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系统性红斑狼疮是一种侵犯身体多脏器的典型的自体免疫疾病,对人体危害极大。严重肾脏受累的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如果不给予适当治疗会进展到末期肾病,甚至死亡。系统性红斑狼疮的治疗是现今研究关注的热点。现有的激素治疗由于副作用以及对病程恶化无显著改善而限制了其临床应用。生物技术药物因其良好的靶向性为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提供了新的思路,其安全性和有效性已在临床试验中证明。本文对生物技术药物用于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的研究作一综述。

  • 标签: 系统性红斑狼疮 生物技术药物 B细胞活化因子 耐受原 疫苗
  • 简介:目的:研究人肠内细菌对牛蒡苷48h的转化和转化的性质。方法:采用人肠内细菌的混合菌液与牛蒡苷在37℃厌氧条件下进行培养;采用硅胶柱色谱和制备HPLC分离转化产物;根据核磁共振波谱鉴定转化产物的结构;采用超声破碎方法,提取人肠内细菌总。结果:牛蒡苷在48h内可被人肠内细菌转化为牛蒡苷元和牛蒡苷元脱甲基化产物;转化可能为组成和诱导。结论:牛蒡苷在48h时主要转化产物为牛蒡苷元和脱甲基化产物。

  • 标签: 牛蒡苷 人肠内细菌 生物转化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人、猩猩、猪、小鼠、大鼠五种生物I型磷脂A2(phospholipaseA2,PLA2)N末端衍生肽在体外的杀菌效应,了解它们的结构与功能的关系。方法根据人、猩猩、猪、小鼠、大鼠五种生物I型PLA2N-端第1-15个氨基酸残基为模板,分别合成衍生多肽AVW、ALW、AVN(因人与黑猩猩、大鼠与小鼠I型PLA2N-端第1-15个氨基酸残基序列相同,最终合成3条衍生多肽)。采用琼脂铺板计数法,将不同浓度的多肽分别与革兰阳性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革兰阴性菌大肠杆菌在37℃孵育2.5h,然后铺板并置于37℃恒温箱培养18~24h,记录每一块琼脂板上的菌落形成数,并计算多肽杀菌率。结果衍生多肽AVW、ALW、AVN对革兰阳性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革兰阴性菌大肠杆菌均有杀菌活性,AVW和AVN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杆菌杀菌作用较强,ALW对G+菌及G-菌杀菌活性较弱。结论不同生物I型PLA2N-末端衍生肽对G+菌和G-菌均有杀菌活性,而具有较多碱性氨基酸衍生肽杀菌活性较强。

  • 标签: I型PLA2 N-端衍生肽 杀菌活性 构效关系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凝血(DF--521)对频发的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的疗效。方法70例频发的TIA患者随机分为DF—521治疗组(38例)和脉络宁一肠斯匹林一潘生丁对照组(32例)。结果治疗组治疗后24小时内及5天内TIA发作控制率分别为68.4%和92.1%,均明显高于对照组18.8%和59.4%,P<0.01。DF—521治疗后血液粘度及纤维蛋白原明显降低。结论应用DF—521对频发的TIA疗效是显著的,且起效快。

  • 标签: 凝血酶样酶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血液流变学
  • 简介:目的:筛选出对孢子丝菌结合效率相对较高的探针。方法以50株纯培养的孢子丝菌及标准株为样本,以毛霉、烟曲霉、念珠菌各1株为阴性对照,用聚合链反应-联免疫法(PCR-ELISA)对已报道的5个孢子丝菌特异性探针(U26852、U26866、U26866′、M85053及AF117945)进行筛选。记录各探针与合成DNA片段杂交底物显色与否及免疫测定指数(EI)值。结果PCR产物测序证实5个探针均位于产物序列上;在相同的ELISA条件下,探针U26852显色最强,EI值最高。结论针对28SrRNA的探针U26852是目前与孢子丝菌结合效率相对较高的探针。

  • 标签: 孢子丝菌 探针 聚合酶链反应-酶联免疫法
  • 简介:摘要探讨联合检测淀粉及脂肪对儿童急性胰腺炎的临床诊断价值。选择39例将急性胰腺炎患者为观察组,39例同期健康体检为对照组以确定AMY及LIP参考范围。比较两组AMY及LIP水平,分析两种指标单独及联合检测的诊断性能。AMY及LPA的阳性率随着发病时间的延长有逐步升高的趋势。在2~4h时AMY、LPA联合检测,阳性率增至16.07%(9/56)。16~24h时LPA阳性率明显高于AMY;2~4d后,AMY阳性率明显降低,而LPA的阳性率始终保持在较高水平。LPA对AP的诊断灵敏度及特异性明显高于AMY。单独检测时,LIP的诊断特异性及准确性高于AMY;AMY及LIP的联合检测具有较高敏感性及阴性预测值,优于单独检测,对急性胰腺炎的诊断及排除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 标签:
  • 简介:最近,国外媒体相继报道,科学家最新发现了人体脂肪的“启动开关”,从而可使脂肪的”燃脂”效率提高2倍。这一重大发现给解决减肥问题带来了新希望,大大增强了减肥者的信心。超重已是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等毫无歧义的危险因素之一。近年来超重问题一直是人们备受困扰且难以摆脱的心结。

