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初步探讨冷冻胚胎复苏周期中已冻存的低质量囊胚与高质量卵裂期胚胎的优先移植顺序。方法回顾性分析了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生殖医学中心2015年11月至2018年5月期间3677个冻融胚胎移植(FET)周期的临床资料。根据移植胚胎发育时期、质量及移植胚胎数的不同分为5组:单非优质囊胚组(A组)、单优质囊胚组(B组)、第3日(D3)双优质胚胎组(C组)、D3优+非优质胚胎组(D组)、D3双非优质胚胎组(E组)。每组再根据患者的年龄分为3个亚组:<35岁、35~37岁和>37岁。主要观察指标为活产率,次要观察指标为临床妊娠率、植入率和多胎率。结果D3双胚胎移植组(C~E组)植入率均显著低于单囊胚组(A、B组)(P均<0.05),而多胎妊娠率均显著高于单囊胚组(P均<0.01)。C组与A组相比,临床妊娠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年龄<35岁时,活产率显著升高(P=0.003),35~37岁组及>37岁组活产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D组与A组相比,患者年龄<35岁组及35~37岁组,临床妊娠率及活产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患者年龄>37岁时,临床妊娠率显著降低(P=0.018),活产率降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E组与A组相比,所有年龄段的临床妊娠率、活产率均降低;当患者年龄<35岁及>37岁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年龄为35~37岁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年龄和移植胚胎的种类均是活产的独立影响因素。调整年龄对活产的影响后,与A组相比,B组(OR=1.311,95% CI=1.083~1.586,P=0.005)、C组(OR=1.322,95% CI=1.092~1.601,P=0.004)、E组(OR=0.616,95% CI=0.468~0.809,P=0.001)对活产率的影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而D组(OR=1.139,95% CI=0.914~1.420,P=0.247)对活产的影响程度与A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综合考虑多胎妊娠及活产等因素,冷冻胚胎复苏周期最优的移植顺序可能是单优质囊胚>单非优质囊胚>D3双优质胚胎>D3优+非优质胚胎>D3双非优质胚胎

  • 标签: 冻融胚胎移植 移植策略 活产 临床妊娠
  • 简介:摘要人胚胎冷冻保存的原理是先将胚胎放人防冻液中平衡一段时间装管后以一定的冷冻速率迅速降至-35℃,平衡10min后投入液氮中保存,复苏后重新恢复代谢和发育的能力。传统的胚胎冷冻是程序化慢冷冻,实际上是一个脱水过程,随着辅助生殖技术(IVF)周期数的不断增加,程序化慢冷冻也暴露出一些缺点如冷冻过程耗时太长,难以避免冰晶形成对胚胎的损伤等。近年来,随着玻璃化冷冻技术的成熟应用,极大减少了冷冻过程中对胚胎的损伤,复苏率可达95%,因而有更高的着床率和临床妊娠率,胚胎玻璃化冷冻技术在人类胚胎不同时期的广泛应用,能显著改善冷冻复苏效果,提高临床妊娠率。本文就人胚胎冷冻技术的原理、发展过程及对妊娠结局的影响做一综述。

  • 标签: 胚胎 玻璃化 冷冻保存 辅助生殖技术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载杆玻璃化冷冻法与程序冷冻法对人早期胚胎冷冻复苏的效果。方法收集并整理人早期胚胎冷冻复苏的相关资料,根据冷冻法的不同把他们分成研究组A和研究组B,研究组A采用载杆玻璃化冷冻法,研究组B采用程序冷冻法,周期数依次为122、64个。对比两组胚胎复苏的相关指标。结果研究组A的胚胎复苏率、胚胎完整率依次为97.1%、94.5%,研究组B依次为75.1%、70.8%,研究组A都比研究组B高;研究组A的胚胎丢失率的1.5%,研究组B是3.8%,研究组A比研究组B低,对比差异都较大(P<0.05)。研究组A的胚胎植入率、临床妊娠率分别是29.1%、59.8%,研究组B分别是18.0%、37.1%,研究组A都比研究组B高,对比差异较大(P<0.05)。结论载杆玻璃化冷冻法对人早期胚胎冷冻复苏的效果优于程序冷冻法,可明显提升胚胎植入率与妊娠率,更值得推广。

