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脉搏波形(pulse oximetry plethysmographic waveform, POP)为无创监测方法获得,相比于有创监测技术,其在心肺复苏期间的临床可用性更高。本研究旨在分析基于POP波形获取的三个参数:心肺复苏质量指数(CPR quality index, CQI)、灌注指数(perfusion index, PI)与按压分数(chest compression fraction, CCF)对心肺复苏质量与患者复苏可能性的评估价值。方法本研究为前瞻性描述性研究,基于74例心肺复苏病例,以患者是否自主循环恢复(return of spontaneous circulation, ROSC)将其分为ROSC组与非ROSC组。通过导出与分析临床原始数据,获取以上参数在心肺复苏过程中的分布与变化,进而研究上述参数对患者预后的临床评估价值。结果在患者复苏终末期,三个参数在两组患者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CQI对于复苏患者ROSC可能性的评估价值显著高于PI与CCF(P<0.05)。结论通过POP波形获取的CQI、PI与CCF参数在复苏终末期均可对心肺复苏质量与患者ROSC可能性进行评估,其中CQI的评估价值高于PI与CCF。

  • 标签: 心脏骤停 心肺复苏 心肺复苏质量指数 灌注指数 按压分数 自主循环恢复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猪心肺复苏中颈动脉血流与脉搏波形衍生参数的相关性,为心肺复苏中颈动脉血流监测提供新指标。方法选择7只雄性家猪通过电刺激法建立室颤心脏骤停模型。心脏骤停8 min后予以人工胸外按压4 min,在按压2 min后予以肾上腺素20 μg/kg静脉注射。持续监测并记录按压频率、按压深度、右颈动脉血流量、脉搏波形、主动脉压、右心房压力及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从按压30 s至4 min,每隔30 s为时间点,计算时间点前6 s的平均右颈动脉血流量、脉搏波形曲线下面积、平均灌注指数、平均冠状动脉灌注压及平均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并将右颈动脉血流量与脉搏波形曲线下面积及灌注指数分别作相关性分析。结果7只雄性家猪均成功被诱发室颤。4 min胸外按压过程中,每分钟的平均按压频率及按压深度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胸外按压30 s测算的右颈动脉血流量为(92.7±32.7)mL/min,在按压1 min时下降至(48.5±23.5)mL/min(P<0.05)。注射肾上腺素前后血流量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胸外按压期间脉搏波形曲线下面积及灌注指数与右颈动脉血流量呈同步变化趋势。冠状动脉灌注压及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与右颈动脉血流量呈不同变化趋势。右颈动脉血流量与脉搏波形曲线下面积具有正相关性(r=0.66,P<0.01),与灌注指数也呈正相关性(r=0.57,P<0.01)。结论猪心肺复苏中颈动脉血流量与脉搏波形曲线下面积和灌注指数具有正相关性,即时监测这两种脉搏波形衍生参数一定程度上可反映颈动脉血流量的变化情况。

  • 标签: 心肺复苏 心脏骤停 颈动脉血流 脉搏血氧波形 灌注指数 冠状动脉灌注压 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 目的 分析及总结有创动脉压力波(简称压力波)及脉搏饱和度波(简称脉波)的波形在心律失常的特征性改变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分为对照组(窦性心律组)、心律失常组;心律失常组分为房性期前收缩组、室性期前收缩组、心房颤动组、快速型心律失常(室上速/室速)组、临时心内膜起搏组。记录患者的年龄、性别和血液生化、心脏超声指标等一般临床信息。记录患者包括窦性心律及心律失常发生时的压力及脉波的波形,并测量相应压力及脉波的主波高度及对应的P-R、R-R间期等指标。结果 对照组(窦性心律组)的压力波及脉波的波形在不同的患者、R-R间期均不相同,两者的主波高度与EF、FS、P-R、R-R间期无明显相关。房性/室性期前收缩的压力及脉波的主波高度及波宽较窦律时明显减低,P值

