • 标签: 哲学 蚂蚁 世界 生物
  • 简介:人口的快速增长,对林地和耕地产生了愈来愈大的压力.特别是在我国的南方林区,林地与耕地都是能给人们带来经济利益,但人们只重伐不重造,造成林地面积减少,许多地方普遍存在着同时经营林业和农业的现象,国家出台的退耕还林政策就是希望能控制林地面积的大幅减少,因此便产生了林地与耕地之间的矛盾.

  • 标签: 林地 耕地 退耕还林
  • 简介:1拍拍手,鸭子就有两条腿说的是一个人力资源的专家常讲的一个故事,要求做主管的要知道激励的重要性。从前有一位县官喜欢吃烤鸭.并且请了一名厨艺很好的厨师。有一天这位县官发现厨师端出来的烤鸭只有一条腿,感到很是奇怪,可是不好意思追问。

  • 标签: 管理哲学 鸭子 人力资源 厨师 烤鸭 厨艺
  • 简介:突飞猛进的技术给人类带来了大有希望的未来,可是,技术异化、生态危机使人与自然的关系成为时代的焦点,如何行动成为哲学关注的主题。生态哲学就是哲学转向行动,是行动的哲学。它提倡关系、有机、整体,以此为基础关注人的行动,生态哲学意味着生态性的哲学哲学在不同时代有着不同的主题,这是哲学在不同时代的外在转向;哲学还有其内在发展逻辑。从外在的转向和内在逻辑的研究可以看出生态哲学就是哲学本身的发展。它的构成应该有生态本体、生态认识、生态方法。生态方法体现为环境伦理学。由于生态哲学哲学转向人的实践、人的行动,哲学在关注世界、关注人的思维之后,关注人的行动就是发展的必然。环境伦理、生态道德就是人的行为规范,环境伦理学把人的道德关怀扩展到生态环境,生态哲学才会在环境伦理学领域里率先发展起来。生态认识的研究可以从人类思维的历史分析中来阐释,在时间维度的整体中考察哲学思想的历史。从哲学的逻辑起点开始,研究不同时代哲学所关注的主题,分析生态哲学思想之所以生成的逻辑必然性,解析哲学的发展历程,分析思维整体中的生态哲学思想,这是认识维度的生态哲学研究。生态本体体现了生态世界观,本体可借助于自然科学成果来研究。在自然科学蓬勃发展的今天,哲学把认识世界的任务交付给了科学,生态哲学的本体有着丰富的科学基础,那么生态哲学本体的阐明就离不开认识世界的科学理论。宇宙是最宏大的自然观,它对生态本体的研究有着重要意义。现代自然科学所提供的作为生态哲学科学基础的生态学科学、地史地质学、相对、量子力学、系统、混沌理论等如何支撑生态哲学,如何深化有关生态本体的研究,是研究生态本体不可缺少的。

  • 标签: 生态哲学 哲学的转向 哲学的内在逻辑
  • 简介:建设美丽中国是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目标之一。为了促进这一目标的实现,指导解决环境问题的实践活动,找到环境哲学理论与实践的契合点,学者们将关注点投向了反映人与自然关系的环境哲学实践指向性上。通过对以往研究成果的分析和对现实经验的总结,阐述了环境哲学从理论走向实践的背景和理论基础;并立足于社会的发展阶段,对农业社会、工业社会和后工业社会时期环境哲学的实践指向性特点进行了论述和比较。在分析比较中,提出了建设生态和谐社会体现了环境哲学的现实属性和实践诉求,是"非人类中心主义"价值观社会化的媒介以及环境哲学从理论走向实践的重要目标。目前,中国的生态和谐社会建设处于初级阶段,但它是环境哲学实践性转变的核心步骤,因此,每位公民无论在任何领域都应为美丽中国建设做出努力。

  • 标签: 环境哲学 实践指向 生态和谐 生态和谐社会
  • 简介:《文化哲学》是施韦泽生前发表的一部最重要的哲学-伦理学著作,是中国读者了解施韦泽提出和论证敬畏生命伦理学的方法和过程,并且探讨其思想与当代生态文明关系的最好资料。《文化哲学》的文化批判是其文化哲学的起点,敬畏生命伦理学则是其文化哲学的结论。而施韦泽所体现的向东方思想的转向和跨越,使其原本还没有直接针对环境和生态问题的敬畏生命伦理学成为当代“生态伦理学革命“的先声,并由此成为当代生态文明的思想渊源之一。

