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组织缺损或畸形往往给患者的生存和生活质量造成严重影响。近年来,生物医用组织修复材料的研发和规模化发展方兴未艾,国内医疗市场也陆续涌现出一批优质的组织修复产品,如同种异体骨修复材料、脱细胞异体真皮、脱细胞神经、肌腱等。但由于受文化习俗、医药监管法规/制度、精细化加工技术等多方面因素制约,我国组织修复材料的研发、监管及规模化程度远落后于欧美国家。结合公开报道的数据和实地考察情况,将美国组织库及组织修复材料的发展近况作简要回顾、总结和讨论,以期为我国组织捐献事业和组织库及组织修复材料的发展模式带来切实有益的探索。

  • 标签: 美国组织库协会 组织修复材料 同种异体骨 监管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大范围、多层次重度组织缺损的修复是临床工作的难点,作者回顾总结了头面、胸腹壁和肢体部位组织缺损修复的文献和临床经验,介绍了国内外该领域相关技术的进展和现状。提示组织缺损修复当前的发展趋势是在满足组织覆盖的同时,既要达到功能与形态的良好效果,还要尽可能减轻或避免供区组织的继发损伤。其中显微外科技术和移植材料的应用扮演了重要的角色。疑难手术的完成离不开传统方法的灵活应用与新技术的结合,多学科的交叉协作是重度组织缺损修复的必要保障。文中所提出的治疗原则与方法选择,为临床医生提供参考。

  • 标签: 组织缺损 修复 重建 移植 再植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髂腹股沟复合组织瓣修复手足部皮肤软组织缺损并重建腕部、手指、踝部、足趾屈伸功能的效果。方法2012年2月—2018年3月,河南省中牟县中医院、武警河南总队医院、东南大学医学院附属江阴医院分别收治4、5、3例手足部皮肤组织缺损患者,其中男11例、女1例,年龄23~62岁,手部缺损5例、足部缺损7例。清创后皮肤软组织缺损面积10 cm×8 cm~15 cm×10 cm,根据缺损创面面积及肌腱缺损长度设计并切取髂腹股沟复合组织瓣,组织瓣面积为10 cm×8 cm~15 cm×12 cm。根据受区具体情况,组织瓣中旋髂浅动脉与受区尺动脉端侧吻合2例、端端吻合1例,与足背动脉端侧吻合4例,与胫后动脉端侧吻合2例,与足跗外动脉端端吻合1例;组织瓣中腹壁浅动脉与受区桡动脉端侧吻合1例,与尺动脉端端吻合1例。供瓣区直接拉拢缝合或移植大腿中厚皮修复。观察术后组织瓣成活情况,随访时组织瓣外观、质地、两点辨别觉距离等,并采用手部主动运动总和法进行手部功能评定,按Maryland足部评分标准进行足部功能评定。结果12例患者组织瓣均成活。术后随访6~36个月,组织瓣略显臃肿,与受区结合处有线状瘢痕,组织瓣两点辨别觉距离为15~22 mm;手部功能评定为优3例、良1例、可1例,足部功能评定为优4例、良2例、可1例;患者对手足功能恢复及外观满意。结论髂腹股沟复合组织瓣可修复手足部创面并重建腕部、手指、踝部、足趾的屈伸功能,是修复该类缺损的有效方法。

  • 标签: 髂腹股沟皮瓣 腹外斜肌腱膜 皮肤软组织缺损 肌腱缺损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游离组织瓣修复口腔颌面部组织缺损术后血管危象的转归情况,并分析相关因素。方法2013年1月至2018年7月,游离组织瓣修复口腔颌面部组织缺损1 049例,其中术后发生血管危象共64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前臂皮瓣(RFFF)28例、股前外侧皮瓣(ALTF)19例、腓骨瓣17例。所有患者均接受了血管危象探查术。对可能的相关危险因素使用SPSS 22.0软件包分别进行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64例手术挽救成功44例(68.8%)。单因素分析显示,吸烟、组织瓣类型、危象发生时间、间隔时间(发生血管危象至进行手术探查的间隔时间)和引起危象原因与组织瓣抢救成功率具有相关性(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组织瓣类型、危象发生时间、间隔时间是影响组织瓣抢救成功率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危象发生越早,间隔时间越短,组织瓣危象的抢救成功率越高;组织瓣类型会影响组织瓣危象的抢救成功率,前臂皮瓣、股前外侧皮瓣和腓骨瓣的抢救成功率依次降低;尽早识别血管危象并进行手术探查是组织瓣抢救的首要原则。

