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情绪是影响大学生学习、生活和工作的非智力因素中最重要的核心因素。大学生的情绪活动具有心境化特点,其情绪活动不仅可以针对某一特定客体产生,还可以在事过境迁、时过境迁之后,由于大脑中所留下的情绪刺激痕迹的作用,潜意识地、非针对性地指向任何事物,尤其会影响他们的主体活动--学科学习。而人的情绪、情感与行为主要由其认知过程所决定,不合理的知识观念、信念引起不同视角的或错误的评价、推论、判断,引发情绪性质的行为反应。目前,临床心理学界已初步形成一种共识:心理问题或心理障碍的产生或多或少都包含有认知的偏差或歪曲,所以认知结构的改变在各种临床心理辅导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笔者试图运用认知结构分析和临床暗示学习训练技术帮助一名长期情绪消沉大学生解除她的学习困扰。

  • 标签: 情绪活动 认知结构 情绪消沉 临床心理学 行为反应 非智力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膳食结构、体力活动、认知观点对孕妇血糖水平的影响。方法采用食物频率调查问卷、国际体力活动调查问卷和认知观点调查问卷调查2009年6月至2013年12月在本院定期孕期检查、并在当天日进行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的孕妇480例。获得有效问卷446份。将446例孕妇分为妊娠糖尿病(GDM)组78例和非GDM组368例,并根据体质量指数(BMI)将孕妇分为正常BMI组(n=374),超重组(n=64)和肥胖组(n=8)。分析孕妇的一般信息、膳食结构、体力活动、认知观点以及不同体重孕妇在不同程度体力活动下空腹及服糖后1h、2h的血糖水平变化。结果与非GDM组孕妇相比,GDM组孕妇年龄较大,孕前BMI较高,体质量增长较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非GDM孕妇相比,GDM患者高能量食物、高糖水果的日均摄入量显著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体重组孕妇进行不同程度的体力活动时,组间比较显示,进行中体力活动时,口服葡萄糖1h后,超重组孕妇的血糖水平显著高于正常体重组(p<0.05)。GDM组孕妇不正确健康知识和信念的持有率、高于非GDM组(p<0.05)。结论GDM孕妇妊娠期间的膳食营养结构不合理,体力活动不足,对孕期的认知观点掌握情况较差。应注意加强孕妇孕期保健与健康教育,改善孕期膳食结构与体力活动。

  • 标签: 妊娠 膳食结构 体力活动 认知观点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帕金森病患者视网膜结构改变[视神经纤维层(RNFL)厚度、黄斑容积、黄斑厚度]与帕金森病病情严重程度及认知功能之间的内在关联。方法纳入2014年4月至2019年11月在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神经内科门诊就诊及住院的36例帕金森病患者及年龄、性别与之相匹配的正常对照者12名,对所有受试者进行简易精神状态检查(MMSE)、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统一帕金森病评定量表第三部分(UPDRS-Ⅲ)测验与Hoehn-Yahr分期,并根据MoCA评分将帕金森病患者分为认知正常帕金森病(PD-NCI)组(12例)、帕金森病轻度认知功能障碍(PD-MCI)组(13例)、帕金森病性痴呆(PDD)组(11例)。采用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检查,分析各组的RNFL厚度及黄斑容积、厚度,并将其用体重指数校正。结果认知障碍帕金森病组总RNFL厚度[单位:μm/体重指数,PD-MCI组:3.55±0.12(t=2.552,P=0.014),PDD组:3.07±0.18(t=4.122,P<0.001)]较正常对照组(4.05±0.16)变薄,认知障碍帕金森病组(PD-MCI组和PDD组)各象限RNFL厚度较正常对照组变薄,RNFL厚度随认知损害程度加重而逐渐变薄(r=0.558 3,P<0.001)。帕金森病各亚组黄斑容积[单位:mm3/体重指数,PD-NCI组0.274±0.010 (t=2.523,P=0.015),PD-MCI组0.268±0.010 (t=2.848,P=0.007),PDD组0.266±0.010 (t=2.604,P=0.013)]较正常对照组(0.316±0.010)变小,黄斑容积随认知损害严重程度的加重而逐渐变小(r=0.234 1,P=0.024)。帕金森病各亚组黄斑厚度较正常对照组变薄,黄斑厚度随认知损害严重程度的加重而逐渐变薄(r=0.283 9,P<0.001)。黄斑厚度[正常对照组(10.67±0.12)μm/体重指数,帕金森病组(9.51±0.07)μm/体重指数,t=8.312,P<0.001]及容积[正常对照组(0.316±0.010) mm3/体重指数,帕金森病组(0.270±0.010)mm3/体重指数,t=3.570,P<0.001]在帕金森病患者中变薄、变小。结论帕金森病患者RNFL厚度、黄斑容积及厚度随认知损害严重程度加重而变薄、变小。黄斑容积及厚度在帕金森病患者中变小、变薄,可以作为帕金森病早期有价值的生物学标志物。帕金森病患者出现RNFL厚度变薄,可能伴随认知功能损害。

