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脱矿牙本质的再矿对于提高牙本质粘结稳定性和控制原发性或继发性龋病具有重要意义。然而,传统的牙本质再矿策略不适用于通过酸蚀和冲洗以及自酸蚀粘接剂系统形成的混合层内的完全脱矿牙本质再矿。仿生再矿是解决这个问题的一种不同方法,它试图用液体状无定形磷酸钙纳米前体颗粒回填脱矿牙本质胶原,这些颗粒由非胶原蛋白的仿生类似物稳定。

  • 标签:
  • 简介:摘要创伤修复是整形外科的重要构成,遵循整形外科原则,运用整形外科技术是提升创伤治疗效果的必然趋势。就当前创伤修复及整形外科发展现状,界定创伤整形的诊疗范畴非常必要。该文就创伤整形概念的形成及创伤整形诊疗范畴进行了讨论。

  • 标签: 创伤学 整形外科 外科皮瓣 创伤整形
  • 简介:摘要:保护牙本质界面不受水解和酶降解的影响,对粘接修复体的寿命至关重要。近年来,以诱导磷灰石在胶原纤维间和纤维内沉淀,仿生类似物相关研究用于混合层再矿。再矿策略取决于剩余的矿物质含量。在部分脱矿的牙本质中,残留的磷灰石微晶充当钙和磷离子沉淀和晶体生长的成核位点(“自上而下”再矿)。在没有微晶的完全脱矿牙本质(如酸蚀牙本质)中,有必要使用非胶原蛋白类似物辅助的矿物纳米前体(“自下而上”再矿)。

  • 标签:
  • 简介:中国美学一直把“清”看作为一种极高的审美境界。就美学意义而言,“清”,或谓“清”之境呈现出一种突出的构成态势。这种视“清”为原发生境域,最高的境界“淡”,经过升华,在更高的层次上又复归于“清”,体现了中国美学的基本精神,即天道生生不已,周流不居,美也是如此,既生气流荡,生生不穷,处于永不停息的创造和革新之中,同时又周匝无垠,是一个完整的、充满生机与活力的有机整体,圆融无碍、周而复始。

  • 标签: 构成态势 周流不居 生生不穷
  • 简介:本质敏感是指暴露的牙本质对外界刺激产生短而尖锐的疼痛,并且不能归因于其特定原因引起的牙体缺损或病变,典型的刺激包括温度刺激、吹气刺激、机械性刺激或化学刺激。目前最为广泛接受的牙本质敏感机制是流体动力学理论。牙体硬组织的缺损和牙龈退缩所造成的牙本质暴露是牙本质敏感发生的前提。牙本质敏感的诊断需结合患者的病史、患者的主观感受、临床检查,属于排除性诊断。牙本质敏感在我国成人中比较普遍,患病率为29.7%。我国口腔医生对牙本质敏感的相关知识和临床诊断治疗等方面存在认知不足。预防牙本质敏感首先必须改变或去除危险因素。牙本质敏感的治疗原理包括减少牙本质小管内的液体流动和(或)阻断牙本质小管内的神经传导。抗敏感牙膏是首选推荐的、适合患者自己使用的一种牙本质敏感控制方法。

  • 标签: 牙本质敏感 抗敏感牙膏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随着牙本质粘接剂和粘接技术的快速发展,大大提高了牙本质的粘接性能。但迄今为止,牙本质粘接的持久性问题尚未完全解决。采用生物仿生矿的方法再矿脱矿牙本质、混合层中树脂渗透不全区域是解决牙本质粘接耐久性的有效手段之一。正常矿本质中的胶原基质由于被纤维内和纤维间的磷灰石晶体加强而呈现出良好的抗蠕变性。仿生再矿是在拟生态类似物诱导下,利用无定形磷酸钙纳米级前躯体颗粒再矿脱矿的胶原纤维。本文就树脂牙本质界面胶原纤维再矿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 标签: 再矿化 仿生矿化 牙本质
  • 简介:摘要产前诊断(prenataldiagnosis)是指在出生前对胚胎或胎儿的发育状态、是否患有疾病等方面进行检测诊断。本文旨在探讨产前诊断的相关内容,从而掌握先机,对可治性疾病,选择适当时机进行宫内治疗;对于不可治疗性疾病,能够做到知情选择。

  • 标签: 产前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护理学的范畴与任务。方法查阅文献资料并结合个人经验进行归纳并总结。结论护理模式转向以病人为中心,满足病人需要,解决病人的护理问题而实施整体护理,进而发展为以人的健康为中心的阶段。

  • 标签: 护理学 范畴 任务
  • 简介:根据临床实验显示,SARS有一定的传染性、流行性、季节性、应归属于中医学“温病”的范畴。早在几个月前发生的非典型肺炎病因为感受风热之邪或疫毒时邪,

  • 标签: 温病 中医学 非典型肺炎 风热 临床实验 SARS
  • 简介:性与人们的生活密切相关,性与人格是互相影响的。文章介绍了心理学家对性与人格关系的主要研究成果,包括对同性恋及性变态者的人格研究、影响个体性态度的人格变量、男女两性对待性态度的异同。文章最后提出应探求性对人格发展的作用。