  • 标签: 组织瓣 腓骨瓣 血管危象 危险因素 颌面部组织缺损 显微外科技术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实证探索医疗机构从业人员组织支持与组织公民行为之间的关系,确定各种背景特征变量对组织支持和组织公民行为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抽样在某省不同地区部分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各类从业人员进行量表调查,利用独立样本t检验、方差分析、相关分析、非参数检验,探讨医院环境中个体组织支持和组织公民行为的关系。结果组织支持与组织公民行为相关系数为0.239,组织支持在OCB的个人主动性、利他、认同上的相关系数为0.210、0.211、0.473,即组织支持和组织公民行为(认同、利他、主动)维度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结论组织支持满足了医疗机构从业人员被组织和同事认可、赞许的需要,如果"感知"到组织对其支持,会激发更多的组织公民行为,这要求医院力争创造心理软环境,使员工得以感受到来自于组织的认可与关怀。

  • 标签: 组织支持感 组织公民行为 组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组织移植结合Ilizarov骨牵张技术重建下肢解剖结构、恢复下肢功能的临床疗效。方法2010年10月-2019年4月,应用组织移植结合Ilizarov骨牵张技术重建患肢解剖结构及功能治疗51例,其中胫骨近端缺损17例、胫骨远端缺损27例、跟骨部分缺损4例、前足跖骨缺损3例。手术分期进行,一期组织瓣移植覆盖创面,切取游离股前外侧皮瓣33例、腹股沟皮瓣8例、股前内侧皮瓣5例、胸脐皮瓣3例、背阔肌皮瓣2例,切取面积3.5 cm×15.0 cm~8.0 cm×25.0 cm;二期安装Ilizarov环形架或自行设计的牵张器,采用Ilizarov环形架44例、自行设计牵张器7例。术后定期随访。结果1例股前外侧皮瓣部分坏死,3例皮瓣术后感染,其余47例皮瓣全部成活。36例胫骨采用骨搬运方法修复骨缺损,8例采用骨搬运与肢体延长结合恢复长度,4例跟骨采用横行或纵向牵张恢复跟骨外形,3例前足跖骨缺损采用纵向或横行牵张恢复足弓。随访9个月~2年,无骨髓炎复发,骨搬运对合端及延长区均获骨性愈合。按Paley骨性评分标准评定,结果优良率为98.0%,按生活质量评价表SF-36评分平均88.9分,按美国踝关节外科协会(AOFAS)评分平均79.5分。结论组织移植结合Ilizarov技术可重建下肢骨与软组织缺损,最大程度恢复患肢功能。

  • 标签: 下肢 Ilizarov骨牵张技术 骨缺损 外科皮瓣 重建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两种带肌腱的复合组织瓣移植修复伴有伸肌腱缺损的指背软组织缺损创面的临床疗效。方法自2015年3月至2018年8月对伴有伸肌腱缺损的指背缺损创面的23例患者,应用两种带肌腱的复合组织瓣移植修复,其中带掌长肌腱的桡动脉掌浅支复合组织瓣14例、带示指(小指)固有伸肌腱的掌背动脉复合组织瓣9例。皮瓣切取面积2.8 cm×2.0 cm~4.4 cm×2.8 cm。术后随访观察皮瓣外形、色泽、质地、感觉以及皮瓣供区情况。结果本组23例皮瓣全部存活。其中1例桡动脉掌浅支复合组织瓣和2例掌背动脉复合组织瓣术后第二天出现静脉危象,经拆除部分缝线后静脉回流正常,皮瓣顺利存活。除1例掌背动脉复合组织瓣远端出现部分表皮坏死,经换药治疗后创面愈合外,其余患者供、受区伤口均Ⅰ期愈合,未并发深部组织感染。所有病例均获得6~14个月随访,平均7.3个月,皮瓣质地、外形满意,皮瓣供区仅留线性瘢痕、无挛缩,腕关节屈伸功能正常。皮瓣两点分辨觉达9~11 mm。结论带掌长肌腱的桡动脉掌浅支复合组织瓣、带示指(小指)固有伸肌腱的掌背动脉复合组织瓣具有切取简单、血供可靠、皮瓣外形好和供区损伤小等优点,是修复伴有伸肌腱缺损的指背软组织缺损创面的良好术式,灵活选择可以获得满意的临床疗效。