  • 标签: 载杆玻璃化冷冻法 程序冷冻法 人早期胚胎 冷冻复苏
  • 简介:目的;研究人类不同成熟期卵子冷冻与复苏的实验条件,观察慢冻速融后卵子形态、存活状况。探讨卵子冷冻的方法。方法:收集自愿捐赠获得的辅助生殖周期中的卵母细胞进行慢冻速融,观察成熟卵子(MII)和未成熟卵子(MI+GV)的形态学变化以及未成熟卵冻融后体外成熟情况。结果;本实验冻存卵子47例。存活18例,含13例成熟卵子(MII)和5例未成熟卵子(MI+GV)。存活率38.30%。结论:本法冻融卵子有部分卵子获得短期存活,为今后卵子冷冻研究提供了一定的实验依据。

  • 标签: 卵母细胞 低温保存 体外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既往剖宫产史对冷冻胚胎解冻移植(FET)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天津市中心妇产科医院2014年1月至2019年5月行体外受精FET且有既往分娩史的1 179例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既往分娩史和移植胚胎数分为4组:剖宫产史单胚组(n=338)、无剖宫产史单胚组(n=78)、剖宫产史双胚组(n=444)、无剖宫产史双胚组(n=319)。基于年龄、体质指数(BMI)、不孕年限、基础FSH、基础LH、获卵数和优质胚胎率的1∶1倾向性评分匹配剖宫产史单胚组与无剖宫产史单胚组(卡钳值=0.15)、剖宫产史双胚组与无剖宫产史双胚组(卡钳值=0.05)、剖宫产史单胚组与剖宫产史双胚组(卡钳值=0.01),以减少选择偏倚的影响。比较各组的临床妊娠结局的差异。结果(1)剖宫产史单胚组、无剖宫产史单胚组共匹配了77对患者,两组在临床妊娠率[分别为42.9%(33/77)、45.5%(35/77)]、流产率、早产率和新生儿出生体重方面均无差异(P均>0.05)。(2)剖宫产史双胚组、无剖宫产史双胚组匹配了304对患者,剖宫产史双胚组的临床妊娠率[42.4%(129/304)]、双胎妊娠率[9.5%(29/304)]明显低于无剖宫产史双胚组[分别为53.0%(161/304)、15.5%(47/304)],分别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两组间的流产率、早产率和新生儿出生体重方面无差异(P>0.05)。(3)剖宫产史单胚组、剖宫产史双胚组匹配了318对患者,两组的临床妊娠率[分别为38.4%(122/318)、45.6%(145/318)]、流产率和早产率均无差异(P均>0.05),但剖宫产史双胚组的双胎妊娠率显著高于剖宫产史单胚组[分别为11.3%(36/318)、0.3%(1/318), P<0.01]。(4)低出生体重儿与分娩孕周(OR=0.41,95%CI为0.32~0.54)和双胎妊娠(OR=4.44,95%CI为1.93~10.21)相关,巨大儿与母亲的BMI(OR=1.18,95%CI为1.06~1.32)相关;新生儿出生体重与既往分娩方式无关(P>0.05)。结论不同既往分娩史的患者接受FET治疗,单胚胎移植的妊娠结局无明显差异,既往剖宫产史患者双胚胎移植的成功率低。新生儿出生体重与孕周、是否双胎、母亲BMI相关,与剖宫产史无关。建议既往剖宫产史患者选择性单胚胎移植,既可保证成功率又可降低双胎妊娠率和新生儿的风险。

  • 标签: 剖宫产术 体外受精 胚胎移植 妊娠结局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对于实施冷冻胚胎复苏移植术的不孕患者在临床护理过程中出现的安全隐患并对相应的管理进行分析讨论。方法:随机选择在2019年3月至2021年3月期间在我院生殖医学中心进行冷冻胚胎复苏移植护理的患者102名,根据患者护理方式的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实施一般护理管理的方式,观察组患者实施优质的护理效果,探讨两组不同护理方法的临床应用效果。结果:患者的满意度结果观察组(94.12%)明显优于对照组(80.39%),观察组护患矛盾及纠纷发生率(3.92%)明显低于对照组(21.57%),两组间结果存在显著差异。结论:对于临床冷冻胚胎复苏移植过程中出现的护理安全等因素进行有效的分析和解决具有积极的临床意义。

