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4
476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养、清、泻、温法对于肝硬化治疗的效果影响。方法选择自2010年8月~2011年12月我院内科接受治疗的156例肝硬化患者,随机把这156例患者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的78例患者主要服用抗病毒、治疗肝硬化并发症、保和抗纤维化的药物,观察组的78例患者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并辅以养、清、泻、温法治疗,经治疗一段时间后对两组患者治疗效果进行回顾性分析对比。结果经过1个月的治疗后,观察组在腹水及水肿检查、肝功能检查的各项检查结果都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运用养、清、泻、温法对于肝硬化患者的恢复能够起到行之有效的功效,不仅提高了临床疗效,也降低了并发症的发生率,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意义1。

  • 标签: 肝硬化 养肝 清肝 泻肝 温肝法 治疗效果
  • 简介:小心,伤药来袭!药物能治病,也能致病。近百年来,国内外发生多起重大药害事件。在众多药害事件中最为严重的是1961~1962年在联邦德国爆发的反应停事件。反应停又名沙利度胺,于1956年在联邦德国上市后作为孕妇镇静剂治疗妊娠呕吐被广泛应用,引致成千上万的缺臂和缺腿的畸形儿出生。

  • 标签: 小心 伤肝 反应停事件 药害事件 沙利度胺 妊娠呕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切除在挫伤中的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9年1月~2012年1月严重挫伤的3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20例患者采取切除术,其中死亡2例(10%),其余18例患者术后恢复良好,无继发性出血,胆瘘及脓肿的发生;18例采取其它手术方式的患者,死亡1例(5.56%),继发性出血3例(16.67%),胆瘘及脓肿分别为4例(22.22%),2例(11.11%)。结论切除可用于严重的挫伤,能有效预防继发性出血,胆瘘及脓肿,但会增加患者的死亡率,因此在手术中要注意掌握手术指佂。

  • 标签: 肝切除 肝挫伤 应用
  • 简介:中医临床实践证明,情志因素是影响生育的重要因素之一,因为主疏泄,有喜条达而恶抑郁的特性。主疏泄指对人身的气机有调畅作用,其具体作用主要体现在调节情志活动和协助消化等方面。

  • 标签: 调肝 舒肝 中医临床实践 肝主疏泄 情志因素 情志活动
  • 简介:摘要总结了145例人工治疗衰竭的护理。认为护理重点是患者的心理护理,建立有效的血管通路,密切观察血路及各压力指标的变化,注意生命体征变化,及时处理治疗中的不良反应,防止并发症。

  • 标签: 人工肝 肝衰竭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内胆管结石的手术治疗。方法收治内胆管结石患者61例,胆管切开取石T管引流术11例(18.0%);左外叶切除23例(37.7%),左半切除13例(21.3%);右肝部分7例(11.5%),右半切除4例(6.6%);左外叶联合右后叶切除3例(4.9%)。结果总治疗优良率为91.1%,并发症率为7.7%,死亡率为0.6%,结石残石率为14.8%。结论选择合理的手术方式,可有效提高治疗效果,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及残石率。

  • 标签: 肝内胆管结石 肝切除术 疗效
  • 简介:肝脏是人体各类恶性肿瘤易于发生转移的部位,而星状细胞(HSC)在肿瘤转移中扮演着极为重要的角色。HSC能够促进和构成肿瘤细胞转移的微环境,肿瘤细胞又诱导HSC活化,活化的HSC又反作用于肿瘤细胞促其生长,两者双向作用呈现级联扩大效应,最终促进肿瘤侵袭、转移及生长。

  • 标签: 肝脏 肿瘤 肝转移 肝星状细胞 微环境
  • 简介:摘要药物性损伤在肺结核病化学药物治疗期间发生率非常高,是常见的药物毒副反应;属中医学的胁痛、呕吐、黄疸等疾病的范畴。笔者认为结核病的抗痨药物的治疗为攻伐太过,影响肝脏疏泄功能、脾胃运化功能以致郁脾虚,而出现一系列的症候群。在临床实践中,自拟逍遥愈汤治疗抗痨药物性损伤,临床效果满意。

  • 标签: 肝损伤 肝郁脾虚 逍遥愈肝汤
  • 简介:摘要目的对经导管动脉栓塞治疗血管瘤临床效果进行统计和分析。方法选取2009年11月—2011年11月我院收治的血管瘤患者162例,随机分为两组患者,甲组患者80例,采用常规性手术治疗;乙组患者82例,采用经导管动脉栓塞进行临床治疗,对比临床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结果乙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对比甲组患者,无显著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乙组患者术后住院治疗时间、术中出血量显著优越于甲组患者,差异性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未发生因治疗导致严重不良后果的发生。结论采用经导管动脉栓塞进行治疗血管瘤临床效果好、术后恢复时间短,无术中不良反应,适宜临床应用治疗血管瘤。

  • 标签: 导管 肝动脉栓塞 肝血管瘤 临床效果 术后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保消脂方”治疗非酒精性脂肪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2例非酒精性脂肪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给予“保消脂方”联合血脂康治疗,对照组给予血脂康治疗,疗程均为8周,观察2组患者临床症状、肝功能、B超的变化。结果治疗组治疗8周后治愈8例,显效13例,有效5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86.67%。对照组治愈3例,显效9例,有效12例,无效8例,总有效率75.00%。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保消脂方”联合血脂康治疗非酒精性脂肪疗效优于单用血脂康。