  • 标签: 外科皮瓣 指损伤 复合组织缺损 皮瓣移植
  • 简介:摘要骨组织在维持机体运动与健康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研究骨组织细胞的生物学功能及其在组织工程中的应用对临床预防及治疗骨科相关疾病具有重要意义。茶多酚是茶叶的主要成分,其具有天然的抗氧化性、清除自由基活性和抗炎作用。研究表明,茶多酚主要通过增强成骨细胞形成和减少破骨细胞的发生来促进骨重建过程;此外,茶多酚还可作为人造骨材料的表面修饰分子,在骨组织工程领域广泛应用。综述了茶多酚在骨组织细胞中的调控作用及其在组织工程领域的应用,并对相关的研究内容进行回顾和展望,以期为开展后续的研究工作提供参考及理论基础。

  • 标签: 茶多酚 骨组织细胞 骨组织工程 骨重建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组织中丙氨酸浓度与甲状腺乳头状癌(PTC)的关系。方法收集2019年3至4月于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行甲状腺切除术且术后病理确诊为PTC的患者的组织标本30例,利用高通量代谢组学的方法测定癌组织与癌旁组织内的丙氨酸浓度,以中位数(四分位间距)表示,应用Wilcoxon test非参数检验分析癌组织与癌旁组织中丙氨酸浓度差异,利用Mann-Whitney U检验分析多种临床特征与癌组织中丙氨酸浓度的关系,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癌组织丙氨酸浓度[0.427(0.354~0.498) μg/L]与癌旁组织丙氨酸浓度[0.280(0.238~0.338) μg/L]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3.383,P<0.05)。癌组织中丙氨酸浓度与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分析结果显示,年龄<45周岁组[0.469(0.408~0.583) μg/L]、中央区淋巴结转移组[0.496(0.430~0.593) μg/L]、尿碘超标组[0.482(0.416~0.582) μg/L]、肿瘤直径≥1 cm组[0.469(0.432~0.601) μg/L]及鼠类肉瘤滤过性病菌致癌同源体B1(BRAF)基因突变型组[0.433(0.381~0.554) μg/L]癌组织中测得的丙氨酸浓度分别比年龄≥45周岁组[0.402(0.337~0.425) μg/L]、中央区淋巴无转移组[0.405(0.314~0.429) μg/L]、尿碘未超标组[0.4136(0.297~0.460) μg/L]、肿瘤直径<1 cm组[0.414(0.319~0.488) μg/L]及BRAF基因野生型组[0.395(0.337~0.402) μg/L]癌组织中测得的丙氨酸浓度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丙氨酸可能在PTC的发生、发展及侵袭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

  • 标签: 甲状腺乳头状癌 代谢组学 丙氨酸
  • 简介:摘要自体断层皮片移植仍是修复皮肤缺损的重要方法,但存在一些明显的不足,如供皮区损伤、皮源不足等。研发组织工程皮肤实现缺损皮肤的永久性替代是一个理想目标。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多种组织工程皮肤已被投入市场使用,但要实现皮肤缺损的再生修复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本文总结组织工程皮肤的现状,并对组织工程皮肤发展所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做初步探讨。

  • 标签: 组织工程 表皮 真皮 皮肤替代物 创面修复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游离股前外侧组织瓣在全舌或近全舌切除术后组织缺损修复的治疗效果。方法2015年3月-2018年5月,收治15例舌癌(全舌或近全舌切除)患者,肿瘤根治术后应用股前外侧组织瓣同期修复,皮瓣大小为6 cm×10 cm~8 cm×15 cm,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术后要求患者定期到门诊复查。结果15例皮瓣均成活,术后发生血管危象1例,经探查及相应处理后完全成活。术后于门诊随访12~48个月,平均30个月,舌部受区皮瓣成活良好,术后6个月患者张口度、咀嚼功能恢复良好,但是吞咽及语音功能欠佳;大腿供区运动功能良好,无麻木、疼痛不适。结论全舌或近全舌切根治术后遗留的组织缺损,以游离股前外侧组织瓣进行修复重建,可以较好的恢复舌的部分功能及外形。