  • 标签: 冷冻胚胎复苏移植术 不孕 安全隐患 管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在全胚冷冻不孕患者中解冻胚胎移植结局情况。方法选取2014年8月至2015年7月在我院治疗的全胚冷冻不孕患者60例,按照随机分组原则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分别30例,其中对照组采用新鲜胚胎移植,观察组患者采用解冻胚胎移植,对比两组患者的超促排卵情况、冷冻胚胎数、获卵数以及临床妊娠率以及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发生率相关指标。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促卵泡生成素总量和始量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意义(P□0.05),同时观察组患者的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注射日雌二醇以及发育卵泡数、获卵数和临床妊娠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意义(P□0.05),同时观察组患者的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发生率13.3%(4/30)明显高于对照组3.3%(1/30),差异显著具有统计意义(P□0.05)。结论在体外受精胚胎移植治疗过程中应用全胚胎冷冻胚胎移植能够一定程度优化患者机体相关指标,同时提升妊娠率,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 标签: 体外受精 胚胎移植 全胚胎冷冻 不孕中图分类号 R2 文献标号 A 文章编号 2095-7165(2015)19-0288-01
  • 简介:目的探讨人卵裂期胚胎和囊胚玻璃化冷冻解冻后复苏效果及妊娠结局。方法回顾性分析434个卵裂期胚胎(卵裂组)和102个囊胚解冻周期(囊胚组)的临床资料,比较采用玻璃化冷冻解冻后的复苏率及妊娠结局。结果囊胚组患者的临床妊娠率和胚胎种植率分别为63.73%(65/102)和45.79%(87/190),卵裂组分别为42.82%(185/432)和24.17%(241/997),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囊胚组患者的复苏率、流产率和异位妊娠率分别为98.45%(190/193)、12.31%(8/65)和0(0/65),卵裂组分别为97.55%(997/1022)、13.51%(25/185)和2.16%(4/185),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卵裂组中,卵裂球完全存活患者的临床妊娠率和胚胎种植率分别为44.62%(170/381)和25.57%(224/876),非完全存活者分别为29.41%(15/51)和14.05%(17/121),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囊胚解冻移植的妊娠结局优于卵裂期胚胎,卵裂期胚胎解冻后胚胎的完整性影响胚胎种植。

  • 标签: 体外受精-胚胎移植 卵裂期胚胎 囊胚 玻璃化冷冻 妊娠结局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IVF/ICSI-ET治疗周期中第三天(D3)移植冷冻后剩余可利用胚胎继续体外培养的囊胚形成情况及意义。方法将D3移植冷冻后剩余的可利用胚胎通过序贯培养至囊胚阶段,将可利用囊胚进行冷冻,在未妊娠患者下一周期将其解冻移植,比较同时期通过冷冻解冻D3移植后的胚胎的植入率、妊娠率、多胎率和流产率。结果402例不孕症患者D3移植冷冻后剩余的胚胎2807枚形成囊胚2001枚,可利用囊胚1074枚,将可利用囊胚冷冻;其中43例未妊娠患者的65枚囊胚在下一周期解冻后移植,其植入率47.0%极显著高于878例患者的1814枚卵裂期胚胎解冻后移植的植入率21.3%;而妊振率65.1%显著高于解冻后卵裂期胚胎的妊振率37.9%;多胎率和流产率无性显著差异。结论囊胚体外培养可以筛选出具有发育潜能的剩余胚胎提高可利用胚胎数和临床妊娠率。

  • 标签: 剩余胚胎 胚胎培养 囊胚 序贯培养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分析程序化冷冻复苏技术以及玻璃化冷冻复苏技术在D3卵裂期胚胎保存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72例患者(共140枚胚胎)作为研究对象,对照组采用程序化冷冻复苏技术进行保存,观察组采用玻璃化冷冻复苏技术进行保存,对比两种冷冻技术的应用价值。结果观察组的存活率为100%,完好率为98.57%,妊娠率50.98%,种植率为30%,明显好于对照组的91.43%、65.71%、35.29%,18.75%,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程序化冷冻技术相比,玻璃化冷冻技术对于D3卵裂期胚胎保存的应用价值更高,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 标签: 玻璃化冷冻 程序化冷 胚胎保存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第3日(day 3,D3)移植冷冻后剩余非优质胚胎囊胚培养的临床应用价值,寻找最佳的胚胎移植策略。方法本研究回顾性队列研究分析了2015年7月至2020年3月期间在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生殖医学科行囊胚解冻移植治疗362个周期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培养时间分为第5日(day 5,D5)囊胚移植组、第6日(day 6,D6)囊胚移植组,按照移植胚胎数目分为单囊胚移植组、双囊胚移植组;按照胚胎质量单囊胚移植组分为单优质胚胎组、单非优质胚胎组;双囊胚移植组分为双优质囊胚组、单优搭配非优囊胚移植组(一优一非组)及双非优质胚胎组。比较各组临床妊娠率、种植率、多胎妊娠率等指标。结果解冻周期D5囊胚移植组临床妊娠率、种植率均高于D6囊胚移植组[62.96%(102/162))比42.50%(85/200)、53.98%(122/226)比35.86%(104/29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01),早期流产率、多胎妊娠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D5单囊胚移植组与双囊胚移植组的临床妊娠率、早期流产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单囊胚移植组种植率高于双囊胚移植组[62.24%(61/98)比47.66%(61/128)],多胎妊娠率低于双囊胚组[3.28%(2/61)比46.34%(19/4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29、P<0.001);D6单囊胚移植组与双囊胚移植组临床妊娠率、多胎妊娠率[35.45%(39/110)比51.11%(46/90)、5.13%(2/39)比26.09%(12/4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26、P=0.009),种植率、早期流产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D5、D6单囊胚移植组单优质胚胎与非优质胚胎的临床妊娠率、种植率、早期流产率、多胎妊娠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D5双囊胚移植组中双优质胚胎、一优一非、双非优质胚胎相比临床妊娠率、种植率、早期流产率、多胎妊娠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D6双非优质胚胎组种植率[26.67%(24/90)]低于双优质胚胎组[47.62%(20/42)]及一优一非组[43.75%(7/1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9),临床妊娠率、早期流产率、多胎妊娠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D3优质胚胎移植冷冻后,剩余非优质胚胎继续培养形成囊胚冷冻,解冻移植可获得较好的临床妊娠率,提高了胚胎的利用价值,降低患者的治疗成本。D5囊胚质量优于D6囊胚,优先选择D5的单囊胚移植,在不影响临床妊娠率的情况下降低多胎妊娠率。