  • 标签: 帕金森病 认知功能损害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 视神经纤维 黄斑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内隐认知训练对轻度认知障碍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2016年8月—2018年8月我院轻度认知障碍患者60例,随机分为内隐认知训练组(30例),常规认知训练组(30例),统计分析两组患者的MOCA评分、MMSE评分、ADL评分、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患者训练后的MOCA评分、MMSE评分均显著高于训练前(P<0.05),ADL评分均显著低于训练前(P<0.05);训练前两组患者的MOCA评分、MMSE评分、ADL评分之间的差异均不显著(P>0.05),训练后内隐认知训练组患者的MOCA评分、MMSE评分均显著高于常规认知训练组(P<0.05),ADL评分显著低于常规认知训练组(P<0.05)。内隐认知训练组患者的总有效率73.3%(22/30)显著高于常规认知训练组的13.3%(4/30)(P<0.05)。结论内隐认知训练较常规认知训练更能有效改善轻度认知障碍患者认知功能。

  • 标签: 内隐认知训练 轻度认知障碍 认知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老年轻度认知障碍患者的认知功能,探究早期认知护理干预对其认知功能的影响。比较不同护理方案对于改善老年轻度认知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本院在2021年10月-2022年11月收治的68例老年轻度认知障碍患者为研究对象,以双盲法设为对照组(n=34)和观察组(n=34),分别行常规护理和认知护理早期干预,对比两组干预效果。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记忆障碍评分、简易智能精神状态检查以及日常生活能力评估情况。观察组表现出较轻的记忆障碍程度,而简易智能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和日常生活能力评定量表(ADL)则呈现出较高的水平,这种差异在统计学上具有显著意义(P<0.05)。同时,观察组治疗前后记忆力、生活自理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且组间比较具有显着性差异性。老年轻度认知障碍患者的认知护理早期干预,可显著降低其记忆障碍程度,改善其心理状态和日常生活能力。

  • 标签: 认知护理早期干预 老年轻度认知障碍 认知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老年认知障碍患者与正常老年人群各个认知域的特点。方法共335例患者入组,平均年龄(81.5±9.0)岁,其中认知能力正常者166例,轻度认知障碍患者130例,痴呆患者39例。测量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北京版)。经探索性因子分析并结合理论确定潜变量以及显变量数量后,建立结构方程模型。先观察总体老年人群量表内部结构,再将人群分为认知正常组与认知障碍组,建立测量模型。结果探索性因子分析计算数据的KMO值为0.762,量表测量的维度可以分为4个主要的潜变量:记忆力、视空间执行力、语言能力、注意力。总体数据结构方程模型CMIN值为44.039(P=0.168),总体模型及分组测量模型的指标均提示拟合良好。模型显示:视空间执行力对认知能力的影响最大,路径系数达0.742;语言能力则最小,路径系数仅0.091。潜变量注意力在分组后对记忆力、视空间执行力、语言能力的路径系数分别为:0.372比0.236、1.663比1.102、1.090比0.798,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运用SEM模型可以帮助研究者在总体上理解量表各个组分的作用,对量表的运用、解读都有帮助。

