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2021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颁予辣椒受体——瞬时受体电位香草酸亚型1(TRPV1)的发现者美国科学家David Julius,TRPV1的发现揭示了温度及痛觉感知的机制,丰富了人们对感知和适应周围环境的认识。除在感觉神经末梢外,TRPV1在心血管系统也有丰富的表达,但其生物学意义并不明了。为此,国内外学者对TRPV1调控心血管功能的作用、与心血管病发病机制的联系及膳食辣椒的治疗效益进行了探索,拓展了TRPV1的作用,开辟了心血管病防治的新领域。

  • 标签: 心血管疾病 辣椒素 瞬时受体电位香草酸亚型1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多西环联合蓝光治疗方法在中重度痤疮疾病中所取得的治疗效果。方法:共选择70例中重度痤疮患者,就诊时间为2020年9月份至2021年9月份,分组方式为随机,分成对照(多西环)和观察(多西环联合蓝光)2组,每组35例。结果:观察组临床症状消退时间低于对照组,临床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将多西环联合蓝光治疗法用于中重度痤疮疾病治疗中,有助于缩短患者的临床症状消退时间,提升疾病临床治疗效果。

  • 标签: 中重度痤疮 多西环素 红蓝光 临床症状消退时间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辣椒受体(TRPV1)对小鼠神经元自噬和抑郁样行为的影响及分子机制。方法87只C57雄性小鼠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假手术组(Sham组)、脑缺血/再灌注组(I/R组)、辣椒平(Capsazepine,CPZ)预处理的脑缺血/再灌注组(I/R+CPZ组),剔除因不合要求3只外,每组28只。I/R组小鼠采用右侧大脑中动脉栓塞(middle cerebral artery occlusion,MCAO)建立脑缺血再灌注模型。I/R+CPZ组小鼠在造模前,侧脑室注射CPZ。Sham组小鼠只插入线栓,不进行动脉栓塞。采用mNSS评分评价神经功能缺失程度,用悬尾实验和强迫游泳实验检测小鼠的抑郁样行为,用TTC染色观测梗死体积,用HE染色观察杏仁核病理变化,用Western blot检测Beclin-1、LC3、p62及p-PI3K、p-AKT和p-mTOR蛋白的表达。使用SPSS 23.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多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结果显示,I/R+CPZ组[(9.77±2.32)分]小鼠的评分较I/R组[(12.85±2.73)分]明显降低(t=3.10,P<0.01)。与I/R组比较,I/R+CPZ组小鼠的悬尾不动时间[(93.28±50.69)s,(143.80±35.61)s;t=2.94,P<0.01]和强迫游泳不动时间[(139.50±13.33)s,(175.30±19.78)s;t=5.40,P<0.01]均显著降低。TTC染色显示,I/R+CPZ组小鼠的脑梗死体积较I/R组显著减少[(19.30±5.19)%,(33.60±3.90)%;t=5.40,P<0.01)。HE染色显示,与I/R组比较,I/R+CPZ组小鼠的杏仁核区细胞数增加,排列紧密,核固缩深染减少。Western blot结果发现,与I/R组比较,I/R+CPZ组小鼠杏仁核区自噬相关蛋白Beclin-1(t=2.94,P<0.05)和LC3(t=3.16,P<0.05)的表达水平下调,而p62(t=3.60,P<0.05)、p-PI3K(t=7.79,P<0.01)、p-AKT(t=4.15,P<0.01)和p-mTOR(t=6.15,P<0.01)的表达均上调。结论脑缺血/再灌注激活神经元自噬,而CPZ可能调控PI3K-AKT-mTOR通路,进而抑制自噬的过度激活,从而起到神经保护和改善卒中后抑郁样行为的作用。

  • 标签: 缺血再灌注损伤 辣椒素受体 辣椒平 卒中后抑郁 自噬 小鼠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促对维持性血透伴高血压患者动脉血压影响的药学效果。方法:选取我院血液科2020年1月-2020年12月收治维持性血透伴高血压患者70例进行数据分析,采用随机1:1计算机分组方式分组,35例观察1组予以小剂量促治疗,35例观察2组予以大剂量促治疗;依据Hct治疗划分A组33例,B组37例。结果:观察2组患者DBP、SBP、Hb、MAP指标参数高于观察1组(P