  • 标签: 心律失常,有创动脉压力波形,脉搏血氧饱和度波形
  • 简介:摘要低氧症是儿童肺炎、哮喘、支气管肺发育不良等疾病的常见并发症,快速识别低氧症对于危重症患儿的处置、管理具有重要意义。脉搏饱和度监测是世界卫生组织公认的监测儿童低氧症的最佳方式,可无创、持续性监测脉搏饱和度。现基于国内外相关文献,并结合儿科临床需求,制定《儿童脉搏饱和度监测临床应用专家共识》,旨在提升儿科医师和护理人员对脉搏饱和度监测的儿科常见应用、作用原理、操作技术以及局限性的认识。

  • 标签: 儿童 脉搏血氧饱和度监测 专家共识
  • 简介:摘要饱和度以往的临床观察方法不易识别早期缺氧,应用脉搏饱和度监护仪持续无创监测,能连续动态的观察机体合情况,及时发现早期低氧症,为临床抢救及护理提供依据,同时可避免因多次采动脉对患者造成的痛苦,减轻护士的工作量。

  • 标签: 脉搏 血氧饱和度 监测 危重患者
  • 简介:摘要脉搏饱和度是用脉搏饱和度仪经皮测得的动脉饱和度值。每位使用者均应认识脉搏饱和度仪的参数有其局限性。本文就脉搏饱和度监测过程中的影响因素做了详细分析,并针对各影响因素提出了应对对策。

  • 标签: 血氧饱和度 干扰 对策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影响脉搏饱和度(SPO2)监测结果的原因及实施护理干预。方法对480例采用多功能监护仪监测SPO2患者的结果进行统计,并与血气结果或临床表现不符79例分析查找干扰原因并采取干预措施。结果指套移位、指尖皮肤冰冷、指端皮肤或颜色异常、监测肢体供障碍、血管活性药物的应用和线路接触不良为主要的影响因素,各项影响因素干预后饱和度均提高。结论脉搏饱和度监测结果可在一定程度上反应动脉的变化,但其准确性易受多种因素的影响,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可提高准确性,有助于医护人员对病情作出准确的判断。

  • 标签: 脉搏血氧饱和度 监测 影响因素 护理干预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无创脉搏饱和度监测在患儿突发抽搐中的应用。方法报告136例患儿突发性抽搐在脉搏饱和度监测下的抢救护理配合。结果136例中饱和度80%以下11例,饱和度80-90%46例,饱和度91-95%以上79例,临床中发现饱和度80%以下的需拍背吸痰、复苏囊加压给,部分需放置开口器和口咽通气管;80-90%呼吸道分泌物偏多,需拍背排痰,必要时需电动吸痰,部分需放置开口器。经过处理,饱和度恢复正常。经过及时抢救处理,136例患儿有6例拒绝住院,其他患儿住院后痊愈出院。结论脉搏饱和度监测能方便、迅速、准确地显示结果,进行连续的无创监测,在临床中通过结果及时对患儿的病情变化进行处理,使患儿的生命得到及时的救治。

  • 标签: 脉搏血氧饱和度监测 患儿 突发抽搐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脉搏饱和度监测在急危重症患者抢救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在2015年9月至2016年9月间收治的102例急危重症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等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采取传统方法监测,实验组使用脉搏饱和度监测仪进行SpO2监测,了解机体合情况,指导临床治疗。比较两组患者呼吸困难、窒息等呼吸相关并发症发生率及死亡率。结果实验组患者呼吸困难、窒息等呼吸并发症发生率(5.88%)明显低于对照组(27.45%),差异明显(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此外实验组和对照组分别有6例和8例患者因为严重基础性疾病而死亡,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脉搏饱和度持续性检测可以对患者的合情况进行动态跟踪,及时发现低氧症,尽早给予干预,为临床上抢救急危重症患者提供科学依据,提高治疗效果。

  • 标签: 脉搏血氧饱和度 急危重症 低氧血症 效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脉搏饱和度(SPO2)监测在新生儿窒息复苏后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2010年1月~2011年12月期间95例新生儿窒息复苏后患儿应用SPO2监测指导临床救治和护理的工作经验。结果SPO2监测可及时发现组织缺氧并指导合理疗;SPO2监测有助于指导吸痰的时机及持续时间;SPO2监测可及时发现病情变化。结论SPO2监测能为新生儿窒息复苏后患儿的救治和护理提供科学依据。

