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早期干预对听力残疾儿童的康复是极其重要的.早期干预可概括为三早,即听力障碍的早期发现与诊断、早期验配助听器和早期进行听觉、言语训练.人类听觉系统的发育自降生后即开始,在3个月之内主要为皮层下脑干各级听觉中枢完成的反射性听觉反应,在3个月以后由于外周及中枢各级听觉系统迅速发育,使有意义的听觉活动得以逐渐发展.

  • 标签: 听力残疾 儿童 语言文字 耳声发射 听力障碍
  • 简介:2013年10月22日,中国残疾人联合会网站公布了由中国残联和国家卫生计生委共同印发的《0—6岁儿童残疾筛查工作规范(试行)》,标志着我国在全国范围内建立残疾儿童筛查工作机制。

  • 标签: 残疾儿童 筛查工作 计生委 残疾人 中国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残疾儿童康复补助现状及问题分析。方法择于2014年2月-2016年2月于我院进行康复救助的残疾儿童45例,同时于2014年3月进行改革,改革方法包含提高康复队伍的专业水平、加强程序的审核及约束能力以及积极开展对残疾儿童家长的康复宣教,同时对比各组残疾儿童的补助情况,计算各组的问题产生率,并且展开组间数据对比。结果根据本次研究结果显示,在治疗效果对比方面,研究组45例残疾儿童问题产生率为6.67%;而对照组45例残疾儿童问题产生率为26.67%;以上各组总体有效率对比存在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残疾儿童康复补助现状及问题是当下存在的普遍问题,应当值得重视。

  • 标签: 残疾儿童社区 康复补助 问题分析。
  • 简介:据《中国劳动保障报》报道今年年内,北京户籍0至6岁残疾儿童康复治疗,将由政府买单。据悉,北京0~16岁的残疾少年儿童目前享受康复补贴。每月500元以下的,全额补贴;500元以上.按50%补贴;月补贴上限为2100元。新政策实施后。孩子6岁以后仍可按残疾少年儿童康复补贴标准进行补贴。另外,0~16岁的残疾少年儿童未来也将享有残疾人生活补助,过去这一补助只发放给劳动年龄段的残疾人。

  • 标签: 残疾儿童 康复治疗 北京 免费 少年儿童 劳动保障
  • 简介:摘要作业治疗可以促进有发育障碍或其他残疾儿童的运动、认知等技能发展,提高生活自理、学习等活动与参与能力。2019年,Aust Occup Ther J发表了残疾儿童作业治疗干预措施疗效的系统评价文章,旨在总结最佳的作业治疗证据,从而帮助作业治疗师和家庭选择有效的治疗方案。现结合国内儿童作业治疗现状对该系统评价进行解读,方便临床工作者比较不同治疗方法的优劣,提高疗效。

  • 标签: 残疾儿童 脑性瘫痪 孤独症谱系障碍 注意缺陷多动障碍 作业治疗 系统评价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在脑瘫康复护理中应用残疾儿童综合功能评定的效果。方法:以80例脑瘫患儿为例,时间为2019.05-2021.01之间,将80例按照不同干预分为2组(各组40例)。采取常规康复护理干预参照组,实验组基于前组上应用残疾儿童综合功能评定。比较2组综合功能评分及家属满意率。结果:2组对比干预后社会适应能力、自理能力、言语、运动、认知等功能评分、家属满意率数据后发现实验组均更高,统计显示差异明显较大(P

  • 标签: 脑瘫 康复护理 残疾儿童综合功能评定 应用效果
  • 简介:7月8日上午,由市残联组织的“枣庄市贫困残疾儿童康复救助:工程启动暨省级贫困残疾儿童康复训练基地揭牌仪式”存市妇保院隆重举行。副市长陈兆同、枣政协副主席李守义、市人大内司委副主任史玉杰、政府副秘书长褚庆宪、市残联理事长孔得贵、市财政局副调研员杜益军、市卫生局副局长任怡春等参加揭牌仪式,