  • 标签: 施韦泽 《文化哲学》 敬畏生命 生态文明
  • 简介:随着十七大提出“生态文明建设”观念,十八大将生态文明建设纳入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总体格局,生态哲学研究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人民出版社2013年出版的“生态哲学丛书”无疑是当前我国系统、深入研究生态哲学的重要成果。盖光、陈红兵教授等主编的“生态哲学丛书”,是山东省生态文化与可持续发展研究基地研究人员的集体成果。该基地前身是山东理工大学生态文化研究中心,成立于2003年,是国内最早成立的生态文化研究机构之一,2007年升格为山东省生态文化与可持续发展软科学研究基地。

  • 标签: 生态哲学 生态文化 生态文明 山东理工大学 总体格局 低碳发展
  • 简介:众所周知,人类目前自知陷于前所未有且日益加重的全球性环境危机之中却难以自拔,这一难题已成为全人类最高时代课题,对它解决如何,会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一个国家是否能保持可持续发展,一个民族的后代能否生存,一个社会在国际共同体中地位如何,也是评价各国大学科学创新层次的重要指标之一。从实际角度看,环境冲突已经成为双边、多边、地区间和国际间的重要事务,

  • 标签: 环境哲学 哲学研究 国外环境 成果 可持续发展 环境危机
  • 简介:江苏省自然辩证法研究会自1985年成立至今,已走过不平凡的三十年,收获了一大批重要学术研究成果.为了纪念研究会30年发展历程中的学术成就,江苏省自然辩证法研究会在江苏人民出版社出版了一本纪念文集《科学技术哲学》(王国聘主编,江苏人民出版社,2015年版),集中展示了江苏自然辩证法研究30年来所取得的部分重要成果,展现江苏自然辩证法研究的特色和风采.

  • 标签: 江苏人民出版社 自然辩证法 科学技术哲学 纪念文集 江苏省 三十年
  • 简介:2015年3月2-14日,我在美国北德州大学(UniversityofNorthTexas,简写为UNT)做访问学者。刚到达该校的第二天,该校环境哲学中心主任哈格罗夫(EugeneC.Hargrove)教授领着我和另一位中国学者(南开大学的薛富兴教授)在校园内转了两个多小时,走了好几个部门,拿到了UNT的带有我们头像的身份证。这个身份证就标志我的正式的访问学者身份。北德州大学的排名并不靠前,但它的爵士乐专业是全美最好的,从而也应是全球最好的。

  • 标签: 环境哲学 哲学阐释 德州大学 生态文明 伦理学研究 格罗夫
  • 简介:现代化在给人们带来物质和精神文明巨大进步的同时,也面临着严峻的生态危机、工业文明的缺陷和人的伦理道德的丧失。生态学是一座巨大的文化资源和理论宝库,基于生态系统的生态哲学无疑为当代哲学的创新提供了新的理论视角。在生态文明视域下,生态哲学的研究对象、主客关系、认识路径等方面与当代流行的哲学观点存在差异,显出当代哲学的生态转向。这种转向有利于开阔思路、活跃思维、创新方法,促使人们从哲学层面关注生态、保护环境、护持家园的稳定和宁静。

  • 标签: 哲学 生态文明 生态转向
  • 简介:环境问题的主要矛盾是人类欲望的无限膨胀与自然资源的有限.这种矛盾具体表现为在市场经济的条件下由于竞争而产生的对自然资源的无序掠夺.用停止发展的方法和用禁欲主义的道德教化都不能解决环境问题,单纯用科学技术的方法也不能解决环境问题.解决环境问题的关键是要改变人类社会中人与人的生存竞争方式,发展人与人相互协作的和谐关系,实行有计划的社会生产,对自然资源实行有计划的分配,改变现有以物质财富的积累为目的的社会发展模式,加强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的合作.

  • 标签: 人类 哲学 环境问题 竞争 和谐 合作
  • 简介:群体性矛盾是我国在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过程中,由于新旧体制的交替和各种利益格局的变化而引发的一种以群众为主体的社会矛盾。它是人民内部矛盾在新时期的一种反映,处理得不好,就有可能演变为其它性质的矛盾,成为林业可持续发展的群众性阻力;处理得当,问题就可能迎刃而解,我们的事业就会蒸蒸日上。

  • 标签: 群体性矛盾 人民内部矛盾 群众性 社会矛盾 新时期 主体
  • 简介:当前生猪产业的结构性矛盾表现为价格大幅波动,环境污染严重,养殖成本偏高,其深层次根源在于小规模分散化养殖方式。解决生猪产业的结构性矛盾,需要不断优化区域布局,实现适度承载;提高准入门槛,引导规模经营;移栏入园,实现集约化生产;推进资源循环利用,实现生态化养殖。

  • 标签: 生猪产业 结构性矛盾 规模养殖 集约化生产 生态循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