  • 标签: 脉搏血氧饱和度 监测 新生儿窒息复苏后 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分析2015年1月~2015年6月50例心内科病人吸氧前及吸氧后4~48小时饱和度(SpO2)数值,总结脉搏饱和度监测仪在心内科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吸氧前、后病人均取卧位,将传感器与病人连接,传感器光源一方置于病人中指甲床一面,接通电源后数秒钟记录(SpO2)数值。结果经鼻导管吸氧(流量2~4升/分),可提高读数3%~4%。结论SpO2读数可反映病人肺呼吸功能,决定是否需要吸氧及给时间,对并发症的认识及预后的判断起到了积极作用,并可以正确指导心肺复苏(CPR)的操作。

  • 标签: 血氧饱和度监测仪 心内科患者 应用
  • 简介:摘要:新型冠状病毒席卷全球,国外疫情日益严重,国内面临巨大的防控压力。社区作为防控的第一线,对居民出入和身体情况的日常监控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分析重庆市长寿区第三人民医院50例肺部疾病患者的入院监测记录,包括体温、脉搏饱和度、心率和身体状况等,讨论研究脉搏仪在疫情防控中的作用。新冠肺炎会引起肺部病变,呼吸困难,饱和度下降,本文引用血饱和度的相关文献及数据进行分析,探究脉搏仪在新冠患者的生理监测中起的病情监控作用,分析脉搏仪在社区防控中应用的可行性和重要意义,说明脉搏仪在社区防控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 标签: 新冠病毒 防控 社区 脉搏血氧仪 血氧饱和度
  • 简介:常规的临床观察方法不易识别早期缺氧症状,如何做到合理有效给,以往缺乏可测量的客观指标,而应用脉搏饱和度(SpO2)监护仪持续无创监测,能连续动态地观察机体合情况,及时发现早期低氧症症状,为临床抢救及护理提供依据,同时可避免因多次采动脉对病人造成的痛苦,减轻护士的工作量。我科采用美国产的509多参数监护仪(MEC-509A),对腹部外科老年术后病人进行连续spO2监测,收到较好的效果。现将应用体会报道如下。

  • 标签: 脉搏血氧饱和度 老年病人 血氧饱和度监测 腹部手术后 早期低氧血症 多参数监护仪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高原地区新生儿脉搏饱和度(SpO2)的分布特点。方法选择2016年9月至2017年12月在兰州大学第一医院及敦煌、酒泉、静宁、临洮各分院出生的健康、足月新生儿为研究对象,预先排除重症先天性心脏病或肺部疾病患儿,测定出生12 h内新生儿不同部位的SpO2。对同一地区不同性别新生儿不同部位SpO2及不同地区相同部位SpO2进行统计比较,并获得不同海拔地区新生儿任意下肢与右上肢SpO2值及两值差百分位数分布特点。结果同一地区不同性别新生儿任意下肢与右上肢SpO2值及两值差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不同海拔地区任意下肢、右上肢SpO2值中位数(M)及两值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进一步两两比较结果显示,兰州地区(海拔1 520 m)右上肢的SpO2为96%,低于敦煌(海拔1 138 m,M=97%)、酒泉(海拔1 481 m,M=97%)地区,两值差M值(M=2%)高于敦煌和酒泉(M=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静宁地区(海拔1 668 m)任意下肢(M=96%)、右上肢(M=96%)SpO2值低于敦煌、酒泉地区,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临洮地区(海拔1 883 m)任意下肢(M=96%)、右上肢(M=96%)的SpO2M值低于敦煌、酒泉地区,两值差M值(M=2%)高于敦煌和酒泉,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当海拔低于1 500 m时,SpO2值为97%,P3~P97为93%~100%;任意下肢与右上肢两值差的M值为1%,P3~P97为0~4%。当海拔高于1 500 m时,SpO2M值为95%~96%,P3~P97为89%~100%;任意下肢与右上肢两值差的SpO2M值为1%~2%,P3~P97为0~9%。结论不同海拔地区新生儿任意下肢与右上肢SpO2数及两值差百分位数分布特点有所不同。

  • 标签: 高原地区 婴儿,新生 先天性心脏病 脉搏血氧饱和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