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9
374 个结果
  • 简介:笔者以2011-2015年河南省滑县牛羊杆菌病监测数据为依据,分析了近几年牛羊杆菌病防控形势严峻,净化迫在眉睫,已经严重威胁到畜牧业健康有序发展和人民身体健康,并总结了我国当前农村基层杆菌病防控现状和净化建议。

  • 标签: 牛羊 布鲁氏杆菌病 防控 净化
  • 简介:杆菌病是家畜的慢性传染病,常见的有3种,即牛型、猪型和羊型。1.症状猪、牛、羊的主要症状都是母畜不明原因的流产、死胎、乳房硬块、外肿肿胀;公畜小腹下坠,睾丸阴囊肿胀,严重的坏死,关节炎症明显或关节明显化脓,不能站立。感染初期母畜有的产奶量很高,奶中带有血丝,后期个别病重,产奶量低。

  • 标签: 布氏杆菌病 家畜 慢性传染病 产奶量 症状 母畜
  • 简介:为了解云南地区规模种猪场猪群疫病感染情况,2014年对采自云南地区63个种猪场的675份种猪血清进行MPS、PCP、TOX、杆菌病(简称病)感染抗体进行检测。结果种猪群中MPS、TOX、PCP、病感染抗体分别为15.11%、10.67%、30.96%、5.48%。共420份阳性血清,阳性率为62.22%。MPS+PCP感染率为5.48%;MPS+TOX感染率为1.63%;MPS+病感染率为0.30%;PCP+TOX感染率为4.44%;PCP+病感染率为1.33%;TOX+病感染率为0.15%,二重感染占13.33%。三重感染出现19份,占2.81%,其中MPS+PCP+TOX14份,占2.07%;MPS+PCP+病5份,占0.74%。相比其他省份,云南省病的感染率较高,TOX、MPS的感染率较低,PCP的感染率与部分省份相差不多,说明云南地区猪场对这些病的防控措施得当,但要关注病及呼吸道疾病的危害及发病趋势。

  • 标签: 云南地区 种猪 MPS(猪支原体肺炎) PCP(传染性胸膜肺炎) TOX(猪弓形体病) 布鲁杆菌病(布病)
  • 简介:杆菌病是一种由杆菌引起的人畜共患、传染性疾病,其可导致母牛流产、不孕,在严重危害的养殖业正常发展的同时,也为人类健康带来了威胁。本次研究将通过对牛杆菌病病原学、流行病学特点进行分析,探讨该病的诊断及预防措施。

  • 标签: 牛布氏杆菌病 预防 治疗 诊断
  • 简介:杆菌病,是由杆菌引起的人畜共患传染病。以流产、不孕和睾丸炎为特征。本病流行广泛,几乎遍布世界各地,不仅危害畜牧生产,而且严重损害人类健康,仅在拉丁美洲,该病每年造成至少6亿美元的损失,而20世纪90年代美国这一数字平均为1.5亿美元。该病应预防为主,加强强制免疫的力度,尽量消灭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对于该病的治疗,首先要做到早期的诊断;其次是选用特异的抗菌素联合用药。目前急性期病的治疗多以西环素加利福平,或者头孢曲松、利福喷汀和多西环素三药联用,或者左氧氟沙星与利福平联用治疗急性期病效果均较好。慢性期病治疗原则是采用中医中药疗法或中西医结合疗法,中药治疗慢性期病具有疗效确切、运用灵活、药源广等特点,已成为我国治疗慢性期病的主要方法。

  • 标签: 布氏杆菌病 人畜共患传染病 中西医结合疗法 治疗原则 左氧氟沙星 畜牧生产
  • 简介:杆菌病是由杆菌引起的一种慢性疾病,属于人畜共患病,患病羊主要表现为睾丸发炎、流产和关节炎。本文主要总结了羊杆菌的病原体、传播途径、临床表现与病理变化,并提出了加强检测、严格消毒、做好免疫预防和大力宣传等防控措施。

  • 标签: 布氏杆菌病 病因 防控
  • 简介:杆菌病,简称病,是由杆菌引起的急性或慢性的人兽共患病,本病主要侵害生殖器官,引起胎膜发炎、流产、不孕、睾丸炎及备种组织的局部病灶,多发于母牛。本病广泛分布于世界各地,目前在我国人畜中仍有存任,给畜牧及人类健康造成很大威胁。