  • 标签: 残疾儿童 训练基地 妇保院 枣庄市 康复 揭牌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分析焦虑、抑郁与残疾儿童家长生活质量的关系,对其实施正确的引导,提高残疾儿童家长的生活质量。方法调查对象来自到北京市残疾儿童康复服务指导中心进行康复训练的家长160名。采用自行设计的一般情况调查表、医院焦虑抑郁量表(HAD)和SF-36量表测量家长是否存在焦虑、抑郁症状,了解残疾儿童家长的生活质量的综合状况。用Epidate3.1软件建立数据库,用SPSS16.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处理,检验水准α=0.05。结果(1)160名调查对象的焦虑和抑郁平均得分分别为12.52±4.11和13.33±4.30。其中焦虑和抑郁均重度的有42人,同时患有中度焦虑和抑郁的人数有38人,正常人数仅有11人。(2)生活质量的8个维度中,SF(社会功能)得分最高,RE(情感职能)得分最低,PCS(躯体健康总评)得分为74.07±19.39,MCS(精神健康总评)得分为63.53±21.01。各维度得分均低于正常人群,尤其是精神健康总评(MCS)中的情感职能(RE)。(3)残疾儿童家长的焦虑抑郁与生活质量八个维度之间存在负相关关系,经检验,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残疾儿童家长的焦虑抑郁情绪较重,生活质量水平总体较低。焦虑抑郁情绪越重,家长生活质量较低。

  • 标签:
  • 简介:尽管残疾儿童与健全儿童在身体方面有所不同,但他们一样有正常的性的发展,性的发展同样贯穿其一生,他们与健全儿童一样需要性心理健康教育。在积极心理学理念的启示下,本文试图从:残疾儿童性心理健康教育目标应具有整体性;教育内容应该以残疾儿童积极心理品质培养为主;应建立积极完善的残疾儿童性心理健康教育系统等三个方面对残疾儿童的性心理健康教育进行了一些探索。

  • 标签: 积极心理学 理念 残疾儿童 性心理健康教育
  • 简介:摘要:本文以四川省珙县作为研究样本,以残疾儿童康复救助作为切入点,通过实地走访、深入访谈和统计分析的方法,调查了解该地区0-14岁残疾儿童康复的需求,及实施康复救助存在的问题。研究发现珙县残疾儿童康复救助存在政策经费支持不足、社区康复体系不够健全以及缺乏专业的家庭康复指导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本文提出了完善残疾儿童康复救助政策、建立健全社区康复服务体系以及定期开展家庭康复培训等优化残疾儿童康复救助的对策建议。

  • 标签: 珙县 残疾儿童 康复需求 康复救助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残疾儿童综合功能评定量表在脑瘫患儿家庭康复护理中的价值。方法:纳入50例脑瘫患者研究(2020年1月~2020年12月),按随机数字表分为对照组(n=25,选用常规康复)、观察组(n=25,根据残疾儿童综合功能评定量表评估结果制定个性化康复方案),统计两组康复效果。结果:(1)康复效果:观察组高于对照组,组间对比P

  • 标签: 残疾儿童综合功能评定量表 脑瘫 家庭康复护理 运动能力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实施“中国残联贫困残疾儿童抢救性康复项目”,探讨引导式教育在脑瘫儿童康复中的效果。方法采取引导式教育为主,现代康复训练与个别训练相结合的康复模式康复30名脑瘫儿童为目标,在全面细致的评估基础上,根据评估结果制定康复目标、集体训练计划和个别化要求,将肌能目标和主题教学相结合,设置每日课堂(习作)程序,采用亲子同训的方式。通过对训练3个月30例脑瘫儿童进行统计,他们在大肌能的坐与立方面总有效率(有进步和明显进步总和与实际障碍比的数值)分别为93.6%和94.3%,在行走、进食、入厕、主动参与等方面总有效率81%-87.5%。结论引导式教育调动了儿童及家长参与的积极性,使每个参训儿童得到较好的功能康复的同时,在认知、学习、语言、表达及参与集体和社会活动等能力也得到全面、快乐的康复。