  • 标签: 结构方程模型 老年 认知障碍 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
  • 简介:摘 要:目的 探讨计算机辅助认知训练对老年轻度认知障碍(MCI)患者认知功能与血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9年7月到2020年8月收治的老年MCI患者96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试验组、对照组,每组48例。试验组给予计算机辅助认知训练,每周5天,每天30分钟,训练难度采用自适应的方式进行调节。对照组训练每周5天,每天30分钟,训练难度是固定的。比较2组治疗前和治疗8周后,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MSE)评分、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评分及血清IGF-1水平。结果 治疗后,试验组MMSE评分(28.73±1.02)、MocA评分(22.03±5.17)均明显高于对照组 (P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认知护理早期干预对老年轻度认知障碍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在2021年10月-2022年11月收治的68例老年轻度认知障碍患者为研究对象,以双盲法设为对照组(n=34)和观察组(n=34),分别行常规护理和认知护理早期干预,对比两组干预效果。结果:观察组记忆障碍程度轻于对照组,简易智能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和日常生活能力评定量表(ADL)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老年轻度认知障碍患者实施认知护理早期干预可有效减轻记忆障碍程度,改善其精神状态与日常生活能力。

  • 标签: 认知护理早期干预 老年轻度认知障碍 认知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应用基于体素分析的扩散峰度成像(diffusion kurtosis imaging,DKI)技术,探讨接受化疗的乳腺癌患者脑微结构的改变及与认知功能损伤的相关性。材料与方法前瞻性纳入经手术病理证实的乳腺癌(Ⅰ~Ⅲ期)患者23例和年龄、受教育程度匹配的健康志愿者26例进行神经心理学测试和DKI数据采集,获得神经心理学评估分数和平均扩散峰度(mean kurtosis,MK)、径向峰度(radial kurtosis,RK)、轴向峰度(axial kurtosis,AK)参数图。采用SPSS 25.0软件对受试者一般临床资料、DKI参数值进行统计学分析,分析化疗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脑区的DKI参数值与神经心理学评分的相关性。结果乳腺癌患者化疗前与对照组的神经心理学评分、DKI参数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乳腺癌患者化疗前后蒙特利尔认知评估(Montreal Cognitive Assessment Scale,MoCA)、画钟测试、听觉词语学习延迟5 min测试(Auditory Verbal Learning Delay 5 min Test,AVLT2)评分、MK值、RK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K值减低的脑区有胼胝体膝部、右侧后扣带回、右侧额上回;RK值减低的脑区有:后扣带回、右侧额中回。化疗后右侧后扣带回MK值与AVLT2结果呈正相关(r=0.548,P=0.007);化疗后后扣带回RK值与MoCA结果呈正相关(r=0.654,P=0.001)。结论接受化疗的乳腺癌患者短期内存在一定的脑损伤优势区域并与认知功能障碍相关。MK、RK值可反映脑细微结构的改变,在化疗相关认知障碍的早期评估中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 标签: 乳腺癌 扩散峰度成像 脑损害 化疗相关认知障碍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急性小脑梗死患者认知功能的改变及其与大脑结构网络的关系。方法选择南京医科大学附属脑科医院神经内科自2016年7月至2019年10月收治的36例小脑后叶梗死患者作为小脑梗死组;选择同期门诊体检以及年龄、性别和受教育年限与小脑梗死组患者相匹配的30例健康对照者作为对照组。对2组受试者进行神经认知和行为学测试以评估其认知功能以及进行MRI扫描获得弥散张量成像(DTI)数据,并采用确定性纤维追踪算法以及图形理论获得受试者大脑结构网络拓扑特征参数。比较2组间临床资料、大脑结构网络拓扑特征参数的差异,并采用相关性分析评估小脑梗死组患者大脑结构网络拓扑特征参数与认知功能的相关性。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小脑梗死组患者的简易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评分降低,听觉词语学习测试(RAVLT)、数字广度测试(DST)、画钟测试(CDT)评分及Berg平衡量表(BBS)评分均降低,连线测验(TMT)-A、TMT-B用时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小脑梗死组患者脑网络全局效率(Eglob)和局部效率(Eloc)降低,聚类系数(Cp)和最短路径长度(Lp)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小脑梗死组患者14个脑区[左侧、右侧的内侧和旁扣带脑回(DCG),左侧岛盖部额下回(IFGoperc),左侧、右侧的补充运动区(SMA),左侧、右侧的楔前叶(PCUN),左侧眶部额下回(ORBinf),左侧颞极颞上回(TPOsup),左侧颞极颞中回(TPOmid),左侧顶下缘角回(IPL),左侧、右侧后扣带回(PCG),左侧三角部额下回(IFGtriang)]的区域效率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小脑梗死组患者的MoCA评分与脑网络Lp呈负相关关系(P<0.05),与Eglob及右侧DCG、左侧DCG、右侧PCG区域效率均呈正相关关系(P<0.05);小脑梗死组患者的RAVLT评分与Eglob呈正相关关系(P<0.05),TMT-A用时与左侧DCG区域效率呈负相关关系(P<0.05);TMT-B用时与右侧DCG、右侧PCUN、左侧DCG区域效率呈负相关关系(P<0.05),但是与Lp呈正相关关系(P<0.05)。结论急性小脑梗死患者存在记忆、执行能力、视空间及注意力认知障碍,同时双侧PCUN、PCG、DCG和额颞叶信息传递效率降低,其中右侧PCG、双侧DCG以及右侧PCUN的异常改变可能在其认知功能障碍的形成中起关键作用。