  • 标签: 促红素 维持性血透 高血压 动脉血压 药学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重组人促(rHuEPO)联合蔗糖铁治疗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肾性贫血的疗效。方法 按照入选标准与排除标准选取2019年01月至2020年12月在我院规律接受MHD透析治疗合并肾性贫血的尿毒症患者6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对照组和研究组2组,每组3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rHuEPO治疗,研究组患者给予rHuEPO联合蔗糖铁治疗,观察3个月,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红蛋白(Hb)、红细胞比容(Hct)、血清铁蛋白(SF)水平变化情况和治疗期间用药安全性。结果 治疗前,两组患者的Hb、Hct、SF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3个月后研究组患者的Hb、Hct、SF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期间两组患者均无任何不良反应发生。结论 rHuEPO联合蔗糖铁治疗MHD患者肾性贫血的疗效优于rHuEPO,治疗安全性高,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肾性贫血 重组人促红素 蔗糖铁
  • 简介:摘要2021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颁予辣椒受体瞬时受体电位香草酸亚家族成员1(TRPV1)的发现者美国科学家David Julius,TRPV1的发现揭示了温度感知的机制,丰富了人们对温度感知和适应周围环境的认识。TRPV1在脂肪、肝脏和肌肉等代谢器官也有丰富的表达,但其生物学意义并不清楚。为此,国内外学者对TRPV1调控糖脂代谢的作用及辣膳食对代谢病的治疗效益进行了积极探索,开辟了TRPV1防治代谢病的新领域。

  • 标签: 辣椒素受体 糖脂代谢 温痛感知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重组人促联合静脉应用蔗糖铁治疗慢性肾衰竭肾性贫血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0年12月间皖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肾内科收治的72例非透析慢性肾衰竭肾性贫血患者为研究对象,利用计算机数字随机模型对患者进行分组,观察组(n=36)与对照组(n=36),观察组予以重组人促联合静脉应用蔗糖铁治疗,对照组予以单独重组人促治疗,比较不同治疗模式下患者贫血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临床总治疗有效率对比,观察组(97.22%)高于对照组(80.56%),(χ2=5.0625,P=0.0244);用药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观察组(2.78%)高于对照组(19.44%),(χ2=6.2222,P=0.0126)。结论:重组人促联合静脉应用蔗糖铁治疗慢性肾衰竭肾性贫血的临床疗效显著,不良反应少,方案值得推广。

  • 标签: 重组人促红素 静脉 蔗糖铁 非透析 慢性肾衰竭 肾性贫血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 目的:探究维持性血液透析贫血患者应用阿托伐他汀联合促治疗方案的治疗效果。方法:研究对象选取为2019年10月—2021年5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90例维持性血液透析贫血患者,按要求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5例患者,其中对照组采取促治疗,观察组采取阿托伐他汀联合促治疗。分析比较两组研究成员Hb、hs-CRP、ALB的指标情况及营养不良症状发生情况。结果:较对照组研究成员来说,观察组患者在治疗后血液指标改善情况更佳(P

  • 标签: 阿托伐他汀 促红素 维持性血液透析 贫血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 评估并比较罗沙司他(Roxadustat)与重组人促(recombinant human erythropoietin,rHuEPO )治疗慢性肾脏病患者肾性贫血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根据随机数表法,将武汉市中医医院肾病科2020年10月-2021年4月收集的40名肾性贫血患者分为2组,每组20名。观察组口服罗沙司他胶囊,对照组静脉注射rHuEPO,治疗3个月后,比较治疗前后主要疗效指标[红细胞(RBC)、血红蛋白(Hb)、红细胞压积(Hct)]、安全指标[肌酐(Cr)、尿素氮(BUN)、血钾(K+)]来评估其临床疗效; 结果 两组基线疗效指标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3个月后两组疗效指标均高于基线指标,观察组主要疗效指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安全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罗沙司他胶囊相比rHuEPO治疗肾性贫血疗效更佳。

  • 标签: 罗沙司他 重组人促红素 肾性贫血 临床疗效及安全性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急性冠脉综合征老年患者的临床特点和并发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方法:选择本院2018年6月1日至2019年5月31日收治的发生急性冠脉综合征的老年住院患者792例,按照住院期间发生医院感染的情况,统计患者的临床数据、基础疾病并计算Charlson共病指数,比较感染组与非感染组之间的临床特点和危险因素。结果:792例老年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中发生医院感染者126例,感染率15.90%;感染部位主要为呼吸道和泌尿道感染;侵入性操作、糖尿病、低蛋白血症、心功能、左心室射血分数<0.4、急性心肌梗死是老年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发生医院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老年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是医院感染的易感人群,其危险因素较多,有针对性地对老年患者进行干预,有助于降低老年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死亡率。