  • 标签: 舌癌 股前外侧组织瓣 重建 显微外科技术
  • 简介:【摘要】:目的 针对抗免疫组织化学检测 CA242蛋白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展开分析探讨。方法 选取我院 2018年 2月 ~2019年 6月收治的 68例胃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高分化胃癌 32例,中、低分化胃癌 36例;经过免疫组化技术检测,对其 CA242蛋白在胃癌组织中的病理学表达进行分析研究。结果 在胃癌组织中, CA242阳性率为 79. 2%。 显著高于异性增生和正常胃勃膜组织 (P<0.05), CA242表达与胃癌浆膜浸润、淋巴结转移和患者预后呈正相关 (P<0.05)。结论 胃癌的发生、转移和患者的生存与 CA242关联紧密,进行检测的 CA242蛋白表达可作为胃癌预后的参考标准。

  • 标签:
  • 简介:摘要: 目的 探讨纯中药制剂玄黄药膏对大鼠急性软组织损伤模型的损伤组织中白细胞介素1(IL-1 β)、肿瘤坏死因子(TNF- α)的作用,进一步探讨其治疗急性软组织损伤的机理。方法:SD大鼠 72只,造模成功后,随机分为 A 组(空白对照组)、B 组(扶他林组)和 C 组(玄黄药膏组),分别给予外敷凡士林、扶他林和玄黄药膏治疗,治疗后第1、3、7、10天处死相应组大鼠各6 只,测定损伤处组织IL-1 β、TNF- α含量。结果:与 A 组、B组相比,C组动物损伤组织中IL-1 β、TNF- α含量明显降低( p< 0.05),组内及组间比较,差异仍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玄黄药膏对急性软组织损伤动物模型有较好的抗炎作用,其治疗机理可能与使损伤组织中IL-1 β、TNF- α含量降低有关。

  • 标签: 急性软组织损伤 玄黄药膏 IL-1 β TNF- α 含量 大鼠
  • 简介:摘要: 目的 探讨纯中药制剂玄黄药膏对大鼠急性软组织损伤模型的损伤组织中白细胞介素1(IL-1 β)、肿瘤坏死因子(TNF- α)的作用,进一步探讨其治疗急性软组织损伤的机理。方法:SD大鼠 72只,造模成功后,随机分为 A 组(空白对照组)、B 组(扶他林组)和 C 组(玄黄药膏组),分别给予外敷凡士林、扶他林和玄黄药膏治疗,治疗后第1、3、7、10天处死相应组大鼠各6 只,测定损伤处组织IL-1 β、TNF- α含量。结果:与 A 组、B组相比,C组动物损伤组织中IL-1 β、TNF- α含量明显降低( p< 0.05),组内及组间比较,差异仍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玄黄药膏对急性软组织损伤动物模型有较好的抗炎作用,其治疗机理可能与使损伤组织中IL-1 β、TNF- α含量降低有关。

  • 标签: 急性软组织损伤 玄黄药膏 IL-1 β TNF- α 含量 大鼠
  • 简介:摘要:随着时间的推移,免疫组化在现阶段的病理判断工作当中已经得到了广泛的认可。所谓的免疫组化其实是一个多过程、多因素和多时间段试验方式,因此不同的国家、地区的相关机构在采用免疫组化方式的过程中,其处理方式和染色方式都是具有比较大的不同的,这会导致免疫组化方式难以发挥出良好的效果,在这种情况之下,就需要有关工作人员针对胚胎组织免疫组化方法进行研究和分析,确保胚胎组织免疫组化方法的有效性,这对于临床医学当前和未来的发展也是尤为重要的。故此,在本文中就将针对胚胎组织免疫组化方法进行相关的研究和分析工作。

  • 标签: 胚胎组织 免疫组化 组化方法 有效措施 研究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