  • 标签: 囊胚培养 囊胚移植 妊娠率 冻融周期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子宫内膜微创术对1次或1次以上冷冻胚胎移植(FET)失败而再次行FET患者临床妊娠率的影响。方法选择冷冻胚胎移植1次或1次以上失败而再次行FET的患者,其中研究组76例,在月经干净1~2天内即行内膜微创手术,对照组72例未进行子宫内膜微创术,在冻融胚胎移植后比较两组患者的胚胎着床率和临床妊娠率。结果两组患者周期数、年龄、不孕年限、子宫内膜厚度、E日孕酮值、平均移植胚胎数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而研究组的胚胎着床率和临床妊娠率分别为21.4%、39.5%,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的12.9%和26.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子宫内膜微创术能提高再次FET患者的胚胎着床率和临床妊娠率。

  • 标签: 子宫内膜微创术 冷冻胚胎移植 临床妊娠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冷冻胚胎周期不同年龄段患者如何制定移植策略。方法回顾性队列研究分析浙江省宁波市妇女儿童医院生殖中心取卵后全胚冷冻并于2018年1月至2020年4月期间首次行冻融胚胎移植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的年龄分为三组,即≤30周岁组(1150个周期)、30~35周岁组(932个周期)及>35周岁组(405个周期);在每个年龄组内,再根据移植胚胎级别及移植数目分为第3日单卵裂期胚胎移植(single cleavage stage embryo transplant, SET3) 亚组、第5日单囊胚移植 (single 5th day blastocyst transplant, SET5) 亚组、第 6 日单囊胚移植 (single 6th day blastocyst transplant, SET6) 亚组、第3日双卵裂期胚胎移植(double cleavage stage embryo transplant, DET3)亚组、第 5 日双囊胚移植 (double 5th day blastocyst transplant, DET5) 亚组、第6日双囊胚移植 (double 6th day blastocyst transplant, DET6) 亚组。所有患者均随访至2020年6月30日,比较同一年龄组内各亚组的临床结局。结果①≤30周岁组: SET5亚组临床妊娠率、持续妊娠率及活产率分别为66.17%(221/334)、60.48%(202/334)及35.93%(120/334),分别高于SET3亚组[41.18%(28/68)、36.76%(25/68)、25.00%(17/68), P<0.001、P=0.001、P=0.045]及SET6亚组[54.42%(80/147)、43.54%(64/147)、27.21%(40/147), P<0.001、P=0.001、P<0.001]; DET5亚组多胎率[47.80%(76/159)]高于DET6亚组[29.49%(23/78)](P=0.007)。 ②30~35周岁组:SET5亚组临床妊娠率、持续妊娠率及活产率分别为63.59%(138/217)、55.30%(120/217)及29.95%(65/217),分别高于SET3亚组[30.65%(19/62)、27.42%(17/62)、14.52%(9/62), P<0.001、P<0.001、P=0.015]; DET5亚组多胎率[56.86%(58/102)]高于DET3亚组[32.54%(41/126)]及DET6亚组[28.57%(16/5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及P=0.001)。③35周岁以上组: SET5亚组临床妊娠率、持续妊娠率及活产率[53.45%(31/58)、39.66%(23/58)、20.69%(12/58)]与SET6亚组[43.75%(21/48)、35.42%(17/48)、16.76%(8/48)]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320、P=0.655、P=0.583),高于SET3亚组[16.98%(9/53)、15.09%(8/53)、7.55%(4/53), P<0.010、P=0.004、P=0.049]; DET5亚组临床妊娠率及持续妊娠率[66.67%(26/39),53.85%(21/39)]均高于DET3亚组[33.89%(61/180),27.22%(49/18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P=0.001); DET5亚组临床妊娠率高于DET6亚组[51.85%(14/2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对各年龄组患者,应尽量选择单胚胎移植,避免移植2个第5日囊胚;移植胚胎首选第5日单囊胚。