  • 标签: 脂肪酶 开关 心脑血管疾病 减肥问题 危险因素 科学家
  • 简介:摘要联免疫试剂盒是用于检测人或动物在疫苗注射后对机体是否产生效果的手段之一,它具有检测数量大、稳定性高、单价低廉等优点。但是,同时它也有检测时间长、检测步骤复杂、保存条件要求高等缺点。本实验室在综合考虑联免疫试剂盒的各项优缺点之后,对检测人体的几种联免疫试剂盒从其硬件设备、反应条件、试剂成分等各方面入手,对其检测进行改进,以期为联免疫试剂盒检测降低成本、节约时间、简化操作、提高检测率作出一些贡献。

  • 标签: 酶联免疫 ELISA 疫苗检测 改进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联免疫法(ELISA)方法检测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Cvirus,HCV)抗体优缺点并分析其产生的原因。方法对我院临床样本进行ELISA、金标法、微粒子法(MEIA)检测,并辅以HCVRNA确认实验,对所获结果进行分析。结论相比之下,ELISA法较其他方法检测血清标本中抗-HCV的相符率无差异(P>0.05),但存在一定的假阳性率。操作过程发现,ELISA法过程较繁琐,花费相对较高,但考虑综合因素,ELISA法是最佳的检测抗-HCV方法。

  • 标签: 酶联免疫法 ELISA 丙肝抗体 评价
  • 简介:摘要1例63岁男性患者因右侧慢性中耳炎行右耳改良乳突根治+鼓室成形术,术后予注射用尖吻蝮蛇血凝止血对症治疗。患者在静推血凝2U结束后约1分钟突然出现心慌、胸闷、大汗淋漓、腹痛现象,查体血压90/50mmHg,血氧饱和度74%,胸前区及颈部皮肤潮红。立即予地塞米松静推,约10分钟后患者心慌、胸闷缓解,皮肤潮红消退,复测血压120/76mmHg,血氧饱和度94%,监护约3小时后患者病情逐渐平稳。

  • 标签: 尖吻蝮蛇血凝酶 过敏性休克
  • 简介:1病历摘要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鉴别并纠正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乙型肝炎抗-HBc过程中出现的假阳性结果。方法在乙型肝炎“两对半”临床检测标本中随即挑选抗-HBc阳性的标本620份,分别用科华公司和荣盛公司的试剂(均为ELISA法)复查抗-HBc。结果在620份标本中用科华公司的试剂检测到抗-HBc阳性标本482份,用荣盛公司的试剂检测到抗-HBc阳性标本498份,二者符合率为94.8%。其中114份标本用两种试剂复查后抗-HBc均为阴性。结论用ELISA竞争法检测抗-HBc,由于非特异吸附和操作等原因易出现假阳性结果,尤其对于抗-HBs和抗-HBc同时阳性的标本应该复查抗-HBc。

  • 标签: 酶联免疫吸附实验 抗-HBc 乙型肝炎 假阳性
  • 简介:

  • 标签:
  • 简介:肝素(HPSE)是一种糖苷内切,能特异性水解位于细胞表面、细胞外基质及基底膜的硫酸乙酰肝素。肝素可促进肿瘤浸润、转移和血管生成,并参与免疫监视、胚胎植入等病理生理过程。本文对HPSE促进肿瘤转移的相关机制和肝素抑制剂的相关研究进展进行综述。过程。本文对HPSE促进肿瘤转移的相关机制和肝素抑制剂的相关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 标签: 肝素酶 肿瘤转移 抑制剂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抗-HIV联免疫检测的HOOK效应及对策,寻找能够防止抗-HIV联免疫检测的HOOK效应的最佳检测方案。方法本次研究资料选取2014年4月-2014年9月期间在本血站主动献血的5名A型血志愿者,均是首次献血。以双抗原夹心ELISA一步法、双抗原夹心ELISA二步法对其抗-HIV的阳性高值血液标本、倍比稀释以后的血液标本进行检查,同时对比其检测结果。结果本次研究发现,较之双抗原夹心ELISA二步法来说,双抗原夹心ELISA一步法在HOOK效应方面相对明显,比较差异较为显著(P<0.05)。结论为了控制抗-HIV联免疫检测的HOOK效应,建议采取双抗原夹心ELISA二步法,以防HOOK效应出现后使强阳性的标本出现漏检等情况。

  • 标签: 抗-HIV 酶联免疫 检测 HOOK效应 对策
  • 简介:摘要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及时实施静脉溶栓已成为有效的抢救措施之一。溶栓治疗可使阻塞的冠状动脉再通,恢复濒死的心肌组织,缩小梗死面积,维持心肌功能1。我科选用瑞体普静脉推注溶栓,在治疗过程中严密观察病情变化,细心护理,取得满意疗效,并发症少,费用低,适用于基层医院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抢救治疗。现将临床治疗及护理方法介绍如下

  • 标签:
  • 简介:摘要食品是人们日常生活的必需品,所以食品的优劣好坏关系到人们的身体健康,甚至一个国民的的发展。由于经济高速前进,社会以及人类的生活活动得以有效地开展,然而此时出现了一项非常严重的事项,食品安全危机。近几年中不合格食品频频出现在人们的生活中,这也导致食物中毒的案例越来越多,如苏丹红事件、三氯氰胺奶粉事件等等,可见食品的安全就在我们的身边。为了更好地检查食品的健康,我们就本文对食品微生物检验的内容和技术进行分析,并探讨提高和保证检验的精度和灵敏度的方法,减少不合格食品的产生。

  • 标签: 食品 微生物检验 检验内容 检测技术
  • 简介:近几年来,食品安全问题逐渐凸显出来,因此检测食品安全的技术受到越来越多人的重视。本文主要分析了食品检验中的生物检测技术,保证食品的安全。

  • 标签: 食品检验 微生物检测技术 具体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