  • 标签: 脑瘫 康复 引导式教育 效果
  • 简介:〖 摘要 〗 目的 调查内蒙古中西部县城和林格尔县辖区儿童因“锅连炕”烧伤致肢体伤残的具体发生情况。 方法 采用分布筛查法,首先就小儿烧伤疾病救治及并发症等相关知识集中对乡村医生进行培训,其次,确定调查内容制定筛查表格,对 辖区内 115 个自然村 3 ~ 15 岁人群,从村一级按预定方案进行调查并填写初筛表格。最后,将符合标准的初筛患儿定期集中在和林格尔县中蒙医院,由专科医务人员固定时间统一进行鉴别排查,确定救助对象,参加“锅连炕”伤残儿童功能恢复手术救助项目公益活动。 结果 1296 例伤残者 中,男女比例为 1.48 ∶1,男性明显多于女性, 其中, 伤后 采用土方法或在当地 乡村卫生室、乡镇卫生院或赤脚医生处处理创面 265 例 , 占 20.9 %; 1031 例 住院治疗 患儿 中, 以中 重 度烧伤最多见 ; 4174 例 / 次肢体伤残中, 上肢与手部伤残部位最多见(合计占 36.2% ),其次为下肢与踝关节及足背部(合计占 23.8% ),胸背部大多联合上肢或下肢同时致残; 瘢痕挛缩发生时间 1296 例中 1 ~ 3 年 263 例,占 20.3% ; 3 ~ 5 年 483 例,占 37.3% , 5 年以上 550 例,占 42.4% ;本组病例中 1025 例分别 缴纳城镇居民或新农合医疗保障费,占 79.1 %, 271 例未缴纳保障费,占 20 .9 %。 结论 小儿“锅连炕”烧伤以 1 ~ 3 岁男孩为多,因看护人和当地医务人员缺乏专科疾病处理技能或住院治疗病情好转后提前出院,导致烧伤创面再次加深加重,致残率较高,其中,烧伤残疾部位以手及上肢较多见,其次为下肢,残疾时间多在 3 年以上,原因为虽缴纳医疗保险费用,但当地现行医保政策将此类伤残肢体功能恢复手术归属为整形美容手术范畴,费用自付,故相当部分伤残家庭因病致贫、因病返贫。

  • 标签: 〖〗 锅连炕烧伤 儿童 并发症 数据收集
  • 简介:摘要儿童躯体化症状障碍较常见,且与成人后高风险的精神障碍及更多不明原因的住院治疗有关,是严重影响儿童健康成长的原因之一。现基于国内外的相关研究,从躯体症状障碍概念变迁、病因及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诊断、评估、治疗等方面进行综述,以期尽早识别与治疗儿童躯体化症状障碍。

  • 标签: 儿童期 功能性躯体综合征 躯体化症状障碍 躯体形式障碍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调查儿童躯体化障碍发病情况。方法选取我院儿科2015年1月-2016年12月入院8~15岁的儿童1562例,根据患儿的年龄进行分组,年龄<10岁为一组,年龄10~13岁为一组,年龄>13岁为一组,将三组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经过三组患儿数据对比,患儿随年龄的逐渐增加,儿童躯体化障碍的发病几率便会增加,而且随着儿童年龄的逐渐增加,单纯性躯体化障碍发病几率提高极为显著,三组患儿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儿童躯体化障碍的发病几率会随着儿童年龄的增长而增加,而家长的文化程度与对患儿的教育程度同样影响着儿童躯体化障碍发病几率。

  • 标签: 儿童躯体化障碍 发病情况 调查分析
  • 简介:目的探讨儿童少年与成年躯体形式障碍患者的临床特征。方法采用自制的一般情况、临床症状和诊疗状况调查表对42例儿童少年期躯体形式障碍患者与40例成年患者的发病诱因、临床症状及治疗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儿少组男性患者多于女性,成年组女性患者多于男性(χ2=10.9,P〈0.01)。儿少组阳性家族史高于成年组(χ2=8.34,P〈0.01)。儿少组发病诱因以精神因素为主,其中自主神经紊乱、抑郁情绪、疼痛障碍多见;成年组以躯体诱因为主,其中呼吸、循环、泌尿生殖系统症状及疑病多见,两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成年组抗焦虑、抗抑郁药物应用及心理干预显著高于儿少组(P〈0.05)。结论儿童少年期躯体形式障碍有一定特点,应重视其早期心理干预。

  • 标签: 儿童少年 躯体形式障碍 临床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