  • 标签: 老年急性冠脉综合征 医院感染 临床特点 危险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雷公藤(celastrol)在脓毒症大鼠急性肺损伤(ALI)中的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按随机数字表法将24只雄性SD大鼠分为正常对照组(Con组)、假手术组(Sham组)、盲肠结扎穿孔术(CLP)致脓毒症ALI模型组(CLP组)和雷公藤干预组(CLP+celastrol组,术前1 h经腹腔给予雷公藤2 mg/kg),每组6只。术后24 h取大鼠腹主动脉血进行血气分析,随后处死大鼠取肺组织,计算肺湿/干质量比值(W/D);光镜下观察肺组织病理特点并进行肺组织病理评分;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肺组织中Toll样受体4(TLR4)、白细胞介(IL-6、IL-10)、细胞质及细胞核内核转录因子-κB(NF-κB)的蛋白含量。结果Con组与Sham组动脉血氧分压(PaO2)、肺W/D比值、肺组织病理评分及肺组织炎性因子蛋白含量相当。与Con组比较,CLP组PaO2明显下降〔mmHg(1 mmHg=0.133 kPa):60.33±2.01比109.20±2.99〕,肺W/D比值及肺组织病理评分明显升高〔肺W/D比值:4.44±0.05比3.27±0.04,肺组织病理评分(分):10.67±0.42比0.50±0.22〕,肺组织TLR4、IL-6、IL-10及细胞核内NF-κB蛋白含量明显升高〔TLR4(pg/L):21.87±0.66比3.27±0.09,IL-6(ng/L):861.10±8.28比120.30±3.91,IL-10(ng/L):212.40±2.57比41.73±1.02,细胞核NF-κB(ng/L):707.70±16.82比403.30±7.46〕,细胞质内NF-κB蛋白含量明显下降(ng/L:213.70±8.67比408.30±8.7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CLP组比较,CLP+celastrol组PaO2明显升高(mmHg:76.83±3.21比60.33±2.01),肺W/D比值、肺组织病理评分明显下降〔肺W/D比值:3.82±0.03比4.44±0.05,肺组织病理评分(分):5.00±0.37比10.67±0.42〕,肺组织TLR4、IL-6和细胞核NF-κB蛋白含量明显下降〔TLR4(pg/L):7.57±0.21比21.87±0.66,IL-6(ng/L):380.90±6.55比861.10±8.28,细胞核NF-κB(ng/L):533.80±9.42比707.70±16.82〕,细胞质NF-κB蛋白含量明显增加(ng/L:342.70±14.96比213.70±8.6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而肺组织IL-10蛋白含量相当,差异无统计学意义(ng/L:210.50±3.16比212.40±2.57,P>0.05)。结论雷公藤可能通过抑制TLR4/NF-κB炎症通路,调节炎性因子的表达和释放,从而减轻脓毒症诱导的大鼠ALI。

  • 标签: 急性肺损伤 脓毒症 雷公藤红素 炎症反应 核转录因子-κB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左卡尼汀与重组人促联合应用于老年血液透析肾性贫血患者的临床治疗中对患者的氧化应激反应和临床疗效产生的影响。方法研究对象为我院2019年5月—2020年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左卡尼汀与重组人促联合应用于老年血液透析肾性贫血患者的临床治疗中对患者的氧化应激反应和临床疗效产生的影响。方法研究对象为我院2019年5月—2020年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Erythroferrone(ERFE)等铁代谢系调节因子(iron-regulatory erythroid factor)在不同类型系造血异常疾病中的表达情况。方法采用ELISA方法检测2016年1月至2019年11月共47例真性红细胞增多症(PV)、纯红细胞再生障碍(PRCA)、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AIHA)和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患者血浆ERFE、生长分化因子15(GDF15)、生长分化因子11(GDF11)和扭转原肠胚形成同系物(TWSG1)的表达,分析铁代谢调节因子与系造血异常类型及旺盛程度(以骨髓有核红细胞比例反映)的适配性。结果血浆GDF15表达水平在PV、PRCA、AIHA、MDS各组依次为266.01(112.40,452.37)、110.63(81.41,220.42)、52.11(32.61,171.66)、276.53(132.16,525.70)ng/L,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的37.45(19.65,57.72)ng/L(P值均<0.01)。不同类型系造血异常患者血浆TWSG1表达水平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血浆GDF11表达水平仅在PV组患者中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74.75(10.95,121.32)ng/L对36.90(3.38,98.34)ng/L,P<0.01],而PRCA、AIHA、MDS 3组患者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V组血浆ERFE水平为129.63(47.02, 170.03)ng/L,AIHA组血浆ERFE水平最高为121.76(68.12,343.11)ng/L,二者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的43.23(35.18,65.41)ng/L(P值均<0.01);PRCA组、MDS组血浆ERFE水平分别为48.92(44.59,84.83)、40.47(26.97,72.87)ng/L,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骨髓有核红细胞比例与ERFE(r=0.458,P=0.001)呈正相关,而与GDF15(r=-0.163,P=0.274)、GDF11(r=0.120,P=0.421)、TWSG1(r=-0.166,P=0.269)无明显相关性。结论铁代谢系调节因子在不同系造血异常疾病的表达谱不尽一致,ERFE与系造血旺盛程度相关度最高。