  • 标签: 布鲁氏杆菌 人兽共患病 威胁 防治 净化
  • 简介:为了解血浆、血清对杆菌病虎红平板凝集试验检测结果是否有影响,试验取20只成年羊的颈静脉血,分别进行了虎红平板凝集试验和试管凝集试验,结果发现:血清样品杆菌病RBPT、SAT的检测结果均为阴性;血浆样品杆菌病RBPT的检测结果均为阳性,SAT的检测结果均为阴性。

  • 标签: 虎红平板凝集试验 试管凝集试验 布氏杆菌病 血浆 血清
  • 简介:杆菌病(病)是由杆菌引起的以流产和发热为特征的人兽共患病,严重的威胁着人和动物的生命健康。杆菌具有细胞内寄生的特点,人感染布氏杆菌后,需要长时间的抗生素治疗,而且往往会留下严重的后遗症。因此在杆菌病流行的国家,消除病一直是公共健康计划中最重要的目标之一。

  • 标签: 布氏杆菌病 安全防护措施 免疫效果 疫苗 健康计划 人兽共患病
  • 简介:奶牛结核病、杆菌病(以下简称“两病”)分别是由结核杆菌杆菌引起的人畜共患慢性传染病。世界动物卫生组织(OIE)将“两病”列为二类动物疫病,规定必须强制报告,我国则将该“二病”列为二类动物疫病。随着全国大市场、大流通的进一步形成,奶牛交易频繁,奶牛“两病”的发生呈上升趋势,加强奶牛“两病”的监测检疫工作,防止“两病”的扩散和传播对促进奶牛业的持续稳定健康发展和确保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任重而道远。

  • 标签: 奶牛 两病 监测 措施
  • 简介:过去10年中,研究均显示内生真菌在植物生理中发挥重要的作用,甚至对农业和植物的自身修复中提供有益的帮助。对于多功能植物种类如竹类资源的内栖植物(endoflora)的认识可以加强这些已被用在农业和植物自身修复方面的植物被广泛应用的可能性。然而,与可能带来的好处相比,目前对它的呈现形式几乎一无所知,更不要说竹种资源内生细菌的活动机制了。我们在工作中汇集了几个的竹种(确切的说是刚竹的几个竹种)的内生细菌群落。利用无干扰的棕竹(P.humilis)和青川箭竹(Fargesiarufa)作为其内部细菌典型菌种分离策略的基准,从而获得纯培养的内生细菌。对所获得的菌株的鉴定表明,这2个物种都含芽孢杆菌。在地下的内生菌培养期间,棕竹(P.humilis)的地上内生菌要更加多种多样,包括不同的,如:微杆菌、LeifsoniaSP、类芽孢杆菌、土壤杆菌/根瘤菌、假单胞菌,伯克氏菌。此外,乌芽竹(P.atrovaginata,)、紫竹(P.nigra)棕竹(P.humilis)的植株和细菌的整个DNA提取直接包含在相关的细菌序列鉴定中。本研究揭示了微杆菌在乌芽竹(P.atrovaginata,)、紫竹(P.nigra)棕竹(P.humilis)以及未经培养的菌种中的存在。最后,我们采用了经典的Cholodny(1934)土壤真菌计数法进行了修正。Cholodny利用玻璃显微镜的载玻片来获得土壤细菌群落的样式,形成一个微观精细的景观生态,后来他利用不同的显微镜技术对这种方法进行了研究。在我们的修正中,利用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制成的塑料薄膜作为细菌群落附属和直接生长的基体,以保持这些菌落的原有的(原位)空间形态和结构。就其本身而言,这种方法是为了更好的对内生菌的细胞生态学的了解,即植物细胞及其内生菌之间的本质的关联。

  • 标签: 内生菌 竹子 16s核糖体DNA
  • 简介:本文收录了北京地区报春花植物共9种,1变种。在《北京植物志》的基础上增补4种,1变种。其中硕萼报春为北京报春花新资料。

  • 标签: 报春花属 北京 硕萼报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