  • 标签: &ldquo 组药&rdquo 酒精性脂肪肝 疗效观察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终末期肝病模型(MELD)对人工治疗衰竭预后的预测效果,探讨其在临床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08年1月~2011年12月来我院进行治疗的86例患者,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并进行MELD评分,对治疗组进行人工后评分,观察三个月后的死亡率。结果治疗组中治疗前MELD评分大于40分的患者有8例,3个月后死亡率为100%,评分为30-40分的患者34例,3个月后死亡率为53%,对照组中MELD评分大于40分的患者12例,3个月后死亡率为100%,评分在30-40分的患者32例,3个月后死亡率为87%,与治疗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MELD评分可在临床推广中应用,一般人工治疗MELD评分在30-40分之间的衰竭是安全的。

  • 标签: MELD 评分 人工肝 肝衰竭 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SPECF血流-血池显像技术对血管瘤的诊断以及治疗后疗效评价的具体意义。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78例患者,其中男56例,女22例,年龄在21到71岁之间,具有上腹不适、腹胀的临床表现。78例患者均已经做了B超及CT的检查,最后进行SPECF血流-血池显像检查,病灶较大者,也可直接做平面显像检查,病变在平面显像显示不清或者是病灶较小的患者,追加进行断层显像,断层厚度为6.25mm,横断、矢状、冠状的断层图像。结果应用SPECT检查血管瘤,阳性率可达100%;CT检查的阳性率为74.4%、假阳性率为25.6%;B超检查的阳性率为56.4%,假阳性率为43.6%。结论SPECF血流-血池显像在对于血管瘤患者的检查、诊断以及对介入治疗疗效的评价具有明显的实用价值。

  • 标签: 肝血池显像 肝血管瘤 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包虫病是牧区的常见病,包虫病又称棘球蚴病,是由犬绦虫(棘球绦虫)的幼虫(棘球蚴)侵入肝脏后引起的一种囊性病变,可发病于任何年龄。小儿母细胞瘤是一种具有多种分化方式的恶性胚胎性肿瘤,它由相似于胎儿性上皮性肝细胞、胚胎性细胞以及分化的间叶成分(包括骨样基质、纤维结缔组织和横纹肌纤维)组成。临床表现多为无意中发现其腹胀及上腹部无痛性肿块而就诊。腹胀、腹块外,还伴食欲不振、精神萎靡、消瘦、贫血等征象,肿物生长迅速为本病的特点。包虫术后继发母细胞瘤的较为罕见;现报告如下。

  • 标签: 肝包虫术后 继发 小儿肝母细胞瘤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破裂患者的治疗。方法根据患者临床表现结合检查结果进行诊断并治疗。结论大多数破裂伤的病人需要手术治疗,尤其是开放性损伤,少数包膜下出血的轻症病人,生命体征稳定,可考虑保守治疗,此时应让病人禁食,给予补液、绝对卧床休息,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如有恶化,应及早中转手术治疗。破裂手术治疗的原则是彻底清创、确切止血、清除并处理好胆漏、建立通畅的引流。

  • 标签:
  • 简介:摘要性脑病是严重肝功能障碍所致的以代谢紊乱为基础的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失调综合征。目前尚无有效治疗方法,主要依据其发病机制,采取包括去除诱因基础上的药物治疗在内综合治疗。本文对性脑病的现代治疗方法做一综述。

  • 标签: 肝性脑病 治疗
  • 简介:摘要脾肿大是临床常见症状。肝脏与脾脏有一些共同的功能和血液循环上联系,可相互影响,故在临床上两者往往同时增大,但单独存在者亦常见到。目的讨论脾肿大儿科诊断。方法根据患者临床表现结合检查结果进行诊断并鉴别。结论新生儿期多见巨细胞肝炎、单纯疱疹性全身感染、先天性紫质病。婴儿期多见高雪病、严重半乳糖血症、勒-雪病。年龄较长儿童多见韩-薛-柯综合征、慢性充血性脾肿大(班替综合征)及类风湿病等。白细胞总数减少可见于沙门菌属感染、脾功能亢进、网状内皮细胞增生症等。白细胞总数增多,可见于化脓性感染、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白血病等。血小板计数减少见于严重感染、某些血液病、网状内皮细胞增生症等。血小板增多可能为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结节病及某些癌肿等。

  • 标签: 肝脾肿大 儿科 诊断
  • 简介:目的探讨慢性乙型肝炎(CriB)患者组织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PDGF)表达与窦病变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120例CHB患者活检组织PDGF的表达;采用电镜技术分析CHB患者窦病变,并分析其表达变化与窦病变的关系。结果慢性乙型肝炎和肝硬化患者的窦病变有狭窄、阻塞、扩张、窦周隙淤血、窦毛细血管化等改变。PDGF的表达与病理组织学分度呈一致性改变,随着纤维化程度、炎症活动度和病理组织学分度的加重,PDGF在组织中的表达逐渐明显,且轻度与中度、重度、肝硬化组之间差异显著(P〈0.01)。PDGF表达强弱与窦和窦周隙病变程度呈平行关系。结论PDGF表达增强可能参与了CHB患者炎症进展及窦和窦周隙病变的发病过程。

  • 标签: 慢性乙型肝炎 肝活检 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 肝窦