  • 标签: 人格 同性恋 性变态 性态度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评价牙本质即刻封闭技术对牙体预备后活髓基牙牙本质敏感程度的影响。方法30例患者行后牙三单位固定义齿修复,每例口内有2颗活髓后牙参与实验,基牙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在基牙预备后行即刻牙本质封闭,随后取模。对照组在基牙预备后常规取模,不进行即刻牙本质封闭。1周后行最终修复,全冠粘接后1周、1个月、6个月、12个月和18个月时检查记录患者的牙本质敏感程度,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固定义齿粘接后1周及1个月,实验组出现敏感基牙数少于对照组(1周:Z=-1.88,P=0.03;1个月:Z=-2.15,P=0.02)。粘接后6、12及18个月两组敏感发生率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6个月:Z=-0.69,P=0.30;12个月:Z=-0.41,P=0.69;18个月:Z=-0.42,P=0.52)。比较两组敏感程度结果显示,实验组敏感的基牙,敏感程度主要为1度;对照组主要为1度及2度。1周及1个月观察点两组疼痛程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周:P<0.05,1个月P=0.027)。结论活髓基牙牙体预备后行即刻牙本质封闭,可有效降低术后短期内牙本质过敏的发生率,减小患者的术后不适感。

  • 标签: 牙本质粘接剂 牙本质封闭 牙本质敏感
  • 简介:目的:构建牙本质混合层原位再矿诱导模型,并从微观形态学角度探讨其矿效果,为仿生再矿技术的临床应用提供实验依据。方法采用5mm×5mmⅠ型胶原海绵块作为3D胶原支架,结合电镜观察和傅里叶红外光谱分析技术,快速评估成核诱导物多聚磷酸钠(STTP)和硅酸盐水门汀树脂的仿生矿诱导潜能。在此基础上,将仿生矿技术与牙本质粘接程序结合,以STTP作为治疗性底剂应用于酸蚀脱矿牙本质面,在完成常规粘接处理后以硅酸盐水门汀树脂为洞衬剂,构建临床相关的混合层原位再矿模型。采用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矿1~3个月后树脂牙本质粘接界面再矿区域的分布和再矿程度。结果矿诱导28d后的3D胶原样本,纤维内可见磷灰石纳米晶体的有序沉积,纤维重现了与天然矿胶原结构类似的横纹特征。红外光谱分析结果显示,在900~1200cm-1和500~600cm-1区域,矿胶原基质出现与纯羟基磷灰石特征峰相吻合的吸收峰,提示矿胶原中形成的无机物是磷灰石。混合层原位矿诱导1~3个月后,混合层内可见纤维内再矿现象的存在,纳米晶体在胶原纤维内呈现迭序排列特征。结论在牙体粘接修复过程中,以矿诱导物STTP和硅酸盐水门汀树脂作为治疗性底剂和洞衬剂,能使混合层内树脂渗透不良的胶原基质发生纤维内矿。通过混合层原位再矿模型的成功构建,初步证实仿生矿技术应用于临床树脂牙本质粘接界面损伤修复的可行性,建立了研究方法学,为仿生再矿技术的最终临床应用提供充分的科学依据。

  • 标签: Ⅰ型胶原 混合层 原位再矿化 多聚磷酸钠 硅酸盐水门汀
  • 作者: 朱庆林 段小红 余擎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3-03-15
  • 出处:《中华口腔医学杂志》 2023年第01期
  • 机构:第四军医大学口腔医学院牙体牙髓病科 军事口腔医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国家口腔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 陕西省口腔医学重点实验室,西安710032,第四军医大学口腔医学院口腔生物学教研室 军事口腔医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国家口腔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 陕西省口腔医学重点实验室,西安710032
  • 简介:摘要遗传性牙本质发育异常的分类及临床表现已被广泛关注和解读,对其遗传学基础的认识也日益深入。牙本质涎磷蛋白(dentin sialophosphoprotein,DSPP)是牙本质发育不全Ⅱ型、牙本质发育不全Ⅲ型和牙本质发育不良Ⅱ型的致病基因。本文对DSPP的突变分类及其突变后导致的蛋白转运和功能障碍进行阐述,初步分析DSPP突变类型与临床表现的对应关系,以期为遗传性牙本质发育异常的研究和诊治提供可借鉴的思路。

  • 标签: 牙体发育异常 牙本质发育不全 牙本质发育不良 牙本质涎磷蛋白 基因突变
  • 简介:范畴控制又叫覆盖控制、全方位控制。所谓范畴控制是指被控对象存在的具体的准确空间位置是不知道的,但被控对象存在的时间范围和空间范围是确切知道的,在这种情况下,被控对象存在的时间范围和空间范围进行控制叫范畴控制。或叫覆盖控制或全方位控制。

  • 标签: 放血疗法 应用 空间位置 全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