  • 标签: 铁代谢红系调节因子 Erythroferrone GDF15 GDF11 TWSG1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Erythroferrone(ERFE)等铁代谢系调节因子(iron-regulatory erythroid factor)在不同类型系造血异常疾病中的表达情况。方法采用ELISA方法检测2016年1月至2019年11月共47例真性红细胞增多症(PV)、纯红细胞再生障碍(PRCA)、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AIHA)和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患者血浆ERFE、生长分化因子15(GDF15)、生长分化因子11(GDF11)和扭转原肠胚形成同系物(TWSG1)的表达,分析铁代谢调节因子与系造血异常类型及旺盛程度(以骨髓有核红细胞比例反映)的适配性。结果血浆GDF15表达水平在PV、PRCA、AIHA、MDS各组依次为266.01(112.40,452.37)、110.63(81.41,220.42)、52.11(32.61,171.66)、276.53(132.16,525.70)ng/L,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的37.45(19.65,57.72)ng/L(P值均<0.01)。不同类型系造血异常患者血浆TWSG1表达水平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血浆GDF11表达水平仅在PV组患者中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74.75(10.95,121.32)ng/L对36.90(3.38,98.34)ng/L,P<0.01],而PRCA、AIHA、MDS 3组患者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V组血浆ERFE水平为129.63(47.02, 170.03)ng/L,AIHA组血浆ERFE水平最高为121.76(68.12,343.11)ng/L,二者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的43.23(35.18,65.41)ng/L(P值均<0.01);PRCA组、MDS组血浆ERFE水平分别为48.92(44.59,84.83)、40.47(26.97,72.87)ng/L,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骨髓有核红细胞比例与ERFE(r=0.458,P=0.001)呈正相关,而与GDF15(r=-0.163,P=0.274)、GDF11(r=0.120,P=0.421)、TWSG1(r=-0.166,P=0.269)无明显相关性。结论铁代谢系调节因子在不同系造血异常疾病的表达谱不尽一致,ERFE与系造血旺盛程度相关度最高。

  • 标签: 铁代谢红系调节因子 Erythroferrone GDF15 GDF11 TWSG1
  • 简介:摘要肾-血管紧张系统(RAS)是人体内重要的内分泌系统,已知RAS在血压调节、电解质及体液稳态方面起关键作用。随着不断研究,在特发性肺纤维化的进程中也观察到了局部RAS系统的异常激活,提示RAS系统可能是特发性肺纤维化的新靶点。

  • 标签: 血管紧张素Ⅱ 血管紧张素(1-7) 特发性肺纤维化
  • 简介:摘要在儿童自主神经介导性晕厥中,直立不耐受(OI)为最常见类型,因其不能耐受体位变化或长时间站立,故常在此类情况下发生头晕、头痛、黑矇,甚至突然晕倒等临床症状。OI虽无器质性损害,但严重影响患儿身心健康,对OI患儿予积极有效的治疗十分重要。目前对于OI虽有一定认识,但其发病机制尚不明了,多数学者认为与自主神经功能紊乱、神经体液调节异常等相关,现着重介绍神经体液调节中肾-血管紧张-醛固酮系统(RAAS)在儿童OI中的变化及意义,并探讨OI患儿相关治疗对RAAS的影响。

  • 标签: 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 直立不耐受 儿童
  • 简介:摘要:目的 测定不同产地甘草中槲皮和山奈的含量,为蒙药材甘草叶的质量控制提供参考。方法 色谱柱为Agilent Eclinse XDB- C18(5m,4.6*250mm);流动相为甲醇-0.5%磷酸水(48:52)洗脱,检测波长360 nm,柱温40℃,流速1 mL·min-1,进样量10 L。结果 槲皮在0.367~1.102µg·mL-1(r=1)、山奈在0.137~0.411µg·mL-1(r=0.9998)范围内与峰面积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其平均回收率(n=9)分别为97.29(RSD5.76%)和92.68(RSD3.03%);7批次甘草叶药材中槲皮和山奈平均含量分别为0.361%和0.115%。结论所建立的甘草叶中槲皮和山奈含量测定方法操作简便、稳定可靠、重复性及准确度较好,可为甘草叶质量控制提供参考。

  • 标签: 蒙药材 甘草叶 槲皮素 山奈素 含量测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