  • 标签: 年龄 冷冻 胚胎移植 妊娠率 多胎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在行体外受精助孕技术中行全部胚胎冷冻的患者取卵后卵巢恢复时间及不同时间间隔后行冻融胚胎移植的妊娠结局。方法采用前瞻性队列研究,随访了2017年7月至12月期间于山东大学附属生殖医院行辅助生殖助孕技术助孕、行全部胚胎冷冻的53例患者,比较取卵后第1次月经周期第2~4日血雌二醇的水平,对比患者取卵后第2次月经周期的排卵情况;并比较所有行冻融胚胎移植的患者妊娠结局的不同。结果88.68%(47/53)的患者在取卵后第1次月经第2~4日血雌二醇水平降至50 ng/L以下,且与患者年龄(≤30岁、>30岁)(P=0.161)、促排卵方案(长方案、短方案、拮抗剂方案)(P=0.516)、是否多囊卵巢综合征(P=0.661)、获卵数(≤15枚、>15枚)(P=0.671)无关。非多囊卵巢综合征且既往月经规律的患者中,76.00%(19/25)的患者在取卵后第2个月经周期已恢复排卵,中位排卵时间为月经第16日。取卵后第2次月经后移植与取卵后第3次月经及以后移植的患者妊娠结局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其中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与非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的妊娠结局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行体外受精助孕技术中取卵后行全部胚胎冷冻的患者,如无禁忌,可尽早移植冻融胚胎

  • 标签: 胚胎冷冻 胚胎移植 雌二醇 排卵 妊娠结局
  • 简介:冷冻减脂是新近出现的非手术类的局部减脂塑形技术,逐渐受到关注并成为吸脂手术或其他非创塑形治疗的一种替换和选择。动物研究和临床实验均证实了冷冻治疗技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该技术不良反应少,减脂效果明显,治疗所导致的脂肪细胞的凋亡可能是冷冻治疗远期效果的原因。

  • 标签: 减脂技术 冷冻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冷冻切片制作过程中的影响因素,提高冷冻切片的质量。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7月-2015年12月术中不同类型的标本1320例,在经过取材,染色,切片,封片等不同步骤中的分析,阐述可能出现的问题,从而探讨冷冻制片过程中容易出现的问题及可以避免的方法。结果对于不同组织的冷冻制片,适用不同的方法,可以使得组织结构完整,光镜下颜色鲜艳,符合病理医师的诊断要求。结论不同来源的组织因为自身组成成分的不同,采用合适的方法进行冷冻切片,可以获得满意的效果。

  • 标签: 冷冻制片 温度 维护
  • 简介:摘要胚胎植入前基因检测技术发展至今已在辅助生殖领域广泛应用,研究者们也不断地在优化该技术以期得到更好的应用。从最初只能检测有限数目的染色体检查逐渐优化为全基因组筛查技术胚胎检测方法也由侵入性向非侵入性的方法开始转变,生殖中心对胚胎植入前基因检测技术的临床应用结局均有报道。通过对比不同中心的研究结果,我们了解到不同诊断技术、检测技术还有新近出现的改良技术各自的优势和局限性。本文结合胚胎植入前基因检测技术发展的过程,对目前临床应用胚胎移植前遗传学检测技术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 标签: 胚胎植入前筛查 受精,体外 胚胎移植 全基因组筛查 优生
  • 简介:据2008年7月26日英国《每日邮报》报道,美国科学家采用一项冷冻技术,成功完成器官冷冻再移植的动物实验。科学家认为,这种技术有望为需要及时移植器官的病人带来更多生存机会。

  • 标签: 美国科学家 器官冷冻 动物实验 再移植 移植器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