  • 标签: 小脑梗死 认知功能障碍 图论 脑网络
  • 简介:摘要围手术期神经认知障碍(perioperative neurocognitive disorders, PND)是指与麻醉和手术相关的神经认知改变,主要包括术后谵妄(postoperative delirium, POD)和术后认知功能障碍(postoperative cognitive dysfunction, POCD ),是围手术期最常见的神经系统并发症之一,至今无有效的治疗和预防手段。减少术后认知不良的发生和促进术后认知功能的恢复是当代麻醉的重点。越来越多的研究认为可以将认知储备作为术后认知不良发生的预防手段。文章介绍认知储备的作用机制和PND的病理生理机制,结合国外研究阐述认知储备对认知功能产生作用的机制,概述认知储备与PND的相关性,分析认知储备在预防PND方面的有效性,为临床预防PND提供参考。

  • 标签: 围手术期神经认知障碍 认知储备 术后认知功能障碍 术后谵妄 阿尔茨海默病
  • 简介:介绍了认知干预防治轻度认知损害(MCI)的理论依据、认知干预的内容、认知干预的方式、认知干预的时间、认知干预的效果评价工具。提出了轻度认知损害干预研究存在的问题,如干预对象没有细化到MCI亚型,没有针对各亚型MCI病人提供个性化的认知干预方法;随机对照试验设计偏少,且样本量较小;认知干预方法尚未形成系统的干预流程;认知干预时间无明确界定等。

  • 标签: 轻度认知损害 认知干预 认知训练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认知训练联合运动疗法对老年轻度认知障碍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22年3月至2023年3月该时间段本院接收的轻度认知障碍的老年患者80例,将其分为甲乙两组,甲组采用常规方式进行干预,乙组采用认知训练联合运动疗法的方式进行干预,观察不同干预方式对该类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结果:研究显示,采用认知训练联合运动疗法的一组患者在干预后其他认知功能评分及MoCA认知情况评分均优于甲组患者,且两组患者研究数据之间存在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患有轻度认知障碍的患者实施认知训练及运动疗法,对于患者认知功能的恢复有重要临床意义。

  • 标签: 认知训练 运动疗法 轻度认知障碍 认知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认知心理护理联合认知行为干预效果。方法抽选我院2015年6月~2017年6月收治的30例心理焦虑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对30例患者实施认知心理护理联合认知行为干预后,大大缓解了患者的焦虑状态,睡眠质量有所改善,均达到较满意疗效,护理满意度达100%。结论及时实施有效的认知心理护理联合认知行为干预,能够缓解患者焦虑、恐慌心理,改善睡眠,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具有重大的临床价值,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认知 心理护理 焦虑
  • 简介:目的初步探索依恋的认知机制。方法测量527名不同依恋模式被试的心理类型和学习风格,对三种依恋类型被试的认知信息表征特点进行间接的考察和比较。结果安全依恋的B型(secure)最突出的特点是外向,不安全依恋的A型(avoidant)和C型(ambivalent)虽然都比较内向,但在认知信息表征方面二者差异显著;A型依恋者偏于理性,与语言表达和思想因素联系紧密;C型依恋者偏于感性,与情感和循序渐追因素联系紧密。结论本研究的结果牵涉依恋认知机制的实质,值得进一步研究。

  • 标签: 依恋模式 内部工作模式 认知机制 心理类型 学习风格
  • 简介:摘要脉诊过程是医者的心理过程,本文从注意、感知觉、记忆、认知加工四个方面分析了脉象的心理认知过程,是脉象客观化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

  • 标签: 脉象 心理 认知 脉诊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